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附近的水鄉古鎮旅游宣傳得紅紅火火,什麼朱家角、西塘、同裡、甪直等等,得地利之便近幾年我差不多都走遍了。感覺就是水鄉確實越來越美,但是那都是化妝整容後專業的美麗,說白了就是越來越相似(甚至可說是相同)越來越商業了,那些地方只是別樣的游樂園而已,我更偏愛那些未過度開發依舊保持寧靜平和的原樣水鄉。為此我曾經去了金澤(幾年前去時幾乎沒有開發過)、沙溪(剛有點開發的苗頭)和新場(還沒開發到過度),每次感受都不錯,雖然不見得有特別出色的景致,但那份獨自沿河漫步的心情以及周圍井然有序卻悠閑的氛圍,就足以讓我難以忘懷。這讓我非常熱衷於找些知名度較低的江浙水鄉,終於上周搜索到了黎裡鎮。
黎裡屬於吳江下轄的一個鎮,這個如今淹沒在江浙眾多知名水鄉背後的小鎮曾經是和同裡齊名的“江南四裡”之一,因其便利的水路條件在明代已成為江南巨鎮。黎裡最出名的人物就是柳亞子先生,其他著名人物有張應春烈士、國際大法官倪征、清代詩人徐達源、乾隆時期重臣周元理等,這裡還在宋代出過一名狀元,可說是個頗有文化淵源的古鎮。黎裡有三大特色:暗弄、河埠、纜船石;這裡的古橋數量也非常多,從後面幾個特色都是明顯的水鄉風貌。
昨天(10月17日)趁著秋高氣爽,去黎裡一游。從上海到黎裡沒有專線的直達車,一般都坐到去湖州、平望方向的車,在黎裡汽車站下就可以了。我是到上海滬太路長途汽車站坐車的,誰知上午10點售票窗口就告訴我只有下午2點的車了,失望之余正想離開,卻被一黃牛盯上。在問明我的目的地後,他肯定地告訴我上午10點半就有車,雖然知道跟隨黃牛是要支付經濟代價的,我還是抵擋不住去黎裡的誘惑。其實那車就等在和汽車站對面的路口(和車站就隔著滬太路,以後去的朋友們直接在這裡等車就行了),車上有上海到湖州的字樣,是那種比依維柯大些的小面包車,裡面有將近20個座位,上車後支付35元(其中25元是車費,10元歸黃牛—這年頭信息有價啊)。小貼士:到黎裡直接在這個路口等車就得了,汽車站每天的車次有限,這裡是從早上5點半到晚上6點都有車,20分鐘一班,不怎麼拖時間,因為如果前面的車賴著不走後面的司機會急的,車上寫著到湖州,途中經過黎裡的。這車似乎有點黑車性質(我也吃不准,因為他們行為方式實在有欠正大光明,但是車這麼多且已形成了既定規矩,實在讓我難以相信是黑車),車不怎麼停留在路口而且上海到湖州的牌子也舉舉藏藏的,20分鐘內就在那兒不停地繞圈子,如果各位沒有看到車,會看見有人舉著“湖州”的牌子,就在邊上等即可,這樣可省去10元“信息費”。
10點半准時出發,因為車上還有1、2個空位,所以沒走高架,沿著中山路開,在延安路附近、七寶、動物園等處又拉上些,終於把過道塞滿,這下司機心滿意足地開上高速公路,一直到西岑下來。據售票員說如果在滬太路就坐滿了(9~10點的車會一下子就坐滿了),那麼車會直接從高架上高速,一般車是從金澤下高速,今天是因為正好有人到西岑。然後沿著滬青平公路開出上海市,行駛在318國道上一直到湖州,黎裡就在318國道的南側。將近12點半到達黎裡,穿過國道,就會看見黎裡汽車站的牌子,汽車站周圍應該是後來發展起來的,到古鎮要沿著馬路一直往南走20多分鐘,看到黎新橋就是古鎮了。這段路其實挺長的,可以考慮坐一下三輪車,價格大約是3~5元,但不知為什麼我問路時當地人都沒推薦三輪,只和我說往前走就是。走走也有好處,途中會經過黎裡大橋,很寬闊的太浦河噢;順便看看黎裡的街景—最熱鬧的地方是快到古鎮的中國銀行附近一帶,這裡是現代版的水鄉;還解決了午飯,古鎮裡可沒有像樣的飯館。如果問路時候,當地人不清楚你所說的古鎮(多人以為我要找同裡),可以說要找柳亞子故居就行。
從黎新橋開始我的古鎮之旅。柳亞子故居在橋東側的北岸,但其實橋兩側沿河都是古鎮範圍。我從橋東開始,繞行一圈從西返回,走走停停,一共用了3個小時。黎裡讓我聯想起幾年前的金澤,確實幾乎沒有開發過。這裡沒有熙熙攘攘的人群,只有當地人有條不紊地過著自己的生活;這裡沒有大紅燈籠,只有斑駁而樸素白牆黑瓦和被拆得斷斷續續的廊棚殘留;這裡沒有鱗次櫛比的商鋪飯店,只有不起眼的小煙雜店、小理發店、小商店;這裡沒有唱歌的船娘和坐滿游客的烏篷船,只有實用性很強的大小木船和以船為家的人;這裡沒有時刻注視你的商家,只有安穩自得人的住家;這裡沒有商業化的喧囂,只有水鄉的恬靜也許還有些輝煌過去的落寞……
水鄉的一切自然都是因河而起的,因水運發達而盛,因水運沒落而歸於平靜。這裡河道分叉很多,沿河而行,會發現曾經巨鎮的點點滴滴:那麼多船埠,幾乎十幾步就有一個,可想而知當年停留船只會有多少;橋也多得很,我應該走過十幾座總有的,個別還以“某家橋”為名,猜測是當時大戶修建的。橋雖多卻都不是很靚麗,因為橋在這裡是實用為主的,沒多遠就有連接兩岸的橋,在河邊走時我經常從橋上穿行於河面上,感受不同視角的不同景色。多數小橋都沒有名字(是否因為沒有開發旅游,所以名字也不起了呢),個人覺得最出色的是位於最東面的一條支流上的東風橋和它附近的一座跨在市河上的橋。這裡的建築外觀也比較普通,幾乎全都是住家,每幢單體的建築也許很大,但是現在分割給很多人家了,這從弄堂口那一大排電表上就可以猜出。來之前,好容易從網上找了點資料介紹黎裡的文物景觀:如柳亞子故居、端本園、鴻壽堂、周元理祠、東聖堂、退一步處、契湖道院、徐達源故居等等一大批。但是我在這裡只找到兩處:一是柳亞子故居(上世紀二十年代柳亞子一家租住於此),這是一個很正規的參觀點,目前不收門票,只登記一下身份證即可,這裡頗有看頭。裡面介紹了柳亞子的生平事跡並展出了一些歷史物件和照片。此院落原本是乾隆重臣周元理的宅子,因此在這裡還可以看到乾隆的梅花碑、劉墉和徐達源合作的祝壽圖碑以及大學士稽璜題的“賜福堂”之殘匾等文物。另一處我找到了“東聖堂”所在地,但那實在不能算景點,就是牆上嵌著塊石碑,地址是平樓街25號。其他的實在太隱蔽了,我都沒找到。
黎裡這裡最有特色並且個人覺得最有意思的就數沿河建築裡面的暗弄了。幾乎每個建築物都有,從門口看時,暗弄仿佛是走廊,但是曲曲折折看不到底。有幾位當地人還地以為我是來找人的,特意告訴我那裡弄堂多,尋起來不方便,如果需要的話他們可以帶我過去。呵呵,當我說是去旅游的,他們馬上樂呵呵地告訴我這裡的弄堂有的是通的,可以走進去看看。我選了個名字挺特別的弄堂“花車大興弄”走了進去,還真深,中間還開了采光的格子窗,走了一段後暗弄變明弄了,房子也從沿河的老宅變成了現代農家小樓,走到盡頭是條小路,眼前則是田園風光。順原來方向沿著小路走不多遠,看見凌家弄,我又從這條弄堂返回了河邊。走過好幾條弄堂,感覺都是“曲”徑通幽,而且建築都是前老後新,弄堂則是前暗後明,有的中間還有門可以鎖住。據說抗日戰爭時期,日軍到此見弄堂錯綜復雜,擔心裡面有陷阱埋伏,都戰戰兢兢不敢入內。不過到黎裡鑽弄堂是件非常有趣的事情,尤其如果多幾人的話玩個捉迷藏就更有意思了。我從古鎮返回到318國道上時已經4點過了,回上海只需在路邊攔往上海方向的車即可。黎裡汽車站沒有到上海的車,只有開往蘇州和吳江的車。在攔車過程中發現,其實從青浦嘉定也有經過這裡的過路車。最後攔到輛終點是川沙的大巴,到滬太路汽車站也是25元,就是不走高速,滬青平公路上那個堵呀,回來居然用了3個小時。其實如果自駕車的話,到黎裡還是很方便的,一路上會經過很多古鎮,我記得的依次就有朱家角、金澤、同裡、黎裡,後面還有個震澤。

(水鄉黎裡)

(小橋)

(柳亞子故居的門樓)
(柳亞子故居)

(船和廊棚)

(暗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