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2 8/14 西寧-東關清真大寺-塔爾寺到底是夏都,房間只有暖氣片,沒有空調,沒有電扇,以至於我們這些來自“高溫”地帶的人,一旦熱了,除了拿張硬紙扇扇或用冷水擦擦,沒有其它辦法降溫。西寧的早上,天不是很藍。
今天周五,恰是穆斯林做禮拜的日子,在前往東關清真寺的路上看到很多頭戴小白帽的回族同胞們,胳膊下夾著塊用於跪拜的毯子。東關大寺門票15元/人,清真式的建築,裡面都是用來讓人跪拜的,院子裡面放滿了毯子。主禮拜堂非回族是不允許進入的。旁邊有水房供人禮拜前洗手洗腳,雖然要下午1點半才開始,已經有很多髯須老者坐在一起聊天曬太陽。甚至還看到一個“阿凡提”似的大叔。
中午回莫家街吃,一路上賣酸奶的特多,味道一樣醇美。1點半的時候隨著祈禱儀式開始,由於人數眾多,很多回族由於進不去寺裡面,只能在馬路邊的人行道上來做,跪拜、默念,非常莊重。這還只是東關一個寺,不知道全市有多少人哦。特別是在回去的機場大巴上發現東關大寺的東面有一個小點的清真寺很有特色,顏色像是暗紅的那種,很少見。

(東關清真大寺)
因為去塔爾寺的汽車站不在東面,而且已經下午,叫了一輛出租包車前往,120元/次(除開路上時間,游玩時間2.5個小時)。到了城的西面,就是一種現代化城市氣息了。一路上天氣變化,忽冷忽熱、忽而下雨忽而晴天,感覺到高原的天氣變化莫測。這條路也是去貴德的,有完整一天的,可以一起帶過。
車子停在一個旅游商品街上,走過去進入一座藏式大門,才算進入塔爾寺區。一路上的私導特多,不停的鼓動你找一個,開價100(據說可以60),因為不准備要,也就沒去還價。但還是有很多人請的,畢竟藏傳佛教有很多神秘感和許多未知的事情。售票廳在一個藏式建築裡面,售票的也是喇嘛,門票80元/人,帶一個小光盤。

(塔爾寺廣場)
有關塔爾寺的資料,已經在網上看得很多了,此次實地游覽更加身有感觸。作為藏傳佛教黃教格魯派六大寺院之一,整個寺廟區相當大,和中土佛教的大庭院式不同,藏式的是分散院落群的。第一搜索的就是那著名的八大白塔,然後跟著人流就可以去到關鍵的幾個寺廟和藏經院。
塔爾寺藏據說是宗喀巴大師的出生地。相傳宗喀巴大師誕生時其母剪臍帶滴血的地方,長出了一株白旃檀樹,樹上十萬片葉子,每片葉子上自然顯現出一尊獅子吼佛像。宗喀巴去西藏學法6年,其母香薩阿切思兒心切,讓人捎去了一束白發和一封信,要他回家一晤。宗喀巴為佛教事業決意不返,給母親和姐姐各捎去自畫像和獅子吼佛像一幅,並寫信說:“若能在我出生的地點用十萬獅子吼佛像和菩提樹為胎藏修建一座佛塔,就如與我見面一樣”。1379年其母在眾信徒的支持下建塔,這便是塔爾寺最早的宗教建築物。據說現在主殿大銀塔裡面就是當年所植的菩提樹,依舊存活,令人浮想聯翩。而其根部在主殿門口的又長成一棵樹,上面每一片葉子一旦落下,就有信徒拿回家供起來並經常跪拜,可謂一葉千金啊!這些故事聽著都非常神奇。
最讓我記憶猶新的是在主殿後面,有2個小喇嘛在大聲地朗讀著。從小,老師、家長就教導我們說,讀書讀書就要讀出聲來,不然怎麼讀書。可惜啊,讀完的書新的可以再賣,可想而知。看看這2個小家伙,自我陶醉,絲毫不為走過的人流所動。對我教育是深刻嘀,用來教育下一代!
塔爾寺每個建築都有其用處,但不是能隨便進的。例如班禪的行宮不在旅游景點之內,上山後的道路是“己”字形的,可看而不可及。試著爬上去繞了幾個彎還沒見到大門,而且聽說是關閉的,因此無奈的放棄。下得寺來,最大的感受就是這裡的陽光是那麼無私的照耀著大地,而溫度又不那麼高,讓人覺得陽光的可愛。

(主殿前的菩提樹)

(經院)
回程很快就到市中心王府井,一派現代化的氣息,高樓林立,馬路寬闊,不是遠處的山頭,和內地的大城市也沒什麼區別。在附近的小吃街吃晚飯,沒有什麼特色晚飯,倒是酸奶又是一下子2份。出得門來就像剛吃完午飯,陽光依然很刺眼,在這裡的時間可真的夠用。逛逛王府井商店,恢復一下正常的生活模式。
晚上和游青海湖的包車司機見面確定青海湖行程,11座金杯,8個人。

(西寧王府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