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選擇第一站就游黃河石林主要是因為在網上查了其地理位置位於蘭州以北的景泰縣,距離景泰縣城70公裡。因為是周六上午11:30的航班抵達距蘭州70公裡的中川鎮中川機場,如果機場大巴回到市區再去汽車東站坐去景泰的班車顯然當天要住在景泰縣上了。由於隔天下午去敦煌的火車臥鋪票已經提前通過“蘭州新絲路票務”訂好了,所以就直接約好了蘭州的楊師傅13099204538早晨來機場接我們直接去黃河石林。另外在谷歌MAP上查了一下,直接從機場去黃河石林確實不用再返回市區了。
天氣關系飛機晚點20分鐘起飛,不過好在甘肅中午的天氣陽光明媚,可能是因為氣候干燥的緣故,感覺這樣的能見度非常適合戶外拍照。
汽車出了中川機場直奔景泰,北方的山與南方的山截然不同,沒有蔥郁的綠樹相伴,少了柔情多了幾分剛毅與堅強。天氣格外晴朗,形態各異的白雲與藍天相得益彰,遠處此起彼伏的山巒,輕描淡寫勾勒出的線條像極了一幅幅水墨畫。我們在蜿蜒起伏的柏油路上向前行使著。2個半小時車程,我們到了景泰鎮龍灣村。站在山頭向下俯視,龍灣村就是沉在山底的一片綠洲。這個小小的村莊,自古以來就被黃河的臂彎呵護著,由於地形地勢的特點,使人們的生活幾乎與世隔絕,沒有遭遇過戰火。據說這裡的人有80%不知道三年內戰,有60%的人不知道八年抗戰。因此,用陶淵明筆下的“桃花園”來形容這裡,一點都不過分。越過山路十八彎,村莊映入眼簾,泥巴稻草混合砌成的牆、狹窄的小道、自家堆積的稻草、蔥郁的果樹……若無實事的老人,獨坐在門口或者三兩聚坐在一起抽煙或者聊天,看路人過來過往。在這裡,感覺時間過的很慢!村子指定外賓接待店叫黃河樓,一位大嫂說以前交通不方便時,村裡的人很少出溝,通常一年去縣城裡的機會也就一兩次,小孩子們讀書,基本都在村子裡面,只有上了高中以後,才會到縣上去讀。可想而知來往於縣城一趟是多麼地不容易。由於《神話》在內的幾部著名影片的外景地先後選在了位於龍灣村的飲馬大峽谷,因此這裡無論是交通設施還是知名度,都漸漸提升起來。聽說前兩年公路剛剛通向村子時,許多老婆婆們瞪著眼睛看駛進來的大巴車,這可都是她們這輩子頭一回親眼見的東西。 路修通了,經濟也就活起來了。政府首先想到的就是開發這裡的旅游業。羊皮筏子漂流、黃河游艇、毛驢車、騎馬、農家樂……這下可忙壞了村裡的老老少少。本來只是與田地打交道的農民,現在大叔大伯們開始考駕照(為了安全起見,搭載游客的羊皮筏是要有專人駕駛的,船工必須正式考取“駕照”);大娘大嫂們開始給自家裡引起優良的“驢種”;年輕媳婦們更是把自家打理得干干淨淨,努力營造著賓至如歸的感覺,辦起了游客接待站;大姑娘們一個比一個地學說普通話,因為她們說不定會成為景區的講解員。 龍灣突如其來的這些變化,打破了村子裡自古以來塵封的寧靜與閉塞,在面對新鮮事物中仍然顯得出那樣的淳樸與羞澀,這一切也都是剛剛開始,是我們走進龍灣的開始,也是龍灣村民走出山溝的開始。飲馬大峽谷,正是《神話》外景地所在,起初看片子時沒注意過,當身臨其境地立在這長達 4.5公裡的峽谷中時,還真有些氣勢壓人的宏偉。為了對外宣傳,人為地為這裡起了個“黃河石林”的名字,大概是想同桂林山水和雲南石林比勢比勢,其實座落在黃河岸邊的這一片怪石林立、峭壁突兀、高達幾十米的峽谷,根本不必去同別處攀比什麼,它本身的奇觀足已折服到此的游客了。因此我反而不喜觀“黃河石林”這個名字,而更喜觀稱它為本意中的“飲馬大峽谷”。 同羊皮筏子比起來,趕驢車的車夫要更辛苦些。同樣的費用,羊皮筏子是順水而下,大概也就十來分鐘的功夫就能從村子漂到峽谷口,羊皮筏子再由三輪車載回村。游客則從峽谷口乘驢車,車夫因為心疼驢子,基本上是跟著驢車跑的,到峽谷的另一端再原路返回,大概需要2至3小時。由於旅游開發初期缺少經驗,村子裡幾乎家家戶戶都購驢拉車,一時間出現了驢多客少的情況,所以每日排隊“上崗”的驢兒們顯得悠然自得,而驢的主人們漸漸開始發愁了。 比起趕驢的大嫂,劃羊皮筏子的大爺要樂呵得多,因為三公裡的漂流他一天可以打許多個來回,一船筏子坐三位游客共計50元。原先,羊皮筏子是村子裡最主要的交通工具,甚至人們到河對岸去種田都是劃著這東西,可是汽車、摩托車的進村,漸漸地讓羊皮筏子們都歇了,過河種地采用了渡船。龍灣村的渡船可算是一大特色。一根鋼索橫跨河面,鐵皮的渡船系在鋼索上,使它與黃河水流方向成一定的夾角,除了水流以外不需要任何動力,就能將渡船平穩地送向對岸。所以,我想在這裡感嘆一下人類的智慧。 龍灣村因《神話》而慢慢神氣起來了,而當我問起是誰最先發現了這片世外桃園時,講解員一邊以手搭涼蓬一邊說,前些年有一名清華的教授乘飛機從上空過,突然一低頭就看到了腳下一道黃河兩邊郁郁蔥蔥的景像,所以,後來就派人來找這片黃土高原上的綠洲,也就發現了這個與世隔絕的叫龍灣的村子,開始了關於飲馬大峽谷的科研工作。也許是史實,也許是玩笑,但聽過之後也就很容易想像,無論是龍灣村還是大峽谷,都是與母親河脫不了干系了的神奇地帶,於是也就又為黃河岸邊添上了一筆神話。七點左右我們回到市區,訂的是位於蘭州大學附近的蘭州飯店,以前是蘭州四星的賓館,由於附近賓館多了起來,現在也只能算是三星的標准了,220元/標間價格。由於時間還不是太晚,簡單整理了一下就去附近東方紅廣場的馬中華手抓羊肉品嘗眾人借誇的羊羔肉。第二天上午11點約好了“蘭州新絲路票務”送火車票的郝大姐已經在賓館大堂等我們了,決定下午去黃河第一鐵橋,順便登一下黃河對岸的白塔山,俯瞰一下這個黃河之都、水車之城。傍晚6:50我們登上了蘭州開往嘉峪關的西行列車,開始了絲路之行的第二站塞外邊關“嘉峪關”。

(景區的路)

(黃河掉頭北上的地方)

(飲馬溝大峽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