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秋漸濃之明孝陵

作者: 楊柳一二

導讀去南京之前,我對南京的了解十分有限。南京條約、南京大屠殺,是歷史課本裡的名詞解釋,我並不因之而產生南京情結。有人問,為什麼忽然跑到南京去?唯一能想到的略為靠譜的回答是,那裡有明孝陵,明孝陵有石像路神道,秋天的神道特別美。其實,在去明孝陵之前,我甚至不知道那有石獅子石像的地方,叫“神道”。我那朦朧的印像,不過源自十年前熱愛余秋雨時, ...

去南京之前,我對南京的了解十分有限。南京條約、南京大屠殺,是歷史課本裡的名詞解釋,我並不因之而產生南京情結。有人問,為什麼忽然跑到南京去?唯一能想到的略為靠譜的回答是,那裡有明孝陵,明孝陵有石像路神道,秋天的神道特別美。其實,在去明孝陵之前,我甚至不知道那有石獅子石像的地方,叫“神道”。我那朦朧的印像,不過源自十年前熱愛余秋雨時,在他某本散文集扉頁,瞥見他和馬蘭在石像路某對石獸前的合影。不單馬蘭被我驚為天人,余秋雨也成為彼時我心中英俊儒雅的代名詞。時過十年,對余秋雨及其文字的熱愛早已退卻,卻依然記得他身後的那些默默的神獸、飄飛的秋葉。明孝陵葬的是朱元璋和馬皇後。原來的規模很大,可惜建築多毀於清軍與太平軍之戰,同治年間復建的享殿比原先的小很多。畢竟埋的是前朝的朱皇帝,不是愛新覺羅家的祖宗。氣勢頗恢宏的明樓,實際上只有磚牆是真古董。那日我從所謂“寶頂”上下來,既餓且乏,腿腳發軟,便躺在這磚牆下的石椅上旁若無人地小憩了片刻。穿過明樓,可見一條石砌成之石壁,上書“此山明太祖之墓”。右有指示牌,指明葬有老朱和老馬的“寶頂”由此上。臨行前大田同學說寶頂無非一土包,不值一爬的勸誡猶在耳,可到底心有不甘,何況指示牌上標明,爬上寶頂,可飽覽鐘山全景。邊啃干糧邊興衝衝往上爬,氣喘如牛上得山來,見一小樹林,林中有一對老夫婦,各自睡在吊床中,正悠然自得地享受著。走過去問老爺爺,寶頂在何處。老人指著吊床下的土地說,這就是,這兒都是。我終於信了大田的話,悔不聽人勸。老人見我一臉懊惱,忙勸解說,我在南京待了 60年,頭一回來到這寶頂。這地方從前可不讓人隨便來的。從這兒下去,就到紫霞湖了。

在網上查到的紫霞湖評價甚高,聽說從寶頂下去能到此湖,不禁竊喜。未料走下去,才發現有圍牆圍住,只得折回明樓。出明樓左拐,就到了明東陵,朱元璋的太子之墓。地面建築蕩然無存,只有石基。繞過明東陵,就到了紫霞湖。所謂盛名之下,其實難符,說的就是攜程網上好評如潮的紫霞湖了。充其量也就幾個游泳池那麼大,三兩個小亭,四五棵垂柳,六七個游人,有人在游泳,有人從草地上的帳篷裡探出頭來。南京人自己休閑也許不錯,要取悅跋山涉水遠道而來的人,恐怕不易。有位阿姨很熱情地幫我在湖邊留影,指揮我擺不同的POSE,口中連連直叫“乖乖!這人這風景!”,讓我的心情立刻多雲轉晴。

明孝陵神道分兩段。我先見到翁仲路神道。文臣武將各四,分立道旁。個別石刻雖風化得厲害,威儀猶在。神道兩旁植的是松柏,外圈是楓樹。柏青楓紅,頗有興味。

走近石像路神道時,不免有些激動。一位父親正把自己的小女兒放在一匹石馬上,讓她和石馬合影。我的相機捕捉到了她的笑靨,這笑靨和神道旁紅的楓葉、黃的銀杏,一同點亮了我的眼和心。這些歷經600多年風雨的獅、馬、獬豸、駱駝、像和麒麟,靜默地或站或臥在明艷的秋陽裡。陽光透過楓葉,透過銀杏葉,在它們身上撒上細碎的斑斕的色彩。石獸雖無語,然此時無聲勝有聲,疏忽之間,它們便在我的思緒中復活了。從明朝那些事兒中奔馳而來,從我記憶中那幀余秋雨的明孝陵留影中奔來。

面對這火紅的楓樹、漸黃的銀杏掩映下的安靜神道,我只能遺憾自己的小佳能不能攝下美景萬分之一。回想那日親見美景,也僅能羞愧自己文字之粗疏。聊可自慰的是,回想彼時,我心中依然有悸動,有感動,感動於造化和先輩賜予我們的美景。也許,有些風景,是難以攝入相機,更無法付諸筆端,只能留在心底細細回味的。陽光打在臉上,溫暖留在心間。這些沒有生命的石獸,遠比廟堂裡供奉的人帶給我的觸動大。躺在陰暗墓穴中的人早無生命力,而無生命的石獸們,卻被這溫暖的陽光,這湛藍的天,這紅楓黃銀杏賦予了無限的生氣。死去和活著,誰又看得透說得清呢?我興致盎然地從頭走到尾,又從尾走到頭,為每一尊神獸拍照,和每尊神獸合影,不過是要沾一點它們的靈動之氣罷了。

走過秋意漸濃、銀杏葉紛飛的石像路神道,這一趟南京,便沒白來,便算夙願得償。靈谷寺

徜徉於夕陽下的明孝陵,幾近“沉醉不知歸路”。最終還是坐了景區小火車,前往靈谷寺。靈谷寺原本在明孝陵的位置,朱元璋為了修陵園,才將它遷往現址。我到那裡時,已近5點,天色漸暗。靈谷寺景區門票80元,進去大致逛了一圈,便覺門票貴得毫無道理。除了一個無梁殿,無甚特別的景致。無梁殿原先供奉的是無量佛,後來供奉的是抗戰的國民軍將士。出無梁殿,右行,便是靈谷寺。門票2元,聯票、景區門票均不作數,進寺需再掏2元,毫無道理。好在天色已晚,售票處無人,入口亦無人看管,我便大搖大擺地進去了。寺很小,供著各路菩薩,一一拜過,出寺。寺右側有一“貔貅殿”,裡面供奉著數十對貔貅。講解員說,這些貔貅大部分有主人,貔貅很護主,摸了會將自己的財氣運氣轉給它的主人,所以不能摸,只能摸沒有主人的貔貅。出貔貅殿,便能望見靈谷塔。我見天色已暗,何況又是尋常的塔,便沒去,沿路折回。

到景區前的停車坪時,已是五點半,夜幕初降,不少面的司機可以拉客,說小火車和游2都沒有了。我看站牌上寫的末班車時間為5點50分,便耐著性子等車。不一會兒,小火車便來了。游客紛紛上車,前往中山陵,然後坐游2回市區。

Tips:

1、到了鐘山,不去明孝陵真是太傻了。明孝陵和北京的十三陵一同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是全南京唯一一處被列入世遺的景點。去明孝陵最好的季節是秋天,梧桐、銀杏黃了,楓葉紅了,神道真的很美。明樓上有明朝十九陵的展覽,可以增長點歷史知識。如果體力不支的話,千萬別再傻兮兮爬那“寶頂”了,就是一什麼都沒有的小樹林,還要累個半死。

2、 石像路神道的盡頭是四方城,裡面有只大神趺(音fu,長得像烏龜,是龍生九子的長子。聽一個導游說,它很喜歡炫耀自己的功德,所以玉皇大帝就讓它頂著一塊碑,上面刻滿了功德。但凡皇帝的陵墓前,都可以看到這位仁兄頂著一塊功德碑)。四方城外有公車站,可以直接坐游2進城。

3、紫霞湖,名字很美,實則了了。緊挨明東陵,有空去走走也行,趕時間就完全不必去了。明東陵就幾塊石基,沒看頭,往前走有座顏真卿藝術館,裡面有很多顏體的書法作品,懂書法的人可以去瞄一眼。左拐就到了紫霞湖。

4、南京天黑得比長沙要早,光線最好的黃昏,大概是下午3點半到5點,要抓緊時間多拍照片。5點以後天黑得很快,要穿外套。查天氣預報,南京和長沙氣溫相當,但實際感覺會有出入。在南京我穿針織衫和厚外套都很少脫掉外套,回長沙後穿單衣足矣。



(明孝陵)



(明孝陵)



(明孝陵)



(石馬上的小姑娘)


精選遊記: 南京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