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時有首中國原創歌曲《我想去桂林》給我留下了深的印像,再加之“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稱,於是桂林山水在我心目中就成了中國山水的代言。我想去桂林,便成為了旅游計劃中傳統的一項。
其實,去桂林,在很大程度上只是為了完成一個去甲天下親臨其境的祈望;看過了太多的山山水水,桂林的山漓江的水,已並不是很能激起我渴望旅游的浪花。我更感興趣的,是桂林的龍脊梯田,這是我們江南所沒有的獨特景觀。據說,這個時候正是看梯田美景的最佳時節,金黃黃的稻已經成熟但還未收割,間或濃綠的大樹和錯落有致的少數民族吊腳樓,如此的色彩給人視覺上無限的衝擊和享受,真正是磅礡壯觀,氣勢恢弘。梯田如鏈似帶,從山腳盤繞到山頂,小山如螺,大山似塔,一層又一層,層層疊疊,高低錯落,便似行雲流水,瀟灑柔暢。平安壯族開山造田的祖先們當初並沒有想到,他們用血汗和生命開出來的梯田,竟變成了如此嫵媚壯觀的曲線世界。土著的少數民族大多數還很純樸善良,靠賣一些開價並不高的少玩意和替游客背行囊謀生。他們黝黑而粗糙的肌膚,額頭嘴角綻開的笑紋,都是一樣的自然和生動。竹筒飯和土雞,也是一般的清香不膩。
義江緣是一個人工的景點,圍水而建。坐上竹筏,順水而去,右岸每隔不遠的距離便有一個碼頭,每個碼頭都代表不同的少數民族,有壯族、瑤族、苗族、侗族、白褲瑤……碼頭上的少數民族女子們都展現著屬於她們民族的風情,對歌、長發、彈奏、花鼓……這裡彙集了桂西北少數民族風情演繹的精華,是桂西北民族風情的一個縮影。夕陽西下,波光粼粼的江面上,灑滿了落日的余暉,一葉漁舟,漂於水上,好一幅漁舟晚歌的如畫美景。
桂林美,最美是漓江。如果沒有漓江,桂林便失去了靈魂。百裡漓江酷似一條青羅帶,水清見底,如明鏡澄澈,平緩蜿蜒而去;兩岸秀山林立,相互襯托,淡定從容,好似百裡畫廊,那沁人心脾的青綠色,就像是一副潑墨水彩畫,陽光下山清水秀,倒影清晰,偶有小小的漁船漂過,五六頭水牛慢慢的涉水而過,的確令人有“船在水中游,人在畫中游”之感。
陽朔西街是我渴望去桂林的另一個理由。濃濃的鄉村氛圍中流淌著純正的小資情調,樸素的民風裡包容著令人驚訝的國際元素,這條“洋人街”,完全可以和麗江的四方街媲美。暮色蒼茫之時,人聲和音樂聲便開始在西街旁蕩漾開來,四周的山開始變黑,霓虹燈亮了。絢麗的燈光,充滿民族風情和中國風的飾品小商店、沸騰的酒吧、露天的西餐廳餐桌,這裡充滿了談笑風生的魅力,充滿了駐唱歌手的無拘無束的歌聲,充滿了異域的情調。在喧囂中尋找一份寧靜,在寧靜中感受一份熱鬧。一切都很casual!
在遇龍河上漂流,也是一件賞心樂事。遇龍河河水潺潺,兩岸一派自然田園風光,沒有人工雕琢痕跡、沒有都市喧囂,一切都顯得原始和純淨。如果說漓江是大家閨秀,那遇龍河就是小家碧玉;這裡水小,山小,兩岸盡是田間樹影,更輕柔些,更容易令人平靜和舒適。桂林的市區不算繁華,城中便有小山拔地而起,連綿不絕。白天看著滿目蒼翠,而夜晚黑壓壓的未免令人壓抑。只是這樣的一個旅游城市,卻仿佛一個衣衫襤褸的美女,而現在,這個美女的容顏,也開始泛起了疲態。桂林的山水,漓江的景色,陽朔的風光,還有少數民族的風情,就像是一本充滿了懸疑的小說,一旦揭開了謎底,我們固然會感嘆情節的離奇曲折,卻不會再有當初的好奇心和興趣看第二遍。
照片在我的博客:天賜的半分空間 http://***/drunkbo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