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黃沙悠悠駝鈴

作者: 範國華

導讀大漠黃沙悠悠駝鈴,化為絲路的一種意像。商人沿它將光鮮的絲綢,送到了遙遠的地中海岸…絲綢之路,猶如一條彩帶,將古代亞洲、歐洲和非洲的古文明連接在了一起。 (大漠黃沙悠悠駝鈴) 歷史上的絲綢之路也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地理環境的變化和政治、宗教形勢的演變,不斷有一些新的道路被開通,也有一些道路的走向有所變化,甚至廢棄。比如敦煌、羅布泊之間的 ...

大漠黃沙悠悠駝鈴,化為絲路的一種意像。商人沿它將光鮮的絲綢,送到了遙遠的地中海岸…絲綢之路,猶如一條彩帶,將古代亞洲、歐洲和非洲的古文明連接在了一起。



(大漠黃沙悠悠駝鈴)

歷史上的絲綢之路也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地理環境的變化和政治、宗教形勢的演變,不斷有一些新的道路被開通,也有一些道路的走向有所變化,甚至廢棄。比如敦煌、羅布泊之間的白龍堆,是一片經常使行旅迷失方向的雅丹地形。當東漢初年打敗蒙古高原的北匈奴,迫使其西遷,而中原王朝牢固地占領了伊吾(今哈密)以後,開通了由敦煌北上伊吾的“北新道”。從伊吾經高昌(今吐魯番)、焉耆到龜茲,就和原來的絲路北道會合了。南北朝時期, 中國南北方處於對立的狀態,而北方的東部與西部也時分時合。在這樣的形勢下,南朝宋齊梁陳四朝與西域的交往,大都是沿長江向上到益州(今成都),再北上龍涸(今松潘),經青海湖畔的吐谷渾都城,西經柴達木盆地到敦煌,與絲路干道合; 或更向西越過阿爾金山口,進入西域鄯善地區,與絲路南道合,這條道被稱作“吐谷渾道”或“河南道”,今天人們也叫它作“青海道”。還有從中原北方或河西走廊向北到蒙古高原,再西行天山北麓,越伊犁河至碎葉(今托克馬克附近),進入中亞地區。這條道路後來也被稱作“北新道”,它在蒙古汗國和元朝時期最為興盛。

若有機會,當你來到這橘黃色的大漠裡,在黃沙漫天的傍晚看夕陽,那絕對是古來往事,悠悠在心頭。


精選遊記: 敦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