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加中秋,長達八天,總得出去幾天,否則在家裡,不外乎睡覺加吃飯。拿起地圖,杭州周邊的景區幾乎跑遍,視線往東走,停在了四明山和溪口。四明山在浙江很有名,既是紅色根據地,又有丹山赤水的好風景。而溪口的風水向來聞名,兩蔣故裡,雪竇風光,是寧波人的名片之一。據說民國時期,你姓蔣,又是奉化人,想不當官都不行,至少也是“御前帶刀侍衛”。正好寧波還未自駕游過,就決定10月2號出發去四明山和溪口。中午11點半出發,經杭甬高速公路,不多時就到了余姚。余姚下高速,車行18公裡就到了梁弄,昔日四明山根據地的中心。原以為梁弄也算是古鎮,實際很現代了,鎮子坐落在美麗的四明湖畔,一條改造過的正蒙街橫穿鎮區。我們在正蒙街找了一家農家飯館,飽餐一頓後就去參觀四明山革命烈士紀念館。
四明山革命烈士紀念館和紀念碑就在鎮邊。作為中共全國19個抗日根據地之一,我感覺當時是相當不容易的,因為日軍占領的余姚就在邊上,可以想像當時保衛根據地的艱難和鬥爭的殘酷。戰鬥在四明山的新四軍浙東縱隊為此也付出了很大犧牲。新四軍浙東縱隊的主要領導人何克希、譚啟龍、劉亨雲等浙江人民都熟悉,譚啟龍曾擔任浙江省委書記,而劉亨雲是粟裕麾下的悍將,粟裕對劉非常愛護。浙東縱隊後來成為三野主力一縱(20軍)的一部,從20軍的軍歌歌詞可以看出這支部隊與四明山的淵源。可惜20軍這支浙江的子弟兵,在文革時期由於支左,搞僵了與浙江省的關系,不得不與駐守河南的1軍換防,從此離開了美麗富饒的浙江。
紀念館展出了很多烈士的事跡。我這裡僅介紹兩位出生在余姚的抗日女烈士。陳憶美烈士,1910年出生,38年參加海北政工隊,宣傳抗日。同年8月1日,隊伍在海上遭遇敵艦被圍。眼看退無可退,陳憶美毅然縱身躍入大海,以身殉國。當地百姓以“浩氣長存”褒揚她。楊小群烈士,1941年入伍,報考擔任金西區委辦事處助理會計。43年10月被日寇逮捕,受盡嚴刑而不屈,終於11月1日被敵人用刺刀殺害,年僅17歲。
走出紀念館,登上邊上的小山,我來到了紀念碑下,鞠躬向烈士們致敬。紀念碑後的山下,就是碧波蕩漾的四明湖,周邊正進行房產開發。陽光下,湖區、小島、森林、山峰,一幅美麗的山水畫。
離開梁弄,我們驅車前往30多公裡外的四明山鎮。這是橫穿四明山腹地的旅程,路面很好,但畢竟是山路,一路彎曲上下,穿行在綠色林海。到了幾處山脊,我們被山景吸引,停下來拍了不少180度大轉彎的照片。山民們也早等在這些地方,向自駕客們兜售山貨。
我們路過丹山赤水景區,由於時間緊,我們沒進去。快下午5點時,我們到達了四明山鎮。說是鎮,其實就是沿33省道的一條街,問了幾家,我們在紅楓山莊住了下來。老板和老板娘都很熱情,房間挺干淨。
晚飯過後,小鎮已經很寧靜了,燈光也很少。開山路很累,我們也早早休息了。
3號早上起來,吃過早飯,我們告別了主人,向溪口開去。不多時,就到了雪竇山的徐鳧岩景區。我們被告之要坐景區交通車進去。換乘後,我們先到三隱潭,而後到妙高台、千丈岩,再參觀重建的張學良第一禁閉處後,我們又回到了徐鳧岩。
雪竇山的風光之好出乎我的意外,其瀑布之多、落差之大、水量之足和懸崖絕壁之險、古樹林木之蒼翠,足以躋身於國內一流風景名勝區。我想主要是杭州西湖和安徽黃山離得太近且名聲太大之緣故。
妙高台的風景是一絕,高台下方是美麗的剡溪,遠處是若隱若現的四明諸峰,背後是雪竇山,難怪老蔣選此建別墅。客觀的說,妙高台別墅是簡樸的。作為蔣氏故裡的重要景點,這裡游人如織。
千丈岩是浙東第一瀑,落差186米,甚是壯觀。
妙高台旁就是雪竇寺。雪竇寺是彌勒道場,比之其他寺廟,特設有彌勒大殿,且塑有彌勒五百化身像。彌勒化身為大肚佛乃是與奉化布袋和尚相合之貌。佛教之中國化,從雪竇寺中可見一斑。
游覽雪竇山,要從高往下走,即按照我們的游程。否則從妙高台往三隱潭,要爬的台階數不清。徐鳧岩的瀑布要走到懸崖下觀看,這來回要走近1400級台階,沒體力可不行。我就看到不少游人走了一半打退堂鼓了。但堅持到底,值啊!
結束雪竇山的游程,已是下午三點,因要趕回杭州過中秋,我們就結束了溪口的游覽。蔣氏故裡就留待下次參觀了。
我們經溪口北上甬金高速,過寧波繞城高速後回到了杭甬高速。寧波繞城是4車道(相比較,杭州繞城是2車道),杭甬高速寧波境內限速是120公裡。假日車少,我們5點30分回到杭州,結束浙東之旅。

(四明山烈士紀念碑)

(橫穿四明山腹地的33省道,180度的大轉彎比比皆是。)

(下隱潭瀑布)

(從妙高台看剡溪)
(千長岩)

(千丈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