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蘇州,憶同裡

作者: 殘花幽夢

導讀一、 半年來,讀了些余秋雨的著作,書中的江浙古鎮,頗為趣悟,可奈終日燕遷,從未近旁。 十一假後,滬蘇項目再啟,心思暗牽:允我幾日親觸古鎮多好?! 忙碌數周,終獲兩日周末可用。班後,急不迭網上掃查,可選太多,無從擇良。滬周邊有朱家角、周莊、西塘、烏鎮、同裡、南潯等。朱家角太近郊、周莊、烏鎮太商業、南潯開發無多,余下西塘、同裡最宜。西塘 ...

一、 半年來,讀了些余秋雨的著作,書中的江浙古鎮,頗為趣悟,可奈終日燕遷,從未近旁。

十一假後,滬蘇項目再啟,心思暗牽:允我幾日親觸古鎮多好?!

忙碌數周,終獲兩日周末可用。班後,急不迭網上掃查,可選太多,無從擇良。滬周邊有朱家角、周莊、西塘、烏鎮、同裡、南潯等。朱家角太近郊、周莊、烏鎮太商業、南潯開發無多,余下西塘、同裡最宜。西塘珍留給幾個友人一起同去,同裡成為一選。

目的地鎖定,再發揮我之所長,篩選當地吃、住、行,層層網頁窗開,條條貼士記下,圈住同裡中心“三橋”地帶之“呂家客棧”。過往旅友多其好評:老板娘“呂阿姨”,眼鏡,體胖、熱情,其夫誠墾、少語等等…。不再費時漫尋,已近晚八時,明早必要前行,急速訂房一間。電話一端男性中年人(猜為呂夫),登記下手機號碼,同時婉拒了接站請求。理由:你到站的時間是中午,正是做生意忙的時候。。。,電話這端無怨的許了,哎!又問:能不能給個,可以看看小橋流水的房間?呂夫不無可惜的道:都被長高的樹擋住了。。再哎!!

帶著興奮,告之所有關心自己的,不能同去的--可惜,不知同裡的--解釋,遠方家人就是叮嚀小心了。晚九時,徐行突然放棄“可惜”,決定同行了。兩人又交替爭取師傅,可終因周末要加班,師傅還是選擇“可惜”。二次致電呂家,追訂房間。這次聽口音應是呂阿姨,核對了手機號碼,又加一間被樹擋住的“小橋流水”。

收行囊,覺未實,時醒起,查看鐘。天初亮,落雨聲。

雨氣籠靄下的古鎮會是…?

早八時,打著那把千修百補的藍傘,在這個季節不該有的稠熱雨絲中,等著車來。按著徐行的短信提示方向,一輛揮著手的出租漸近,互問冷暖、是否帶齊裝備等,徑直去向萬體館的旅游集散中心。一路同徐行討論萬人體育館與八萬人體育場位置上的差異,本來靜默的司機突言:我知道你們要去地方的,最後“的”字帶明顯的滬音,討論聲驟止。

傳說中的集散中心在眼前了,即八萬人體育場的27號門。雨停,晨中的雙休日,游聲沸,車如梭。入廳尋找出行線路、售票窗口,因都是散客,無專業指引,所有初來者,都在四目方向。找到排隊多的地方,定是售票處。輪到我,問:去同裡的,次日返程票。答:只有當時返程。也罷,先單程去,折返再議。慶喜的是可用信用卡支付,簽字後,得到單程單價100元的旅游套票兩張。兩人持票研究些許,開始平擔行李。吃掉能吃的--蘋果一只。喝掉能喝的--礦水兩瓶。

二、

近開車尚有半鐘, 尋“發車時刻表”---無,電子查詢機未能逃脫徐行的專業操作,居然當眾重啟了—無奈。無奈中拾得一“同裡導游宣傳小冊”,算得小慰。

九點二十,登上同裡大巴,座號貼至低窗,極難尋覓。後得知:集散中心的大巴均社會征集,本無座號。熱心的我,一一告訴那些盲目尋號者。徐行不臨窗,我代之。車上所持大多為返程車票,司機驗票一一問詢。突然一羽短信飛進,呂家說可以接站。再次引發討論:什麼是人性化服務?最尾上來的一眾濃妝中年婦,鐵定“港澳台”

路程不遠,大半城間高速。途間江浙湖色,新區廠宇。僅有一只孤獨的狗,在眼中停留最久。經過兩個小時,大巴泊在一湖岸。“羅星洲”碼頭到了。。散客就是散客,全無方向感,初來乍到的,隨和大眾的,先登上羅星洲的渡船。旅游套票,不用再付船費。渡船上致電呂家,告之已到,不知如何。呂家指引:羅星洲在古鎮外,大多客人先到羅星洲,然後再進古鎮。他們會在古鎮內的退思園處接。

羅星洲像一個重建或新建的景物。無意考證,只作游閑。高聳廟宇漂著佛煙,星星和尚散落綠蔭。徐行操起專業感實足的國產海歐長焦,海歐長焦發出的喀嚓聲,永遠是快餐式的數碼柯達,只能望其項背的。海歐長焦的對焦時間過長,總是讓我初還燦爛,持到僵住,長焦喀嚓。半新不舊的景色,對我從來缺乏想像空間。羅星洲讓我能記住只有兩處:一、水邊獨坐沉思的素衣和尚,二、洗手間外翠嫩的竹葉。

重返碼頭,散客的散字起了作用。步行一刻,在現代鄉村建築的重圍下,一個柔水環繞的暗頂古鎮映入眼簾。我從來只識前後左右,不懂東南西北。不知正門在何方,隨河水前行。這該是古鎮了吧?石路不崎嶇,也不平坦。河對岸一片仿古商貿建築在建,河這面小家生活如常。眼中沒有對生人的好奇感,知道這古鎮是古過了,可是人卻新了。

擋眼兩座模樣各異的石橋。一座平鋪石板,樸實無華。另一座橋身上有木架結構,卻無頂,攝入柯達存念。過橋,排排國內各大景點常見的仿古商業街。無趣,掠行。

前方一片開曠廣場,風格現代,但不簡約。走近是個為某影視劇的立碑之地,無趣,再掠。一古樸小橋,突闖入目,天哪!這才是想要的,興奮著拾階而上。橋下小船葉浮著。臭豆腐的油香,夾著吆喝,飄降過來。沒吃早餐的我們餓了,一串臭豆腐裹腹,打電話給呂家接站。一小女聲響起(呂阿姨的干女兒,高一學生),要求我們站在一個標志性的建築旁邊。約在影視碑下。

三、

五分鐘後,一黃衫女孩跑來,直覺是她。核對姓名,尾其前行。步履太快,碎步急趕,徐行落後。見狀,女孩減速,告訴我:古鎮路都是彎的,易迷路,住戶的正門都向南開。迷失方向時就看門。初來,走路要當心,石板路深一腳淺一步的。又指點了套票上提及的景點。幾分鐘後,“呂家客棧”旗飄前方。

寫到此,鈍筆良久,不知如何再述,我的初衷?我的來意?單樸睹聞?單素景物? 萬噪之靜、千愁之悅,該為歸屬。

呂家傍依小橋流水,一順擺著鋪了土布腊染的方桌。極想不要臉的一屁股坐在河邊,可是所有的椅子都有了屁股。帶著暫時的惆悵和僅存一串溫熱臭豆腐的肚子,安頓行李、登記入住。房居二層,果不然,樹太高、葉太密,屋內一明代雕花木床,予人驚艷,好物留給女士。洗手間向來是入室的首查地,手紙有否,讓我懂得賓館和客棧的區別。所礙無防,全部自備。

再次站到河邊時,游人更多,還是沒有空位可坐。二拾一串臭豆腐和徐行開始古鎮的慢步閑旅。來前做過功課,略知此地名物景。可當身處其間,全無概念。我們兩個怪人,既無科考之意,也不懂碑文闋詞,只想從林聳鋼廈間中脫身,只想從外洋咖啡中抽嘴。任由腳步盲移,任由四目亂睹。海歐長焦間或喀嚓,我依然窺視旮旯之所,一扇扇斑駁木門,一處處潮暗牆角,門後的用具,角落的孤竹,從來我之最愛。舊門背後永遠藏著故事,角落之處一定曾經淚泣。

幾則花絮要表一表:

一、在“珍珠塔”遇到“武林外傳”的李大嘴拍戲,穿著“狗腿子”的戲服,這是盜聽了一個滿臉追星感的小伙子興奮態下的快語,未曾目睹。

二、一幅紅鯉滿堂的湖景,全在一個西褲配球鞋的家伙,揮動著的礦水瓶下喪盡美感。

三、暗棚舊屋外懸著的空調箱體,被仿古木條包著,可愛又不露聲色的解決了土洋結合。

四、在河邊的一間土布衣店,被一件靛藍色腊染方巾吸引,款式同我去法國時帶的一樣,原想問問價格是否相同,誰料未能在東方商廈購物的欲求,在此釋懷。徐行購得一件T恤、一件吊帶衫。我買了一件中式對襟無領麻布衫和一件鼓勵嫂子更好家務的繡花圍裙。

套票上的孔漸漸多起來,徐行坐著比站著用時長了,兩串臭腐的能量也盡了。“小橋流水,喝茶閑敘”,經過車途勞頓、石路錯落、喀嚓窺視,成為此行、此地、此時的最願、最想、最愛。

四、

河邊的方桌旁人散少了,選了個最近河沿的落坐。放下包,展著腿、挺著腰。同師傅和徐行出來,菜單不是為我備的,是給她們的,心肝情願作個悠閑吃貨。呂家位於同裡三橋中心,T字型的河邊。三座古石橋繞著。河水查無音息的流著,無聲、無浪、無味,卻無了清澈。椅子就著河岸略斜,桌子墊過。我們卻用腳墊著自己。微風中一杯“同裡炒青”舔潤干喉--“舒服”,這個詞彙反復出現席間。

菜碟蓋住桌面,有醬鴨、松花豆腐、田螺、白蝦、砂鍋燉草雞,還點了同裡啤酒及瓜子。菜食在最初的飢餓下,迅速滅減,在最後的飽脹下,無筷碰及。至於酒,自始自終和著清風像河水般流著。腆著肚,把著酒,吹著風,望著橋,嗑著瓜子,嘮著閑嗑,生活是多麼得兒! 嘻,又趙本山了。

席間總是揣著內疚的心,多次讓服務小妹收拾菜碗、補換酒水。因出無奈,總有蒼蠅伴舞,河邊總是難免,加之雞鴨魚肉,誰都喜歡。當桌上僅剩下兩杯清茶,飛蟲轉投他處,留下我們獨賞眼前。

正對面,T型河道的結點上,拴著表演鸕鶿捕魚的小船。八只漁鳥立在杆頭,一只有恙,俯臥船頭,間或有人付費,帶著紅纓村帽的漁婦扔兩只下水,鸕鶿在長杆拍擊水面的指令下,探水捕魚,魚入項囊。漁婦挑鶿上船,掰其嘴,吐魚入倉,清撫漁鳥,算是獎慰。我總每每心焦鶿不捕魚,脫韁飛走之事,做太監急狀。

漁婦瘦弱,臉蒼。紅纓小帽讓人聯想她的年青,清捧碗食遞夫時,讓人領悟她的賢惠。搖擼擺槳時,讓人感慨她的艱辛。她是小橋流水的中心,她是全部像機的焦點。漁夫在岸邊,一直干干淨淨的坐著,偶有替換她妻,可技不如妻,更生我的焦慮。還好,次次能化解,魚兒重歸入水,循環捉捕吐納。

坐在岸邊,衣著土布的女子載客劃過,你成我的風景,我也你的景致。人多嫌鬧,人少嫌肅。怪異的人類互望著、猜度著。。終等到華燈初上時,朵朵紅燈燃亮橋水,仍無思維的傻傻看著、望著。依了徐行的建議,換上新買的土布衣服,再拿了應景的書,重有思維的河邊翻閱。坐久了,實在想走走,催著徐行換了鞋,陪我同行,我不喜歡一個人在街上被人拉來纏去,打問喝茶、吃飯、購物之類。

路是同樣的石板,燈光映下更顯舊氣,灰澀。邊走邊商量帶些什麼禮物給師傅,有名小吃是狀元蹄,可聽人講本地人都不買,看了顏色太艷紅、太可疑,罷了,還是決定給師傅帶些甜點,反正她不在乎再胖。移步到早上見過的現代風格廣場,那些仿古的商業街,夜色中比白日好看些。不想買,只是看。兩個商家不喜歡的家伙東家進,西家出。路過一家土布衣店時,老板娘一眼看出我的新衣服,浮誇幾句,虛榮心把頭抬高了一寸,見到鏡子就照,再問“好看不?”自曰“是不錯!”,浸潤著小市民滿滿的快樂。

五、

回到呂家已近晚八點,淡季裡游客不多,又大多是一日游的,這個時間都回城了,呂家老小依然固執的坐在店前,盼著客人光顧。總以“還有河邊的位置”做為賣點,可當有客一直霸著河邊位置不起,呂阿姨則會以“這個位置訂出去,人已經來了”,清空之,重拾賣點,鬼聰的阿姨。

徐行一周來少眠多事,驅使她早早鑽進明代雕花大床,休息去了。留下紅燈照耀下的小橋流水陪我夜讀余秋雨的“山居筆記”。他的“文化苦旅”在飛機上讀完了。為來同裡,特別買了現在讀的。詩詞雅居之地,總要不失文素,總要不丟臆情。細細翻來,書中提到牡丹江、開原、鐵嶺均是古代的蠻荒之地、流放之所,它們也正是自己出生、成長的地方。書中感慨多少江浙說著吳儂軟語的文人流放蠻荒,給了塞外點余文明。而現在從蠻荒走來的我,正被濃濃軟語包圍,且在他們的腹地橋邊重被感染,心中蕩起溫暖,也念起東北病中的父親,給爸爸的“千禧之旅”不知是否讀完?呂家打烊,喚我睡意。

一蚊擾息,電香驅之。重又靜靜的躺下,未聞涓涓的小河,只聽窗外海鮮水缸的潺潺,阿Q也會把它當作小橋流水嗎?蓋著殘駐陽光味道的棉被,困了。。。

隔壁重重的門聲,孩子吭吭的叫聲,破了清夢。被霧濾過的陽光傾在牆上。徐行輕扣門板,應了聲,不想起,貪貪的、在古鎮晨光中再睡會兒、睡會兒。。

早九時,徐行告之在吃早餐了。吃貨聽吃就餓,洗漱妥當,趕去尋她。呂家沒有徐行起的早,吉利橋後面的吉利酒家,找到和廚師聊得正酣的徐行。她建議我吃吉利特色炒雞蛋、湯園。老板娘的小兒子,很是可愛。徐行抓拍照片,索了地址,應許他們以後寄來。突然發現徐行帶著重重的雙肩包,一問她想在河邊用電腦寫工作報告,天哪!她多虧沒打開,不然國人的十大陋習,又在古鎮重演。

餐後繼續游景,去了崇本堂、退思園。退思園是世遺之一,既然來了就看吧。庭院深深,豪門大宅,從影視中,現立眼前。細細品味需要時間,只得一一拍下存念。一處賣傳統剪紙的店鋪,讓我從看官變成買家。家中那片禿空的白牆,一直困擾我。總想給披掛裝飾起來,見到掛件,就走不動。一眼看上紅色的花木蘭側面頭像,繁瑣的京劇頭飾,美極了,其實更重要是太像張曼玉了。花樣年華中回首時的眸動,愁傷時嘴角的牽動,都讓我心動,毫無猶豫的拿下。同時選了一個靛藍色花瓶和一個黑須張飛。徐行同樣掃購豐富,兩人大包小裹著步出院門。這那是觀光,整個一還鄉采購團。

六、

在此先說明一下,上海至同裡的單人單程票價100元。返程票價120元。雙程都有獨立座號,必須先在集散中心購票。同裡不售票,只帶持返城票者回城。

時間不早,該考慮下午回城,來時只購得單程票,當地不買回程票,如果不能搭集散中心的大巴回去,就要先去蘇州,然後坐火車回上海,太煩。所以必須先落實回票,然後再繼續休閑。在呂家放下“張曼玉”,步行一刻鐘,到羅星洲碼頭,大巴停著,司機沒在,四下打聽去處,一熱心工作人員幫忙打通電話。司機姓徐,開始說:已滿座沒位置,方言迅速增加了認同感,徐行一通上海話神侃,喚醒了徐司機記憶,答應載我們回程,一塊懸著的石頭落地。

坐電瓶車回古鎮繼續閑,給師傅挑了些樣子可愛的甜食。路過郵局想寄些明信片,可是所有的地址明細都不在身邊。哎,又考慮不周了。不想再走,不願再看,只想回呂家河邊吃喝。昨晚問過如果中午繼續客棧用餐,可晚結帳。同樣的河邊,同樣的漁婦,同樣的鸕鶿,再次點滿餐桌,有炒雞毛菜、面筋包肉、白魚、羅蔔排骨湯、松花豆腐、鹽水毛豆、螺絲,加鐵觀音茶。沒再喝同裡啤酒。因為這啤酒讓我昨晚頭痛,不知為何。。

三點整結帳離開呂家,拿了張名片,客棧的電話為(0512-63330674).電瓶車到了碼頭。等到徐司機來,上前報明身份。徐司機看了我們的單程票,一直沒說價格,覺得狐疑。徐司機又問我們住在何處,說可以送我們到戶,再狐疑。最後兩徐用上海話討論價格,徐司機說公司規定補票是五十,他本人覺得太貴就給四十五吧。然後送到家,我們同意了。以我對上海話的聽力,自認聽明白了。可誰知,錯了。。

快四點半,游人陸續聚返,徐司機讓我們上車隨便坐。三次狐疑著上車,集散中心回程票都有座號,怎會隨便坐?兩人一直揣著忐忑的心,怕人來對位,本人非常局促這種局面,極不情願在眾目睽睽下,被人攆來攆去。索性下去找徐司機,把錢交了問個座號。拿出五十元給他,夾著希望的口氣,想要票據。徐司機沒接,這回是他狐疑著看著我:我是說每個人是五十,兩個人一共一百。天哪,語言誤差也太大了。揮手讓徐行下來,讓他倆“拎”清楚,最後各退一步,六十成交,無票、無號。哎,我的上海話聽力不靈光了。

最後還是沒能逃過眾目睽睽下被人攆到末排,一邊“不知羞恥”的喝著徐司機特供的礦水,一邊猜著師傅遇到此情此景是何反應?生氣?下車?不得而知,下次餐聚,當個話題問她。還有我們只付六十元,估算徐司機不會送到戶了。

徐行一路睡,我一直想著如何寫游記,送給加班的師傅,讓她如同身臨般感受我們的同裡小憩。

路燈閃閃下大巴馳回了八萬人體育場,徐家老姐來接站,微笑著揮手。與我們同排的一伙子沒下車,坐到徐司機後座。

噢!他是付了五十的!哈。。。。



(珍珠塔的錫劇)



(客棧的房間,有種驚艷的感覺..)



(整個房間,空調,彩電,衛生設施齊全.)



(同裡的地圖)



(同裡的大門口)


精選遊記: 同裡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