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記2009年夏末甘肅游

作者: 天天夢游神州

導讀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記2009年夏末甘肅游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在我看來這句古詩達到了意境描寫的巔峰,自從記下這句古詩後,我心中就有一種要去親身感受此情此景的強烈衝動。更何況那裡還有萬裡長城的最西端-明嘉峪關、漢玉門關、漢陽關,還有九色鹿在莫高窟召喚著我們的心靈。收拾行裝,我們出發,奔向那無邊無際的戈壁。 2009年8月28日,一大早我們 ...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記2009年夏末甘肅游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在我看來這句古詩達到了意境描寫的巔峰,自從記下這句古詩後,我心中就有一種要去親身感受此情此景的強烈衝動。更何況那裡還有萬裡長城的最西端-明嘉峪關、漢玉門關、漢陽關,還有九色鹿在莫高窟召喚著我們的心靈。收拾行裝,我們出發,奔向那無邊無際的戈壁。

2009年8月28日,一大早我們就來到了首都機場,從這裡我們將直飛敦煌,然後坐火車到張掖,再坐汽車到嘉峪關,然後坐火車到蘭州,從蘭州飛回北京。這是節約時間但費用較高的行程,節約了從蘭州坐火車到敦煌的時間,而費用高在北京直飛敦煌的班機完全沒有折扣。

但高價機票帶來的並不是順利的行程,我們的航班延誤了五個小時才起飛,直接影響了後面的行程,但這時自助旅游以及細致的行前准備的優勢就體現出來了,我們把原計劃下飛機直奔莫高窟改為了當天下午去鳴沙山看日落,第二天一早包車先游莫高窟,再去玉門關、陽關、漢長城、魔鬼城。這樣行程不但沒有縮水,反而看到了莫高窟九層樓在朝陽映襯下的雄姿,而且各個洞窟上午順光時更適合游覽。甚至原計劃中未考慮的包車費用也由國航買單(延誤補償)。真是“禍兮福所倚”。

下了飛機,莫高賓館的免費接機人員已經在機場等了很長時間,但服務態度確實不錯,當然與我迅速談好包車事宜後(基本未侃價,但據之前網絡多方了解他們確實也未漫天要價。)態度就更好了。出門在外,好心情最重要。如果為你提供服務的人有一個好心情,會給你帶來舒暢和驚喜。大家好才是真的好,這是我們多年自助游在全國各地屢試不爽的經驗。

我們先到了賓館休息,避開鳴沙山最酷熱的陽光,在下午五點到達了景區大門口,之前雖然了解到鳴沙山騎駱駝性價比全國最低,但仍經不住大漠駝鈴的誘惑,和妻各乘一匹沙漠之舟悠悠開始鳴沙山之旅。

騎上駱駝,才感覺到沙漠之舟這個詞的貼切,不但人在駱駝背上搖搖晃晃的感覺與船上相似,而且鳴沙山那完美的山脊曲線也與大海的滾滾波濤有異曲同工之妙。我們在聲聲駝鈴中來到了鳴沙山腳。

爬沙山!在進兩步退一步(錯,確切的說是進一步退半步)的情況下,我們深一腳淺一腳的爬到了山頂。這時驕陽剛剛西斜,皓月卻已當空。日月映照著鳴沙山的美麗曲線,光影交錯,美得令人窒息(甘肅自然風光震撼了我們)。我們將這令人驚嘆的美景刻在腦海和相機SD卡上之後,又搖響駝鈴,踏上了探求沙漠綠洲的像征—月牙泉的路途。

下了駱駝,由於我們將在月牙泉等待日落,便不再讓駱駝夫(自創詞彙)等我們,也能讓他回去再跑一趟,多一些收入。與人方便,何樂不為。

沿著小路,轉過一個彎,一彎月牙突然跳入我們的眼簾。這汪碧水也許在江南隨處可見,更沒有九寨海子的顏色。但在這滿眼黃沙之間的綠色,真的是最強烈的視覺衝擊。我們面對月牙泉坐了下來,靜靜地等待著日落。沒有語言,只有相通的心境。太陽慢慢落向了山的背後,將余暉塗滿了山脊的每一處曲線。之後,輕柔的月光也灑落在我們身上。將明月定格在鳴沙山那迷人的曲線之上後,雖然戀戀不舍,但也該離去了。

晚上,按照網上攻略的指引,我們來到了敦煌著名的沙洲夜市。找好座位,來一碗炒搓魚、上一盤炒羊雜,烤幾串馕坑肉,手端一杯沁人肺腑的杏皮水。耳邊是嘈雜鼎沸的談天說地,眼裡是熙來攘往的休閑人群,舌上是鹹鮮酸甜的真實滋味,腦中是恍若夢境的人間美景。人生至此,夫復何求!

其實在沙洲夜市更讓我們感慨的是一家家攤主的孩子們,認真的擦桌子、洗碗、端菜、倒水。雖然有時也偷點小懶,但小小年紀卻已承擔起家庭的責任。想想城市裡那些養尊處優、隨心所欲的小祖宗們,真不知道我們的未來應該托付給誰。

第二天,早早起來,約好的包車司機已經到了,我們向九色鹿的家—莫高窟進發。到了檢查站才發現工作人員還沒上班,等了一會,隨後跟著他們的班車到了莫高窟大門口。離售票還有一段時間,我們倆直奔莫高窟的中心—九層樓,此時莫高窟前只有我們兩個人,安靜異常,這時朝陽也將它的光芒投在九層樓的正面,在我們面前是湛藍的天映襯著金色的樓,一個個洞窟安靜的等待著我們的造訪。

買了門票,跟著講解員,我們開始了歷史長河中的體驗之旅。隋唐、五代、宋、元、明、清,來到了莫高窟才真切感受到了中華民族的藝術精髓,雕塑、壁畫、細膩的筆法,逼真的神態、飄逸的飛天,東方蒙娜麗莎的微笑。就連我這個對藝術遲鈍的人也感覺到了震撼。(甘肅人文寶庫震撼了我們)趕緊買一本莫高窟的詳細書籍,慢慢品味這個藝術寶庫。

出了莫高窟,向戈壁灘進發。車子在戈壁上飛馳,其中有接近一個小時什麼都沒有!對,只有什麼都沒有能形容我當時的感受,目力所及,沒有山,沒有水,沒有樹,沒有草,沒有車,只有空曠。當我再一次回到城市,滿眼的高樓、汽車、忙碌的人群,總覺得那一天、那一時不再真實。

終於,我們的車子駛出了空曠,到了此行最遠的景點—雅丹地貌,換乘景區面包車,進入了魔鬼城。一路經過金獅迎賓、孔雀開屏、神龜出海,到達了西海艦隊,沒錯,在一望無際的西部戈壁海上,一排排巨石整齊排列,像極了整裝待發的軍艦。它們已經停泊了千萬年,而且還要繼續停泊下去,不知多久。

離開了了魔鬼城,很快到了漢長城的遺址,很多人認為此處不值一去,理由是這裡不過只有幾段殘破的土牆。對,土牆是殘破的,但我們望著那用戈壁灘上的土和蘆葦砌成的牆前,眼前似乎出現了當時無數軍民一筐筐、一束束,一米一米的建造抵御外敵、保護國土的萬裡長城時的情景。

玉門關—漢長城的最西端,也是萬裡長城的最西端,上學時讀到“春風不度玉門關”時就對它心馳神往,當我們真的站在它的腳下,看著它僅存的蒼老身軀,看著旁邊由它保護代表生命和希望的綠洲,此時此刻,只能靜靜地感受歷史帶給我們的那一份想像和神往。

馬不停蹄,我們趕往了漢長城西端另一個重要關口—陽關。“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現今真正的陽關只剩下了一座孤零零的烽火台矗立在戈壁灘上,但在這烽火台外,就是那陽關大道,遠處就是另一片綠洲,此時,你終於了解到了玉門關和陽關的重要性,守住了綠洲就守住了最重要的水源,在戈壁灘上就會立於不敗之地。

漢長城、玉門關、陽關以及其它人類遺跡經歷著歲月的變遷,把歷史的痕跡刻在身上,千百年慢慢述說著歷史的滄桑和變幻。而創造他們的人類自身呢?無論是秦皇漢武,還是名將權臣,無論他們在世時多麼志得意滿、飛揚跋扈。最終都會湮沒在歷史的長河中,任憑他人評說。(甘肅歷史遺址實實在在的震撼了我們)

現在的陽關關城是不久前新建的人工景點,談不上雄偉,更不算滄桑。但關城下一排器具我卻熟悉的無以復加:衝車、井闌、投石車還有高高的雲梯。這不就是各種三國游戲中最吸引人的場景嗎?但這兩天漢長城、玉門關、陽關告訴我們:戰爭不是電腦屏幕上的游戲,是實實在在的歷史,也許還是現在,但我們真心希望不是人類的未來。

遠觀陽關大道,突發奇想,景區應該再修一道獨木橋,豈不更妙。

離開大漢王朝的西北國界,第三天一早,我們坐上了敦煌至蘭州的火車,告別了鳴沙山,在連綿不斷的祁連山雪峰的陪伴下直奔中國最美的丹霞地貌之一:張掖丹霞。

出了火車站,早已聯系好的出租車很快將我們送到了景區裡,當我們爬上觀景台,一大片彩色撲入眼簾,顏色太豐富了,我們無法對其中每個景點命名,任何語言在它面前都失去了色彩。我們靜靜地等待著日落,看著夕陽將金色的余暉拂過一座座彩色的山丘,原本就極為豐富的色彩在夕陽的映照下愈發濃烈,鬼斧神工—只有這個詞勉強可以形容此刻我們對大自然的強烈感受。

夕陽西下,我們來到張掖丹霞地貌的發現者(准確說是第一個開發人)雷興義家住宿。我的妻在很愛與人聊天,而我很愛傾聽。在於老雷的談話中了解到:他做過村支書,第一個發現了張掖丹霞的美麗,自己修好了景區內部的道路,找到了所有的最佳觀景點。在他負責景區的日子裡,每個旅游者的門票是五元錢,他還免費導游解說,但是自從張掖丹霞入選中國最美的地方後,當地管理部門發現了這個生財之道,強行以兩萬元的低價收購了整個景區(最近兩個縣政府將張掖丹霞生生分割成了兩部分)。但我發現當地管理部門除了在門口拉了一道大繩,將門票漲成了20元,基本沒有任何作為,不僅道路、觀景台還是老雷修的原樣,就連垃圾筐都還是老雷當時擺上的。不過在聊天時老雷依然樂觀,他和兒子依然會快樂的接待旅游者住宿吃飯,帶他們進到整個景區(由於兩個縣政府已堵死了景區間的道路後分別賣票,你從哪個景區門進去都看不到全部景點)。當然,我們第二天也和老雷一起看到了絕美的張掖丹霞日出。

看完日出,熱情的老雷摘了自家種的梨(好多也好吃,我們一直吃到北京),親自將我們送上長途車,看著我們踏上第四天的旅程—嘉峪關。

嘉峪關—明長城的最西端,與最東端—山海關遙相呼應,組成了世界人文景觀的第一奇跡—。有很多人都登過長城而沒有產生太多感慨,是的,單說長城的每一處景點,無論是山海關、嘉峪關還是八達嶺、慕田峪,似乎無法與金字塔、吳哥窟相提並論。但是,萬裡長城是一個整體,想想它跨越華夏大地的萬水千山,綿延萬裡不絕。而且它承載的不僅僅是一位君王、一個朝代,而是中華民族千萬年的不滅希望和不屈靈魂。

萬裡長城代表了我們中華民族的真正精神—隱忍、不張揚但永不屈服。

嘉峪關位於河西走廊中西結合部(中部偏西),距今已有631年的歷史。它比山海關早建九年。明初,宋國公、征虜大將軍馮勝在班師凱旋途中,選址在河西走廊中部,東連酒泉、西接玉門、背靠黑山、南臨祁連的咽喉要地——嘉峪原西麓建關。關城始建於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歷時168年,於公元1540年建成完工。正如史料《秦邊紀略》所記:“初有水而後置關,有關而後建樓,有樓而後築長城,長城築而後可守也”。嘉峪關關城布局合理,建築得法。關城有三重城郭,多道防線,城內有城,城外有壕,形成重城並守之勢。它由:內城、甕城、羅城、城壕及三座三層三檐歇山頂式高台樓閣建築和城壕、長城峰台等組成。內城是關城的主體和中心,其周長640米,面積2.5萬平方米。內城東西二門外,都有甕城回護,面積各有500余平方米。甕城門均向南開,西甕城西面,築有羅城,羅城城牆正中面西設關門,門楣上題“嘉峪關”三字。關城內現有的建築主要有游擊將軍府、官井、關帝廟、戲台和文昌閣。

嘉峪關關城依山傍水,扼守南北寬約15公裡的峽谷地帶,該峽谷南部的討賴河谷,又構成關防的天然屏障。嘉峪關附近烽燧、墩台縱橫交錯,關城東、西、南、北、東北各路共有墩台66座。嘉峪關地勢天成,攻防兼備,與附近的長城、城台、城壕、烽燧等設施構成了嚴密的軍事防御體系,又被譽為“天下第一雄關”。 嘉峪關的牌匾上書“天下第一雄關”,而山海關的牌匾上則是“天下第一關”。

以上是嘉峪關的介紹,了解了歷史背景才能理解景點的精髓。在長途車上顛簸了五個小時後,我們來到了雄偉的嘉峪關面前。

買好票向關城走去,首先經過一池碧水,讓我們長時間被灰色戈壁占據的雙眼倍覺清爽,走進雄峻的閘門,迎面就是一個長長的坡道。走完坡道,我們就踏進了嘉峪關的關城。關城呈不規則四邊形,除城門、城台、敵台、垛口等部位用青磚包砌外,其余部分皆由黃土層層夯築而成,高度只能仰望。城牆上滿布著深刻的溝痕,這應該就是歷史的印章。“建築是歷史的年鑒,當歌曲和傳說已經緘默的時候,而它還在說話”!

關城內皆為黃沙鋪地,內建有游擊將軍府、文昌閣、戲樓、關帝廟、演武場等建築。站立在旁,耳邊似乎隱隱傳來了士兵喊殺操練之聲。

嘉峪關內城有東西二門,東為“光化門”,西為“柔遠門”,兩外均有土築甕城回護。甕城的門向南開,剛好與內城的門成九十度折角,如此設計假使敵人攻破甕城,也無法長驅直入衝擊內城大門,城頭的守軍很快就可將困在甕城底的敵軍射殺殆盡。

從甕城內穿過“光化門”,就來到了內城。內城城牆全部用青磚包砌,約有四丈高,城頭外側女牆上有相間分布的垛口和瞭望孔。內城四隅各有一座角樓,平日作瞭望台,戰時作敵樓。南北牆居中還增設了一座敵樓,可以從側面射殺攻城的敵兵。內城東西門上各有一座高大雄偉的城樓,和城門名稱相同,東為“光化樓”,西為“柔遠樓”。兩座城樓都是三層的木結構建築,單檐歇山頂,周圍設有回廊,高約二十米。

東西城門內北側均有寬闊馬道直通城頂,我信步向東門北側的坡道入口走去。路過北側城台與牆銜接處的拐角牆時,看介紹才知道這裡就是有名的“燕鳴壁”。據說用小石塊敲擊這裡的城牆磚,耳邊會傳來“啾啾”或“嘰嘰”之聲,仿佛燕子歸巢時的鳴叫聲。數百年來,城牆上已被敲擊處數個拳頭大的深坑。為保護文物,旅游部門專門放了一個石臼供人們敲擊。

馬道靠城牆一側為坡道,供騎馬行走,另一半為台階,供步行上下。沿著馬道登上城頭,我們透過垛口遠遠望去,紛至沓來的美景令雙目似乎都有些不堪重負了。夕陽下祁連雪山如同一條在南面游動的玉龍,千裡綿亙,銀白的鱗甲片片凸起,不怒而威。北面的黑山卻有如一只高聳脊背的惡龍,山上亂石嶙峋,一派猙獰。兩山對峙,嘉峪關就雄踞其間,其氣勢正如林則徐詩雲:“嚴關百尺界天西,萬裡征人駐馬蹄。飛閣遙連秦樹直,繚垣斜壓隴雲低。天山巉削摩肩立,瀚海蒼茫入望迷。誰道崤函千古險?回看只見一丸泥。”站在此處,我方體會到“天下第一雄關”的恢弘壯觀

坐上火車離開嘉峪關,第五天一早,我們趕到了甘肅旅游的終點—蘭州。蘭州自古就是西北重鎮,也是我國最早的重工業城市之一,出了火車站, 在如家養精蓄銳後,沿著寬闊的母親河,穿過上第一座鐵橋,登上白塔山俯瞰這座城市。蘭州給我們第一感覺就是那灰蒙蒙的天。好熟悉,和前幾年的北京城一模一樣。走進甘肅省博物館,馬踏飛燕和如約給我們帶來了震撼,愛好旅游的人們誰不知道中國旅游的標志呢?

旅程輕松下來了,坐在黃河岸邊的樹蔭裡,沏一杯三泡台,來一罐蘭州特有的酸奶。幾張報紙散放在桌上,周圍是悠然自得的人群,心裡回味著馬子祿牛肉面、灰豆子、甜醅以及西北釀皮的美妙滋味。此時此刻、此情此景,一句“偷得浮生半日閑”是我們心情最好的寫照。

飛往北京的國航班機基本准點起飛了,但甘肅大地就像我們去過的其它地方一樣,在我們的腦海裡留下了深深的一段印記,這段印記中有太多歷史的痕跡,將陪伴我們永遠永遠。


精選遊記: 敦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