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0.08西安第四天--兵馬俑,再戰回民街

作者: 蒜妮

導讀2009.10.08 兵馬俑 今天真想睡到日上三竿,失敗,因為西安三天來一直陰雨見不到太陽。 昨天壺口的不愉快就像昨天一樣過去了。 終於有空坐下來吃一口西安的早飯,過一過西安人的日子,青旅附近幾家小店。 一碗糊辣湯,一個肉夾饃。不是珍饈,但吃的舒坦。 晃到火車站,搭上專線車,一路略過華清池,略過秦陵地宮,略過秦始皇陵,直抵兵馬俑。 印像中的兵馬俑應 ...

2009.10.08

兵馬俑

今天真想睡到日上三竿,失敗,因為西安三天來一直陰雨見不到太陽。

昨天壺口的不愉快就像昨天一樣過去了。

終於有空坐下來吃一口西安的早飯,過一過西安人的日子,青旅附近幾家小店。

一碗糊辣湯,一個肉夾饃。不是珍饈,但吃的舒坦。

晃到火車站,搭上專線車,一路略過華清池,略過秦陵地宮,略過秦始皇陵,直抵兵馬俑。

印像中的兵馬俑應該是震撼人心的,但除了一號坑外,其他三坑均無感覺。

已有前人評頭,還有後人論足,我——大凡大俗的一個人,不說也罷。

只想走過,只想看過。

在這一堆石人,石馬,石車中,卻也有幸見到的當年發現兵馬俑的楊老先生。

滿頭銀發,舉筆揮墨留名於精裝文本的他也實在讓人無法與三十年前的那個農民聯系在一起。

此時又響起了那歌詞:是我們改變了世界,還是世界改變了我和你。

返回等車時,有人推銷柿子,5元一小筐,色艷,肉軟,味甜,但不便攜帶,放棄。

後來離開西安時才明白:這個真好吃,這個真該買。

轉眼過午,與朋友達成一致:再戰回民街。

對於上次的飲食大掃蕩,來次拾遺補缺。

甑糕,熱熱的,伴著棗香,軟糯香甜。(4天來第一吃到大米)

老烏家泡饃,這次終於吃上自己手掰的了。

總說勞動最光榮,自己動手了,也就覺得老烏家比老孫家的更好吃了,或者更有意思和味道。

劉紀孝的腊/醬牛肉,羊肉。

麻乃餛飩,牛肉餡的所以味道濃厚,不似我們青島的鮮香。

最後找到了真正的:西安賈三灌湯包子。

山寨終歸是山寨(賈大包子味道差,還在裡面吃到不知是廚師還是做餡的那頭牛的毛發)

西安的傳統飲食大多是面食類和牛羊肉,食至此,肚肚已是內蒙古(鼓)加外蒙古(鼓)了。

可我怎麼舍得離開這一街的好東東喲!

突然想起還有一家必去:春發生的葫蘆頭。

與朋友四目對望:走著去,希望能空出部分內存。

穿過幾條街,打聽了幾個人,如此地執著應該讓春發生評我個最佳顧客獎。

想我一個海邊人不遠萬裡來到西安,一不怕苦,二不拍撐,這是什麼樣的精神嘛。

只點了一份精品葫蘆頭泡饃,香是很香但戰鬥力太弱。

回青旅的路上盤算著找個超市屯上些吃的,明天一早的飛機。

我轉場九寨溝,黃龍了。

今日花費:住宿:30,早餐:3,車費:36,午餐:26,晚餐:20,合計:115


(古今面對面)



(剛出土的彩俑頭)



(有關這車有很多故事,我不告訴你,去西安時自己細細探索吧)



(這車上有世界上最的紗窗,在哪兒?自己找吧)



(春發生的葫蘆頭,怎一個香字了得呀.)


精選遊記: 西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