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值建國60周年,全國上下沉浸在一片歡樂的海洋中。國慶節當天的閱兵式和聯歡活動更是讓人們熱血沸騰,為偉大祖國的強大、繁榮激動不已。我相信在這個喜慶的日子裡,無論身處何地,很多同胞都會為自己是華夏子孫而自豪不已。國慶期間的這些活動不僅是一種娛樂,更是一次愛國主義的教育。
10月2日一大早,在看完昨天的國慶慶祝的視頻直播後,我們一家人帶著興奮、激動的心情開始了我們的國慶自駕游。我們選擇的旅游目的地是長白山天池。此刻正值晚秋,長白山叢林深深,層林盡染。松樹、杉樹、樺樹直挺著聳立在道路兩旁。紅色的、黃色的、綠色的、灰色的、黑色的,甚至還有紫色的樹葉把整個林海染得五彩斑斕,令人目不暇接。
10月4日的中午,我們開車來到了長白山南坡山門。從停車場走出來後,首先看到的是我們的軍營。再向前走,看到游覽線路示意圖時,我才突然發現我們已經到了中朝邊境線上了。按照景區工作人員的指引,我來到了停車場旁邊的小溪旁。如果要不是別人告訴了我,我怎麼也不會相信這條寬不過五米、趟著水就能過去的小溪竟然就是大名鼎鼎的鴨綠江,而對面伸手可及的樹木和土地就是朝鮮的領土。
坐著景區的倒站車,沿著鴨綠江峽谷開了四十多分鐘,我們來到了長白山南坡山頂。到達山頂時,一片烏雲襲來,狂風夾帶著雪粒打在臉上生疼。不過還好,狂風之中天池的全景清晰可見,狂風也驅散了我們上山時心中的隱隱擔憂。
除了腳下的萬丈懸崖和懸崖下面綠中帶黑的天池美景,最吸引游客的是立在南坡的一塊界碑。界碑向西的一面用紅色的中文寫著“中國,1990”,向東的一面用朝文寫著“朝鮮,1990”。在界碑旁邊,隔幾米就有一塊木牌,上面寫著“嚴禁跨越及對朝方人員和界碑拍照”等警示性語句,木牌之間在膝蓋高的位置上用繩子連接著,這裡就是中朝分界線了。
盡管寫著“嚴禁跨越”,但是興奮的游客們還是忍不住跨過繩子,踏上朝鮮的“三千裡江山”,感受一下異國的風情。
在我方一側,距離界碑約20米遠的地方,靜靜地停著一輛綠色的吉普。誰也沒有去注意這輛車的存在,也沒有見到有人進入或走出這輛車。而我最初還以為是哪位高干子弟找領導批了條子,自己開著車上到了山頂。直到回到倒站車上,我才明白了。
在下山的路上,我和健談的倒站車司機聊了起來。
“山頂經常有朝鮮士兵巡邏嗎?”“經常有!”
“他們友善嗎?”“不一定!”
“可惜今天沒見到他們。”“今天你當然見不到。”
“為什麼?”“沒看見我們的軍車在上面嗎?我們的士兵在,他們就不會過來,游人就絕對安全。”——無語、激動,要知道山頂上可是零下的溫度,七八級的狂風啊!雖然我看不到軍車內那位士兵兄弟的面容,但我知道,他們在保衛著國家的安全,游客的歡樂中有著他們默默的貢獻,他們一定是最可愛的人。
開車駛出長白山南坡停車場時,我望著營房前筆直地站立在哨位上的衛兵,望著逐漸消失在林影中的綠色軍營,望著軍營上方飄揚的八一軍旗,對我的小女兒說,他們是帶給我們快樂的人。雖然他們沒有出現在前幾天的天安門廣場前,但他們同樣是威武之師、雄壯之師中的一員,同樣是和平衛士。
出了停車場,我們沿著X098縣道到長白朝鮮族自治縣,次日再沿著S303省道到臨江市,這中間的三百多公裡的路程幾乎完全貼近鴨綠江,這三百多公裡也使得鴨綠江從一個不足十米的小河溝,發展壯大到寬逾百米的大江。兩岸的自然風光綺麗,各個小村鎮就像項鏈上的珍珠間落其間。但兩岸的發展水平卻相差甚遠。
我方一側的房屋早已發展到磚瓦結構的石板房,屋頂上聳立的煙囪中飄著陣陣炊煙。偶爾有些木板房,基本上也是養牲口的地方。而放眼向對岸望去,蓬草的屋頂、木柵的牆壁讓我們重新喚起了對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我國農村的回憶。在我方一側,寬大的柏油馬路上時不時地有各種各樣的車輛駛過;在對岸的江邊同樣有一條公路,但坑窪不平的路面上偶爾只能見到幾輛畜力車,很難見到機動車,小轎車更是無處尋覓。傍晚我們來到了長白縣城,住進了緊鄰江邊的聖泉大酒店。透過酒店的玻璃窗,我們可以清晰地望見鴨綠江對面的朝鮮惠山市。作為朝鮮的一個大城市,惠山市整體布局也還算整潔,高大的紅旗紀念碑矗立在城市中央,外觀上並不比長白縣城差。但是天黑了以後,對岸馬上變得漆黑一片,在酒店裡我們拿著高倍望遠鏡也找不出幾盞燈光。而我們一邊卻是燈火闌珊,五顏六色的霓虹燈在江邊閃爍,與對岸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而這個差距,就是中國改革開放的成果所在。
觸景生情,在當天夜晚,我和我的小女兒就有了這樣的一段對話:
“他們為什麼不開燈?”“因為他們不願意開燈。”
“他們為什麼不願意開燈?”“因為他們電力緊張。”
“他們為什麼電力緊張?”“因為他們經濟不發達。”
“那麼他們很多人為什麼要住在木頭房子裡,冬天他們不冷嗎?”
“因為他們還比較貧困。”
“他們為什麼會貧困?”“因為他們要制造核武器。”
“他們為什麼要制造核武器?”“因為他們要保衛自己的國家。”
“我們中國也制造核武器,也要保衛自己的國家,為什麼我們不像他們那麼貧困?”
“因為中國在改革開放。”
小女兒沉思了一會兒,抬起頭對我說:“還是我的祖國好!”
俗話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這三百多公裡的邊境游,對於我八歲的小女兒來說,不也是一堂生動的愛國主義教育課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