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的熱帶海島,永恆的二戰記憶—塞班紀行

作者: cits4105

導讀中學時代我看過一本描寫太平洋戰爭的小說《燃燒的島群》,美軍在大反攻中以絕對優勢兵力橫掃日軍固守的塞班島,血戰塔拉瓦島的陸戰二師又一次揚名天下。而日軍續阿圖島之後,再一次在絕望中發起數千人的自殺衝鋒,屍橫遍野。自此,我第一次知道了塞班島。近幾年,塞班島成為了國人休閑度假的熱門目的地,我又了解到這是個海水清澈、風光旖旎、充滿熱帶風情的 ...

中學時代我看過一本描寫太平洋戰爭的小說《燃燒的島群》,美軍在大反攻中以絕對優勢兵力橫掃日軍固守的塞班島,血戰塔拉瓦島的陸戰二師又一次揚名天下。而日軍續阿圖島之後,再一次在絕望中發起數千人的自殺衝鋒,屍橫遍野。自此,我第一次知道了塞班島。近幾年,塞班島成為了國人休閑度假的熱門目的地,我又了解到這是個海水清澈、風光旖旎、充滿熱帶風情的美麗島嶼,就萌生了前去旅游的願望。八月十四日晚,我們隨旅行團搭乘上航班機飛往位於菲律賓以東的太平洋上的塞班。經過四個半小時左右的飛行,我們到達塞班。辦理完進關手續,我們進入格蘭酒店時已是當地時間凌晨三點半(時差兩小時)。我們住的是格蘭酒店的高樓,設施簡單,但房間大、干淨,衛、浴分開。

九點叫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拉開窗簾往外看。呵!椰林、沙灘、湛藍的海水就在眼前。不禁從心裡喊出:塞班,我來了。

用過酒店的自助早餐,十點開始環島游,導游小陳是來自廣東的小伙子。坐在游覽車上,街上的風景似曾相識,不由讓我憶起當年住在美國路易斯安娜州的小鎮門羅。一樣寧靜的街道、路標、低層的房屋、商店招牌。。。畢竟美國人在此管理65年了。不同的是這裡有一望無際、清澈透亮、藍得有點晃眼的海水、椰樹和當地最普遍、開滿紅色花朵的鳳凰樹。

第一站到的是萬歲崖,位於島的最北端。崖頂離深藍的海水有幾十米高。據記載,二戰時美軍攻擊島上的日軍,日軍節節敗退,最後退到這裡。為了逃避被俘虜的命運(日軍向平民宣傳,美軍會侮辱和虐待他們),也為了向他們的天皇盡忠,兩千多日軍攜家屬在這裡高呼萬歲,縱身跳崖,因此也稱自殺崖。第二天我在島上的北馬裡亞納戰爭紀念館的放映廳內,看到了當年戰地記者實拍的自殺鏡頭。那些平民面對美軍勸阻,一臉麻木,在懸崖一個個跳了下去。鏡頭特別給了海灘上無辜死亡的幼兒。日本人在此建了不少紀念碑,不過哀悼之情有,懺悔、反省之意卻無,“大東亞戰爭”這字眼頻頻出現在碑文中。

第二站去的是地形詭異的二戰日軍指揮所。據說,當時美軍探測到附近有無線電訊號不斷發出,但由於山勢陡峭,叢林密布,找了很久都找不到。最後用火焰噴射器燒光了叢林才顯露出這個指揮所。指揮所入口真的很隱密,大約只有一米多點高,我們要完全彎下腰才能鑽進去。指揮所已千瘡百孔,半邊牆被大炮打穿,還有焦透的痕跡,可見當時戰事的激烈。只是解說未標明這是齋藤義次還是南雲忠一的司令部。在整個馬裡亞納登陸戰中,日軍有五位中將“玉碎”,其中在塞班島自殺的是陸軍43師團齋藤義次師團長,塞班戰役的日軍實際最高指揮官,和聯合艦隊太平洋中部方面艦隊司令官南雲忠一,馬裡亞納所有日本陸海軍的最高司令官。南雲忠一大家都不陌生,他是偷襲珍珠港的日本海軍航母艦隊的指揮官。在中途島海戰中,南雲完敗於斯普魯恩斯率領的美國航母特混艦隊。在他的老長官山本五十六的力保下,南雲才未被送上軍事法庭,但從此一蹶不振。而山本本人也不是斯普魯恩斯將軍的上級、盟軍的海上天驕尼米茲的對手。

第三站去的是塞班島的著名保護區----鳥島。顧名思義,這個在海濱的小島上有許多的鳥類在此棲息。亮麗的峽彎斷崖、湛藍的海水、藍天、白雲和飛鳥交織出一幅醉人的畫面。我們拍了不少照片,准備回來作為電腦桌面。

接下來是號稱世界第二馳名潛水點——藍洞。車停崖邊,沿著石階下行約百米就聽到了濤聲。轉過一個突兀的大礁岩,來到了藍洞前的礁石上。礁石上有人正在玩跳水,難度不大,姿勢也不夠標准,一個個都很勇敢地在翻滾跳躍,其中竟還有女的!離礁石二十多米遠的山崖間,陽光透過洞穴的海水直射深處,海水閃爍著貓眼般的藍色,天然景色美艷絕倫。很後悔沒有帶潛水設備,只能遺憾地離開這個潛水聖地。

在一個中國餐館用過自助午餐後去參加叢林探險。坐上越野吉普車,我們進入了隱秘的叢林。道路已被雨水衝刷得坑坑窪窪,吉普車左顛右晃,我們得雙手使勁抓住車上把手才能保持起碼的坐姿,比游樂場的海盜船還過癮。車終於停下了,說是到了最高峰,海拔474米。這時突然下起了雨。導游說沒關系,等頭上的雲飄走,幾分鐘就會停。好在天氣熱,我們就冒著雨走上台階去看塞班島的全景。原來以為最高峰指的是塞班島上的最高點。導游卻說這裡是世界最高峰。因為世界上最深的馬裡亞納海溝就在附近,深度達一萬零九百多米。這樣如果從海溝底起算,高度確實比珠穆郎瑪峰還高

還真的幾分鐘後雨就停了。站在頂峰俯瞰四周,這座長約21公裡,寬約9公裡,南北扁平的細長島嶼盡受眼底。島四周都是蔚藍的海水,島西面是環礁,環礁擋住了西太平洋的波濤,所以西面的海水相對平緩。東面直接面對太平洋,海浪就急。往遠望去,附近的天寧島(又譯提尼安島)和軍艦島也可以遙遙相見。當又一撥游客上來時,我們下山奔向了下一個景點——側面海。

車停叢林邊,沿著坑窪的小徑,穿過亂石灘,來到了海邊。一眼望去,深藍的海水拍打著堤岸,卷起層層雪白的浪花,岸邊,兩崖相對。左邊山崖酷似一個塌鼻梁的人臉側面,導游說是日本人;右邊山崖一個高鼻梁的人臉側面,據說是美國人一直在看守著日本人,看著確實蠻像的。不過,我們更高興的是終於能衝向海水,在海邊盡情地玩起了海浪。直到導游說下面一站浪更高,這裡只是讓游客“濕足”,而下一站是“濕身”,我們才走了上來。

下一站是鱷魚海灘。鱷魚海灘可不是游滿了鱷魚,而是海邊礁石形似鱷魚。我們穿出叢林遠遠望去,真的好像一條巨大無比的鱷魚張著大口面向大海,連匍匐的身子甚至是彎曲的腿腳都非常神似。匆匆拍了幾張照片又奔向了海浪。這裡的浪果然驚人,高的有好幾米,為了和鱷魚嘴更接近,大家最後終於全體“濕了身”。

回到格蘭匆匆換了衣服,就趕著去參加巡航晚宴,參加的游客來自中、日、韓、俄、英等,水手中有一位來自阿富汗(大家給他的掌聲最多)。晚宴是在一艘游艇上。風帆升上藍天,和著強勁的音樂,我們起航了,向西朝軍艦島開去。當船在遼闊的太平洋海面上追彩霞趕日落時,我們享用著當地的特色自助晚餐,熱情的歌手在旁使勁地唱著各國的歌曲,說著笑話,制造歡快的氣氛。我們不由得食欲大開,歡笑連連。當大家同唱“月亮代表我的心”時,想起去年在菲律賓,那裡的歌手也曾唱過這首,大概這是世界上最流行的中文情歌吧。飯後,在歌手的熱情鼓動下,大家挪開桌椅,跟著跳起了熱情洋溢的當地舞蹈。

陣陣歌舞聲中,我們走上頂艙,倚舷西望。遠處,太陽正從海天交接處漸漸落下,余暉灑在雲層裡一片橙紅,那紅光映照著遠青近碧的海水,彩虹也在塞班島一側出現了,真的是無法形容的美景。更奇的是在另一邊不遠處的海面上,一大朵烏雲懸在半空,烏雲下像是一塊巨大的灰紗連接著藍色的海面,大概那一片正在下雨。聽當地人介紹,這裡附近的洋面,是每年夏天影響東亞和東南亞的台風的生成地,但台風在此,還是嬰兒BABY,所以對塞班沒有破壞力,怪不得島上有那麼多樹冠高大的喬木。估計這時候那灰紗連接海天的地方正生成一個新台風。

這時,船艙裡傳來“YMCA”的歌聲。那一聲聲的“YMCA”飄蕩在海上,真讓人禁不住想起過去的美好時光。

到返航時間了,船掉頭向塞班島開去。漸漸地,島的輪廓越來越清晰。1944年6月15日“D”日,陸戰隊員們也像我這樣,在登陸艇上看著越來越近的陌生島嶼。只是那時沒有歌聲,沒有歡笑,只有大炮和機槍的轟鳴,等待他們的是漫天飛舞的槍彈,沙灘上、叢林裡一個又一個死亡的陷阱,還有四萬多名准備“玉碎”的日本海陸軍官兵。。。。。。

“嗚。。。”,汽笛聲把我從久遠的過去拉回到現實世界,游艇靠岸了。我們隨後去了塞班的免稅商店DFS,店規模不小,但客人不多。其中塞班熊的服飾店鋪有一個高大的“塞班熊”很吸引眼球。DFS到各主要酒店都有免費巴士,來往很方便。

前晚只睡了四個小時,白天又馬不停蹄跑了一整天,晚上頭一挨枕就已睡著,一夜無夢直到天亮。今天是去軍艦島,用過自助早餐,離出發時間九點還早,我們就先去酒店的私家沙灘走走。走過高高椰樹下綠茵茵的草地,四周一片靜謐。來到海邊,幾艘小艇泊在一旁。陽光照在海面上,像一層層巨大的金紗抖落在藍色的世界裡,輕輕搖動,偶爾幾只海鳥在遠處輕輕掠過。慢慢地走進清澈的海裡,感受那瞬間的冰涼。當涼意爬上腳踝,竟發現到處都是二十釐米左右長的海參靜靜地躺在水裡,還有五彩的海星……這時傳來導游的催促聲,要出發了,其實九點還差十分鐘,但別人都已等在車上。看來大家都很興奮,游興很足,我們趕緊快步跑上車。

坐上渡輪二十分鐘後就來到了位於塞班島西側的軍艦島。這個島原來叫(MANAGAHA ISLAND),當地查莫洛語的意思是珍珠。而軍艦島的名字來源於二戰時期。當時攻打馬裡亞納諸島時,由於烏雲密布,美軍偵察機又不能飛得很低,以為這裡有艘大型軍艦,派轟炸機幾番狂轟都不見下沉。最後冒險飛下雲層一看,原來是個周長不滿兩公裡的小島,後來就改名為軍艦島。現在該島被日本人長期租賃,用作旅游開發。

軍艦島是個天然海濱游樂園,近島海底珊瑚礁密布。在強烈的陽光照射下,海水反射出各種不同層次的藍色,號稱七色海。我們換好泳裝,還來不及親近一下海水,參加拖傘的快艇已在海邊等我們了。海風勁拂,陽光燦爛,海水越來越藍,越來越亮麗,真像是在翡翠海裡前行。我們穿上救生衣,套上護托,當掛鉤剛把我扣上拖傘座時,就在那一刻,纜繩放開了。我漸漸離開快艇,騰空而起,迎著風飛了起來,越飛越高。哇!海上飛行的感覺真棒!藍天下,彩色大傘高掛上方,牽著我像大鳥在飛翔。遠可以看見塞班島,近可以看見軍艦島四周海灘上戲水的人們,還有那藍啊藍,藍得永無邊際的大海……我還在陶醉中時,纜繩已開始收回,慢慢下降回到快艇上。島上水上娛樂項目很多,通過導游訂,要比它的掛牌價便宜些。

回到島上後,先沿著小徑鑽進叢林游了一圈。島上滿是濃綠的熱帶植物,四周是白色的沙灘。進入島中央,感覺就像個與世隔絕的大花園。島上不但有椰樹、棕櫚樹、鳳凰樹和許多說不出名字的熱帶植物,還有不少大型的枝繁葉茂,枝、根和樹干交織在一起的大榕樹。當然島上還保留著日軍當年的大炮和碉堡。我們在島上走走停停拍拍,欣賞著不同的風景。

同伴們已在游泳和浮潛了。好吧,趕緊套上腳蹼,戴上潛水鏡奔向海裡。這裡海水很平靜,只要一低頭就可以看見各種彩色的魚兒在珊瑚叢中自由自在地游來游去,最多的是黑白條紋的魚,還有六七十釐米長像鰻魚一樣的魚。當拿出帶來的香腸和面包時,真的被魚群包圍了。那些魚兒很有趣,咬一口就快速退出,讓後面的魚有機會吃,就這樣進進出出,香腸和面包一直浮在水面上被魚嘴托啊托著直到吃完,煞是有趣。

下午一點多,開始漲潮了,這下有好幾位游客浮潛時被水母蟄了,痛得渾身發抖。導游有備而來,趕緊給噴了醋水,症狀才緩下來。

回去的路上我中途下車,獨自去美國紀念公園參觀。剛到公園的紀念館,工作人員以為我是日本人,就用日語向我招呼。我忙說自己是中國人,他馬上說;“你好!”。

我先看了北馬裡亞納戰役陳列館。原來馬裡亞納群島自北向南包括羅塔、塞班、天寧、關島等,關島為最大島嶼。塞班島位於群島中部,面積約457平方公裡,島上多丘陵。它本是一個珊瑚礁,以後因為海底火山爆發,才把它提升到海面之上,成為海島。由於火山運動的影響,地面崎嶇不平,到處都是高山深谷、岩洞和斷崖,很適合防守作戰。由此,日軍重兵駐扎在此,其防守馬裡亞納群島的31軍司令部也設在這裡。只是戰役開始時,31軍司令官小畑英良陸軍中將去關島視察防務,所以日軍的抗登陸作戰實際是由軍參謀長和43師團齋藤義次師團長指揮的。小畑英良在隨後的關島登陸戰中兵敗自殺。

美軍的中太平洋最高指揮官是第5艦隊司令斯普魯恩斯海軍上將,支援塞班登陸作戰的是米切爾海軍中將率領的航母特混艦隊---第58特混艦隊,兩棲作戰部隊司令是特納海軍中將(日本人稱特納為“短吻鱷”,看過河中鱷魚突然躍出水面或衝上岸邊捕殺角馬的記錄片的朋友自然知道其中含義)。美軍的登島部隊指揮官是第5兩棲軍軍長霍蘭·史密斯中將,登島作戰部隊是陸戰二師、陸戰四師和步兵27師。

與塞班登陸戰同時進行的是馬裡亞納大海戰。海戰從44年6月19號打到20號,是迄今為止航空母艦之間的最大一場戰鬥,戰果一邊倒:美海軍的艦載機和潛艇以輕微損失擊沉日本聯合艦隊航母三艘、擊傷三艘,日軍艦載機損失92%。此役結束後,美軍消除了日本海軍來襲增援的威脅,可以專心致志登陸作戰了。而馬裡亞納群島上的日軍,自此知道援軍將永不再來,遂一心一意准備“萬歲“衝鋒。由於美軍的艦載機飛行員都是空中老手,對付缺乏訓練、倉促上陣的日軍飛行員如砍瓜切菜,只見空中一架架塗著太陽旗的飛機或凌空爆炸,或掛煙墜入大海,此場空戰史稱“馬裡亞納獵火雞”。

此場大海戰結束後,日軍眼見常規作戰手段攻擊美軍,無異於以卵擊石。而島嶼保衛戰,面對美軍“森林般的艦艇,烏雲般的機群”,孤立無援的守軍未戰已知結局。日本大本營萬般無奈下,只好祭出特攻三“寶”:神風特攻、櫻花炸彈和回天魚雷,企圖以“一人換一艦”,最大限度殺傷美軍。最後連“大和”號也在衝繩戰役中參加了有去無回的特攻作戰。

塞班島的登陸戰是6月15日開始的。在經過4天火力打擊後,美海軍陸戰隊二師和四師於15日8時在島的西南地區實施登陸。戰鬥很激烈,日軍知道敗局已定,但士氣到最後都沒有垮,美軍傷亡很大。6月23日步兵27師加入戰鬥。7月6日,齋藤自知回天無望,在山洞指揮部切腹自殺。遵照他最後的命令,殘存日軍於7日3時30分發起最後一次、也是最大規模的自殺性反擊,他們吼叫著“BANZAI(萬歲)”,踏著堆積如山的屍體,不要命地向美軍的大炮和機槍衝峰,結果可想而知:第二天上午美軍掩埋了四千多具屍體(在阿圖島的自殺衝鋒後,日軍兩千五百人僅28人被美軍俘虜)。更駭人聽聞的是,3000余名日軍重傷員,在自殺衝鋒前,已被他們自己或在軍官們的“幫助”下先行一步“上天”了。

之後就是“萬歲崖”的大規模平民自殺。到7月9日下午16時,美軍宣布正式占領塞班島。此役美登陸部隊3400余人陣亡,1.3萬余人負傷。日本守軍全軍覆沒,戰死4.1萬余人,平民死亡數字無法統計。

美軍在塞班島的傷亡大都發生在戰役前幾天,主要是火力准備不充分,在摧毀守軍陣地方面未達到預期要求。在隨後進行的攻取提尼安島的戰鬥中,美軍吸取了教訓,最終以陣亡389人,負傷1816人的代價,全殲守軍8000余人,史稱“太平洋戰爭中最成功的兩棲作戰行動”。提尼安島的守將角田覺治海軍中將顯然缺乏“玉碎”的勇氣,他用無線電和一艘日本潛艇取得了聯系,但連續5夜劃橡皮艇出海尋找潛艇都沒有成功。最後他藏身的岩洞被美軍工兵炸毀,角田自此銷聲匿跡。

塞班島和提尼安島被美軍占領後,B-29轟炸機就可以直接到日本本土核心區域進行轟炸。李梅將軍的第二十轟炸機隊,從此以燃燒彈代替高爆炸彈,開始“火燒東京”了。

北馬裡亞納戰役陳列館的中心人物是尼米茲海軍五星上將,他是我最尊敬的外軍統帥。對著他的大照片,我行軍禮致敬。老尼是純粹的軍事家,與我最尊敬的粟裕將軍一樣,一心一意想打仗、想打贏,而不像同樣戰功赫赫的麥克阿瑟,有政治企圖。老尼有時也有點“迂”,在島嶼爭奪戰中,居然認為使用毒氣不人道,所以寧可陸戰隊員冒著生命危險逐洞消滅日軍,而不下令用毒氣灌洞。不過為海軍的榮譽,老尼也會發火:當他得知麥克阿瑟將代表盟軍接受日本投降時,他氣大了:“敢情太平洋戰爭是陸軍打的?”。為平衡海軍情緒,總統決定將受降儀式安排在海軍戰列艦上,而老尼代表美國出席儀式。

二戰結束後,老尼做了兩年的美海軍最高指揮官---海軍作戰部長,隨後退出現役。他於1966年去世。他的家鄉,得克薩斯州的弗裡德裡克斯堡建有尼米茲海軍五星上將圖書館。可惜的是,我在美國路易斯安娜和得克薩斯逗留其間,沒能去圖書館參觀。

為表彰和紀念尼米茲在二戰中和領導美國海軍其間建立的巨大功勛,美國人把迄今為止噸位最大、火力最強的一級航空母艦命名為“尼米茲”級,從第二艘後續艦起,則以往屆美國總統的名字命名。所以人說老尼領導一群總統,他也確實有這個資格。在尼米茲擔任太平洋艦隊司令時,有五位未來的美國總統在他麾下效力,他們是老布什(海軍魚雷機中尉飛行員,在小笠原群島作戰時曾被擊落,其同機戰友被俘後被日軍吃掉),肯尼迪(海軍PT109號魚雷艇上尉艇長,PT109在南太平洋曾被日海軍驅逐艦撞沉,好來塢有一本電影專門反映了這一戰鬥經歷),約翰遜(海軍少校,曾在南太平洋擔任轟炸機觀察員),福特(海軍少校,“蒙特雷”號輕型航母艦長,在菲律賓海作戰)和尼克松(海軍少校,南太平洋海軍後勤物流軍官,沒打過仗)。在尼米茲升任海軍作戰部長後,年輕的吉米.卡特從海軍軍官學校畢業,成為一名潛艇軍官。尼米茲另一被後人稱道的業績是在擔任海軍最高軍事長官其間,支持裡科弗發展核潛艇的計劃。

紀念館有一個小電影院,工作人員為我一人放映了紀錄影片《塞班戰役》。我們熟悉的吳宇森導演的《風語者》也是反映塞班登陸戰的。我在紀念館買了尼米茲的明信片(老尼代表美國在“密蘇裡”號簽署日本投降書的照片,麥帥站在他身後)和首日封。值得一提的是,紀念館的飲水機出來的水清涼甘甜,全然沒有那種我們在餐館喝到的澀味。

紀念館旁是大草坪,前方旗杆上飄著五面旗幟:正中是星條旗,圍繞它的是美國陸軍、海軍、海軍陸戰隊和海岸警衛隊的軍旗(二戰時美國空軍還不是獨立軍種)。旗杆下是半圓型、平放的紀念碑,按參戰部隊序列,刻著所有陣亡美國軍人的名字,有三個作戰師的,海軍艦艇部隊的,也有輔助分隊,如海軍工程營“海蜂”的士兵。三個主力師的口號各有特點:陸戰二師是“跟著我”(Follow Me),四師是“戰鬥的四師”(The Fighting Fourth),步兵27師是“紐約師”(The New York Division)(骨子裡透著紐約人的自信和驕傲)。讀著一個個陌生的名字,我對這些陣亡的盟軍士兵充滿敬意。美國人把這個紀念公園列入國家公園管理系統,整體環境干淨、有序,景色優美。

我們的中國遠征軍、駐印軍、志願軍和抗美援越部隊也曾在異國他鄉為國拼殺,很多將士犧牲後就長眠在當地。我在泰國游覽桂河大橋時,就發現中國陣亡士兵的墓地明顯比英、美軍的破落。現在國家強大了,我們更不能忘記這些祖國的優秀兒女。

晚餐是在公園附近的FIESTA酒店吃的。然後我們去格蘭對面的DOLLAR店和陽光商店買了些當地著名的軍艦島巧克力、7D芒果干、魚油補品和紀念品。順便說一句,因聽說島上飲用水有海水的澀味,我們這次特地帶了充足的農夫山泉,其實陽光商店的瓶裝水1美元3瓶,也不貴。


(萬歲崖)



(日軍最後司令部)



(潛水聖地藍洞)



(鳥島)



(鱷魚海灘)


精選遊記: 塞班島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