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6日一大早,就把老公豁弄起來,一起前往富春茶社。我們看來是第一撥抵達的,雖然樓下已經沒有了座位,但樓上大廳還有不少座位可選。等我們點了一客點心、兩杯茶坐好,大廳裡已經人聲鼎沸了。我們的10人桌合坐了三伙人,坐的滿滿的。旁邊坐的這位男士一個人從上海過來,據說是從丹陽那邊倒車過來的。看他年紀也不小了,怎麼會一個人出游呢?我說他看起來不太像上海人,他說他很多年在河南鄭州工作。
且說富春茶社的早茶,我在點餐的時候發現一客裡面包含了11樣面食,因此很怕一人一客吃不下,於是就兩個人只點了一客。裡面有五丁包、千層油糕、湯包、春卷、燒麥等等。後來品的時候覺得春卷和那只小燒餅味道不錯。湯包很搞笑,一只高高的小小的蒸屜裡放著一只大包。老公以為是兩個屜摞在一起,就想把兩個屜拆開,拆了半天也沒拆開,才發現原來只是一只屜。我們一人一只吸管把湯包裡的湯都吸了出來。後來當我把那只癟了的湯包剝開,發現裡面基本已經沒什麼了,只剩下干癟的包子皮了。原來是真真正正的湯包啊,基本沒什麼餡兒。一客套餐沒讓我們覺得很飽,但卻也不餓了。正好留下地方去吃別的小吃。
離開富春茶社,順道去綠楊旅社參觀。從外觀上講綠楊旅社還是不錯的,帶著古典氣息。通天舞池也頗有氣勢。但房間的條件可就不敢恭維了,似乎比招待所還不如。覺得他們到底還是浪費了資源。完全可以像上海的新天地一樣,留下古老的外殼,但卻在內裡做最現代的改造,這樣才能跟得上時代的步伐。很巧的是在這裡又遇到了那位來自上海的單身客人,還參觀了他的單人小房。局促的單人間小的似乎只放得下一張床、一張桌子。床品老舊,窗台下竟然還擺著一只痰盂。房費很便宜,國慶期間才賣60元/間。曾經在此下榻的名人有郁達夫、孫科等人。
從綠楊旅社的手繪地圖上發現何園離這裡不遠,於是決定步行去何園。這個鐘點的何園游人還不是很多。何園跟我見過的其它園林不一樣,它的所有房間都還跟有人住著的一樣裝飾著,因此給人更豐滿的印像。二樓小姐的閨房裡還掛著貌似小姐的照片。何園最大的特點是中國的殼,西洋的瓤。這真是一種很有意思的組合。從外表來看是地地道道的中式園林,但裡面的擺設卻又是道道地地的西洋制造。
何園下來去雙東文化歷史街區。揚州的街道都還蠻長的,不像有的地方街道短短的,一轉就沒了。在雙東街上吃了不少小吃,肚子簡直成了雜貨鋪:吳家坊臭豆腐、四喜湯圓、餃子、麻辣燙、甘蔗汁、冰鎮酸梅湯、藕粉圓......
話說這四喜湯圓,名字叫的喜興,四只叫四喜,五只叫五福,六只叫六順。但味道卻是不敢恭維。餡料較北方豐富:甜的鹹的肉的菜的,不像北方只有甜的;形狀也不像北方那樣都是圓的,長的圓的長角的都有,店主人說是為了好區別。但吃下來卻覺得皮兒太厚,不習慣。
很驚奇揚州到處都有餃子賣,吃餃子不是北方人的專利麼。於是找了個店嘗了嘗。北方吃餃子講究“餡大皮薄”,但我們品過的餃子皮兒面活的比較死,不筋道,不習慣。
老公因為聽說沒有午飯了,只好跟我一起吃了小吃。我准備帶他晚上好好吃一頓正宗的淮揚菜。
逛遍雙東歷史文化街區,總該去人頭攢動的個園了吧。因為個園是揚州最知名的景點,本來想把時間盡量錯到大伙兒都去吃飯的時間。不過因為出門時間太早了,說什麼也熬不到正午就把步行街逛完了,只好在11點多的時候擠進了個園。個園與我見過的那些園林相比的確有自己的獨到之處:一是主人使用了在當時還只能進口的玻璃,使不少廳堂顯得通透而明亮,另外它牆上的那些風音洞在別的園子裡沒見過,再有它的竹林,那種軀干是黃色、看起來就要死掉的黃石竹讓我覺得挺新奇。坐在竹林的石凳上,盡管林外人來人往,林內卻似乎是世外桃源。
逛完個園,感覺有點累,於是去了街頭不遠處的洗浴中心,體會一下揚州師傅的搓澡和修腳。
搓澡的婆姨因為正是中午,客人很少,她們就很放肆地在那裡聊天。聽不懂她們的揚州話,但說實話不怎麼好聽。婆姨向我推薦蘆薈和蜂蜜,本來不想用,後來一想,說不定她指望這個掙錢呢,不要的話是不是會打消她的勞動積極性,於是就要了。婆姨肯定是更賣力氣地搓澡,但至於是不是對皮膚有那些她們宣傳的好處就不得而知了。
話說這揚州師傅的修腳,倒的確是有兩把刷子。不像別處的足浴工,一般都是很年輕的姑娘小伙兒,帶著一臉的青澀,一看就是半路出家,暫時在這裡混口飯吃。這裡的師傅有不少是中年人,手持一把鋒利的修腳刀,氣定神閑,很輕松間他們就用刀將你的指甲削下來(注意:不是剪下來的,也不是磨下去的),又在不經意間就刮去了你腳上的死皮。整個過程輕巧而快捷。不過三下五除二,就讓你享受了三項服務,也把你的錢從口袋中掏走了。
休息了一溜十三招,應該是恢復了不少體力。接下來是考慮晚餐去哪裡吃的問題。聽人勸,吃飽飯。先去品了朋友推薦的共和春餃面,兩個人要了一碗,只為品味兒。碗很大,湯是那種看起來可喜的淺棕色,餛飩樣的餃子和面條盛在一個碗裡。湯裡品出了白胡椒的味道,姜的味道,蒜的味道。能在一碗湯裡品出三重味道平生還是第一次。幻想著有一天跟老公一起開個“小杜面館”或“老杜面館”,其中一定要有這共和春的餃面。只可惜這手藝到哪裡去學呢。
淮揚大餐還沒吃到呢,接下來還要去四望亭路的美食街。在路口先看到了有網友介紹過的怡園,但是不巧那裡被婚宴包了。於是一路走下去,果真有不少餐館,與其它店鋪間次排列著。走了很遠看到了一家“竹林村”。進裡面參觀,觀感很不錯啊。大排檔上擺著豐富的食品,獅子頭、小龍蝦、福壽螺、各式小點心,應有盡有。點了蜜瓜汁,獅子頭,福壽螺,薺菜餅,鵝雜。獅子頭吃的老公心滿意足,他最愛吃丸子了,而且此丸子還號稱是“喜來樂最愛”。若不是這些天吃的太飽,而且又不能吃辣,真想暴撮一段。
晚餐過後,一邊散步一邊往賓館方向走。老公感覺四望亭路離我們賓館所在的路並不遠。但事實證明他的感覺不很准確。結果我們繞揚州大學四分之三圈,發現揚州大學正面是美食商業街,側面和背面也不失繁華,毗鄰這樣繁華的鬧市,還學得下去習麼。轉到瘦西湖公園南門後打了輛車,司機告訴我們這裡其實是揚州大學的師範學院。坐在車上,路過瘦西湖新天地,燈火通明,似乎是個很熱鬧的地方。
揚州第二日,早上五點多出門,晚上夜幕降臨才回到賓館,著實是有些累了。第二天我調整了去冶春茶社吃早茶的計劃,稍晚一些起床後就驅車直奔鎮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