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秋漸濃之夫子廟、秦淮河

作者: 楊柳一二

導讀夜游秦淮河之前,我是從杜牧的詩、孔尚任的戲、朱自清、俞平伯的散文裡得到了些微關於這條河的印像。這是一條飄滿脂粉、承載了悠悠歷史的河流。因為杜牧的“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因為孔尚任筆下李香君那香艷而壯美的桃花扇之緣,因為朱自清和俞平伯那段同寫“槳聲燈影裡的秦淮河”的文壇佳話,對於秦淮河,我 ...

夜游秦淮河之前,我是從杜牧的詩、孔尚任的戲、朱自清、俞平伯的散文裡得到了些微關於這條河的印像。這是一條飄滿脂粉、承載了悠悠歷史的河流。因為杜牧的“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因為孔尚任筆下李香君那香艷而壯美的桃花扇之緣,因為朱自清和俞平伯那段同寫“槳聲燈影裡的秦淮河”的文壇佳話,對於秦淮河,我便生了格外綺麗的幻想和期待。可是,當我游賞一晚後,終於篤信了那句“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從中山陵坐游2到夫子廟站下車,穿過地下通道,便到了大名鼎鼎的夫子廟。翻修的仿古建築燈火輝煌,南京特產商店緊鄰著KFC,入口最醒目的是家哈根達斯,此外便是任何大小城市都有的平民服飾專賣店,真維斯美邦以純等。逛到所謂老街,依舊毫無古意,只有兜售廉價紀念品和服飾的店鋪。看中一個粉紅小兔包包,跟老板侃價,他不予理會。十元而已,倒也不貴,難怪他能一天賣掉50個。

江南貢院、李香君故居、王導謝安故居、夫子廟(即孔廟)等景點,一一路過。網上的攻略告誡說,都是新修的假古董,不值門票錢,便懶得掏錢進去。江南貢院前有一長溜銅像,有唐伯虎、林則徐、吳敬梓等人,都是曾在此應試的知名學子;烏衣巷光線幽暗,劉禹錫感喟“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時,王謝故居已杳不可覓。真佩服1000多年後今人的智慧,可以砌好房子掛上牌子坐收銀子。

夫子廟前的“天下文樞”牌坊前,便是秦淮河的游船碼頭。兩岸都是一式仿古建築,這邊是一線喝茶喝咖啡的桌椅,對岸是有名的“秦淮人家”酒樓。各式彩燈將兩岸照得流光溢彩。非燈會、黃金周之故,雖然熱鬧,卻是恰到好處不擠不亂的熱鬧。既然到了秦淮河邊,船自然是要坐的。左右各有兩個售票處,左側的大游船票價80大洋,游玩時間為50分鐘。右側的搖櫓船票價60大洋,游玩時間為30分鐘。我問售票女,搖櫓船是否由人力搖動,她點頭稱是。我想這手搖的船到底比那機械驅動的船詩意些,便買了票上船。

上得船去,小小的船左右兩側各坐了六七人。見船已坐滿,穿著紅衣翠褲的年輕船娘便搖著一支櫓開動了船。船一駛動,大家就發覺所謂搖櫓船不過是幌子,船娘拿著一支櫓僅作姿勢而已,實際上仍由機器驅動。殘存的一點點詩情畫意被發動機驅散得無影無蹤。“煙籠寒水月籠沙”的風韻是半點也無,朱自清那些華麗詞藻描述的秦淮勝景更是杳無蹤跡。小船平緩地駛在河面,除了兩岸及倒影在水面的燈火霓虹,一絲生氣也無。柳如是、董小宛、李香君們,終歸早已沉寂於歷史深處了。歸途中,我們的小船被急速前行的大船猛地一撞,船舷觸到岸邊,一股濃烈的尿騷味撲鼻而來。若非身旁同游的人提醒我躲避,恐怕會被岸邊的夾竹桃枝戳破臉。一時之間大家驚慌失措,等到船娘處理妥當,依舊憤憤不已。夜游秦淮河,就這樣帶著驚嚇失望結束了。游了遺憾,不游也遺憾,終歸,都會遺憾。

從船上下來,站在岸邊看風景。相機忘了調高ISO參數,拍出的夜景模糊而詭異。街邊的店鋪兜售雨花石,貴得離譜。中山陵5元、10元一大把的雨花石,此處以個計數。謹記不能在夫子廟買任何特產的攻略,只看不買。唯一的例外是吃了一大碗鴨血粉絲湯,驚人的好吃。和從前丟帶我去師大墮落街吃過的比起來,雲泥之別。無怪乎去過南京的人,沒有不愛鴨血粉絲湯的。大田說,他天天把鴨血粉絲湯當飯吃。其實我也可以的。南京的吃食雖然嘗的品種不多,我卻愛死了那不油不膩的三丁小燒賣和這又鮮又香的鴨血粉絲湯。湯包也不錯,不比上海城隍廟那有名的南翔小籠包差。

出了夫子廟,遵照妹妹的指點,到中華門坐105路公車回南航。分不清東西南北瞎晃蕩了半天,終於走到了中華門。到南航攬翠苑時,已過十點。妹妹在自學室尚未回來,只好在樓下小花園等她。夜風漸緊,不勝其涼。雪上加霜的是,某居心叵測男以為我是南航學生,兀自騷擾,嚇出冷汗一身,幸好妹妹及時回來,救我於水火。外感風寒兼受驚嚇,成為此後數日感冒之肇始。 步步高音樂手機廣告曲之“我在那一角落患過傷風”,成為此次南京揚州行之意外插曲。


精選遊記: 南京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