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假第四天,中秋過完了,在家好像也沒什麼事可做了,於是大腿一拍,開著車就上路了。
一直想去揚州吃小吃,這可是苗苗的創意,因為她們課文裡學過朱自清爺爺寫的《揚州小吃》一文,把揚州的種種小吃描寫得讓人垂涎欲滴,不去吃一吃,簡直枉為中國人了!
臨走前一天,苗爸上網查尋了揚州的名吃,最著名的就是揚州炒飯,這都成了文化遺產了,還有“三頭宴”、“紅樓宴”,小吃類的有富春的包子、冶春的蒸餃、共和春的餃面、翠花春的燙干絲、小覺林的麻花、廣陵酒樓的湯包,等等等等。
第一頓,我們選擇了這家。
看那個LOGO,猜得出這是哪家嗎?——呵呵,對了,菜根香!
我們點了揚州炒飯、大煮干絲、清炒蘆蒿還有兩只蟹粉獅子頭。
不過有點遺憾的是,可能是節日游客多,第一需要等候,而且沒有服務員招呼你,你自己看准一張桌子開等,等前面的客人吃完你趕緊坐下占住座位再說。第二飯菜做得有點“拆濫污”,我們點完菜沒一分鐘,炒飯和干絲就上桌了——不用說,這是大鍋做出來的。炒飯還好,干絲根本就是涼的,後來的蘆蒿特別鹹,獅子頭裡摻了太多的面粉!
因為人多,後來我們在揚州的幾頓餐,都要自己占座,而且每次都要和別的客人拚桌!
感嘆:長假真不是可以隨便出來“混”的!
第二天早餐沒有在酒店定餐,而是去了慕名已久的富春茶社吃點心。
看看,有多少人在吃,又有多少人在看人家吃!
雖然知道吃不了,但我們還是每人要了一份套餐,還要了茶(魁龍珠)和干絲(第一天沒吃爽,重新試試)。
等著的時候,苗同學就看書。苗子一路上看書、玩PSP、玩滑板、在車上看DVD,就是不用想功課的事,爽歪了。
偷拍旁邊一桌,好豐盛的。
這是我們點的點心套餐。
評語:小點心做得很好,湯包特別好吃;其他點心比較雷同,可能因為點多了,就覺得味道都差不多了。
但是,干絲比菜根香的好,畢竟是熱的!
這是晚上拍的共和春,在校場(很好玩的地方)。
從富春出來,走到共和春新店。
苗爸進去探頭探腦一番,決定再嘗嘗傳說中的餃面。餃面,其實就是餃子和面條下在一起的意思。
一份餃面、一份餛飩、一份鍋貼,才9塊多。好便宜啊!味道也相當不錯。
贊!

這天,午餐是省了。因為早飯吃完都十點多了。
晚飯去了時代廣場的富春大酒店。
一如既往地站著“看”別人吃完。很佩服,這種時候,看人吃和被人看著吃一樣的能泰然自若。
苗爸點了他神交許久的“三頭”:獅子頭、魚頭和豬頭。又點了份炒飯——上次來富春吃炒飯,苗苗記得還是用的泰國米,一下子愛上了揚州炒飯。
評語:獅子頭過關;魚頭太腥;豬頭太肥,味道也比較說不清楚,難以接受;炒飯用的油不好!又是一頓令人失望的大餐。不過挺好,少吃點。
苗子吃了不少魚頭上的魚肉,還吃了不少饃夾豬頭上的瘦肉。

6號的計劃是吃過早飯去鎮江。
不想大吃了,冶春的小吃留著下回來再嘗吧。
決定去吃路邊攤。
頭天晚上在一個小弄堂口看見一個煎餅攤,很方便地找到。
雖然是路邊攤,但味道好啊!我們很滿足地消滅了攤主幾大塊煎餅,摸著脹鼓鼓的肚皮踏上了去鎮江的路途。
中午,當然要嘗一嘗鎮江最負盛名的“鎮江三怪”啦!關於“三怪”,有首歌謠,內容是:“鎮江有三怪,香醋擺不壞,肴肉不當菜,面鍋裡煮鍋蓋”。
我們沒有找什麼名店,就隨隨便便、簡簡單單的一頓,把三怪全部嘗到了。

從鎮江出來,和朋友約好在陽澄湖巴城見面一起晚餐。
巴城是著名的蟹城。
看,這一幢幢三層樓房,其實是泊在湖邊的大船。
苗同學在滑滑板玩。



船後的風光!
現在講保護水域環境,不讓到湖中心去品蟹了,而且快艇也不讓開了。但記得三、四年前,我們曾帶著苗苗坐著快艇到湖的深處去吃蟹的。

自產自銷。

每家有片湖面,權且叫做“自留湖”吧,哈哈!湖裡養著各種魚蝦蟹的湖鮮。

這些大池子裡都是大螃蟹,最大的有7、8兩。

大饞貓苗爸在撈蟹,吃不著先過過眼癮。



滿滿一大桌菜,算算看一共要多少米呀?

夜景更漂亮。

吃螃蟹的人兒。
(197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