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10/3:大禹陵,東湖,紹興城區
8點出發去大禹陵,也挺近的,反正到了那裡的時候都沒有什麼人。門票含在聯票裡,沒有其它小門票,擺渡電瓶車是免費的。沒有爬山,所以山頂的露天大禹銅像只能遠觀了。最多一個小時差不多就夠了。
奔東湖去,也是很快就到。門票含在聯票裡,但烏篷船的費用需要另外支付(單程25元,雙程好像是45元)。我們選擇了花20分鐘進去走一圈,然後坐單程烏篷船出來。大門口上船的地方只能坐雙程的烏篷船,但是我覺得沒有必要,走走挺好,一邊是長廊,一邊是一條頗有情趣的貼著山腳的小路,人有點多,不然應該也是頗有情調的散步之徑。
那座石頭山意思不大,就那麼點高度也看不到什麼好的全景,還要花擺渡的錢再回乘坐單程烏篷船的地方,或者就要原路返回。
坐烏篷船就是看三個山洞,我們問船工是天然的還是人工開鑿的,船工說是人工的,我們問是什麼年代開鑿的,他說沒多少年,我們當時心裡想著可能是文革,遠不過明清,結果他過了一會又說大概開了就兩千年吧 - 暈,這叫“沒多少年”麼?!
出了東湖就往紹興市區方向開,直奔魯迅故裡的那條街,應該也是半個小時左右就到了。車停在沈園門口的馬路上,5元一次,哇哈哈,太便宜了!
沈園走過去就幾步路,穿過馬路就是故裡的入口了,因為是聯票所以也不用排長隊去領免票。不過看到那麼多人頭攢動,我們決定還是先去沈園。果然很是無聊,除了有《釵頭鳳》的典故之外,這個園林毫無特色可言,既沒有移步換景也沒有曲徑通幽,一個小時出來,回故裡那條街。嘗了三味齋的臭豆腐,需要排一小會兒的隊,不過味道很贊,非常對得起排隊的時間。回頭看到魯迅故居的門口排隊的人已經成S狀了,而且暫時不放人進去就計劃先吃飯。
一路走進去找鹹亨酒店,一進門就給你一張套餐的單子,按我們三大一小,給了張四個人的408元的套餐菜單,不允許單點菜。一看這架勢,貴不去說,肯定服務和菜的味道都很差,擺明了就是店大欺客,決定另找方向,貴肯定免不了,起碼可以有點菜的權利,那408元的菜還不如昨天晚上在外婆家的140的菜呢!所以全家往回走,看到一家“三味飯店”,正好靠門的一桌在結帳走人,就走進去占上了。點了霉千張肉餅,鹹菜油豆腐,河蝦三鮮湯,等五個菜,一共196元,除了霉千張肉餅實在太臭以外,其他的都很好吃,特別是那個三鮮湯,是他們家的密制底湯,鮮美無比。
吃完走回魯迅故居,看著還是人頭濟濟,決定避開高峰先去蔡元培故居,周恩來故居逛逛,反正也是聯票裡面的景點,也不用再買票了。車還是停在原來的地方,叫了輛三輪車過去,10元到周恩來故居(周的故居相對來說遠一點,蔡的故居可能5元就夠了)。這兩個故居在規模和保存的完好程度上來說都不及魯迅故居,周家就是建築還在,裡面基本就是周恩來的生平介紹,他們周家的家譜之類的介紹資料了。蔡家也差不多,不過蔡元培的生平不太熟悉,稍微花了點時間看看。
乘差頭回故裡那條街,果然已經沒人排隊了,先看了故居,再是三味書屋…具體的不用寫了,就三句話,第一句:衝著魯迅的名氣和作品去的,就不要用欣賞建築的角度來游覽就是了;第二句:沒去過的人去看看也是很不錯,畢竟小時候每學期的語文課本上必有一篇魯迅的文章;第三句:對於我這樣的非文學青年,去過一次此生足矣,起碼近20年不用再去第二次。
鑒於昨天等吃飯的經歷,五點半就殺到紹興飯店,但是還是要等,只是等一個小時變成了等半個小時就坐到了桌子邊上。冷菜都是10元以下,熱菜都是30元以下的,三大一小還是一百多元,包括一大碗酒釀圓子,吃的很愜意的!因為是中秋節,餐館送了月餅。
酒足飯飽後回酒店,七點半就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