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長安城

作者: 克裡斯蒂安

導讀探訪長安城 由於氣流原因,歷經一路的顛簸,飛機終於在夜色中降落鹹陽機場。從鹹陽機場到西安市區路程不算遙遠,通過機場高速公路,大巴大約在午夜前夕到達了西安的標志性建築之一——鐘樓。走下大巴,你方能真正體會這座古城。雖已是午夜,路上仍有很多人,車輛依舊川流不息,遠端的鐘樓閃耀著淡色的燈光,與深藍色的夜幕相得益彰。整座城市,也包括我本人 ...

探訪長安城


由於氣流原因,歷經一路的顛簸,飛機終於在夜色中降落鹹陽機場。從鹹陽機場到西安市區路程不算遙遠,通過機場高速公路,大巴大約在午夜前夕到達了西安的標志性建築之一——鐘樓。走下大巴,你方能真正體會這座古城。雖已是午夜,路上仍有很多人,車輛依舊川流不息,遠端的鐘樓閃耀著淡色的燈光,與深藍色的夜幕相得益彰。整座城市,也包括我本人,被熾熱的空氣所籠罩,給人以窒息的感覺,我再也無暇欣賞西安的夜景,而是迅速鑽進出租車前往酒店。



西安的古城牆聞名遐邇,據知是中國現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建築。我沒有從游客慣常走的南門上城牆,而是選擇了火車站附近的尚德門。這裡沒有現代的水泥樓梯,只有一座簡陋、陡峭、似乎已多年沒有維護的鐵梯。我戰戰兢兢地爬上城樓,對於現代城市建築來說,城樓無論如何也談不上高度,但對於古人來說,城牆恐怕已是不可逾越的障礙了。耳邊似乎回蕩起金戈鐵馬的戰鬥聲,腦海中顯現出士兵們攻城的景像。

站在城牆上回望四周,幾乎看不到城牆的盡頭。城牆的寬度,或者應該說是厚度,甚至超過了其高度,可見城牆之堅固。沿著城牆行走,牆內外可以看見不同的景致。城牆內,是充滿了歷史滄桑感的古城,城牆外,是建設中的現代開發區。傳統與現代的融合,在西安古城淋漓盡致地顯現出來了。



秦陵兵馬俑早已成為西安的像征,似乎沒有去過兵馬俑,就不能算是去過西安。兵馬俑規模之宏大,即使還有很多地方尚待開發,仍給人以強烈的震撼。

在一號坑,龐大的地下軍隊排列整齊,或手持弓弩,背負箭囊,或身穿鎧甲,整裝待發。在陳列廳,各類兵俑栩栩如生,銅車馬工藝精湛。各個鑄件的設計更是精妙,甚至令今日的工程師望塵莫及。

兵馬俑每天接待著眾多游客,稱贊的更多是中國文化之燦爛,中國古代人民之智慧。毫無疑問,兵馬俑確實向世界展現了中國的古代文明。然而,很少有人會去思考,在這些燦爛文明的背後有些什麼,在這些獨具匠心的兵俑的背後隱藏著什麼。

我們一次又一次地從課本中讀到,愛迪生有了多少項發明,他一個人如何改變了世界的面貌,我們感嘆的是愛迪生的偉大天賦,也感嘆為什麼中國沒有誕生一個愛迪生。其實我們錯了,中國曾經有很多個愛迪生,但是他們過早地消亡,並被歷史所遺忘。愛迪生除了通過先進的專利制度獲得了巨大的經濟利益,更享受了甚至超越於總統的一生的榮耀。中國有著眾多的能工巧匠,可是他們得到的待遇是什麼?被迫與親人分離,無休止的勞動,惡劣的工作環境,更有甚者,在交付工作成果後遭統治者殘忍殺害的悲慘結局,這就是中國古代那些優秀建築師、設計師和發明家的全部。技術之失傳,科技之停滯,在所難免。

在這裡,我們或會醒悟,制度往往比技術本身更重要,這也驗證了李鴻章晚年的那句嘆息,“中華之落後,不在器物,而在制度”。



中國的寺廟眾多,各地也總有些寺廟能成為當地的重要景點,但要成為全國的知名景點便不容易。西安的大慈恩寺,因為有了大雁塔而舉世聞名。我對西安的原始印像來源於歷史教科書,而唯有的兩副關於西安的照片便是兵馬俑和大雁塔。加之本人對登塔的鐘愛,大雁塔就必然是西安行的一部分了。

大慈恩寺的布局倒也與其他寺廟無大的不同,建築體系十分完整,鐘鼓樓、大雄寶殿、法堂、大雁塔、玄奘院構成其全部的建築。

大雁塔呈現方形錐體之造型,這與南方的寶塔,如杭州的雷峰塔與六和塔有著很大的不同。外觀氣勢恢弘的寶塔,由於磚瓦的特殊顏色,尤為顯得古樸。七層的塔,每層都有著不同的故事,無論是唐朝書法家刻寫的石碑,抑或是精美的壁畫,還是保存完好的舍利子,讓人眼前浮現出歷史的畫卷。

大雁塔的精髓和靈魂是玄奘法師。玄奘法師不是傳說,也不同於《西游記》中那位文弱書生般的唐僧,而是一位有著堅定信仰、並以畢生精力追求之的佛學家、翻譯家和旅行家。玄奘法師雖離我們遠去了,但我們至今仍能想像出當年他跋山涉水為求真經的勇氣和信念,也能想像到他在微弱的燭光下潛心研究和翻譯佛學經典著作的堅韌,這恐怕是令今日中國的部分學者所汗顏的。


精選遊記: 西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