雅丹地貌、玉門關、陽關
第二天早早就得起來了,因為今天安排一天的行程要去游雅丹魔鬼城、玉門關、陽關這幾個地方,得全程包車來往,是要一天時間的,而且你還得早去,有的人能早起5點半就走了,因為這一路所走都是戈壁灘,一到中午那溫度是直線上升的。昨晚還真是有點喝多了,早上起來頭還暈著!大約七點我們就出發了,我們是四個人拼車,同行一位東北的小程,為人率性直爽,一位是寧波範範,說話很好聽,吳儂軟語,卻也解這茫茫戈壁的許多寂寞,大家是昨天在莫高窟遇上了,約了一起包車,可以省些費用,在這兒都是這樣的,你不然就跟團一日游,不然就包車前往。
車行兩個多小時才到雅丹魔鬼城,一路所見感覺真的很蒼涼,筆直的公路,就修造在這戈壁中間,所見的一點綠色是那一簇一簇的駱駝刺,還有一些低矮的紅柳,中途還經過一塊濕地保護區,所謂濕地就是生長著駱駝刺、散布的紅柳、還有小胡楊(據說已生長多年卻還是那麼小),有較大的一塊面積,在這已算是實屬不易了。氣溫升得很快,到9點時,已感覺到很熱了,想想要是股市如果這樣上揚的話,那感受一定是不一樣的,大伙兒會更希望多熱一些,只是這兒可真難受的,呵呵。雅丹魔鬼城:據《辭海》解釋,“雅丹”維吾爾語,原義為具有陡壁的土丘,是干燥地區的一種風蝕地貌。在羅布泊窪地的東部、西部和北部,都分布著大量的雅丹地貌。雅丹地貌的壯麗、雄渾、怪異和神奇,不親臨其境,無法領略。而敦煌雅丹地貌,土質堅硬,呈淺紅色。東西長約15公裡,南北寬約2公裡,與青色的戈壁灘形成了強烈的對比,在藍天白雲的映襯下格外引人注目。進入雅丹,遇到風吹,鬼聲森森,夜行轉而不出,當地人們俗稱雅丹為“魔鬼城”,其整體像一座中世紀的古城堡。不同的時間進入雅丹地貌群,感受是完全不同的。清晨走進雅丹地貌,旭日東升時,登高遠眺,點點朝霞,金光四射,氣像萬千;中午走進雅丹地貌,頭頂太陽高照,身邊怪影重重,千奇百怪的雅丹群中,仿佛處處青煙繚繞;傍晚進入雅丹群中,巨大的紅日悠悠西沉,身邊徐徐清風,頭頂霞光燦爛,給人美的享受。
我們在門口購票後統一坐景區的巴士游覽,整個游玩所花的時間大約為一個半小時,魔鬼城真的很讓人震撼這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那一座座風化的土堆,就這樣靜靜的屹立著,掠過的風聲如歌如泣,是否在講述著這西域邊陲久遠的故事!這兒已是羅布泊的邊緣,手機沒有信號或是極差,真可叫不毛之地,我們去時是上午時分,烈日正濃,若是在夕陽返照下的雅丹,一定更是美輪美奐,蒼涼而神秘的美麗!景區開發不久,一些做法值得改進,四個景點最長的一個停留半小時,其余三個差不多就是5分鐘給你下來拍照,真是走馬觀花,開發的深度還是很不夠的,當然,門票的價格是開發得很深了(一共75元)!所以希望旅游部門在高價門票的同時在某些方面能做得更好些,讓人更加體會這些美景,也能更好的宣傳啊!
從雅丹出來後直奔玉門關景區,景區40元通票在雅丹的途中就已購買,含三個景點分別是漢長城、玉門關和河倉古城。
漢長城:西漢時,中原王朝為了對外抗御匈奴騷擾,加強邊塞建設,對內安定百姓生活,鞏固中央集權,以加強同中亞、西亞各國的貿易和友好往來,由令居(今永登)開始,經河西走廊張掖、額濟納旗、金塔、嘉峪關、玉門、安西等地,到敦煌西湖的馬迷土建起了長城。並將亭(烽隧)、障(較大的城堡和烽火台)修至鹽澤(今羅布泊)樓蘭故國,這便是漢長城。敦煌境內北端現存除堿墩子至馬迷土的漢長城干線外,還有玉門關至陽關、陽關至黨河口、馬迷土至彎腰墩的漢長城支線。隨著兩千多年歲月的流逝和風雨流沙的破壞,部分長城被夷為平地,多半長城保存下來。其中玉門關西面黨谷隧一帶的長城保存較好,地基寬3米,殘高3米,頂寬1米,為我國目前漢代長城保留最完整的一段。
你知道漢長城是由什麼築成的嗎,說來也許你是不信的,就地取材,所用的除了這戈壁灘上的沙礫外,還有那紅柳、蘆葦。先以紅柳、蘆葦編成框架,中間實以礫石,層層疊壓而成。為確保其穩固,又用蘆葦作墊和土鋪在每層之間。鹽分較高的地下水,使礫石凝結,堅實無比,就這樣築成了這座兩千多年的漢長城,而今殘存的城牆還可看到那些露出的這些材質,可見古人的建築藝術實在讓人嘆服!
從漢長城出來不遠就是玉門關了!玉門關又稱小方盤城,建於公元前111年左右。為絲綢之路通往西域北道的咽喉要隘,位於敦煌城西北90千米處戈壁灘中。關城為正方形,黃土壘就高10米,上寬3米下寬5米的城牆保存完好,東西長24米,南北寬26.4米,面積633平方米,西北各開一門。城北100米左右為哈拉湖,湖水為淡鹽水生有大片蘆葦。小城堡挺立在荒涼的戈壁灘中,腳下的哈塔湖2000年前連接疏勒河故道,水面擁擠著運送糧食兵士的船舶,從大漠戈壁辛苦而來的商旅僧人在這裡接受入關檢查,然後就算進入中原大地了。張蹇兩度出使西域都是從玉門關出行的,班超出使西域也途出於此,這兩次的出行鞏固了我國的西部疆域,促進多民族國家的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在歷史是有重重一筆的。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自兒時所念的詩句,時常想著這座遠在西北邊陲的關隘會是怎麼樣的風景,而今的直面以對,心中那份期待卻也如見戀人一樣的急切!只是此時的玉門關已沒有當年的雄壯,只留下一座四面黃土的小城牆,就這樣在這片廣漠的戈壁灘上由人憑吊著古今,千載白雲從它頭上悠悠掠過,訴說著數千年的歷史,就這樣注視著這千年絲綢之路來往不息的商旅,傳頌著西域古城曾有的繁榮,還有那曾經的金戈鐵馬,衛青、霍去病、飛將軍李廣這些名將流傳千古的傳奇,而那一座矗立依然的烽火台,讓我想起了“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凄美和悲壯!
河倉城位於東西走向的疏勒河古道旁的凹地上,西面約50米處,是一個大湖泊,水平如鏡,蔚藍透明,岸邊長滿蘆葦、紅柳、甘草,東面是深不可測的沼澤地。河倉城建在高出湖灘3米高的土台地上。因臨疏勒河,故稱河倉城。自漢代到魏晉一直是長城邊防儲備糧秣的重要軍需倉庫。把守玉門關、陽關、長城、烽燧以及西進東歸的官兵將士全部從此庫中領取糧食、衣物、草料供給,以保證他們有旺盛的戰鬥力。因此,河倉城是古代中國西北長城邊防至今存留下來古老的、規模較大的、罕見的軍需倉庫。
在沙漠中海市蜃樓與綠洲是非常讓人神往了,而我們都有幸看到了。在去陽關的途中出現了海市蜃樓,遠遠望去,前邊的路上出現一條長長的水流,可看到水波蕩漾,水氣升騰,還有樹林,有人在行走,非常的神奇,而且持續了數十分鐘,我們都看得呆了!而陽關未到就已先望見那一片沙漠中的綠洲,以前總不知道這綠洲為何會給古代旅人這樣振奮,真的是這樣的,走了那麼久寸草不生的戈壁灘,突然看到那一片成林的綠色出現在這沙漠中,那種視覺上的享受真的很直接,這片綠洲由成片的楊樹和葡萄溝組成,這兒的葡萄的質量與吐魯番的葡萄比並不遜色,我們吃到的號稱來自吐魯番的葡萄有一部分實際是來自這裡的。
接下來的陽關是今天最後要去一處地方了,此時已是下午三點,只是這陽關的陽光卻是如此的強烈,天氣實在太熱了,此時地表溫度至少在五十度以上,想起數千年前的人們真不知如何在此生活作息!陽關,位於敦煌城西南70公裡的“古董灘”上,因在玉門關之南而得名。早在公元前121年,西漢王朝為抵抗匈奴對邊疆的騷擾,經營西域,在河西走廊設置了武威、張掖、酒泉、敦煌四郡,同時建立了陽關和玉門關。從此,陽關作為通往西域的門戶,又是“絲綢之路”南路的必經關隘,其戰略地位極其重要。自西漢以來,許多王朝都把這裡作為軍事重地派兵把守。高僧玄奘從印度取經回國,就是走絲路南道,東入陽關返回長安的。邊塞詩人岑參曾寫下“二年領公事,兩度過陽關”的詩句。宋以後,來自白龍堆的流沙狼吞虎咽,逼著人們東撤,陽關被無情的沙漠掩埋了。而今,昔日的陽關城堞早已蕩然無存,僅有的耳目-墩墩山上的一座烽火台仍傲然屹立著。
現在的陽關是在原遺址上建起來的,聽說是一個敦煌畫家投資建的,建的還可以,陽關博物館不錯的,館內有文物展覽館、仿漢建築、張騫銅像、大詩人王維像,在這裡可以追溯歷史的空間,把歷史的煙雲變得清晰、具體,還可以花上十元搭景區車到館外陽關烽燧、墩墩山、古董灘游覽區。其內外營造出一種古代邊關的古樸與周圍自然景物相協調的文化氛圍。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而今我們也要西出陽關了,看那無際的戈壁大漠,想起當年古人的西行,回首這一座關城,雲山浩渺,大漠蒼茫,“多情自古傷離別”,那份心情又是何等的蒼涼和無奈!但回念自身,有幸萬水千山來此,感受這一份西域風情,想想這一生我們所要計較和刻意的,其實是如此的微不足道,如此短暫的人生當你回首時你會有多少給你感動和震撼的回憶,有多少呢?
馬踏飛燕——張掖古城。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不望祁連山上雪,錯將張掖認江南”。說的就是張掖這座城市。當年漢武帝給張掖取“張國臂掖,以通西域”而得名,意思是“斷匈奴之右臂,張中國之臂掖”。張掖歷史悠久,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夏朝時,張掖為西羌地,公元前12年,為西戎所占。公元前221年,游牧民族大月氏在這裡放牧。後來被匈奴人趕到了新疆伊犁河流域。公元前121年,霍去病率兵出隴西,過胭脂山,於祁連山下與匈奴決戰,打敗休屠王、渾邪王,兩王請降。張掖古為河西四郡(敦煌,酒泉,張掖,武威)之一,歷代中原王朝在西北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和外交活動中心。曾是北涼國的國都、行都司的首府、甘肅省省會和歷朝諸代設州置府的治所,素有"塞上鎖鑰"之稱。張騫、班超、法顯等都曾途經張掖前往西域,隋煬帝於609年在張掖曾召集西域27國君主使巨,召開了"萬國博覽會",唐玄奘經張掖去西天取經,馬可·波羅旅居張掖一年等歷史傳說和記載,使這塊土地更加神奇。
我們出了張掖火車站直去張掖彩山丹霞地貌,因看了網上許多網友的介紹,都說得非常神奇,和雅丹魔鬼城是很大的不同,倒是真想去看看。我們在火車站直接包的車,開價150後還到100,聽說有還到80的,不過自己已經感覺很厲害了,但主要還得歸功於“乘飯”(姓程和姓範)二位美女,一個東北直直性子的砍下去,一個江南軟軟的聲腺問好不好啦,司機也暈了,只得答應,看來我這只麻雀有時也不管用的。張掖丹霞地貌奇觀形成於600萬年前,位於張掖市臨澤、肅南縣境內,面積約510多平方公裡。這裡是國內唯一的丹霞地貌與彩色丘陵景觀復合區,被《中國國家地理》雜志評為中國最美的七大丹霞地貌之一。張掖祁連山丹霞主要由紅色礫石、砂岩和泥岩組成,有明顯的干旱、半干旱氣候的印跡,以交錯層理、四壁陡峭、垂直節理、色彩斑斕而示奇,它是一個以自然風光為主的自然風景區,集廣東丹霞的懸崖峭壁、峰林石柱的奇、險、美,還兼有新疆五彩城的色彩斑斕於一體。其氣勢之磅礡、場面之壯觀、造型之奇特、色彩之艷麗令人驚嘆。
我們開車到彩山差不多是要一個小時的時間,本來約了這片風景當年的發現人——老雷,老雷是當地的一位農民,他發現了這神奇的風景,並自個兒修了路收兩元“過路費”,只是後來政府以“國有”名義給收公了,現在門票是20元(也還不錯,各位要去就早些,到時肯定不止這價),他現在也當當導游,帶一些游客,自個也開個農家樂。我是真的想去拜訪他,便是拉拉家常,聽聽他對這片土地的感受,說一些故事,可惜那天客人很多,最後還是沒有約上他,頗有些遺憾!
張掖丹霞真的很讓人震撼,見到之後才感覺原來也有這神奇的地方,和上面所描述的完全一樣,那一座座起伏的小山丘,山上寸草不生,從上到下,一層層,色彩斑斕,而這種美麗是眩目的,像自然的油畫可以這樣的隨意塗畫在這古老的大地上。我們去的時間正好,張藝謀導演的劇組已經拍攝完成搬出去了,我們可以去四個觀景台欣賞這美麗風光,要不然兩個最好的觀景台要為劇組服務,是不讓人進去了,在中國這樣的事已成為普遍,我們還看到在一條路中間留下的為拍電影而建的房子,也許這會讓景區又作為一個景點來推出了,只是我真的很不喜歡,像這樣人為的東西,破壞了自然的美麗!
當晚住張掖的北辰賓館,是我此行要為大家推薦的唯一一個住宿的地方(114就可問到),非常好,從地點,價格、房間來看確實是性價比最高的,我們住的是豪華標間,打折後140,我又砍到120元,真的非常不錯,房間很大,也很干淨,而且賓館的電梯很特別,有兩個門,從前面進去,後面出來。那天我和兩位“乘飯”美女上去先看房間,後接老姚一起上來,還把他嚇了一跳,很好玩。安頓下來後就去一個夜市吃飯,我給前天在敦煌遇到的那些武漢自助行的朋友發個短信,問候一下,沒想到回短信來卻知他們也是剛到張掖,天,真是太巧了,而最巧的還在後頭呢,我們在一家當地的小吃店吃著,才十幾分鐘卻看到他們七位就風塵樸樸的進來了,天,不會是真的吧,是的,是真的(這有點像做電視傳銷的語言),“人生何處不相逢”!!只是這樣在偌大的城市卻不約而至,看來真是有緣千裡來相會啊!於是當晚大伙又聊天喝酒了,我們的兩位美女也拿出大家風範,和他們聊天探討旅行路線,他們有一位帥哥說明年准備去印度,還說明天要去探險什麼的,我們單純可愛的小程MM一聽之後那平靜如水的心就驚濤駭浪了,差點跟人跑了,還好我發現這問題很嚴重,當場拒絕,跟她闡明驚濤駭浪將會給西北人民帶來洪澇災害的危險,同時推出我的N年後的尼泊爾之行(N=∞)才打消她的念頭,不然對方第二天就變成8人,我們只3人了,我記得朝鮮戰爭劃定的38線,那時就變成了咫尺天涯了,怎麼再去看這可愛的東北美女。呵呵,開個玩笑的,不過大伙這樣相聚一起舉杯同飲,真是好不快活,好不快活!
明天准備從張掖包車到青海西寧,我托一位朋友(我哥一位同學賀大哥)聯系包車事宜,以前上大學時我與他也是熟識的,故友相逢,當年的小伙現在已有白發了!“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回首從前,一別十幾年,光陰似箭,真讓人不勝唏噓。此行也很感謝他,還帶我們去找車往西寧,幫我們砍價,最後訂了部現代伊蘭特,開價是1800元包三天,管吃不管住,性價比是很高的,但後來還是沒有請這位司機走完全程,這是後話,會在後面提起。張掖是一個讓人感覺不錯的城市,可惜我們時間緊了些,只呆了一個晚上就走了,來去匆匆,沒有更深入去感受這座城市的風情,不過還是很喜歡,離開的那天早上竟下起了雨,又想起“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這句子,就要辭別舊友離開甘肅前往青海,結束探訪古絲綢之路,此次的旅程也漸入佳境,每天都有新的風景帶來不同的感受。
此次西行,雖是一次旅游,卻要分為兩部分來說,上部分到張掖止,為甘肅之行,主要是絲綢之路的傳說,側重於歷史的感受,那一個個看起來不起眼的土堆和景物,卻是承載著數千年前那些於歷史風口浪尖打滾的人物傳奇,讓我們可以憑吊古今,數風流人物,感覺自己游走在歷史長河中,給心靈以震撼!
在往青海的路上——祁連山、門源、西寧
《天路》一曲歌,讓人感受了西藏之行的風光無限,而從張掖前往西寧的這一條227國道,在7月的季節卻被網上傳說為中國最美麗的國道,而今我們包車前往,就要去體驗和感受是不是名副其實了。昨晚在張掖玩得較晚了,所以今天也就推遲起床的時間,到早上十點才正式出發,自助旅行就是這樣,可以隨心所欲,不用天還沒亮就給導游叫起來。就在吃早飯的時候,我和範範還去了旁邊一個市場,買了好多水果,算起來才14元,真是太便宜了,那水密桃是3斤4元,我們聽做10元,還說3斤8元怎樣,老板說是4元不是10元,所以這兒的人真是純樸啊!
車開出了張掖,下起雨來,本來還想欣賞陽光下的美景,實在是有些掃興了,可是這心情一會兒就讓沿途美麗風景給興奮起來,一直說著油菜花,在我們南方也就是那幾十畝地,可是在兒,就叫做一望無際,公路兩旁全是油菜花,你可以想想在這花開的季節,那漫山遍野的金黃色映入眼簾,車行數個小時所見皆是,而且油菜花地是一塊一塊的,種在青青的草原上,像一幅天然的油畫,讓人心醉,呵呵,我只能說我真的受不了,真是太太太漂亮了。不一會兒就嚷著師傅靠邊停車,也不管下著雨了,一頭鑽出來,天,真冷啊,下雨的這條227國道,現在是7月,而氣溫大約是十度多一點吧,剛才是看到美景受不了,現在是給凍得不行了,趕緊又鑽回來,翻開行李看見衣服就亂套在身上,穿著五花八門出來,對著風景亂拍一氣。今天“乘飯”二位美女穿著也很有特色,小範穿黃色的,融入這無邊花海,小程呢,一襲白衣,如小龍女翩翩而至,一看二位美女,我都呆了,還好下雨,看不到地上的是雨水還是我的口水,人生於此,良辰美景,佳人側伴,如果時間可以停止,我願意化作琥珀來記憶這一份美麗,呵呵,真是夠意思了吧!
車行了二個小時後開始翻越祁連山。祁連山是古南祁連東段,又名南山,界青海與甘肅兩省,是青藏高原東北部一個巨大的邊緣山系,由幾條平行排列的山嶺和谷地組成,包括托來山、疏勒南山、大通山、冷龍嶺等,長達1,000多公裡,最寬處達250公裡。祁連山終年白雪皚皚、冰川長年不化,好似披掛在雪山眾神身上的條條潔白的哈達。它們千姿百態,躺臥在雪山上,在陽光的照射下,更是有無法描摹的瑰麗。此時氣溫更是直降下來,我想不會超過10度了,這在我們南方的冬天也就是這樣了,人在車內並不感覺到冷,可是一出去,那可真是立馬的感覺到冬天就在車外,不過還好,天氣慢慢的好轉,雨漸漸的小了,一群犛牛不懼這來往的車子,悠然自得的走上了公路,而不遠處的山上,我們看到了無數的綿羊在吃草,一點點蠕動的白色,如寶石鑲嵌在這青青的山崗,點綴著這眼前的風景,太可愛了,山下是連綿的油菜花,這一份色彩的搭配是手中的畫筆無法勾勒出來的和諧自然,而那牧人的帳篷就這樣搭在草地上,已是中午,炊煙裊裊,如世外桃源一般,其實想想生活竟然可以這樣的簡單,對物質的需求可以這樣的無所求,牧人的帳篷隨環境而遷徙,一塊可以放牧的草地,一處水源,就可以這樣安一個家,與天地相伴,數著天上的星辰,對著銀河入眠!“靜中與世不相關,草木無情亦自閑;挽石枕頭眠落葉,更無魂夢到人間”。而在這紅塵中喧囂著、煩躁著的我們,又如何能再找到心中的這一份寧靜呢!
過了祁連山就到了青海省的門源地界了,門源回族自治縣在青藏高原的東北邊緣,總面積6902.26平方公裡,對於愛好旅游的人來說,這是一個不能不提起的地方,在油菜花開的季節,那連綿百裡的色彩,還有崗什卡雪山的神秘面紗,足夠用去你相機大容量的內存了!因為師傅車開走了頭,所以我們直接先到了門源的青石嘴,這是看油菜花最佳的地方,當然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這裡也是要收門票的,不過還好,原來30元一張的門票優惠只要20元就行了,沿著景區的一條山道走上去到一個小山彼,這就是觀景的最佳處了,舉目四望,我真的不會說,只能又喊著我受不了,那種色彩直接震撼眼球,直入心靈,就如同咕嘟咕嘟的灌了一瓶53度的青裸酒,立馬醉了,隨你轉身吧,你極目遠眺,看到那祁連山脈皚皚白雪,不遠處是白雲下的山坳,青裸與油菜花套種著,一塊一塊如用格尺量下一樣,而更多的是鋪天蓋地的油菜花,花海來形容是合適的,就這樣緊緊的包裹著你,還有座坐在花中的小山村,紅色的房子,是安徒生筆下的童話小屋,不知一開門是不是會走出白雪公主來,這是我今生看到過最美麗的自然風光!當然不是只我受不了,“乘飯”二位美女也是很興奮的拍照起來,小程又擺了那千百年不變的POS,左飛右飛,我很怕她們變成飛人就這樣離我們而去,“美女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油菜花”。到那時“此去經年,應是良辰美景虛設,更縱有千種風情,待與何人說!”話說回來美女就是美女,怎麼照怎麼養眼,不像俺拍的相片要百裡挑一才能見人。
從青石嘴出來,已是下午四點多了,因為師傅車開走頭了,所以我們又讓他掉頭回走近20公裡去看崗什卡雪山(包車就這個好,想去哪去哪),雪峰海拔5254.5米,是祁連山脈東段的最高峰, 崗什卡雪峰面積約450平方公裡,又稱冷龍嶺,是祁連山主峰之一,山峰西北—東南走向,在青海境內延伸280余公裡,寬30—50公裡,是距離西寧市最近的雪峰。我們沿著一條蜿蜒的山路上行,路況還是好的,不過幾乎沒有看到過往的人和車了,畢竟這雪山還是養在深閨無人識,知道的人不多,車終於在一石碑前停了下來,沒有路了,石碑上刻著“崗什卡雪山”,我們到了半山處了(其實應還算是山腳下),穿過所謂的七彩瀑布,走了一會兒,終於還是因時間關系沒有前行,不過這兒的海撥已是4000以上,人還好,只是若是走動得快些會氣喘得不順,而嘴唇是一無例外的紫色,如果有你看到有紅色的,那一定是流鼻血了。抬頭望著雪峰,很幸運,下了一天的雨後,神山終於露出神秘的面容,我們看到了白雪堆積的山峰,這樣的突兀在天宇下,如一條蜿蜒的銀龍,展現那份天籟之美。出了崗什卡雪山已是6點了,我們就直接趕往西寧了,中間還停下來在一個觀景台看雪山,此時已是下午7點多了,天氣放晴,陽光從天空潑灑下來,照在身後的祁連山的雪峰上,金光閃閃,而山下是盛開的油菜花海,感受這絕世的風景,心神俱醉!
當晚住西寧,商議後我們辭掉了本要包車三天的師傅,師傅人不錯,不過因對路況和景點不熟,我們怕在時間和游玩上不方便,所以多給了200元,總就是1000元中止了我們的包車,而後證明這個決定是非常明智的,因為接下來我們在青海包車的另一個師傅無論是人緣接觸和對景點的熟識等都非常好,將我們這一次的旅行推向高潮,接下來我會細細道來的。走了一天的路了,總結一下從張掖到西寧這條227國道線,真是名不虛傳,帶給你的感受是無法用語言表達的,所以要鄭重推薦給自助游的網友們值得一去,而且要在7月走,一路你會看到油菜花、牛羊、雪山,風光如畫,而旅行團是不會走這條路的,所以我們看到了這絕美的風景,留下永遠難忘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