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登天游山

作者: 麗貝殼

導讀“不登天游,等於白游。”——這是武夷山人給天游峰的贊譽。天飄著雨絲。盡管是小雨,對於游客來說,多少總讓人覺得不盡善美。 一大早,我們便啟程登天游峰,急於一睹它姿態,以便解答它獲此殊容之緣由。 山腳下,雲窩——孕育雲霧的母親。這位神奇的母親,造就虛幻的真實,編織朦朧的夢想。經過秋夏的醞釀,於春冬二季,生出天上的祥雲,縷縷雲霧從洞口徐徐 ...

“不登天游,等於白游。”——這是武夷山人給天游峰的贊譽。天飄著雨絲。盡管是小雨,對於游客來說,多少總讓人覺得不盡善美。

一大早,我們便啟程登天游峰,急於一睹它姿態,以便解答它獲此殊容之緣由。

山腳下,雲窩——孕育雲霧的母親。這位神奇的母親,造就虛幻的真實,編織朦朧的夢想。經過秋夏的醞釀,於春冬二季,生出天上的祥雲,縷縷雲霧從洞口徐徐冒出,亦真亦幻,變幻莫測。遠看得真切,走近時卻不見了。

山路陡啊,登到半山,氣喘呼呼,稍覺疲憊。此時有一不小的半山平地,正好在此歇息片刻。半山腰,就在這半山的平地上,傳說仙女沐浴的小潭——仙浴潭就隱藏於此。走進仙浴潭,一股清幽迎面而來,陣陣清涼沁入心脾,這是仙界的風氣麼?何以使人豁然開闊,煩惱、疲倦頓然消逝,整個身心有說不出的舒爽來。這潭水,源於雪花泉,清澈見底,潛藏的又如此隱秘,果是仙女們沐浴之所的上上之選。

半山亭,仙浴潭再往上些。在這裡,游客可遍覽群峰不盡雄姿,盡收九曲無限媚態。舉目憑欄,遠遠峰巒疊嶂,白雲茫茫,霧氣撲朔,煙雨迷離,層層縈繞。輕風起時,雲散雲聚,峰顛若隱若現,如水中芙蓉,此情景,雖瀛洲蓬萊不過爾爾。俯而視之,九曲溪水與兩岸綠樹翠竹相映襯,淡碧如翡翠。溪上偶有長年衝積而成的鵝卵石灘出水面,零零星星,更給這美麗的溪水添上幾分可愛。因為下雨,溪水稍漲,水流偏急,但這絲毫不影響游客之游興,溪上依然竹筏片片。

過了半山亭,石梯驟然陡得十分厲害。這突然的轉變,把開山石匠急於鑿出一條通天之道的迫切心情暴露無遺。一步一回頭,三步一停留。這雄渾的山峰,這浩瀚的雲海,這天造的幻境,已使人無暇顧及山路的陡峭,忘卻疲倦的感覺。雲海包含著雄峰,雄峰點綴著雲海,迎風而動,悠閑自若,偶爾蕩起幾縷輕煙,如大海中激起的白浪,這還是在人間嗎?

轉瞬之間,已達峰頂。這裡就是道士飛升的必經之路——天游峰頂。

立在這環雲抱霧的峰顛,仿佛業已修成的道士,歷盡九九之難,終把溝通天上的山峰踏於腳下,超凡脫俗之感油然而生。站在這高山之顛,憑借高倍望遠鏡,可觀察到懸崖峭壁之上的千年船棺。霧氣濃時,朦朦朧朧,虛無縹緲,像這懸棺一樣,玄之又玄。天游閣,就在這峰顛之上的兩層塔樓。樓下正殿供奉著武夷山的開山之祖——彭祖、彭武、彭夷父子的坐像。時間回溯到五千年前的堯舜時期,武夷山人煙稀少,一片荒涼,人們過著茹毛飲血的生活,凶禽猛獸橫行無忌,洪水泛濫無常。彭家父子帶領武夷人操斧持戎,開山辟地,逐殺禽獸,創造了武夷文明。

一晃數千年過去了,多少文壇泰鬥、書法巨人登臨武夷山,李商隱、範仲淹、辛棄疾、朱熹……在這裡留下了珍貴的墨寶,留下了不朽的足跡。整個武夷山區隨處可見刻在岩石上的碑文,遒勁剛毅的、清秀飄逸的、溫文爾雅的……不一而足,千姿百態,爭研鬥艷。登峰顛,覽群峰、賞九曲、望雲海,武夷山山水水可盡收於眼底,這就是天游峰得天獨厚之處,也就是它獲如此殊榮之理由了。

“不登天游,等於白游”……


精選遊記: 武夷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