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很早就說過他有一個心願,就是帶母親去一趟桂林和陽朔,看看那裡的山山水水,在父親的心中那裡是最美麗的地方。父親早年去過兩次,但上一次都已經是16年前的事了。母親這一輩子都圍著灶台和兒孫,自然也艷羨父親口中的極致景色。我也是受父親的影響,游桂林是很早就有的一個想法,就像神往已久的九寨溝一樣,遲早是要去的,更何況這次能了卻父母的一個心願。機票在3月份就早早地定了,南航網上直接購買,優惠頗多,5個人共4050 來回程機票。
出行的時間定在了6月中,一則仲夏的漓江已是豐水季節,但尚不到洪水之甚,天也不算太熱。二則,恰是過了五月的假期,總要安排些愉快的活動在六月吧。三則,兒子即將放暑假,主要課程也結束了,讓孩子在真正讀小學前再快活一次,家人都說小家伙上了學可就沒這麼容易出遠門玩了。
行程安排的差事又是落到我頭上,妻子說是物盡其用。帶著全家出來,最要緊的是吃好,睡好,游覽的景點不在多而在於精。抱著這樣的宗旨,在網上收羅了很多前輩在陽朔的成功經驗和血淚控訴。特別是攜程網上有好多泣血之作,潛水幾日,收獲良多。桂林的行程安排相對於海南來說簡單多了,景色多集中在陽朔的漓江沿岸,所以走水路是最好的選擇,自駕租車的麻煩可以省去了。到了陽朔之後,因其地域狹小,景點集中也不用特意籌劃。都說陽朔適合優雅的戀愛和小資的慵懶,戀愛和艷遇咱是不敢奢望了,就作一回懶人吧。原也想去龍脊梯田,民族風情和絕美的晚霞掩映下的層層階梯水田絕對是攝影的絕題材,為此我還裝備了無敵兔(佳能5D II)和兩只鏡頭,著實花去我三萬多銀子,想著要去把這“人定勝天”的例證紀錄在我的相冊裡。可惜,介紹說去龍脊梯田的觀景樓要在隨車顛簸3小時後再步行山路幾小時,這對父母和孩子來說太不實際了,只能忍痛割愛。
這趟出游的主題就確定為陽朔山水休閑游。
旅游行程從走下飛機舷窗,坐上出租車一刻起正式拉開帷幕。桂林的出租車司機口碑不佳,所以原來讓酒店接機,酒店說是車都派出了,推薦我們叫機場的士,而機場大巴不到酒店,我們五個人拎著行李再折騰也不輕松,所以硬著頭皮還是上了出租車。意外的是,這個司機服務非常到位,也沒有繞路,到桂湖飯店的車費比酒店給的參考價還低。
車一離開機場,視覺上就有了強烈的衝擊,奇形怪狀的山頭鱗次櫛比,山不高,但有形,雖然一時之間還看不出像什麼。
山坳之間夾雜著鄉民村居,這沿路看去亂糟糟,鬧哄哄,倒也是熟悉了的中國式生活氣息。中國的民居實在是沒有特色,從東北到江南水鄉,從華中腹地到兩廣邊陲,近二三十年來鄉間的房子大都是四方水泥盒子,富庶一點的,如蘇南浙北,一律是多層建築加馬賽克貼面,尖頂豎一誇張避雷針;貧困一點的,磚胚灰頭土臉,平頂素面朝天。但不管哪裡,都無一例外沒有整體的規劃,雜七雜八。中國人沿用了幾千年的白牆黛瓦,飛檐鬥拱,或是各地積聚千年智慧的民族建築蕩然無存,取而代之的是這中不中,洋不洋,與時俱進的新時代水泥盒子。而我們的民族村落或中式街鎮只能交了門票到有限的幾個地方去追思了,民族的智慧最後淪落為商業化的貨幣工具。
桂林城市很小,一如大家所言,可玩的地方不多。白天就如國內大多數城市一樣凌亂,嘈雜,雖車水馬龍,人流如織,體現了和諧社會的日益繁華,卻也紛亂,無序,有章不循,細微之處見真章啊。而到了晚上,亮燈了,夜景綻放,你就看到了一個不同的城市,所有這些紛亂和無序都躲在了暗處。眼前的是瑰麗的修飾和人工的斧鑿,好一派歌舞升平的和諧景像。這樣的夜景是漂亮的,特別是用來留影,燈光映襯下的山水輪廓是一幅極好背景,實在佩服桂林能用這樣的方式讓游人把最好的印像帶走。這虛假麼?不,這是戲劇化。

(兩江四湖之雙塔)
像山公園是在漓江和桃花江相彙處,即“兩江四湖”的兩江,但桃花江絕不比蘇州鄉間的小河更寬,直到的士司機花言巧語將我們拉到桃花江畔的排檔一條街,我才意識到這一點。司機帶我們到這裡的時候已是日落時分,盡管他在我們身後的排檔門口傻了眼隨後是齜牙咧嘴,我們徑直走到了前面的一家館子,原想著這家館子不用給司機回扣該對我們友善一點,可惜我們錯了,這在桂林的第一頓晚餐是這個行程中最差,最貴,最不值的。坐著看我們的服務員比我們全家人還多,縱使無人端茶送菜,她們也雷打不動地坐著,看著,看來她們還聽不懂我們說的普通話。老天呀,幫幫這個老板吧。
桃花江畔的飯店不怎麼樣,但卻成就了我們夜游像山。飯店前行拐過一條街就是漓江邊了,明知那標志性的像山就在對岸,但透過厚厚的樹叢就是隱約不可見。這個城市的管理者在這裡又體現出了過人的智慧,“誘人於漓江對面”,想看,就是不給,除非買門票25元一個去公園。像極了風月場上的老手,頭牌都是搔首弄姿,露一些該露的地方,極盡撩人之能事,想上手?那就沒這麼容易了,得先使些銀子過了老鴇這一關。

(像山 夜景)
全家老小正郁悶者,有一婦女前來搭訕,說是竹筏可渡我們進公園去,每人只要10元,可以安全進入後付費。我們欣然應諾。在意的不僅是這門票的成本,更主要的是竹筏夜襲像山的義舉。十來分鐘,筏工撐我們到了像山公園中的碼頭,付錢走人。然一路看見來來往往竹筏不斷,心想公園門衛是不是筏工們的二侄子?
像山公園在夜間還是人聲鼎沸,但我們只是在桃花江的這一側欣賞神像夜駐漓江的壯景,在燈光的照射下活靈活現。我們沒再進入公園裡面,一則我們買路錢沒交給公園,我們也自覺公平,二則到這裡不就看像山麼?距離產生美,在岸這邊才能完美看到這個像山如水的全貌,如果進去像山裡面,就只有“只緣身在此山中”的遺憾了。
疊彩山和伏波山是父親印像中桂林山水的精華,母親神往已久。在桂林的第二天是在這兩座山上或是去山上的路上度過的。疊彩山因山體風化,露在外面的岩壁呈黑,黃,白,層層疊疊,故名疊彩山。60年代陳毅游過疊彩山後題字“願作桂林人,不願做神仙”。拾階而上,山溪從身邊奔湧而下,在溪水的噴湧口,前人雕琢了一貔貅,和山,溪相接得天衣無縫,溪水就是從它嘴裡連綿而出,如果不是導游講解,還真是不會注意到。水清涼晶瑩,手感稍膩厚,應是含礦物質高的緣故。導游說用這個水洗手能保佑孩子聰明智慧,得中三甲。當然這導游是別的旅行團的,我們只是有意“道聽途說”了一把。

(疊彩山 貔貅清泉)
伏波山離疊彩山不遠,走過去也就是20多分鐘,我們順便在途中解決了午餐並稍事休息,讓老人和孩子恢復一下體力,因為接下去要爬山了。
伏波山不高,但陡峭,特別是頂著烈日在35度的氣溫中爬山,難度頗大。不過母親和孩子還是堅持攀到了峰頂。努力付出必有收獲,站在山頂,縱使沒有“會當臨絕頂”那種豪邁氣勢,卻也“一覽眾山小”。遠眺漓江穿城而過,奇山秀峰林立。桂林城依山傍水,人居與山水相得益彰。在伏波山還珠洞內的瀕江處,有一下垂的石柱,上大下小,如蓮萼倒掛,下端離地僅有寸許,傳說是漢伏波將軍馬援南征試劍的地方。劍是橫砍而不是直砍,景觀奇異。據宋人範成大在《桂海虞衡志》中所說,石頭之形成是因為“前浸江濱,波浪洶湧,日夜漱囓之”,其實是岩溶地區形成的一種奇異的岩層斷裂現像。

(伏波山 試劍石)
出得伏波山公園,伏波將軍馬援彎弓立馬,鎮守河山的歷史瞬間就凝固在了這一尊塑像上了。記得在海南天涯海角公園也有有兩尊伏波將軍像,一為伏波將軍馬援像,另外一位是首任伏波將軍路博得。路博得為西漢武帝時名將,蕩平南越國叛亂,在南越地區開置儋耳、珠崖、南海、蒼梧、郁林、合浦、交阯、九真、日南等九郡。而馬援是東漢光武帝時將軍,平叛交阯,合浦叛亂,在慶功會上留下“男兒要當死於邊野,以馬革裹屍還葬耳”便揮軍雁門,但八年後(建武二十五年),暮年的馬援將軍在平武陵蠻反叛時不幸出師未捷身先死,終為馬革裹屍還。讓人唏噓不已。
桂林的水果是可以大大贊揚一番的,特別是芒果和荔枝。想必因為是鄰近產地的緣故,水果都是自然成熟以後采摘,所以上口特別的新鮮,輕咬一口便果香四溢,果汁充盈唇齒之間。這和在江南品嘗由石灰晤熟的芒果和由冰水保鮮的荔枝相比是天囊之別了。
在桂林嘗試了二個餐館,都很不錯。一為疊彩山和伏波山之間的“老響風味館”,就在桂林軍分區大門咫尺之地,應該是這些單位消費場所。服務,價格和菜品都很好,在這裡品嘗到了正宗的荔浦芋扣肉和干蒸劍骨魚。這劍骨魚形似鯰魚,或者說就是鯰魚在當地的品種,這裡才60元一份,在1斤半左右,味道確實不錯。這干蒸和啤酒魚的做法其實差不多,只是我們老人和孩子不吃辣,讓酒店減輕了點口味。後來在陽朔看到大大小小的酒店都做啤酒魚,喊價在80-120元一斤。而一飯店老板在相熟之後揭底,哪裡有什麼野生的漓江劍骨魚,都是塘裡養的!晚餐在桂湖飯店附近的“阿元燒鵝”吃的,這裡是在鬧市區的邊上,離旅游景點也有距離,酒店做的是粵菜,仰仗本地熟客回頭生意。後來父親在總結這趟旅游時一直說這裡的一頓晚餐是8天裡最好最值得的,特別念念不忘酒店的招牌燒鵝。要知道父親自己是做菜好手,平時很少有他大加贊賞的菜點的。
桂湖飯店也是不錯,雖然價格不低,但環境幽雅清靜,在老人山下,面對桂湖,算是挺好的風水。夜幕之下,華燈初放,晚風中沿湖岸走走看看,細細品味“兩江四湖”迷人夜景,順便也探訪到了草根市民茶余飯後親水而聚,吹拉彈唱的隨緣性情。文藝來自民間,一點都不假。

(夜色中的桂湖飯店)
桂林 陽朔 六月游記 1 - 總結篇 http://www.ctrip.com/community/itinerarywri/1253778.html
桂林 陽朔 六月游記 3- 漓江篇 http://www.ctrip.com/community/itinerarywri/1253784.html
桂林 陽朔 六月游記 4 - 陽朔篇 http://www.ctrip.com/community/itinerarywri/1253786.html
桂林 陽朔 六月游記 5 - 遇龍河篇 http://www.ctrip.com/community/itinerarywri/125378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