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定去西北是突然的事,沒有來由,也並不了解,網上查了查資料,訂好機票,和包子商量好就出發了。
從小到大,除了北京、天津,我沒有去過任何一個其它的北方城市,在我印像中,北方除了風沙和烈日,就沒有什麼可以讓我印像深刻的了,然而,這一次的旅行,卻讓我對西北有了更多的了解。
中午的飛機剛到蘭州,在機場就遇到了此行的第一個驢友小七,她一個人背著大大的包從江西過來甘肅,我們前兩天的行程一致,都是坐傍晚5點多的火車從蘭州趕往敦煌,於是很自然地我們相約一起游敦煌,此行我和包子並不是孤單的游人,後來陸續遇到的驢友各有各的有趣。
提前找人幫我們訂好了蘭州到敦煌的臥鋪,甘肅省地圖是個長條形,雖然橫向不寬,可是縱向卻跨度很大,蘭州與敦煌的距離便是如此,就算是坐火車也要14個小時。從書本上了解到的敦煌,是古絲綢之路的必經重鎮。這片沙漠中的綠洲,在千年歷史中,成為中西交通的樞紐、宗教繁興的聖地。千古歲月,無數過客在此留下足跡。漢武帝時,張騫初通西域,途徑此地;漢哀帝時,印度佛教從此入中原;唐太宗時,玄奘大師取經由此回朝;元朝盛世,馬可波羅自此西歸。古絲綢路,荒涼無際。坐在西進的列車中,帶著虔誠的心感受這條朝聖之路,是旅者的天堂,也是古人的繁華盛世。第二天早上8點一刻,火車提前到達敦煌。敦煌站是新投入使用的車站,以前到敦煌的車都是在柳園下,而現在這座車站實際上往來的只有兩趟火車,大部份的火車還是只到柳園,所以返程票我和包子沒有訂到,只剩座票。
網上訂的敦煌飯店服務很好,而且房間的舒適更超出我們想像,小七今天的行程和我們在一起,晚上的火車從柳園去烏魯木齊,再一次佩服一下這個個子小小的女孩,她這次的行程有20天之長,真是很厲害。
飯店樓下有班車直接到莫高窟,大概快半小時的車程,一路上窗外烈日高照,越往前行,綠色越少,已經漸漸有種行駛在西域中的感覺,在經過一排白楊林後,映入眼前的便是茫茫的一片黃沙土,莫高窟近在眼前。其實對於莫高窟的認識始於歷史書中,只知道藏了很多雕像和壁畫,是世界文化遺產之一。待此時真正站在莫高窟前時,有些恍惚,而待親眼看過窟中壁畫,聽聞導游所說的每個與此有關的故事時,對莫高窟的感情是由尊敬繼而惋惜,敬佩的是古人一代一代在此修建洞窟,並留下當時的繪畫與雕塑,表達他們對佛教文化的敬意和領悟,惋惜的是經過無數歲月的洗禮,還有當時侵略者的偷盜與國人的無知,這樣的舉世瑰寶已經被大部份轉移或扔棄。其實窟內只能采取自然光觀看,導游會帶手電,但看得也不是太清楚,所以選擇上午觀看是明智的,每個窟是坐西朝東,因為上午的陽光會有些照入窟內,基本還是能看清楚大部份壁畫。
每個導游會帶游人進入十個洞窟,而每個導游帶的洞窟也不一樣,因此我們三人選擇在跟隨導游看完十個洞窟後,再跟隨一個帶外國人的導游看了樓上的洞窟,明顯發現西方人和東方人看的洞窟不太一樣,也許是歷史背景的原因,普遍中國人看的窟都是在一層,除了必看的三大洞窟以外,其余的7個洞窟導游帶的都會有所不同。其實莫高窟的文化現在已經成立了一個專門的研究所來進行研究,而關於莫高窟的傳說和歷史故事也更是多得數不勝數了,想要好好了解,還真是需要時間。
在莫高窟內晃了四個多小時(汗!!),我們三人才離開,沿著一條干涸的小河,與莫高窟迎面相望的有幾個石塔,當時不知道是用來干嘛的,回來查後才知道是以前守莫高窟的和尚和道士的墓,其中還包括第一個發現莫高窟的王元祿的墓,雖然過去這麼久已經無法講清楚王道士的功大於過還是過大於功,只是余秋雨先生憤慨稱之為罪人的人,卻被他的弟子矗立起一座圓寂塔,緬懷其守護莫高的功績,孰功孰過,已成歷史。
走出莫高窟,思緒還在千年以前,有關飛天的傳說,有關張騫出使西域的故事等等,一切一切有關莫高窟的,都是一段歷史,在這條朝聖路上,所謂對錯,已是必然,我們後來人只能用平靜的心去銘記住那段久遠的歷史。

(莫高窟最大的窟——九層樓,內部供奉著高大的內盤腿而坐的彌勒菩薩像~)

(莫高窟內部不准拍照,這是在外面拍攝的莫高窟外觀照~~每一個小門就是一個洞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