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九日老年團游記
人員:我,我媳婦,我爸,我媽,丈人,丈母
期間:2009年09月25日晚至10月03日中午
行程:天津=寧波=普陀山=杭州=上海=天津
為了老爹老娘高興,慶祝建國60周年,創建和諧社會,經過將近一年的籌劃和期盼,終於,我們全家踏上了征途。
第零天,出發
天津這兩天天氣很潮濕,動不動就是一身汗,而浙江正在下雨,希望到那裡能涼快一些。一家六口拖著大小箱子,打車到東站,登上了南下上海的動車D341次。雖然這是貌似中國檔次最好的火車座位(動車軟臥),可是實際上並不舒服,因為相比傳統火車軟臥,動車的高度很低導致空間過小,上鋪不能直起身來,下鋪的寬度也比以前窄。而且價格也比得上6折的機票。總體來說,略有失望,就像吃了一客很貴卻淡而無味的鮑魚。
一夜無話。
當然,覺也睡得不踏實,晃唄!
第一天,寧波,杭州灣跨海大橋,天童寺
早上七點火車到達上海,打車直奔上海汽車南站,乘長途車去寧波。路上經過新建成不久的杭州灣跨海大橋,橋長35公裡,橫跨海上,連接嘉興海鹽和寧波慈溪。看上去果然壯觀,有些戰勝自然的意味,但是看多了也很疲勞,你想想,萬頃碧波(說實話是黃色的)之中,一輛大客嗚嗚的開,也挺沒勁的。就算是來過一次了,呵呵。
路上大約3個小時,中午左右,入住寧波海俱大酒店,四星的標准,爹們媽們很滿意。
草草吃過午飯,時間還早,就按照一號計劃去了天童寺。天童禪寺始建於晉朝,經唐、宋、元、明、清各個時期,歷經滄桑,興衰更替,距今已有一千七百多年的歷史。寺院現存規模基本上保持明朝的格局。當地有到寧波必到天童寺的說法。一路上還算順利,就是路況很差,都在修路,要是天津的司機,一倍的時間也到不了。說句題外話,寧波的出租車司機可以去參加F1賽車,而公共汽車司機絕對可以去參加F1再加越野賽車,猛地無與倫比。言歸正傳,天童寺位於天童國家森林公園,群山環繞,莊嚴幽靜,規模宏大,據說總共有999間房屋。未到山門,已經感覺到古剎的厚重,樹木,建築,規模,都顯示出名山大剎的深厚底蘊。山門前根據山勢有數個放生池,自上而下,錯落有致,只此一點,已不是其他一般寺廟能望其項背的了。天童寺是曹洞宗祖庭,山門前影壁上書有四個大字“萬法朝宗”,暗喻此寺地位尊崇。山門就是天王殿大門,天王殿高大異常,裡面是傳統的格局,前面供奉未來佛彌勒佛,背面是手拄降魔杵的護法神韋馱,兩邊是四大金剛,又稱四大天王,南方增長天持寶劍職風,東方持國天持琵琶職調,北方多聞天持傘職雨,西方廣目天持蜃職順,守護沙門,護佑風調雨順。南方的寺廟四大金剛表情豐富,不像北方寺廟四大金剛都是很威嚴,有人說南方的寺廟裡的四大金剛是四種表情喜怒哀樂,不過恕我愚鈍,我只看得出兩位高興些,兩位憤怒些。關於韋馱,我在這次旅行中見到的多是手拄降魔杵於地,一般說來這是不接納游方僧人掛單的意思,但是實際上幾乎這次到過的所有寺廟都可以接受外人包括居士和外地僧人住宿,很便宜,一個床位一晚上少的只要10塊錢,當然條件就是N多人住一間了,而且上下鋪。天童寺的大雄寶殿與其他寺廟不同,一般正殿供奉如來佛祖的名為大雄寶殿,供奉觀音大士的名為圓通寶殿,這裡卻很簡單,正中的牌匾只有“佛殿”二字。大殿供奉如來佛祖,殿後是一個小規模的放生池,在後面就是法堂藏經閣。整體來講,天童寺算得上少有的大叢林,殿堂雄偉高大,法師眾多,我們還碰上了一個東北和尚,他現在住在天童寺,曾經在大悲院還呆過兩年,算是游方僧人。下山的時候,在參拜道上還看到了很多算卦攤子,據說很多寧波人休假閑來無事時會跑來這裡算命。
在後面的行程裡,我們見到的四大金剛加起來至少一個警衛連那麼多。
因為丈母有點水土不服,大家只在外面草草吃了碗面就回去休息了,養精蓄銳,期待明天的普陀之行。
第二天,普陀,三大寺
起得很早,我和爸爸跑到了昨天沒有時間去的天一閣,沒想到距離酒店很近,也就五分鐘的路程。不過只有早上六點多,還沒開門,我們在門口照了張相就回去了。天一閣也在擴建,估計有機會再去的話,規模會大上一倍。
退房,去寧波江北客運碼頭,車船聯運,一個半小時車程到大榭碼頭,一小時快艇船程到普陀山,加上等候時間,花費了大約4個小時到達了普陀山。不過大概11月份以後,寧波通舟山的大橋就可以全部完工通車了,速度會快上許多。
普陀山位於舟山群島,與九華,峨嵋,五台共稱中土佛教四大名山,是觀音大士的道場。因為日本僧人攜觀音像渡海受阻,留下了觀音不肯去的傳說,而且普陀山地貌又與經書中描寫的觀自在道場非常相似,成為了人間的觀音道場,至今已經一千余年。普陀山四面環海,風光旖旎,素有“海天佛國,南海勝境”之稱。島上樹木豐茂,鳥語花香,金沙銀濤,奇石林立,不愧第一人間清淨道場。這島上樟樹眾多,都有信徒出錢供養,在普濟寺門前就有一株樟樹是余秋雨馬蘭供養的。
我們住在網上甚是有名的龍灣村潮音閣,潮音閣的海景有名在於海景房可以直接看到南海觀音像,兩間僅有的海景房老人住,我們只好住在背面了。龍灣村離碼頭也近,交通方便,去普陀山准備住家庭旅館的童鞋可以選擇龍灣,一般價格在100到150塊之間。為了節省時間,所有人竟然提議不吃午飯,直接去玩,看樣子勁頭很足。龍灣村後就是紫竹林汽車站,從那裡坐車到佛頂山索道,索道下就是個無名小海灣,水清沙幼,人跡罕至,風景如畫,一個不知名所在已然如此優美,可見整個道場的景色是如何讓人流連忘返。
坐索道到佛頂山頂,先到慧濟寺。慧濟寺位於佛頂山頂,穿過“佛頂山”牌坊,走入一條幽靜小路,經過董其昌題字的“入三摩地”石碑,來到慧濟寺甬道,迎面影壁題有四個大字“同登彼岸”,拐彎即是山門。因為山頂地形限制,山門在天王殿側面。進得山門,就是天王殿,大雄寶殿,與其他兩大寺不同,觀音殿不在正面,而在大雄寶殿側面。大雄寶殿供奉如來佛祖,兩側為阿難,迦葉尊者侍立,大殿兩旁各有10尊塑像隨侍,他們是佛教神靈20諸天。旁邊的觀音殿供奉有很多觀音石像,據說有123尊,都是根據唐以來的觀音畫像所雕刻,是普陀山宗教藝術的一處彙總。游覽完畢,轉身出門,發現山門外影壁上的題字“佛頂頂佛”第一個頂是簡體字,第二個頂是繁體字,十分有趣。
離開慧濟寺下山,就是有名的香雲路,據說總共有1078級台階。剛走不遠,見到一位進香的年輕女子,赤足,三步一叩首,虔誠無比,而且一點看不出氣喘吁吁,汗流浹背的樣子,明顯留有余力,估計我走上來都得卷邊,真是好體力呀。半山是“海天佛國”石刻,可以在這裡留影。下山也走得我汗流浹背,丟臉。下山就是法雨寺,後側門進的,省門票了。三大寺我們對法雨寺印像最好,依山取勢,好幾重大殿,可游玩的物質很多。從上到下(我們是從後門進的),分別是大雄寶殿,御碑殿,九龍觀音殿,玉佛殿,天王殿。其中九龍觀音殿最為華麗,中為毗盧觀音像,背後是海島觀音像及童子五十三參群像,周圍塑觀音眾法相,大小數百人物,各顯特色,渾然一體,氣勢雄壯威嚴。殿中觀音像頭頂是九龍藻井,一龍蟠於頂上,其余八龍環繞八根龍柱昂首飛舞而下,正中懸一琉璃盞以代明珠,取九龍戲珠之意。我只能說太太太太太華麗了,。。。大雄寶殿供奉如來佛祖,藥師琉璃光王佛,阿彌陀佛三位靈山,東方淨土,西方淨土的老大,合稱三聖。寺中古樹也有很多,殿前的銀杏,龍鳳柏都至少數百年樹齡。山門內的九龍壁,門外的海天佛國牌坊都是有名的景觀。
再坐車去三大寺最後一處,普濟寺。要說普陀山的公交車可是賺錢,一站不到一公裡要2塊,全程要9塊,每天可是人流不斷,估計這個比門票收入多。普濟寺是三大寺中最大的,但是印像裡可去的地方不多,架子也大,不許帶外香入寺。寺前影壁大書“觀自在菩薩”,山門與影壁之間是一個巨大的荷塘,名叫“海印池”,上有橋三座。寺內主體建築除觀音殿為明朝建築物外,其余都是清朝康熙雍正時期建築。估計大家都有些審美疲勞,差不多逛逛就往回轉了,所以印像不深。
在普濟寺外的百步沙大家卻呆了很久,海邊總是讓人心曠神怡的,沙灘,礁石,遠看海天一線,海風徐徐,讓走了很遠很累的大家不禁賴在這裡好好休息一番。要不是晚飯時間到了估計還沒人會走。
晚飯吃了頓海鮮,圓了先拜佛再吃海鮮的願望,呵呵。海鮮是潮音閣老板鄔紅健下廚做的,每人50塊標准,比海邊大排擋便宜多了。一條黃花,一條叫不上名字的海魚,幾種貝類,還有一盤炒蟹,幾盤青菜,真是豐富的很,大家累了一天,又沒吃午飯,風卷殘雲一般,什麼也沒剩下。其實老板做菜手法一般,但是材料新鮮無比,讓大家交口稱贊。
第三天,普陀,紫竹林,三入杭州
早上五點多,大家就都起來了,吃了早飯就准備去紫竹林。說一下早飯,饅頭2塊一個,煮雞蛋2塊一個,油條2塊一根,榨菜2塊一袋,稀飯2塊一位,總之,都是2塊,很可怕,沒敢告訴爹媽們這個價錢。南海觀音,觀音跳,紫竹林,不肯去觀音院都在龍灣村旁邊的山上,很近。先去南海觀音,一座巍峨高大的33米高觀音銅像面朝大海,遙望洛迦山,左手托法輪,右手結無謂印,雙目垂視,眉如新月,盡顯慈悲之像,見之頓有頂禮膜拜之心。觀音身前有四大金剛石像侍立。說句老實話,任何人呆在這海邊高山之上,都會賞心悅目,心曠神怡,真是個好地方啊!
南海觀音旁邊就是西方禪院,和觀音跳在一起。海邊有一片礁石,其中一塊礁石之上有個形似腳印的痕跡,傳說這是大士從得道的洛迦山跳到傳道的普陀山時落下的足印,所以稱為“觀音跳”。在這古跡之旁有僧眾修建了西方禪院。這是一片險峻奇特的海邊礁石,位於普陀最東南端,距離洛迦山最近。一座石橋架在西方禪院和觀音跳之間的天然山澗上,下面布滿卵石,如果漲潮就會被海水淹沒。通過石橋,迎面就是一塊大礁石,布滿石刻,最大的是“觀音跳”,“靈異古跡”,“南無阿彌陀佛”,“到此心善”等等。石刻旁邊是一個觀景平台,可以清晰看到對面的洛迦山。
到過觀音跳,參拜了西方禪院,走回頭路,再拐個彎就到了紫竹林和不肯去觀音院。普陀的寺廟基本都是黃色底色,兩邊黃牆的甬道很有味道,顯得莊嚴清淨。再次穿過這樣一條甬道,紫竹林就在眼前,怎麼沒見守山大神黑熊居士出迎?呵呵。紫竹林前院的大幅題字很有韻味,紫竹林中,看了讓人不禁有離塵之念。不肯去觀音院是普陀山最早的寺院,前面已經介紹過故事。這裡最著名的還是潮音洞,海蝕地貌形成的洞穴日夜被海水侵入,潮音如雷。潮音也有佛音之意,暗喻佛法無邊。從潮音洞天然形成的天窗望下,潮水一浪趕過一浪,潮音入耳,令人目眩。
至此,紫竹林景區完成,此次普陀山行程也基本完成。大家回旅館收拾行李去碼頭,那裡有最後一個景點,短姑道頭。這裡是普陀山原碼頭,現用於去洛迦山的渡船。大家站在“同登彼岸”牌坊下,戀戀不舍,眺望蓮花洋,。。。
一入普陀清靜方
初識大士慈悲像
海天共色琉璃境
何時再渡蓮花洋
離開普陀山,坐上海星大巴,傍晚時分才到達杭州。路上在舟山到寧波北侖的輪渡上,遇到了一位穆斯林,巴基斯坦人,用英語聊了聊,感覺這個大胡子人還不錯,不過最後還是說到宗教上,世上只有一個神,等等,等等,服了,閃。
還未到杭州,大概在紹興境內,終於下起了雨。這是我第三次到杭州,也是第三次到下雨的杭州,白娘子真是盛情啊,這次都出境迎接了。
杭州的交通比起幾年前又差了,非常之亂,要不怎麼有那起聞名全國的事件呢?小心,一定要小心。
晚飯沒有走遠,下雨嘛,就近去知味觀仁和路總店解決的,小籠包尤其是蟹粉湯包味道不錯,可以試試。
第四天,杭州,北線,三天竺
這天還好,雨時大時小,沒有對行程造成什麼麻煩。而且因為下雨和未到國慶大假,游人並不多。
還是早早起來,頂門去吃酒店的早點,後來幾天一直如此,大家上滿弦一樣。
我們住的酒店就在湖濱三公園附近,離西湖只有幾步之遙。出了門,向右不遠就是白堤的起點,斷橋。第三次踏上雨中的斷橋,還是沒見著白娘子,至於許仙,我不care他。一邊是西湖,一邊是寶石山,保叔塔,中間是綠柳成蔭白沙堤,還有斜風細雨,真是人間天堂。媽媽也和媳婦上次來到西湖時一樣,先是覺得一般,後來則慢慢喜歡上了這裡。經過錦帶橋,到平湖秋月,照相留影,轉身就上了孤山。我也是頭一次上孤山,林逋老先生隱居的地方,不過沒找著放鶴亭,卻來到西泠印社的後門,進去看看,一個小巧的庭園,高低錯落有致,有池塘,有石塔,有小山,有山洞,更多的石刻,老樹,人文氣息濃郁的地方。西泠印社成立於1903年,至今已經一百多年,找遍中國也只有這麼一個社團找了這麼個人間仙境作基地,福氣呀。白堤短些,出了西泠就到了白堤另一端,西泠橋,過橋就是慕才亭,也就是錢塘才女蘇小小的墓。我覺得不好,這裡太喧鬧了,真不適合一個人長眠。不過誰讓這是西湖才子們的審美呢?順湖邊前行,幾步之內又有水滸名人,武二爺的墓,我還是覺得他出家的六合塔適合他,這裡依然太招搖。但不管怎麼說,西湖就是一個無數景點的集合。
再往前走,經過蘇堤的北入口,在這裡意外看到一個香港電影演員,元彪,我還是臉皮薄,看那廝低調的樣子,沒好意思跑過去拍個照做證據。
繼續往前,經過曲院風荷門前,走過碧血丹心牌坊,過馬路就到了岳廟門口。山門上有豎匾“岳王廟”,門內屏風上書“壯懷激烈”,山門內有“氣壯山河”匾額。進門上台階即是大殿,上有“心昭天日”匾額,從一進門處處就體現出悲憤肅殺之意,現在未有外敵入侵,僅岳武穆王的遭遇就讓人怒發衝冠了。進殿,正中是岳王神像,原為帝王冠冕像,重建後為戎裝元帥裝束,我覺得這更適合。右邊有匾額“忠義常昭,浩氣長存”,左邊“精忠報國,碧血丹心”,右邊牆上刻有大字“盡忠”,左邊牆上“報國”。整個大殿彌漫著一股壯烈的氣息,不禁讓人遐想,如果當年岳飛沒有死會怎麼樣,可惜沒有如果,歷史就是這個樣子,岳飛就是岳飛,天上人間獨一無二無可替代的岳飛。出大殿向右有一塊石碑,上書“岳廟棲霞”,這是西湖新十景之一,但我想這裡應該不只是一處景點。向前即是岳墳正門,旁邊有小門通碑廊,門楣上有字“一門忠孝”。進正門經甬道小橋到墓地二門外,內有對聯,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進門左右兩邊有秦檜王氏,張浚萬俟鐵鑄跪像,大家免不了打幾下啐幾口,這是他們應得的。裡面正中就是岳飛元帥墳塋,右首墳塋是一同殉難的元帥長子岳雲。兩邊各有三石人翁仲,三石獸,馬,羊,狗。三次了,這是我第三次來到岳墳前,仍然很是感動,每次異族進犯中原,皇帝官員們總是犯著連續相同的錯誤,哪怕有一次做出正確的決定,中國歷史也要改寫,可惜歷史就是歷史,不能改變。大家多少有些唏噓。
出了岳廟,又是好多人圍了上來,也許我們人多像旅行團,擺脫了無數有證沒證的導游的糾纏,避開了絲綢博覽會和各種各樣的賣場,我們逃難一樣衝出重圍,西湖邊上很多這種人,各位童鞋小心。
下一站是三天竺,分別是下天竺法鏡寺,中天竺法淨寺,上天竺法喜寺。從飛來峰景區旁邊大路上山,走不遠就是法鏡寺。法鏡寺雖然稱為下天竺,其實卻是三天竺中歷史最為悠久的寺廟,也是唯一的尼眾寺廟。三天竺都是供奉觀音大士的寺廟,法鏡寺的圓通寶殿還有供奉十八羅漢,環繞在大士神龕兩邊。再後面是藥師殿,供奉著東方淨土老大藥師佛。我們在法鏡寺圓通寶殿前正好趕上一群本地女香客進香,她們穿著花花綠綠的衣服,集體跳一種舞蹈,唱著方言歌曲,不知是經文還是其他什麼,反正聽不懂,看著也別有一番韻味。
法鏡寺前有一條山溪流過,就叫天竺溪,這兩天雨水很大,所以水量充沛,而且很是清冽。順著山溪溯流而上,大概幾百米就到了中天竺法淨寺門前。中天竺最早建寺於隋朝。門前的影壁上有觀音大士成佛後的稱號,“南無過去正法明如來現前觀世音菩薩”。相傳大士早已成佛,為了普渡眾生發願重現菩薩像,即是如今的觀自在菩薩。法淨寺是三天竺中唯一不收門票的寺廟,同時也是杭州佛學院所在地。我算是和這裡有些緣分,我第一次和同學來這裡正在籌款重修圓通寶殿,當時還是學生的我捐了款,還替爸媽捐了。第二次和媳婦來時圓通寶殿已經建成,第三進大殿卻又拆了,我們又為重修後殿捐款。這次終於全部完工,算是見到了全貌,而且為自己也盡了一點微薄之力而高興。中天竺地方較小,所以建築格局緊湊,與下天竺上天竺不同的是,天王殿沒有韋馱,而是供奉摩利支天女神,圓通寶殿供奉的是十一面千手觀音。放生池建在了圓通寶殿下,很是節省地方,這次還見到了鴨子,這可是在別的放生池見不到的。出法淨寺順山道繼續上行,大約要一公裡以上的路程,就來到了上天竺法喜寺新建的山門前。
法喜寺建寺最晚,距今也有一千余年歷史。但是法喜寺應該是現如今三天竺中規模最大,香火最盛的寺廟,按廟裡僧人的話說,這時才應該是“海天佛國”。我們姑且不去議論稱號的歸屬,還是拜佛吧。進山門上山,右手是七座佛塔,左手是新建的庭院。走不遠即是天王殿,對面影壁上的“觀自在菩薩”幾字據說是一位居士用筍尖沾墨書寫的。過天王殿,甬道兩邊是放生池,塑有善財童子等噴水景觀,非常精美。參觀完圓通寶殿,大雄寶殿轉回前面,敲鐘,敲三響代表福祿壽,我和媳婦一人敲三下。
出了上天竺,大家都累了,沒等到景區的電瓶車,就坐梅家塢發來的公交車去的靈隱。飛來峰景區外部又擴建了,牌坊,石刻,仿古建築,與以往大不相同。還是明黃色的“咫尺西天”照壁指明了道路。想要進靈隱,先得買飛來峰的門票45塊,又漲了10塊,進到飛來峰景區裡面,再買30塊的香花券才能進靈隱寺。我覺得這是杭州唯一非常不人性化的景點,多少年了,都得買兩重門票,要錢的用意太明了。相比整個西湖都不收門票,差得太遠了。
言歸正傳,飛來峰又名靈鷲峰,高168米,通體由石灰岩構成。山上老樹古藤,盤根錯節,岩骨暴露,峰棱如削,很是險峻。為了不出危險,所以沒有讓老人們攀爬。山下有很多石洞,石洞內外及山坡上有很多石刻造像,自五代以來各個朝代的都有,造型各異,風格各不相同。傳說此峰從天竺(古印度)飛來,看樣子運輸機很大,不知道是FedEx還是DHL。
飛來峰對面即是靈隱寺,山門上有匾額,“雲林禪寺”。這個名字是康熙起的,字也是康熙寫的。傳說康熙寫靈隱寺寺名時寫錯字了,主要是靈(繁體字)的雨字頭太大,將錯就錯寫成了雲林,於是靈隱寺就有了新名字。靈隱創建於東晉鹹和元年(公元326年),距今已經一千七百年歷史。靈隱是我到過的最大的寺院,殿堂眾多,全寺依山而建,一直延伸到後面山上。按中軸線分布,依次是天王殿,大雄寶殿,藥師殿三大殿。大雄寶殿供奉如來佛祖,是我國最大的木質雕像之一。佛祖背後是童子拜觀音五十三參彩塑,場面宏大,造型各異。藥師殿供奉東方三聖,藥師琉璃佛和脅侍日光菩薩月光菩薩。最值得仔細參觀的是五百羅漢堂,羅漢堂呈佛教符號萬字符(就是納粹的標志反過來)排列,五百羅漢尊者排列其中,形態各異,表情人人不同,是不可多得的經典之作。中心位置是四位菩薩佛龕,南無清涼山金色界大智文殊師利菩薩,南無峨嵋山銀色界大行普賢願王菩薩,南無普陀山琉璃界大悲觀世音菩薩,南無九華山幽冥界大願地藏王菩薩。如果去靈隱寺那麼羅漢堂不可不去。
重頭戲杭州第一天終於完成,大家拖著疲憊的身子回旅館找食吃去了。按照計劃,去知味觀1913店,這是杭幫菜館,不賣小吃的。幾樣杭幫菜,大家都知道的,西湖醋魚,東坡肉,叫花童子雞,西湖蓴菜湯,還有幾個小菜,地方特色的,筍干炒腊肉,龍眼菜心,蟹粉豆腐什麼的。碟子那叫一個小,尤其盛飯的碗,比棋子大不了哪去,結果要了一個品鍋米飯,就是一個大點的瓷盆盛的米飯大伙分著吃。東坡肉很受老爺子們誇獎,童子雞也行,醋魚很受女士們誇獎,還有那幾個清淡的素菜。總之,晚飯很受歡迎,挨宰的目的達到,呵呵。吃完飯,順便游覽了一下河坊街夜景,也和幾年前沒什麼不同,差不多古文化街一個樣。逛完,打道回府。
第五天,杭州,大雨,雷鋒塔
大雨,天降大雨。按照慣例早早的吃過早餐准備出去,卻被窗外的瓢潑大雨阻擋了行程。大家無聊到了上午九點多,最後決定,出去買點東西吧。西湖邊上的家樂福,茶葉筍干什麼的買了不少。杭州物產很是豐富,茶葉自不必說,竹子,竹筍,藕粉,絲綢,杭幫菜,我很愛喝龍井,還有就是愛吃用筍干做的菜,這次買了很多筍干,還動員媽媽也買了很多,回天津有的吃。因為雨大,在家樂福旁邊的大M坐了很久才回去,回去時雨依舊很大。
雨一直下著,下午兩點終於大家都坐不住了,冒雨去雷鋒塔。雷鋒夕照是西湖十景之一,老的雷鋒塔已經倒掉很久,因為據說塔磚避邪,被市民挖去回家供奉,最後導致地基損壞而倒塌,可是白娘子也因此得脫,與許仙團聚,算是大家齊心協力作了件好事。其實雷鋒塔是宋時興建的一座佛塔,地宮中珍寶眾多,現存的塔磚也被作為珍貴物品出售,我想買一塊的,媳婦說雷鋒塔是鎮蛇的,你屬蛇就算了吧。新雷鋒塔建在原址,位於幾十米高的雷鋒山上,緊靠西湖。這是一處投資景區,十分奢華與現代,可以說新塔除了有一個佛塔的外形以外,其他完全是一個現代建築。幾十米的雷鋒山不用爬,有自動扶梯,巨高的內五層新塔裡面有電梯,也不用爬,十分適合我這種穩重男士。媽媽覺得四十塊的門票有些貴,本不是十分情願游覽這裡,但是當我們大家到了頂層,極目遠眺時,所有人異口同聲,值,很值!雷鋒塔八面五層,每層挑高至少八米,同時又坐落在幾十米的雷鋒山上,絕對是西湖邊上的第一制高點。放眼望去,西湖碧波蕩漾,煙雨籠罩,湖心三島裝點其中,蘇堤綠意無窮,縱貫南北,保淑塔隔湖相望,整個西湖全入指掌之中,宛若人間仙境一般。真沒想到還有如此角度來觀賞西湖,想起05年路過雷鋒塔因為45塊錢的門票沒舍得進去,這無敵美景晚了數年才能看到,真是不該。另外在塔內三層有白娘子故事的木浮雕,值得仔細觀賞。感嘆一番,飽覽了美景,出雷鋒塔景區,在門口的放生池“魚樂國”喂喂魚,好多大烏龜,面積趕上D630了。
雷鋒塔街對面就是南屏山,山下就是濟公跳槽的地方——淨慈寺,杭州當地人稱為“淨寺”。這裡也許大家並不熟悉,但提到南屏晚鐘想必一定有印像,碑亭就在山門前。照例買票進去拜拜,這裡的天王殿與別處不同,只有兩位金剛,威風凜凜,形單影只,不想其他地方那麼人多勢眾,後來問到廟裡的師傅,原來這不是四大金剛,而是大家熟悉的另兩位門神,哼哈二將。淨寺也在擴建之中,周圍原屬淨寺的地方市政府已經還給寺裡,現在規劃圖已經有了,但真正恢復舊觀還要相當長一段時間。觀看了濟公從靈隱寺帶來的運木神井,講解了具體的傳說,我覺得我越來越像個導游了,嗯,手裡還差個小旗。最後是重頭戲,敲鐘。媽媽很喜歡聽南屏晚鐘這首歌,這次終於到了實地,怎麼能不敲一下?也夠貴的,十塊錢一下,不過不管怎樣算是媽媽圓了當年一個夢想。估計全中國的寺院,只有這裡的鐘樓要錢了,別的地方的鐘樓估計都沒人進來看看。
出了淨寺,雖然還有小雨淅淅瀝瀝,但是大家意猶未盡,一直要求再逛逛,於是走進了不遠的蘇堤。蘇堤是宋時文豪蘇軾老先生任杭州太守時為防澇而修建的,經過千年演變,已經成為西湖的重要組成部分。蘇堤呈直線狀,北接曲院風荷和岳廟,南連花港觀魚和雷鋒山,全長數裡,分數段,有六座單孔石拱橋連接,由北到南,分別是跨虹橋,東浦橋,壓堤橋,望山橋,鎖瀾橋,映波橋。因為大家已經很勞累,所以只走了一小段,從映波橋到花港觀魚。蘇堤上綠樹成蔭,四時花卉具備,如果是陽光明媚的日子會更具魅力。過映波橋就是花港觀魚,在一個不大的水塘中,無數的大紅鯉魚搖頭擺尾,游來游去,我們把身上所有能吃的東東都投了下去,也許因為下雨游人少,鯉魚們看樣子餓了好幾天,飛快的吃了下去。看著鯉魚們眼巴巴看著我們,也沒有辦法,只好安慰一下,明天就是國慶了,游客數量會井噴的,明天就會有無數的人來喂食了,再等等吧。其實如果再走幾步就是鎖瀾橋,傳說白娘子最早在杭州的家就在鎖瀾橋下,看樣子無論是誰,進城的第一套房子地點都不太好。
晚飯是日式拉面,老人們還喜歡,吃得不錯,認為比大M好得多。
第六天,六和塔,龍井,游湖
雨一直下。可是,大家已經習慣了。
沒有任何耽擱,坐K4去六和塔。六和塔就坐落在錢塘江邊月輪山上,為宋時吳越國主為鎮錢江潮水而建。塔高約六十米,共八面,塔內為磚石結構分7層,有螺旋樓梯相連,每層有一金匾,自下而上,分別為初地堅固,二諦俱融,三明淨域、四天寶綱、五雲覆蓋、六鱉負載、七寶莊嚴,都是清乾隆手書。塔外為木結構分13層,現存外檐為清光緒年間重建。登上頂層,錢塘江一覽無余,寬闊宏大,大約有數十個海河的寬度,一眼望不到頭,煙雨中靜默的大江已經是氣勢迫人,真不知在晴天看錢江大潮是什麼感受。這六和塔為宋時所建,至今已有上千年,卻巍然不動,可見當時的工程質量,再看看現在的房子,真不好說什麼了。傳說水滸中魯智深和武松都在這裡度過了最後的時光,因為雨下得很大,害怕老人滑倒,就沒有上山到他們的遺跡前緬懷一下。下次有機會吧。六和塔過兩站地就是九溪,此地已經來過兩次,我很是輕車熟路,找了輛面包車帶大家直奔山裡的九溪煙樹,其實這段路的風景也很優美,綠樹成蔭,溪水環繞,但是長了一些,不適合老人行走,因為後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不能將體力耗費在這裡。九溪煙樹的經典場景是一處瀑布,從山裡流出,經年不休,我們北方很少見到這種純天然而又純粹優美的瀑布。現在又下了幾天的雨,水量充沛,大家都很興奮,爭先恐後要求照相。瀑布上游應該是浙大的之江校區後山,據說景色很是清幽,有機會要深入游覽一下。以九溪煙樹為起點,兩條溪水在此彙合,流入錢塘江。就在這裡,輕車熟路的我迷路了。因為景區改造,我沒有走到熟悉的楊梅嶺通道,在龍井村通道就拐彎了,也就是走進了著名的九溪十八澗。其實也沒什麼,這兩條路都可以通到滿覺隴,但是這條路要至少涉過九條溪水,就是說要踩著鋪在溪水上的石頭過河,我這個老年團去走被水衝刷得光滑的石頭,而且石頭上還滿是雨水,想想都讓人後怕,誰摔著都不是我能承受的。不過當時我並不知道走錯了路,經過山中老店“溪中溪”,沿著溪水逆流而上,山間小路曲折婉轉,兩邊都是竹林茶園,老人們都是第一次見到,興奮異常,要不是下雨天氣有些涼,估計也要脫鞋下水了。下著雨而且還未到假期,山裡只有我們一支隊伍,真稱得上“空山新雨”,所有的植物都是綠色的,所有的綠色都是翠綠翠綠的,賞心悅目,雖是秋天,卻還是一番欣欣向榮的景像。欣賞著路邊的景色,迎著時有時無的小雨,越過一條條溪水,真希望這路更長一些。可是,在大概涉過倒數兩三條溪水時,我腳踩到一塊常滿青苔的大石頭,一手相機,一手雨傘,沒辦法,整個坐倒在了水裡,腰以下全濕了,要不是搶救及時,手機也完蛋了。後面的路程就得濕走了。其實要是晴天,一會也就曬干了,可惜下雨天,直回到旅館也沒干。大概用了不到一個小時,一行人走出了九溪十八澗,出來就是龍井村。說起龍井茶那是赫赫有名,乾隆甚至還封了18株御茶龍井。現在村裡好像都在賣茶葉茶水和農家飯,不過也許和網上說的一樣,太黑了,基本沒人去吃飯買茶葉。至少00年時我在名氣不如龍井的楊梅嶺買的龍井茶最便宜的也要400塊一斤,而且還很不好。不過這裡的環境真是不錯,前有公路直通市區,後有青山遮擋,整個村子坐落在青山綠水之間,空氣質量沒得說,整個村落又非常富裕,家家都是小樓別墅,可以說進一步是繁華鬧市,退一步是幽靜山村,生活富裕沒有後顧之憂,滿山茶田就是世世代代的工作和公司。可以說是個無憂無慮,令人羨慕的地方,如果民風再能保持純樸就完美了。這次在杭州,到處都是桂花香味撲鼻,時時宛若深處桂花叢中。在龍井村,香味更是濃郁,而且金桂較多,很多人家門口台階之上,落花遍地,花香陣陣,讓人陶醉。唯一一點遺憾的是,沒有買到杭州產的桂花茶。回旅館換了衣服,我想先吃飯的,沒想到大家一致要求繼續游覽,等晚飯一起算了。只好少數服從多數了,去湖心島,也就是三潭印月。管理方為了節省成本,本來是兩個島湖心亭和三潭印月,削減為一個島,只剩下三潭印月,而且下島的路線也只剩下4條,看樣子不論在哪裡降價都是一個永恆的主題。這是雨已經徹底停了,今天又是國慶大假頭一天,於是,不知道哪裡冒出來無敵多的人來,三潭印月每一寸土地上都站滿了人,游覽質量直降谷底。草草轉了一圈,就坐船下島了。我們選的岳廟碼頭下船,就近去曲院風荷。曲院風荷也是一處類似花港觀魚的水景公園,荷花塘很多,小橋和仿古建築點綴其中,如果是夏天荷花盛開的時候應該會更迷人。幾天的游覽大家體力已經透支,並沒有向公園深處進發而是轉向蘇堤,順路回旅館。明天就要離開杭州了,可是,天氣好像徹底放晴了,呵呵。
西湖十景小結:
斷橋殘雪,完成,季節不對,應該冬天
平湖秋月,完成,時間不對,應該晚上
曲院風荷,完成,季節不對,應該夏天
蘇堤春曉,部分完成,季節不對,應該春天
花港觀魚,完成
南屏晚鐘,完成
雷鋒夕照,完成,沒有夕陽,下雨
柳浪聞鶯,未完成,我以前去過
三潭印月,完成,時間不對,應該晚上
兩峰插雲,未完成,路過而已
第七天,上海這個不適合人類居住的地方
早上大家有些戀戀不舍,但是必須要去上海坐飛機,上午抓緊時間出來再逛了一下,天氣也終於在我們要離開時放晴了。十一期間沒辦法在旅游點呆,也不知哪有這麼多的人冒出來,我們打車去火車站的途中,無數人流還在向西湖進發。
下午一點鐘到的上海,本來想去東方明珠看看的,但是,比杭州還要多幾倍的人流徹底淹沒了外灘,南京路,陸家嘴,道路封了,渡輪封了,公交停運了,只有地鐵還在工作,可是買票的人比火車站買票的人還多,結果這是我唯一沒能完成的計劃,在人民廣場小逛了一下就回旅館睡覺了。此行又一次驗證了上海不適合人類居住這個命題。
最後一天,飛機
早早起床去機場,早晨八點的飛機,很趕。爸爸媽媽頭一次坐飛機,很緊張,在飛機降落之後,爸爸說了一句話:“就讓飛行員和空姐掙錢多吧,給多少錢我都不干這個。”
門票
寧波
天童寺:5元
天一閣:30元
普陀山
上島:160元
慧濟寺:5元
法雨寺:5元
普濟寺:5元
佛頂山索道:30元
南海觀音:6元
西方禪院/觀音跳:2元
紫竹林/不肯去觀音院:5元
杭州
岳廟:25元
雷鋒塔:40元
淨慈寺:10元
南屏晚鐘:10元/下
上天竺法喜寺:10元
下天竺法鏡寺:10元
六和塔:20元
登塔:10元
飛來峰:45元
靈隱寺:30元(進靈隱須先進飛來峰)
三潭印月:45元
其余未標注的杭州著名景點基本免票,非誠勿擾的西溪除外

(普陀南海觀音)

(岳飛元帥神像)

(雷鋒塔——白娘子臨時宿舍)

(六和塔——武松的養老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