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風十裡揚州路(南京至揚州一日游)

作者: 楊柳一二

導讀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凋。這樣的時節游揚州,雖無草長鶯飛的灩瀲春光,卻也滿目翠色。既然選擇了金秋十月下揚州,這篇游記的標題就只好放棄李詩仙那流傳千古的佳句。幸好還有杜牧在揚州任淮南節度使掌書記時寫下的這大把好詩可借用,偷了他的“春風十裡揚州路”,倒也切題。縱有“煙花三月下揚州”這樣綺麗的名句流布千年,若無“杜郎俊賞”,留下那 ...

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凋。這樣的時節游揚州,雖無草長鶯飛的灩瀲春光,卻也滿目翠色。既然選擇了金秋十月下揚州,這篇游記的標題就只好放棄李詩仙那流傳千古的佳句。幸好還有杜牧在揚州任淮南節度使掌書記時寫下的這大把好詩可借用,偷了他的“春風十裡揚州路”,倒也切題。縱有“煙花三月下揚州”這樣綺麗的名句流布千年,若無“杜郎俊賞”,留下那許多辭章,揚州這座城市的詩意,恐怕也要大打折扣。從南京到揚州的K8502次列車早上8點半發車,票價17元,是汽車票價的一半。為了趕車,起了個大早,7點鐘就到了公車站。適逢上班高峰,公交車擁擠得可怕。我這種習慣了步行三五分鐘上班的懶散人,擠公車的戰鬥力自然很弱。費盡周折,終於擠上了某趟車,前胸貼著別人的後背、後背貼著別人的前胸,奔向地鐵站。花了1個小時,終於抵達火車站。候車,進站,上車。進了車廂才發現,這硬座別致得很,全部由臥鋪改成。中鋪用鐵索向上綁住,下鋪成了四人座的硬座,而上鋪則成了行李架。我趴在桌上睡著了,聽到列車員喊揚州到了,才揉著睡眼,匆匆下車。整個車程不到一個半小時。一下車,直奔售票處買晚上7點半回南京的車票。揚州火車站建在遠離市中心的郊區,乘客寥寥無幾 ,簇新的火車站顯得格外空蕩。我的計劃是先游瘦西湖,再去個園,有空再去何園。公車站有旅游指示牌,到瘦西湖先坐26路再轉車。我身邊坐了一位很熱心的中年男,滔滔不絕地向我介紹揚州的風土人情、各大景點。揚州人口音和南京人迥異,典型的吳儂軟語,他說的雖然是“普通話”,但我能聽懂的至多8成。車中揚州土著用方言暢談,我如聞鳥語。南京話則好懂得多,南京人的普通話普遍標准,就算說本地話,也能聽懂個八九不離十的。

在熱心男的指點下,我在市區的“西門”站下,打車前往瘦西湖南門。的士起步價3公裡8元,需另加燃油費。從“西門”到瘦西湖不遠,途經揚州大學,沒有跳表。一下車,就看見景區邊一長溜賣絨毛玩具的店鋪。妹妹交待過,揚州產絨毛玩偶,價甚廉,務必狠狠砍價。一天的旅程才剛開始,總不好先弄個累贅到手上,於是購票,進園。10月份尚屬旺季,門票90元,學生證沒有任何優惠。倒是教師證,在暑假期間可以半價,不知瘦西湖緣何如此厚師長而薄學子。

甫一入園,就覺得戴了隱形眼鏡的右眼刺痛。趕緊找到洗手間,洗淨、烘干雙手,將眼鏡取出,用農夫山泉衝洗了一番(不得已而為之),再塞進眼去。折騰一番,幸好此後一整天相安無事。後來才知道,是感冒加重,引發了眼部炎症。

姜夔詞雲,過春風十裡,盡薺麥青青。我漫步於“長堤春柳”,所見則是“過秋風十裡,盡楊柳青青”。這天多雲,霧靄沉沉,既無艷陽,亦無微雨,不是理想的天氣,若不是後來在長堤春柳邊的一段“艷遇”,我的瘦西湖乃至揚州之旅,恐怕要減色幾分。

話說那日瘦西湖綠楊垂柳秀色可餐,本想借機多拍些美照留以自戀,無奈游人寥寥,難得拉到壯丁。正愁眉難展之際,在“長堤春柳”邊發現一年輕男子,正在拍對岸老江回揚州住的別墅。時不我待,連忙請他給我拍照。待給我拍完,他也拿出相機請我給他拍,說一個人出門就是拍照麻煩。我實在厭倦了一路走一路找路人甲幫忙拍照,靈光一閃,裝作漫不經心地問,既然大家都是一個人出來玩,一起游湖如何?正好可以互相幫著拍照。他一聽我的提議,立刻同意了。於是,大家結伴前行。

揚州本地人說,瘦西湖近年擴大了數倍,拓修了景區,一整天都玩不下來。我們這種觀光客自然不比當地人,只能游覽經典線路。說實話,瘦西湖真應該煙花時節來游玩。姹紫嫣紅早開遍,湖邊只剩幾樹木芙蓉,怯生生地綻放著。柳枝招搖,湖面不時有游船駛過,堤邊意外發現一只母鴨帶著幾只小鴨在覓食,導游(蹭到的)說,瘦西湖環境、水質好,湖中有不少野鴨。到底是揚州,各大小景點都有名目,雅致動人。過了“長堤春柳”,便是“荷浦熏風”,游完小金山、釣魚台,便到了“水雲勝概”。白塔、五亭橋,都是有名的景致,我和他嫌相機換來換去麻煩,干脆互換相機,他給我拍,我給他拍。稍一熟稔,我看到好的風景,不是提出要他給我拍,就是指揮他去當模特。之前面對完全陌生的路人甲們,我總是很呆板拘謹地對著鏡頭傻笑,不好意思多做動作。和他熟了點,本性暴露,便開始張牙舞爪起來。

到了著名的二十四橋時,真是“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那會兒月亮還沒出來,但意境還是夠蒼涼的)。我原以為二十四橋因24個橋洞而得名,沒想到竟是一座獨孔橋。一個極無素養的導游對她的跟團小鴨們信口雌黃道,這橋叫作二十四橋,是因為橋有24級台階。我和他數了一下,果然,但絕不信這麼無釐頭的詮釋。後來看到揚州古城圖,發現全城有橋24座,才理解杜牧的“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二十四橋現在特指瘦西湖邊的這座獨孔橋,但據說仍有爭議。

過了二十四橋,游人愈發地稀少,偌大的園子,很少看到其他游客。印像深刻的景點也沒幾個,只記住了“石壁流淙”和“醉月飛瓊”,因其名字美妙。我掏出自帶的干糧和他分享,2個人照著指示牌朝北門出口游去。快到北門時,望見一座高塔,猜是鼎鼎有名的大明寺(鑒真和尚在此修行),立馬以它為背景拍照。拍完照,從北門出園。一看時間,才一點半,只游了2個半小時而已。本想和他合影一張再道別,未料他也想去個園。於是,一同到馬路對面坐到個園的61路旅游專線。出於同游的革命友誼,他給我投了1塊錢的幣。

個園和頤和園、承德避暑山莊和蘇州拙政園並稱中國四大名園。它由兩淮鹽業商總黃至筠鑒於清嘉慶年間。黃老爺酷愛竹,以竹葉似“個”字,取名“個園”(真是個有閑情逸致的暴發戶啊!)。到了個園,各自買票入園。門票40大洋,我憑學生證半價。一入園,便見修竹數叢,有小標牌標明為何種竹。據說這園內有竹數十種。游人不多,自然蹭不到導游,我倆只好瞎轉悠。到了有名的四季假山前,才發現游人漸增,時不時能蹭到導游的講解了。這四季假山號稱中國園林登峰造極的疊石技藝,各式石頭都大有來頭。我這門外漢當然只能看看熱鬧,看不出門道,在假山上搔首弄姿留影若干,便開始和他游宅院。據說個園看的就是竹子和假山,建築則遠不如何園。我們在裡面轉悠半天,出園時發現已近4點。

我惦記著何園,那可是《紅樓夢》取景的園子。他會在揚州住一晚,次日下午才離開,所以不急著去何園。於是,我們在東關街上互留了聯系方式,便分道揚鑣。據說老江故居就在這東關街上,我對此不甚感冒。東關街是條類似長沙太平街、南京夫子廟的仿古街,兜售揚州特產和各地景區都有的廉價玩意兒。在一家特產店買了幾袋牛皮糖和一盒高郵鹹鴨蛋。揚州的特產還有醬菜,我疑心帶甜味,買回去估計無人問津,便沒買。高郵的鹹鴨蛋,我是從汪曾祺的散文集裡知道的。此公談吃,不亞於寫《雅舍談吃》的梁實秋。多年前讀他的文章,最記得的就是3樣吃食:雲南的宣威火腿、雞樅菌和他家鄉高郵的鹹蛋。他寫道,高郵鹹蛋甲天下,一剝開,全是黃澄澄的油。我一向偏愛汪老的文字,愛屋及烏,買2塊5一個的鹹鴨蛋也好不心疼錢了。可巧,特產店內有個營業員正是高郵人,聽我誇她家鄉鹹鴨蛋好,樂得眉開眼笑的。

東關街特色小吃店也不少。我看見有家黃橋燒餅店人氣頗旺,買餅的人排著長隊,也湊熱鬧上去買了一個。其實就是南京的“蟹殼黃燒餅”,只是名稱不同而已。確實很好吃。隔壁是賣臭豆腐的小攤,我在長沙從不吃這氣味難聞的惡心東西,忽然見到不臭的臭豆腐,好感倍增,要了一份,3塊錢8片,用剪刀剪成小塊,撒上蔥花和辣醬,十分韻味。臭豆腐店邊是家四喜湯圓店,揚州的四喜湯圓據說和炒飯一樣有名。為了趕時間,我就要了一份揚州炒飯,6塊錢,和湖南的揚州炒飯唯一的區別在於,沒放剁辣椒。我只好找老板要了一碟辣醬。付款時,他問我,炒飯好吃嗎?我答,辣醬好吃。在他訝異的目光注視下,我直奔街口去攔的士。

打車到何園,已經5點鐘。票價也是40元,依舊半價。想把買的特產寄存在游客服務中心,但工作人員說,5點半之前必須取走。只好把行李寄存在門口守車的大爺那兒,他沒有時間限制。何園號稱“晚清第一名園”,主人名叫何芷舠。著名的反偽科學的何祚庥院士,是他的曾孫(這是後來我在園內看展覽時知道的,園中張掛了不少何祚庥的照片、題詞)。進得園去,為數不多的游人正往出口趕。天色很快暗下來,我隨便請人拍了幾張照,權作紀念。五點半時,天色幾乎全暗,園中各處兜售紀念品的櫃台都紛紛打烊,我買了一把手繪的扇子,無心再游園,到“片石山房”晃了一下,就出園了。一出園,就有人把園門鎖起來了。

有點遺憾,沒有好好游賞何園。要不是何園比個園小,黑燈瞎火的難保我不迷路。從何園出來,經過一個賣絨毛玩具的小店,老板正准備打烊。心想只要坐車回火車站了,來一趟玩偶之鄉,不妨帶幾個小玩具回去。最後選了3只一模一樣的小熊,2個捶背用的卡通棒槌。3只小熊,妹妹一只、舲舲一只,自己一只。捶背的棒槌,我和妹妹一人一個,她的是灰太狼,我的是獅子王。腰酸背痛時,用它捶捶,很舒服。

買好玩具,取了行李,趕緊攔的士往車站趕。從揚州回南京,坐的是揚州開往漢口的K384次,7點半開,8點50分抵達南京。經過揚州一日游,我的感冒症狀已經相當嚴重了。回到妹妹宿舍,她正在幫我用冰糖燉雪梨,有點小感動。燉好後,逼著自己趁熱喝了2大碗,夜裡居然不咳嗽了。第二天中午,就要回長沙了。萬萬沒有想到,會在雞鳴寺大哭一場。


精選遊記: 揚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