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並茂日記歡迎訪問我的網易博客:
首頁:http://jesusxin.blog.***緬甸,你必須去的國度 - 踏上征程 http://jesusxin.blog.***/blog/static/103773685200993125250296/
緬甸,你必須去的國度 - 仰光 http://jesusxin.blog.***/blog/static/103773685200993125134428/
緬甸,你必須去的國度 - 茵來湖 http://jesusxin.blog.***/blog/static/103773685200993123030829/
緬甸,你必須去的國度 - 蒲甘 http://jesusxin.blog.***/blog/static/10377368520099312824941/
緬甸,你必須去的國度 - 返程 http://jesusxin.blog.***/blog/static/103773685200993113211726/
相冊:http://jesusxin.blog.***/album/
9月27日 仰光
本以為緬甸的移民局態度也不怎麼樣,但我錯了,他們彬彬有禮,微笑待人。出海關時,工作人員還對我微笑點頭致意,真是一個溫暖的國家。來緬甸旅行的外國人確實很少,一架飛機上,基本都是泰國和緬甸人,游客寥寥,以至機場外根本找不到同路人拼車,只能自己打了輛出租,$5到市中心任意地方。
司雷寶塔是一座金色寶塔形建築,位於十字路口的中央,是仰光市中心地標性的建築,也是公共交通樞紐和游客參觀仰光的起點。在他的周圍集中了多家GH(旅館),按照LP的地圖,找到White House Hotel,這裡之所以叫white house,是因為這裡的牆上被塗成白色花斑狀。這裡提供各式各樣的房間,從便宜的風扇房,公用衛生間到稍貴的空調房,獨立衛浴,連有窗沒窗價錢都相差1美金。最後選定後者帶窗,含早餐,$14/天。房間並不大,但很干淨,還配了電扇,衛生間很寬敞,連睡個人都夠了。
緬甸曾經是英國的殖民地,英國人在大量掠奪緬甸的財富和資源的同時,也為這片土地留下了昔日大英帝國不可磨滅的印記。天台是我選擇這家的額外理由,當我辛苦攀爬到樓頂,居高臨下時,不僅可以看到伊洛瓦底江的江景和碼頭;還可以俯瞰仰光市中心一排排緊湊的色彩艷麗的民居,而這些民居就是典型的殖民建築遺存。雖然我並不知道他們是什麼時間建造,花了多長時間,但是我可以肯定,今後已看到類似的民居建築,我就會反應過來,啊,這裡就是仰光。
從天台下來,一切安頓停當,准備先去買北上的火車票,按照計劃,應該搭乘明天中午12點45的火車到中轉地達西過夜,然後換開往茵來湖的火車。
旅行者的故事
一轉到通往司雷寶塔的主路,剛才遇到的那個要帶我找GH的年輕人又出現了,我對這樣熱情的陌生人心理設防但並不抗拒,我告訴他我要坐火車去達西,他建議我先問問有沒有汽車,那樣更快。據我所知,汽車是沒有的,反正順路去火車站,就答應去他拉生意的旅行社看看,結果確實是沒有直達車,便到火車站買票,一路年輕人都領著我走,我們隨意的聊著什麼。到了火車站得知預售票是在火車站反面的預定中心才能買到,要從外面的馬路繞過去。其實我是被年輕人誤導了,以為火車站也能買,其實預定中心的位置white house的老板娘已經給我畫在地圖上了,LP上也有標注。但了預定中心,我有點不太高興,就和年輕人說,行了,接下來我自己搞定。他見狀,二話沒說,和我告別就離開了。弄得我有點內疚起來。 接下來的事都在預料之中,售票處的工作人員意見是外國人,馬上把我請進辦公室坐,問我要上哪裡。能坐在裡面買票,是對外國人的特殊待遇。當然我們要付出應有的代價,就是火車票價格是本地人的好幾倍,而且只收嶄新的美元。其間就有一個老外,因為只有一張50面額美鈔符合嶄新的要求,與工作人員僵持不下,因為票價是$40,裡面沒錢找他。還好我當了和事老,買了票使得他們有錢找給那個老外。老外這才眉開眼笑,和所有人開心的握手。工作人員顯然對火車運行很不熟悉,既拿不出時刻表,也回答不上來運行時間。提供的信息還沒我網上找到的可靠:http://www.seat61.com/Burma.htm
午餐選擇了吃撣面,撣是緬甸中部的一個省,也是茵來湖的所在。999 Shan Noodle 是仰光有名的一家撣面店。面的原料原來是油炸方便面,但是湯頭很好喝,再配上牛肉、雞肉或豬肉,就是這裡人吃的面條了。價錢不貴,一碗1000-1500kyat。(kyat是緬甸貨幣單位,$1 ~=1050kyat)。可惜量少了點,吃兩碗又嫌多,看來要早點吃晚飯才是。
飯後散步到司雷寶塔附近的公車站,打聽到了去大金塔的車。這裡的公交車樣子幾乎都一樣,而且只標緬語數字,不標阿拉伯數字,所以不問人的話,肯定是抓瞎了。公交車自然是很破舊,好在人很好,賣票給外國人也不加價,才50kyat,到站有人喊你。
旅行者的故事
很不幸,下了車還沒到大金塔,大雨滂沱,無奈躲進了路邊一個用帆布搭成的鋪子,帆布下是一輛手推售貨車和幾把椅子。主人友好的把最好的一把椅子和最不容易漂到雨的位子讓給我坐,自己坐在了靠外面的地方,我很不好意思,但他呵呵笑著,直把我拉到了椅子上。雨越下越大,看來沒一個小時是停不下來的,我百無聊賴起來。這時一個過路的年輕人年過來買煙,只見貨攤主從香煙盒裡取出三只煙給年輕人,年輕人順手把煙放進已經空了的煙盒裡,付錢走了。我對此感到有點訝異。再仔細觀察,貨車裡拐掛著的零食全部都是很小的包裝,可能幾口就能吃完。這裡的檳榔生意最和ihenqitedexinya好,是不是有人來買,攤主會小心的把包好的檳榔放進一次性衛生袋裡。臨走時,我拿出200kyat做小費,攤主推托了好久,示意我要不買點東西,我還是堅持把錢放在了他的錢簍裡。
大金塔建造在仰光市北一座不高的神山上,塔主體建築是一座高大雄偉的金色佛塔,塔基呈圓形,向上逐步收窄,在塔下必須把頭仰得老高才能看到它的尖頂。有八根柱子環繞塔基,分別代表星期一到星期天,其中星期三分上午和下午兩個柱子,柱子邊上是這個柱子的守護神雕塑。信徒們根據自己生日的星期,分別到各自的代表柱子前祈福,祈福除了跪地祈禱和膜拜,還有拿著碗給自己的吉祥物澆水。是很奇特的信仰。環塔基還有許多金色的小佛塔和佛龕,裡面都供奉著佛像。塔基的四個方向上各建造一座祈禱大殿,供信徒祈禱膜拜,也共游人休息鑒賞。圍繞大金塔的還有許許多多的寺廟建築,每座建築都有它的含義,由來和作用。整個大金塔的這幾百座建築彙聚成了緬甸人宗教信仰的核心地帶,也是緬甸人終其一生必須要來至少一次的朝覲勝地,參觀這裡人們必須赤腳,女性不可以穿露肩的衣服,所有人不准穿露膝蓋的短褲。雨過天晴,大金塔及其周圍的建築金光閃閃,光芒萬丈。許多人到了這裡就舍不得離開,因為這裡有信徒的虔誠和令郎滿目,粗看紛亂,細看寧靜的宗教建築。
回市區時體驗了一把當地的雙條車,我算幸運,貓著腰擠進了車廂,找到了個地方坐下。後來者只能站在車尾,靠手拉住車外的把手保持平衡。似乎很危險,但其實車速並不快,而且售票員從來就是這麼站在車尾,100kyat到司雷,看來還是公交車要劃算得多,至少人家那是大車。
在司雷寶塔附近,一座接著一座,有許多當年英國殖民時期的建築,包括市政廳,高等法院,基督教堂,各個國家機關大樓和高級酒店。這些建築有些雖然年久失修,但個個都雄偉大氣,氣度豪邁,獨具英倫風情,是每個到了仰光的游客必到的景點。在這些建築中,時而駐足,時而自由漫步,體會一下仰光的過去和現在。
完飯在Goleden Duck餐廳想吃頓好的,這裡果然不便宜,一個主菜都在3000-5000kyat,不過味道自然沒話說,而且來這裡的都是當地人,桌上都滿滿當當,我是最寒酸的,只有一個菜,一個湯,一瓶水,一碟飯。
9月28日 仰光 達西
早上到頂樓天台享用自助早餐,早餐種類很豐盛,除了面包果醬黃油,還有炒菜,炒面,炒飯,果汁,茶和咖啡,當然少不了水果,只是均數量有限,讓我不好意思拿多。牆上還貼著Discovery曾經到訪時拍的照片,展示這裡昔日的輝煌。
中午就要離開仰光了,今天沒有特別的“任務”,就是到街上亂逛,尤其是在各個民居之間走走看看。仰光市中心有一塊地方,有縱橫交錯十幾條由數字命名的路,從十幾路到三十幾路這一帶,集中了眾多殖民建築風格的民居,在窄窄德道路兩旁,是高高的歐式建築,他們幢與幢緊湊相接,連個縫隙都難覓,雖然被粉刷的色彩亮麗,但仍遮擋不住他們所歷經的滄桑和其內部的破敗。
仰光這座城市之所以讓我大感意外,顯得特別,不僅僅因為其城市建築的別具一格,還因為這裡生活的人們,使你有身處印度城市的錯覺,因為大街小巷到處都是印度人後裔的緬甸人,印度人的臉孔,卻是緬甸人的裝束:男人穿著裙子,口嚼檳榔;女人額頭點著紅點,身著緬族長裙。在仰光,不同族裔,不同背景,不同地域的人們交融共生,他們沒有丟掉自己國家的傳統,這點從人們的服飾上就可見一斑。
從仰光到達西
緬甸的火車基本上都是從國外淘汰下來的舊車,我坐的這輛就是從中國來的。這輛車至少也有四五十年,我算是來緬甸追溯中國曾經的鐵路史了。我買的是最高級的座位了,是俗稱的軟座,其實是彈簧座椅,一排三座,我的是一個單獨的座位。12點30,列車准時出發,這列車得終點站是曼德勒,在這條線路上運行的火車可能是緬甸境內速度最快,時間最可靠的了。原來坐火車也可以很顛簸,顛簸到人幾乎可以從座位上彈起來,當時剛吃了飯,真擔心這樣十幾個小時下來整個胃腸都要顛倒了,而此時火車的適度不會超過30公裡。聽說這火車最快也就開到50多,平均時速是40左右。我可以從容的透過車窗,欣賞一望無際的稻田,沿著鐵路線放牧的牧羊人和他的羊群,駛過的村莊甚至是天空中的彩虹和落日。入夜,外面一片漆黑,時間放佛都停頓了。
凌晨 1點半,列車終於到了達西,比我想像的晚了很多,到站台問後續的列車,說只有一班,是凌晨5點,到茵來大概是下午1點,也就是說,175公裡的路要開8小時。我本以為一天有好幾班,這樣我可以在這裡過夜,趕晚點的車,現在只能買5點的票,$7。之所以選擇火車,是想在沿途好好看看這個國家,在達西去往茵來的沿途,列車行駛在山巒和峽谷之間,風光壯麗;沿途會停靠很多小站,那裡是真實感受當地人生活的一面鏡子。一切都顯得很誘人,但旅途如此辛勞,我還是第一次體會。雖然我來之前就做好了可能要冒沒覺睡的風險,可當它變為現實時,我還是極度的想要睡覺,無法抗拒疲勞的侵襲。
旅行者的故事
車票買好後還不到2點,還是想找個地方睡一會。這是一座當地還算不錯的車站,有5個站台,而且都有站頂,可以遮風擋雨。站台上橫七豎八的睡滿了過夜的人。我問工作人員有沒有旅館,他說沒有,還帶我到說能睡覺的地方,原來是出租馬夾長凳的地方,那裡一條條的長凳上,睡滿了露天過夜的人。我搖搖頭,他便帶我來到站外的茶館,我不甘心,決定自己找找看。離開茶館遇上一個緬甸年輕人,我向他詢問附近有沒有旅館,他英語不怎麼樣,我做出睡覺的姿勢,他明白了,示意我跟他走。在一座完全陌生的小鎮,除了車站周圍以及一條沙石馬路幾盞路燈外,一片漆黑,路上除三兩個馬車夫外,別無他人。環境似乎很可怕很幽森,此時跟這個陌生人走,似乎顯得很危險很愚蠢。但我就這麼跟著走了,也許是我太想睡覺,又也許是我當時精神不振,沒了思辯能力。我盡量走在他的後面,保持2,3米的距離,可是他卻熱情似火,一會拉著我的手,一會又要勾我的肩膀,我都禮貌的擺脫。路上還開著兩家茶室,這使我多少增加了些安全感。他問了路邊的人,幾分鐘後,把我帶到了旅館,可惜政府規定這裡的旅館不可以接待外國人,不然他們會背判有罪。我極度失望,示意年輕人我們還是回車站。回去的路上,他突然拉住我的手,放到他的鼻子底下聞,還摸了一下我的臉,我好奇極了,問你這是干什麼?他微笑著說:“You are so beautiful, I love!”我頓時想,他不會是Gay吧?老天爺。難道緬甸的性是這麼開放的?我只能繼續和他保持距離,回到車站後,他也把我帶到了長凳出租處,我想,至少也有了個坐的地方,點點頭。他幫我問了價格,200kyat。安頓好長椅。我本只想坐在長椅上,沒想到他也一起坐了下來,和我聊起天來,還叮囑我要看好自己的包,可我哪還有精力和他聊天呢?我示意說我想睡會,他馬上站起來,迅速轉身離開了,我甚至沒來得及和他告別。此時已是凌晨2點半,我環顧四周,人們似乎都在睡覺,我勉強躺下,把旅行包作枕頭,但一直沒敢睡著。就在我還在回想這個神奇的夜晚,想著自己居然也會有今天,居然流落到火車站和流浪漢,乞丐露宿街頭,另外一幕精彩上演。出租長椅的地方是被低矮鐵絲網簡單欄起來的,在鐵絲網外,地上躺著好幾個人,此時,一個穿著僧袍的和尚悄悄靠近一個正在熟睡的年輕女人,女人身邊還有個幾歲大的孩子。突然僧人伏下身子抱住睡在地上的女人,女人被驚醒了,一陣尖叫,拼命用腳踢那個僧人,僧人見狀,覺得是自己自討沒趣,便罵罵咧咧的走開了。整個過程中,周圍見狀的人就好像沒發生任何事情似的。我不想去評論那個和尚的真偽和道德,也不願去懷疑那個緬甸年輕人的友善和對我的好奇。我只為自己能感受到也許是此生僅此一次的特別經歷而感到一絲慶幸。
在車站終於熬到了4點30,我的車進站了,我拎起包,跳下站台,穿越軌道,來到列車前,找到自己的車廂,就想找到救星似的,衝了上去。車廂裡一片漆黑,什麼也看不見,列車員見有人上來,打著手電,驗了票,領我到座位。和之前的車廂一樣,一排三座的軟座,我坐一個單獨的位子。不一會,僅有的兩盞燈點亮了,昏黃的燈光連路都照不亮。我要趁天沒亮趕緊休息一下,此時不再覺得車廂簡陋,反而覺得有個彈簧座椅真是生活質量的顯著改善。
9月29日 從達西(Thazi)坐慢速火車到茵來(Shwenyaung)
當太陽升起時,一切皆如所見:高聳的群山,在山坡上放牧的牛羊,隨處矗立的檳榔樹。火車在山坡上執行著之字形的迂回攀升,是的坐在裡面的人覺得列車駛而向前開,時而又向後開,很是有趣。這真的是一輛行進超級緩慢的火車,再加上一路攀山,平均時速15-20公裡,急性子的人斷然是無法忍受。沿途經常靠站,幾乎每一站都有人裝卸大量的貨物而耽擱時間,使得火車不斷的晚點。一次我們的火車和另一列車並排停靠,引得眾多頭頂籮筐的小商販在兩列車間小路上來回穿梭,他們頭頂的貨物有蔬菜、水果、油炸食品、各類煮蛋,還有煮玉米。小販雖然人數眾多,場面壯觀,但大家都很守秩序,你來我往相互謙讓,沒有吆喝聲也沒有人大聲喊叫,要購買的乘客只要探出頭,招手示意,小販就會自動走到窗下,把籮筐舉得老高,你要什麼就直接從籮筐裡挑,然後付錢。東西都非常便宜,我買了2個桔子100kyat;四包零食400kyat和一包油炸米餅100kyat。
火車即便行進緩慢,我反而樂在其中。發車10個小時後,晚點2個半小時的火車挪進瑞娘火車站,這裡距離茵來湖小鎮良瑞還有11公裡距離,在站外和兩個法國人合乘一輛Tuktuk車,2000kyat/人送到鎮上。其實司機開價是4000每人,而一輛車5000-6000才是實價,而兩個法國人對此毫不知情。
來到鎮上看了幾家GH,最後選擇住在Teak Wood Guest House,二樓獨立衛浴的房間$10/晚含早餐,房間外面是走廊兼陽台,還放了靠椅,白天或是夜晚在這裡休憩很悠閑自在;走廊正對就是半露天的餐廳;房間內如其名,內牆和地板都是柚木,寬敞干淨,衛生間的牆壁整齊鑲嵌著鵝卵石,很有特色。入住第一天老板的女兒還送上一盤西瓜和一杯茶。老板的女兒說話干練,毫不含糊,即便如此,還是要堅持自己的價格,不要被這樣的商業推銷高手給忽悠進了。如果住樓下的房間,因為房間較小,$8定能拿下。而與我住的這幢樓相連的還有一幢新樓,那裡的房間就更加奢華,更寬敞,還有獨立的陽台,更加適合3人以上,開價是25刀。
吃晚飯的時間到了,在找餐館的途中遇上了一個年輕的船夫,在他那裡定了後天的長尾游船,12000kyat。
晚餐在主運河岸邊的撣族餐廳,點了一份shan food set,就是撣式套餐,3000kyat。有一份葷素搭配的炒菜作主菜,一碗玉米粉絲湯,一些花生碎末,一份炸龍蝦片,中國茶,水果和米飯。這是第一次吃到撣餐,覺得和中國菜很相似。一邊欣賞黃昏下的運河和過往的船只,一邊填飽肚子,飯後便和老板聊了起來。
旅行者的故事
老板得知我從中國來,非常欣喜,說他最喜歡的是中國的一部電視劇,我好容易才想起來,他說得原來是《包青天》,他們當地人叫作Bao Qin,也難怪我反映半天。而現在幾乎沒有中國電視劇了,只有韓劇大行其道,他很不喜歡。他說自己有個女兒目前在新加坡讀書,一年學費就要3萬5千美金,這對他來說是個沉重的負擔,還好他有這家餐館,女兒也可以半工半讀才能支持。這個學費,即便是普通的中國家庭都有困難,更何況是緬甸。我問他你們能看到報紙和新聞嗎?他說只能看到從仰光過來的過期報紙,新聞也很少看到,這裡和外面很不一樣,更加閉塞。他說這裡幾乎了解不到國外是事情,很多他也只是從游客口中聽說。緬甸是一個軍政府獨裁統治的國家,輿論受到嚴格限制,國內和國際新聞一般很難傳到百姓耳朵裡。緬甸也因其軍政獨裁而長期受到西方一些國家的封鎖和制裁,但近年來和中國、泰國、俄羅斯、新加坡保持著較順暢的貿易交往。也難怪老板一定要把女兒送出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