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國慶湘中紀行
—安化茶馬古道,新化大熊山、梅山龍宮、紫鵲界梯田,隆回高州溫泉、虎形山、魏源故裡5日游流水賬
09年國慶適逢中秋,嘉慶雙節,因此有了史上最長黃金周。按照慣例,我和堂客肯定要自駕車出去游玩一番的。於是,我們差不多提前一個月就開始策劃。黔東南、湘西南、廣東丹霞山等都曾進入我們的視野,但回想起去年國慶的江西三清山、婺源之行,景色雖美,但往返1600公裡,開車實在不輕松,還是在周邊轉轉吧。
正好拿到一本《瀟湘晨報周刊》的專刊:“36計·出走長沙——2009自駕游出行手冊”,看到書中介紹的近年來湖南本地新開發的不少景點,頗有吸引力。嗯,好地方就在身邊,只要你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
月底回湘潭和顥哥說起此事,正好他亦有攜一家三口國慶自駕出游之意,正愁無人同行,大家一拍即合。至於線路安排,則全權委托我這位所謂的“專業人士”。
經過幾天細致的查閱網站、參考地圖、書籍、咨詢同學朋友等,“湘中安化、新化、隆回之旅”自駕游線路終於新鮮出爐!包括具體要游覽的景點、入住地點、公路裡程等等細節也逐一落實。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出游前我所計劃的往返裡程1000公裡,油錢400元,路橋費150元,這幾項數值,在安全返程後一一得到證實:汽車全程跑了968公裡,加油390元,路橋費130元,與事先預計的相差無幾!不由得暗自佩服自己。
10月1日(國慶節)
終於等到國慶假期的到來,10月1日一大早,我們放棄“萬人空巷”的國慶閱兵直播,我和堂客從長沙出發,顥哥一家從湘潭出發,上午9點相會於寧鄉往益陽方向的319國道某處,兩台車一起朝安化方向開進。顥哥除了隨身攜帶的手機具備GPS功能外,還另外借了個導航儀,本來說是放我車上的,我嫌導航儀聒噪誤事幫倒忙而沒有用,還是使用我所習慣的地圖。(後來事實證明,只要你熟悉地圖,多注意指路牌加上勤問路,傳統老土方法並不比GPS之類的先進儀器落後。)
寧鄉到益陽的319國道路況還算不錯,只是沿途經過菁華鋪、衡龍橋、蒼水鋪等集鎮,車多人多,車速不能太快,時速大概都在60碼左右。路途中有一件事不能不提:且說我前面一台尼桑的SUV車,車速不緊不慢,一直在我前面。行進中,尼桑車速度慢下來,看上去是要靠邊停靠,我正感到納悶,這兒又沒什麼岔道,他要干什麼?超車時,我還特意從反光鏡中觀察了一下,這時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只見尼桑車突然猛竄兩下,然後一台栽進了路旁的田坑腳下。本來停得還很穩當的,怎麼就翻下去了呢?後來我們一致認為,尼桑車主是在“自虐”!這一幕提醒我們,開車不管路況好與壞,千萬不能“打野眼啊”!
車快進入益陽城郊的時候,看到一塊很明顯的指路牌指向桃江安化方向,於是按指示左轉進入省道308線,車朝桃江安化方向開進。(後來顥哥告訴我,轉省道的時候,導航儀提示他走錯了,估計是一些新修的路,導航儀上不一定有),沿省道308線,沿途指示牌告訴我們:鄉村巨變-周立波故居、桃江浮邱山、洪山竹海、陶澍墓等景點就在附近,但這都不是我們此行的目的地,只有等下次再來了。
車愈行愈遠,過了桃江縣城之後,路面由寬敞平坦的水泥路變成了狹窄且略微有些顛簸的柏油路,路兩旁的山也變得連綿不絕起來,同時,逐漸有一些木制結構的老房子進入了我們的視線,這提醒我們,我們正由洞庭湖平原向雪峰山區前進。
山區的道路彎道多且不平整,不能開太快,路途上所耗費的時間比我們預想的長。在一個叫江南鎮的地方我們按照指示牌進入縣鄉公路,縣鄉公路是新修的水泥路,雖然不寬,但是很平整。又開了差不多一個小時才到達茶馬古道的一個重要驛站——洞市老街。此時已是中午12點30。220余公裡的路程,足足開了5個小時。
洞市地處梅山腹地,南臨資水,北接新化,東接前鄉梅城,西通田莊與橫溪,背靠大熊山國家森林公園,自古為湘中要衝,茶馬古道驛站。過去的老地圖上,可以沒有東坪及其它鄉鎮名,卻不可以沒有洞市和梅城,可見其地理位置之重要。原鄉政府所在地的洞市村,有一條長達一華裡的青石板街,從明清至上世紀70年代,這裡商賈雲集,店鋪林立,作坊遍地,運輸商品的竹排在麻溪河裡長達裡許。現在,一些老字號商鋪雖已昨日黃花,但其軒展的門廳,高大的櫃台,似仍在展示它們輝煌的過去。
該是吃中午飯的時候了,四下望去,也就一個稍微像樣子點的餐館“老街客棧”,隨便吃了點東西,還向老板大略的打聽了一下線路,對下一步的行程更加有數了。奇怪的是,雖然是國慶黃金周,但整個洞市老街游人寥寥無幾,估計大家都在家觀看國慶閱兵。
“茶馬古道”,自然少不了茶,安化以黑茶聞名,幾年前中央電視台的一個“尋寶”類的節目,一簍產自安化的50年代的黑茶拍賣出了幾十萬的價格,使得安化黑茶聲名鵲起。黑茶是通過殺青、揉捻、渥堆、干燥四大工藝行程的茶葉品種,其中渥堆是黑茶制造的特有工藝,也是形成黑茶品質的關鍵程序,俗稱“後發酵”茶。形成其滋味醇厚、回味綿長、香氣持久和帶松煙香的獨特品質。黑茶具有消食、解油膩、調理腸胃、降血壓、降血脂等顯著功效。安化黑茶被制成餅狀、磚塊狀、或踩緊用竹簍裝好,以前主要銷往邊疆少數民族地區,被譽為“中國古絲綢之路上的神秘之茶,西北少數民族的生命之茶”。我之前在長沙的茶葉店買過怡清園的黑茶,感覺甚佳,此次來安化,主要目的之一就是想帶些當地的黑茶回去,少不了要去洞市老街的利源隆茶廠看看。
從洞市老街出發,沿著蜿蜒陡峭的盤山公路又行進了10余公裡,到達了海拔1000多米的高城,這裡是茶馬古道的核心景區,也是我們今晚將要落腳的地方。
高城地處湘中名山大熊山北麓,地勢較高,人口繁盛,民居集中,是茶馬古道中的一個重要商埠,素有“高山之城”美譽,歷來行政區劃名為“高城”。據省檔案館史料載,這裡曾是李自成余部“紅公”的安營扎寨之地,故歷史上又被稱為“紅公寨”。
高城,有著中國最後的“馬幫”。歷史上,高城是安化通往新化、漵浦的必經之路,也是雲貴茶馬古道上的一個驛站。 可是,這裡的人民過去買不起馬,運輸全靠人背肩扛,只能一任悠揚的馬鈴聲從青石板上飄過。用得上馬,是三中全會以後的事了。不過,不管是人背還是馬馱,所運茶葉,都按老式加工,以老秤計算,一袋一千兩,俗稱“千兩茶”。因為中央台報道過的“最後的馬幫”所在地獨龍江已通了公路,所以這裡的馬幫堪稱我國最年輕,也是“最後的馬幫”。現有,全村有馬近百匹,相對於現代運輸,雖然落後了,但也真實再現了當年的原始商旅,同時也給村民帶來了豐厚的收入。隨著去年從洞市來的公路已到了村寨,村民意識到,公路說不定哪天就會跨越大熊山,到時馬幫的用場會越來越小。但他們也信心滿滿,因為隨著媒體的不斷宣傳,近年游客已紛至沓來,他們的馬幫又有了新行情——即馱著游客走馬川岩江。
車停在景區旁邊的茶馬山莊,茶馬山莊是一棟完全木結構的安化傳統民居式旅館,正好,先去落實住宿問題。山莊總共只有20來間客房,已經所剩無幾了,山莊的客房不帶獨立衛生間,被我們還價到80元一間,成交!
此時已是下午3點多,經咨詢山莊工作人員,建議我們先去關山峽谷游覽。一個騎摩托的帥哥熱情地給我們帶路,估計是門票裡面有些佣金給他們。為了不讓他失望,我主動告訴這位帥哥:我們4大1小5個人,我和我堂客有導游證不用買票,可能總共只要買兩張門票。帥哥說,沒關系的,你們自己去買票反正也是買全價票,他帶去還可以拿些佣金,大家都好,何樂而不為呢。40元/人的門票,我們買了兩張半。
安化的村寨,村口一般都有自然形成的關山,關山是村寨的守護神,亦是風水寶地。高城的關山由四座山頭環繞而成,雄峙而又險峻。放目山頭,林寒澗肅,可遙想當年闖王余部與官軍在此激戰的悲壯。村民出於對闖王的懷念,也是對天地神靈的敬畏,大躍進時其它山頭砍伐殆盡,這裡的古樹名木卻保存完好。其中,200年以上的名木15棵,100年左右的一百多棵。
關山之險,險在山澗,澗底落差極大,急流在亂石間狼奔豕突,桀驁不羈,為關隘平添一番壯色。兩岸峰重疊嶂,怪石嶙峋,我們或在幽谷中穿行,或在絕壁上攀爬,體驗了一番“山如畫屏人如仙”的意境。
晚餐就在茶馬山莊,菜的口味平淡無奇。讓老板殺了只土雞,因為不想吃急火高壓鍋燉的雞,特意交代要用砂鍋燉熟,雖然等了一個多小時,但這份砂鍋土雞燉板栗無愧為當晚最好吃的菜。不過,老板的茶還不錯,我在他那兒又買了一袋黑茶。
現在我們頗費思量的是明天到新化大熊山怎麼走,這也是我出發前就一直在擔心的問題。從地圖上看,從洞市到大熊山有一條近路,顥哥用導航儀查詢也顯示有一條長約30公裡的公路。但問了幾個當地人,有的說要繞道梅城,有近200公裡的路、有的說那條近路是山路不好走、也有人說那條近路可以通客車,但小車底盤低不知道能不能過。總之大家都沒怎麼走過,我等很是躊躇啊!不管這麼多,睡過今晚再說。
10月2日
所謂“茶馬古道”,光有茶是不夠,還要有馬。第二天早上的活動自然就是騎馬走茶馬古道了,騎馬線路分全程(往返4-5小時)和半程(往返2小時),價格分別是每人120元和70元,由原來的馬幫經營。由於要趕時間,我們選擇了半程,而沒有深入川岩江走全程。(後來覺得,沒有騎馬走全程是個小小的遺憾,至於原因,後面再交代。)
我們所騎的馬匹,都是南方的小馬而非北方草原的高頭大馬,但是非常適合這種崎嶇的山路,我估計要是草原的馬來了這茶馬古道,十有八九還不如這些小馬靈活。雖然這些馬在主人的帶領下每天要在這山間走上幾個來回,但我騎的馬明顯有些吃不消我150斤的體重,不斷地喘粗氣,在一個上坡的時候還差點馬失前蹄,我不禁連連說“我的馬好造孽!”——但我嫂子的一句話更引起了大家的共鳴“我覺得我自己比馬還造孽一些!”,是的,騎著馬走在這崎嶇蜿蜒的山路上實在不是一件輕松的事情:兩只手要緊緊的抓著馬鞍,兩腿要緊緊的夾著馬背,下坡和上坡還要不斷調整姿勢,一路下來直覺得腰酸背痛,胳膊酸軟。
騎馬結束以後,接下來就是要翻越大熊山去新化了,經過多方論證,我們還是決定走地圖上顯示的那條近路去新化,打定注意,大不了遇到過不去的地方再返回來繞梅城那邊的遠路。下了高城之後,沿途問了三次路之後有一個砂石路面的岔道,正遇到一男一女騎輛摩托車從山那邊涉水而來,一打聽,正是從新化來的,告訴我們,那邊都是砂石路,路況比較差,但小車還是可以過。好!就這條路了,於是,我們開始了一段長達30公裡的山間簡易公路的跋涉。還好,這條路已經准備修水泥路面了,現在的路面是已經成型了的路基,所以沒有太多的坑坑窪窪,也沒有掛到底盤,只是揚起一層厚厚的灰塵,苦了跟在後面的顥哥。
車在荒無人煙的山林之間上上下下,彎來繞去,一路上都沒有碰到別的車和人,如果不是剛才問路的人說是從新化過來的,我們都沒有勇氣繼續開下去了。開了大約3-40分鐘,碰到一個林木檢查站,也沒有人,上面寫著黃花溪檢查站,“黃花溪”三個字我曾在當地人口中聽到過,應該就是地圖中所標注的“洞市林場”,沒錯,就是這條路了。
又開了幾十分鐘,漸漸的看到有些房子和居民了,應該是進入新化境內了,但依然沒有任何路牌告訴我們到了什麼地方,管他呢,繼續走!之後一個多小時依然是顛簸不平的山路,中間經過幾個集鎮正遇上趕集,攤販們的貨物都擺到了路上,使得本來就窄的路面幾乎無法通行,而且當地村民對汽車喇叭聲基本上都置若罔聞,視若無物,汽車只能在人群中慢慢地挪動。湘中人民真是酷愛趕集!
就這樣,問了不下5次路,花費2個小時,行駛了近30公裡山路之後終於看到水泥路面了!此處有路牌顯示離大熊山只有不到10公裡了,勝利在望!
很快,我們就到達了大熊山國家森林公園的門口,此時已是中午12點多,當然是先解決中餐問題。門口也只有幾家簡陋的餐館,菜的味道很一般,而且上菜很慢,耽誤了我們一個多小時的時間,店主極力推薦的當地特色菜“五加皮燉豬腳”也沒什麼味道,唯一值得一提的是一種山間的野菜,這道菜我曾在長沙的“新化三大碗”餐館吃過,美其名曰“神仙菜”,據說就是產自大熊山,顥哥他們沒吃過,頗感新鮮。
書中說:大熊山又名熊膽山,神山,位於新化縣境北部,距縣城70余公裡,總面積7623公頃。司馬遷《史記》有“黃帝……南至於江,登熊湘”的記載。據考證,“熊湘”即指大熊山。南宋祝穆名著《方輿勝攬》亦稱“山川熊山,己昔黃帝登熊山,意其此也”。近年該山古寺遺址發現有“軒轅黃帝游此山”的碑記。當地民間盛傳,黃帝南巡,大熊山引導至此,故名熊山。
從公園大門開車上去,又是10幾公裡的盤山公路,我們的車技再次經受了考驗。到達海拔1千4-500米的山頂之後是正在施工的大熊山賓館,車只能停在此處的停車場。之後便隨著游覽的人們往山上走,走了10幾分鐘後覺得山勢很陡,問問從上面下來的人有什麼好看的,幾乎都是回答我們“沒什麼好看的,只有一座破廟”,要到山頂的觀景台還要走上3-4個小時,而且游道還沒有修好。想想剛才在山下,老板跟我們說現在是枯水期,沒有什麼瀑布,估計景色好不到哪兒去,算了,下山吧。也沒拍到什麼好景色,從景區的游覽示意圖來看,大熊山的北面就是茶馬古道所在的川岩江風景區,早上騎馬要是選擇全程走川岩江,就不用來大熊山了。
大熊山是南方少數民族共同的祖先——蚩尤故裡,湖南的土著人都是以蚩尤為首的九黎部落的後代。4000多年前,中國有三大人文始祖,即炎帝、黃帝和蚩尤。以蚩尤為首的九黎族部落在湘中梅山一帶,與中原炎帝所屬共工部族戰,勝。繼而北上與黃帝戰,在涿鹿縣被黃帝擒殺(據《史記•五帝本紀》記載)。蚩尤雖死,但從此留下“戰神”之美譽,被秦始皇列為八神中的第三位,即天、地、蚩尤。蚩尤的出生地大熊山從此為一道天然屏障,其殘部在此據險守關,“不與中國通”,據《後漢書•南蠻傳》記載,從東漢起,三國、晉及隋、唐到北宋900年間,歷代王朝多次征伐,雖伏屍千裡,血染資江,但梅蠻民至死不降。至公元1072年,宋神宗改用懷柔政策,才使梅蠻歸服,置縣“安化”和“新化”,取“安歸”與“新歸”王化之意。來大熊山一趟,也算是遙拜了我們湖南人共同的祖先—蚩尤。
下了大熊山之後,朝著我們今天的另外一個目的地梅山龍宮出發。無非也就是一個地下溶洞,以前看的很多,但既然經過,那就去瞧瞧吧。何況我們手上還有婁底市旅游局免費發放的旅游消費卷,其中買梅山龍宮可以優惠40塊錢。車停靠在河東岸的一個大型停車場,然後乘景區免費的渡船到河的西岸,換乘汽車幾分鐘後到達龍宮門口,顥哥他們買了半價門票進去。我們倆出示導游證後,工作人員告之要返回門票站去拿個什麼條子,找到門票站的人後說明來意,卻又被告之:按照他們景區的規矩,導游也要買半票。我們拿著導游證走了全國那麼多地方,除了北京故宮和黃山索道幾個比較牛逼的景區外,都是免票通行,想不到在梅山龍宮這個地方也這麼牛逼!竟然行不通,有些小小的郁悶啊。不就是個溶洞嗎,不看也罷。顥哥他們一家子在洞裡游覽,我們正好在廣場草坪上躺躺,歇息一下。個把小時後,顥哥他們匆匆出來了,說是洞看的多了,沒什麼意思,而且這個梅山龍宮裡面的石鐘乳都已經發黑,明顯已經停止生長發育,且破壞得比較嚴重的一個喀斯特溶洞,看來不進去也沒什麼遺憾。
繼續驅車向今晚的落腳點新化縣城開去,大概還有30公裡。托老同學——雙峰縣委接待處匡主任的福,他通過關系幫我在新化賓館拿了兩間免費房。新化賓館是縣城比較好的一家賓館,這從停車場停的那些豪車就可以看出。
剛才在龍宮外面休息的時候,接到了老同學鄒的電話,她家就在新化縣城,14年不見了,早幾天就約好了要見一面。到達新化賓館後,鄒同學已經帶著她家那個古靈精怪的寶貝兒子在餐廳等著我們了,雖然分別這麼多年,但見面之後彼此沒有任何的生疏感。鄒玲同學很客氣,在餐廳裡安排了一個包廂,吃過的沒吃過的,點了一大桌菜根本吃不完!鄒同學還很專業地向我們介紹每一道菜:新化三合湯、雪花丸子、神仙菜……還有好多記不住名字的很有新化特色的菜式!可惜光顧著吃了,也沒留下一張照片。
鄒同學的寶貝兒子今年7歲,十分聰明乖巧,在飯桌上代他媽媽逐一給我們幾個敬酒,說起祝酒詞來也是一套一套的,有著與其年齡不相稱的成熟大方。最有趣的時,晚飯快結束的時候,我要和鄒同學合個影,他卻怎麼也不肯讓我們合影,說:“你們兩個照相就是要結婚”。也不知道誰這麼告訴他的,快把我們笑岔氣了。鄒同學指著我堂客說:“阿姨都沒意見,你怎麼這麼大的意見?”
哈哈,還是想辦法抓拍了兩張照片。鄒同學風姿綽約,風采更勝往昔!看到她的日子過的這麼滋潤,真替她高興!
晚餐很盡興,飯後鄒同學又很熱心地帶我去總台拿房(她曾在這家賓館工作數年,對賓館很熟悉)
10月3日(中秋節)
第二天一大早,鄒同學又帶我們去新化縣城的老街——向東街吃地道的新化米粉。(雖然她表妹今天出嫁,她還要去幫忙)在新化承蒙鄒同學的熱情招待,實在是感激涕零!想想今後怎樣接待她和其他來長沙的同學,我的壓力很大呀!
今天第一個目的地是紫鵲界梯田,我讓堂客開自家的車,然後我去開顥哥的那台驪威車,在導航儀和地圖的指引下,大概花了1個半小時抵達了紫鵲界。
紫鵲界位於新化縣水車鎮錫溪管區和奉家鎮雙林管區,總面積約5000畝,水奉公路盤旋於這些梯田之間達十余公裡,梯田遍布於海撥500米至1000余米的十幾個山頭上,最大的不過1畝,最小的只能插幾十蔸禾,連綿起伏,輾轉盤旋,可謂是儀態萬方,令人贊嘆不已。其地勢之高,規模之大,形態之美,堪稱世界之最,正在申報吉尼斯記錄。紫鵲界的背面,有萬畝金銀花基地,還有48座瑤人寨遺址等人文景觀。據調查,這片梯田形成至現時的規模,已有上千年的歷史,是苗、瑤、侗、漢等多個民族數十代先民共同創造的物質文明的偉大成果,是南方稻作文化與苗瑤山地漁獵文化融化揉合的歷史文化遺存,也是梅山地域一處突出的標志性文化景觀。它規模之大,數量之多,形態之美,在全省乃至全國都是罕見的。最令人稱奇的是,如此大面積的梯田竟無山塘、水庫等任何明渠儲水系統,全靠天然的自流水灌溉,且四季常流不止。當地歌謠雲:外面大亂,此地無憂;外面大旱,此地有收。
據地質專家稱,這種因基岩裂隙水灌溉系統所形成的奇特現像,可謂天下奇觀。充滿智慧的當地先民們利用花崗岩風化物的疏松透水等天然優勢,合理地引水布局,從而形成了獨特的天然灌溉系統。
婁底旅游部門為了發展當地旅游事業,還是花了不少心思的。9月份開始便在長沙市場發放了不少旅游消費代金卷,可以享受婁底當地不少景點的門票減免和餐飲住宿優惠,我們這次也拿了些優惠卷來給顥哥他們用。同時還在媒體宣傳造勢,其中有一個便是“到紫鵲界梯田體驗收割,贈送福米”的活動,我們進入景區後,剛好碰到一個當地的車隊,大概有20來人浩浩蕩蕩開上山(當然除了這個車隊和我們以外,好像也沒有其他游客了。我們只能解釋為今天是中秋節,大家都在家過節沒有出門),我們便隨著這個車隊往山上開,沿著山路盤旋了20多分鐘後,我們跟著車隊停在了一個類似於農家樂的地方,眼前出現了一片連綿起伏的梯田,“體驗收割”的活動地點便在這裡了。工作人員邀請我們也一起參加活動。我是干過農活的人,看到還要挽起袖子,脫掉鞋子下田,就只在邊上看熱鬧了,顥哥則帶著我的小侄女點點也在體驗一番收割稻谷。那20多人的隊伍中,以他們口中兩位“局長”為首的人則很投入地干起農活來。
忙活了半個多小時,POSE擺盡照了不少相片之後,好像還沒有“贈送福米”的跡像,我們有些忍不住了,問工作人員模樣的人什麼時候發米,但是沒有人答復我們。時間過了12點,看樣子這群隊伍是有人安排吃飯,我們還是下山罷。往回走的路上,碰到幾個記者模樣的人,一看台標,竟然還是湖南衛視的,記者邀請我們再返回梯田去參加一下活動,說後面還有外國友人要來。一打聽,這群人是婁底市旅游局的局長帶著一幫人在這裡“作秀”以體現其工作業績,原來如此。
沒有拿到米,又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差點做了群眾演員,我們都有些郁悶,我堂客下山到了門票站後,拿出一副九頭牛都拉不回的架勢找上了景區的工作人員,質問他們為什麼人家有米送,而我們沒有!景區的人解釋說,要參加活動才有米送,我堂客又把我們幾個叫過來給工作人員展示我們滿是泥巴的褲腳鞋子,說我們都參加活動了,難道一定要配合上電視台的鏡頭才算數嗎?我們都在旁邊幫腔說,你們事先沒有把“游戲規則”講清楚,害得我們乘興而來,掃興而歸。景區的工作人員自然敵不過我堂客的伶牙俐齒,又怕待會兒領導和記者下來把事情鬧大,只好叫人開車送了幾袋米下來給我們(1kg裝)。我們拿著“戰利品”心滿意足的吃中午飯去了。(後來聽說紫鵲界梯田“體驗收割、贈送福米”的活動還真的上了電視,說的是各地黃金周游人如織、井噴、盆滿缽滿……,說不定有些場景就是像紫鵲界一樣作秀作出來的呢)
中餐之後朝隆回方向開進,當晚原計劃住在虎形山瑤寨的。在路牌上看到“高洲溫泉”幾個字,離此地只有9公裡,高洲溫泉之前在地圖上也有,本沒有計劃去的,既然來了,還是去看看吧。吃中午飯的時候,我還在和他們說如果溫泉酒店房價只要160的話,我會考慮住一晚的。很快抵達了高洲溫泉度假酒店,到總台一打聽,居然快住滿了,只剩下主樓一個套間和一棟木樓別墅了,木樓別墅剛好兩間房適合我們住,亮出旅游從業人員的身份和總台的人套近乎,價格談到了168元/間,看過別墅之後,甚為滿意,今晚就住這兒啦,駕車出游還是要勞逸結合嘛。
入住溫泉酒店的時候時間還很早,大概下午3點多。睡了一覺之後,6點來鐘我們換好衣服去泡溫泉,58元的門票住店客人優惠到38,再加上溫泉魚療20。這個時候大概別的游客都在吃飯,溫泉池中的人很少,夠我們盡情享受。幾個人一會兒在大池中游泳,一會兒又去那些大大小小的藥池泡澡,最有趣的是魚療,溫泉水中特有的“土耳其”小魚兒不斷來和你的肌膚“親嘴”,癢癢的但又很舒服。天色漸晚,一輪圓月升上天空,懶懶的泡在溫泉池中欣賞著皎潔的月色,何等的愜意啊!真恨不得把古人今人那些關於月亮的詩句都翻出來大聲吟上幾遍!
晚餐也不錯,尤其是地道的豬血丸子味道很好,大大改觀了我之前對它的不良印像。唯一遺憾的是特意點的“溫泉水煮魚”沒有想像的好吃,也許是“湘潭活魚”的口味太好了吧。
10月4日
吃罷早餐,向虎形山瑤族鄉出發。虎形山位於隆回縣的最北端,距縣城105公裡。境內有一山,形如虎踞,平均海拔1500米,年平均氣溫11℃,有邵陽小西藏之稱,鄉政府亦以此得名。這裡居住著我國獨一無二僅6000余人的瑤族分支,因其服飾獨特、色彩艷麗,人稱"花瑤"。他們獨立於其他瑤族分支封閉在這荒野大山裡,忠實地傳承著先祖最為古樸純真的生活。瑤族支系眾多,分布廣闊,各支系服飾也不盡相同。所以,過去瑤族曾因服飾的顏色、褲子的式樣、頭飾的裝扮不同而得各種族稱。像廣西南丹的"白褲瑤";龍勝的"紅瑤"等瑤族服飾是人們所熟知的。而湖南省隆回縣的"花瑤"卻鮮為人知。
到達虎形山瑤族鄉政府所在的集鎮後,問一個騎摩托車的當地村民“虎形山大峽谷”怎麼走,這位熱心的村民說,我正要去那裡,你們跟我走吧,於是跟著他的摩托車開始爬山。一路上看到了不少身著當地民族服飾的婦女,沿著蜿蜒的山路到了一處岔道後,熱心的村民告訴我們他到了,要我們按著指路牌繼續往上走。於是繼續前行,山路越來越陡峭,彎道越來越急,路也越來越窄,小車會車都很困難,好在路面是新修的水泥路。我們絲毫不敢大意,即使山間有著不亞於紫鵲界的梯田景觀也不敢多看一眼。
終於到達了海拔1600余米的大托村,大托村以石瀑(即石頭狀如瀑布)和山中的峽谷瀑布景觀著稱,吸引了不少驢友前來獵奇探險。
山頂停車場邊一家客棧,門口掛著邵陽某戶外俱樂部的旗幟,老板告訴我們,可以爬爬村子後面的石瀑,也可以去峽谷瀑布溯溪,但是去大峽谷要往返4-5個小時。我們從來沒有溯過溪,想想憑我們的體力應該要不了這麼久的時間,於是在老板的建議下找了位當地的向導帶路朝峽谷出發了。
事後證明,這次峽谷溯溪無異於一次自虐行為,因為路程實在是太長了,而且山上根本沒有成型的游道,都是些山間小路,很多地方都要手腳並用。長達10多公裡的山路,上上下下經過三個山頭,還要時刻提防著不要被山間的樹刺掛傷或者被不知名的小蟲蟄傷或者失足滾落坡下。2個半小時候後我們抵達了此行的目的地——一虎形山峽谷,經過一段溯溪,終於見到了“傳說”中的虎形山瀑布,現在是枯水期,水流量不是特別大,所以也沒有給我們太大的震撼。不過我們自詡為“精神上的戶外運動愛好者”,克服了重重困難,幾乎挑戰了自己體能的極限,完成了一次真正的徒步穿越、溯溪,這個過程還是很令人難忘的!(還好嫂子和點點在走了四分之一的地方後就沒有再繼續前行而在原地等待,不然將要耗費更長時間)。
值得一提的是我們的向導,一位姓楊的瑤族漢子,因為曾在沿海打工8年,比較健談。據說他今年41歲,就已經做爺爺和外公了,真夠積極的。說起他和自己的婆娘,至今沒打結婚證就生了小孩,按照當時的計生政策被罰了50元,生第二個孩子的時候又按政策罰了50元。就這樣,罰了100塊錢生了兩個小孩。現在兒子女兒都已經做父母了,自己的日子也過得越來越逍遙自在。按他的說法, “出去做事,幾十塊錢一天還請不動我呢”、“菜不好還不想吃飯呢”。從他的話語中不難發現,偏僻的瑤鄉,農民的日子也越過越好啦!
最有趣的是從老楊口中聽到的花瑤的結婚習俗,說是男方要請村上的人幫忙挑著520斤豬肉、520斤大米、120斤牛肉、煙酒、喜糖…….等等一干物資外加1萬2千元現金,在媒人公的帶領下浩浩蕩蕩向女方家出發,在女方家開席時,男方家來的人包括媒人公,便會被女方家的人用田裡挖上來的泥巴追著打,身上泥巴越多,說明女方家對男方家越滿意。老楊自己就曾多次被打得滿身泥巴,“剛開席就打,飯也吃不成,只有回來在男方家吃,吃上兩天兩夜,他媽個逼”,老楊一邊抱怨的同時,臉上還洋溢這笑容。老楊一個女兒,一個兒子,在這件事上算是扯平了。
在老楊帶著隆重隆回口音的普通話敘說中,我們終於又回到了大托村起點,時間已是下午3點半,這一趟峽谷穿越,足足花了我們5個小時。顥哥他們因為要趕著回學校上第二天的課,不得不趕回湘潭,後來聽說是晚上9點才到家。
而我們,則有的是時間,今天實在太辛苦了,走哪兒算哪兒吧!我堂客感慨說:還是做我們這一行好,時間相當自由,看來我們都要好好珍惜現在的這份工作。
沿著山路開到了山腳,順省道朝隆回縣城方向開進。大約1個小時後,看到路旁有塊指路牌指向3km外的“魏源溫泉”,從地圖上看,應該是到魏源故裡——司門前鎮。我原計劃就是要到這兒看看“睜眼看世界第一人,師夷長技以制夷”的魏老夫子,去吧。於是沿著指路牌到達了魏源溫泉賓館,房間還過得去,價格也合適,168元/間,就這兒啦。
經過比較,我們沒有住賓館的主樓而是住在了它的溫泉洗浴中心的一間標准間裡,連30元/人的溫泉票都省掉了。而且第二天早上,我們又到溫泉池中泡了個把鐘頭,這時候除了我倆還沒有任何客人,簡直就是包場,真是物超所值啊!
這兒的溫泉,硬件設施也許沒有高洲的好,但是據說水中含有一種十分稀有的微量元素——硒,因而顯得特別珍貴,而泡在水中的感覺也讓人想起了“溫泉水滑洗凝脂”
10月5日
今天的行程相當輕松,就是去看看魏老夫子。
魏老夫子作為近代中國“睜眼看世界第一人”,其不朽成就無須我多說。我只是驚詫於在這樣一個大山深處走出的人,如何能有如此的眼界?我想,這得益於魏源自身的勤學不輟,也得益於他走出大山,求學於岳麓書院而深受湖湘文化“經世致用”精神激勵,同時,他所結交的林則徐、陶澍等人也無一不是當世佼佼者,這些都影響到他的一生。我們應該為自己身為湖南人而驕傲!
之後的事就很簡單了,我們在離隆回縣城1公裡處上了滬昆高速(聽顥哥說,他昨晚在GPS的指引下,在離隆回縣城20多公裡的地方才上到高速,再一次印證了GPS的局限性)。途中又在湘潭老家吃了晚飯,晚上回到長沙,從而結束了史上最長黃金周的個人史上最長時間自駕游旅程!(以前的幾次自駕游距離比這次長,但從時間來說最長的也只3晚4天而已,所以這次的4晚5天是時間最長的)
人生就像一場旅行,不必在意目的地;在乎的是沿途的風景,和看風景的心情!
讓心情去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