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深刻的印像當屬整潔和干淨。
(京都街景)
街道、車站、公交地鐵火車車廂裡、餐廳、酒店房間、商場、公共衛生間...處處都非常干淨整潔、亮亮的,沒有亂仍的垃圾,更沒有痰跡,各種公共場所的標志都清清楚楚、各在其位、顏色鮮明,沒看到缺字的、破損的、被撕得稀巴爛的。
餐廳裡地面、桌面都擦得很干淨,沒有油乎乎、黑乎乎,地上也沒有水跡。因為不了解情況,也不認識地方,我們沒有去什麼高級餐廳,基本是碰到什麼就吃什麼。這些普通餐廳的餐具都是一般的木托盤、木碗、木茶杯,瓷碟,筷子是一次性的,但質量好過北京的那種很輕、很柴的筷子。
酒店房間更是干淨。我們在大阪和京都住的都是五星級酒店,可以說是纖塵不染,衛生間沒有水垢,沒有頭發、沒有醜醜的馬桶,到處都亮亮的,白白的。洗手台面不是大理石的,是一種像是樹脂樣的,米色的,感覺不容易留下水垢(可能日本的水比北京更軟,不易形成水垢),符合“夠用”原則。
第二個印像是安靜。
火車上、地鐵裡、巴士上、站內的售票處大廳幾乎都沒有人說話,即使有也是聲音很小。
車廂內沒有聽到有打電話的,打電話的日本人都會主動跑到兩截車廂的交彙處,關上門講話。
街道上聽不到喇叭聲。
餐館裡也很安靜,只碰到一個餐館,一群年輕人在大聲說笑,很吵。
看到一個博文,說是日本地鐵裡廣播建議大家不要交談,有點無法理解。
喜歡聊天的我,確實覺得很悶啊!
印像三是“不奢侈,但實用、人性化”
(City bus上的顯示器用來報站名)
公交上沒有北京公交上安裝的電視(有什麼用呢?),有的是報站名的顯示器,無人售票機,“下車告知”按鈕。關西機場沒有T3大,也沒有T3的閃閃發光的大理石地面,更沒有T3那碩大、高起的紅色瓊頂。但是機場內的標志清晰、各種交通工具的時間表非常詳細、無處不在的自動售賣機....都讓人覺得很方便,很實用。我們住的是一個五星酒店,衛生間的牆壁和台面也沒有鋪大理石,牆壁鋪的是一種看似瓷質的、白色小格格的瓷磚,白白亮亮的、干干淨淨的,感覺不華麗但很親切。台面好像一種樹脂材料的,米色,不易留下水跡。地鐵、火車站沒有北京新建的地鐵站那麼漂亮,但是同樣,標志很清晰、有供輪椅通行的同道,車廂內都有“優先席位”供老弱病殘使用,車廂內的把手是按照不同身高、以弧型安置的,不像北京的是一水兒齊。寺廟內有“車椅子”通道(輪椅通道)的標志,寺廟的官網上都標明了是否有這種通道,以方便坐輪椅的游人安排游覽。
印像四是日本人穿著很合體、整潔、一絲不苟
(京都地鐵裡的女學生)
學生都穿著合體的制服,女學生的制服尤其好看,黑皮鞋、及膝黑襪(或白襪)、尼制灰色(或紅色)格子短裙、白襯衫、灰色或紅色毛衣、黑色西裝外衣。
公職人員(巴士司機、火車檢票員、機場工作人員)都穿著制服。在從京都到關西機場的高速列車Haruka號上,一位男檢票員穿著質地很好的、合體的西褲、黑色皮鞋锃亮,襯衫系在褲子裡,頭戴帽子,手拿打孔機、手持式售票機、腰上別著黑色小腰包放coin用、還有一個皮夾子用於放置紙幣,檢票過程中始終保持著微笑,那個微笑並不讓人感覺假,仿佛出自內心。(回到北京,飛機一落地就見到一名運送行李的工作人員,穿得很邋塌,敞著襯衫,鞋也沒系好,交通標志背心的一個肩帶掉下來耷拉著。哎!)
大阪和京都的女孩幾乎每個人都穿著或長或短各式各樣的靴子,搭配短裙或短褲,有不少女孩子的腿很直很長,穿起來別有風情。還有一個特點是穿著都很講究層次,長短結合,高低錯落。大阪人的穿著比京都更加時髦,在大阪兩次看到女孩子身著非常時髦的僕人裝。
大阪女孩兒還很流行戴帽子,貝蕾帽最多。很多中老年人也都戴著那種棉制的休閑帽。街上很多商店都擺放著大量各式各樣的帽子。
大街上幾乎每個日本人都手拿一把雨傘,不是國內常見的折疊傘,而是長把傘(不明白為什麼不拿折疊傘,放在包裡不是更方便嗎?)。去嵐山那天下著雨,後來雨越來越大,我們在一個小店買了一把透明長把傘,比起我帶去的美國的防風傘,這把透明傘的遮擋面積更大,最好的是,因為是透明的,所以完全不遮擋視線,在傘下也覺得很亮,還能看風景,我們都很喜歡。還有不少人穿著雨靴,真是很專業啊。
印像五是日本人很熱心。
到達日本的第一天,從關西機場坐南海電鐵到酒店。買好票上車,車上沒有報站名,所到之站的站名也看不懂,就這樣坐了一段之後開始擔心是不是坐對了方向。我站起來看車門上方的路線圖,很多站名是日文,還是沒看到我要去的“難波站”。正在不知所措的時候,我身旁突然有位男士,指著路線圖,用日本話告訴我目前所在的地方和我的目的地,經他提示,我才確認自己沒坐錯。我以為他要下車,順便站在車門旁給我指路,沒想到他又坐回了他的座位,原來他是看我不明白,專門起身幫我的。
(走在前面穿藍色制服的就是那位熱心的警察,他大步流星地走向站牌為我們指路)
還有一次,我們在京都街上找不到公交車站了,問一名穿著警察服裝的中年男人,他站在一個小商店門口,原本要拿傘離開,看到我們上前詢問,迅速地放下傘向我們迎面過來。在地圖上解釋了一番之後,他發現我們還是不得要領,於是他手往前一指,示意我們跟著他,我們不知道他是什麼意思,便疑惑地跟他向前走,他走得很快,我們在後面緊跟,走了300米左右,來到一個十字路口,過馬路之後,他用手指著前方,原來這就是我們在找的207車站,走到車站,他又比劃著告訴我們坐這輛車就能到清水寺。
日本人真熱心啊。
印像六是日本的米飯真好吃!
很糯,很香,連JL這個不吃米飯的人都一餐至少吃一碗!
這次旅行前,我沒花太多時間在搜尋美食信息上,所以我們沒有特別按圖索驥找餐廳,基本上是碰到什麼吃什麼。有時侯沒找到合適的地方,又要趕去下一個目的地,中午飯都沒吃,就在便利店裡買點零食打發了,JL為此大大抱怨,說我不給他午飯吃! 即使這樣,基本每餐飯都挺好吃的,沒有驚艷,也沒有特別失望。
印像七是日本人對園藝的熱愛
日本的房子都很小,但家家戶戶門前、窗前都種有花草,而且修剪的很精致。大戶人家院子裡更是種著大樹和松柏的圍檔,感覺到日本人對園藝的熱愛和生活的講究。寺廟裡更不用說,都像是公園一樣漂亮,有的寺廟還專門建有小巧的庭院,設計得非常精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