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無論在什麼地方的秋天,總是好的”。南京的秋,自然也好極。郁達夫嫌江南的秋“草木凋得慢,空氣來得潤”,而我,卻迷戀這明媚的金秋。早早起床,妹妹送我至公車站。她囑我先坐105路至雨花台,再轉游2到中山陵。苦等游2未見其蹤,後來才知道南京公交車發車間隔較長,等一刻半小時算正常。不願傻等,便先到公車站旁的雨花台烈士陵園晃了一圈。 除了零星的游客,就是晨練的老人。入口有鮮花堆砌的“雨花台”字樣,進去後可見高大的烈士群雕。據說此處雨花石十分有名,而其它景致不過爾爾,和別處之烈士陵墓毫無二致 。我拍下到此一游的數張照片,出門候車。
坐上游2,穿過大半座南京城,經過新街口、夫子廟、總統府等處,便到了鐘山(又名紫金山)風景區。整個風景區由3大景點構成:中山陵、明孝陵和靈谷寺。中山陵居中,明孝陵居其西,靈谷寺處其東。進入鐘山,道路兩側都是頎長茂盛的法國梧桐。梧桐葉已黃多綠少,許多樹葉在清晨的薄霧中飄飛,四處彌散著迷幻般的感覺,既清新,又美妙。
游2的終點站是靈谷寺,但絕多數人會選擇先游覽中山陵。中山陵、靈谷寺門票均為¥80,明孝陵為¥70,購買聯票則只需¥140,學生、教師、老人等8折優惠。除了這3個景點,還可以參觀音樂台和孫中山紀念館。我買了¥140的聯票,用妹妹的學生證打了8折,花了¥120。入口的檢票員一看我拿的是優惠票,問我要教師證。汗死。只怪我這天穿衣、梳頭都相當老氣。還好在長沙時問了妹妹學生證照片的尺寸,帶了寸照到南京,出發前已“李代桃僵”。加上是南京本地高校的學生證,每學期的注冊章一個也沒落下,所以檢票員驗明正身後,乖乖兒放行。此後,學生證在南京、揚州暢通無阻,為我的錢包立下汗馬功勞。整個中山陵呈警鐘形,鐘頂即為埋葬中山先生的祭堂。穿過林蔭大道,便見一道高大的花崗石牌坊,上有中山先生手書的“博愛”兩字。石坊後是墓道,陵門上書“天下為公”。再進為亭,亭中一碑,上刻“中華民國十八年六月一日中國國民黨葬總理孫先生於此”。從牌坊開始,過碑亭,達祭堂,共有花崗石石階392級,平台8個。導游很多,隨處可蹭,聽他們的解釋是,392級台階像征當時三億九千兩百萬同胞,8個平台寓意三民主義和五權憲法。從碑亭走向祭台,只見台階不見平台,代表革命道路崎嶇艱難;從祭台俯瞰碑亭,只見平台不見台階,代表偉人事業之寬闊。整個中山陵建築莊嚴肅穆,諸多像征貼切而不牽強,讓人不得不嘆服時年32歲的中山陵設計師呂彥直。在陵墓史料展中有關於他的介紹以及其設計草圖,中山陵尚未完工時,憂勞成疾的他不幸過世,讓人扼腕。
祭堂是中山陵的主體建築中門嵌有中山先生手書的“天地正氣”直額,祭堂中央供奉著孫先生身著長袍馬褂的漢白玉坐像。坐像後側,即是墓門,門上鐫有“孫中山先生之墓”。墓室為圓形,中央是長形墓穴,中山先生著中山裝的漢白玉臥像下,安葬著他的遺體。墓穴狹小,用接踵摩肩來形容進入其中的游客毫不誇張。雖然標明了不得拍照,但開了閃光燈大拍其照的大有人在。看著熙攘嘈雜的人流,我想身為偉人,也有許多身不由己,連安靜地長眠都欲求而不可得。
祭堂左側有個陵寢後花園,有三兩家小鋪兜售紀念品。此處可見墓室的圓頂,石壁上有中山陵史料展覽。細細看了一遍,自認為對中山先生和中山陵的了解有多了三分。原路折回,憑聯票免費乘坐景區小火車前往明孝陵。
Tips:
1、在南京,游2是囊括景點最全的公交路線,包括夫子廟、總統府、中山陵(靈谷寺、美齡宮、海底世界都在鐘山風景區,但相距較遠,各自有站)、雨花台、中華門、明故宮等處。票價2元,通常很擠,尤其是傍晚從中山陵返回時擠得像沙丁魚罐頭。
2、有學生氣質的人,出門帶個“24K金”如假包換的學生證是很有必要的,可以省錢。當然,你滄桑得像大媽大叔或者打扮得像大爺大娘還是不行,省得到時自取其辱。像我這樣就很好,再拿著本科學生證混三兩年不成問題。
3、中山陵、明孝陵和靈谷寺之間距離不近,要是步行,不是鐵人或競走運動員的話,腿非廢了不可。憑聯票可以免費乘景區小火車,沒買聯票不妨買3塊錢的車票,搭小火車往返吧。否則力氣全花在路上了。要特別指出的是,小火車顛簸有點厲害,盡量坐前排。明孝陵入口前有減速的水泥坎,一定要小心,我從這兒去靈谷寺時,突發奇想一個人睡最後一排,只差沒把屁股顛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