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中,去上海開會,與會的幾個朋友相約利用周末找個地方去休閑一下,有提議去周莊,我卻覺得周莊已經太過商業化,倒不如去離周莊不遠的同裡。
同裡位於周莊西面10公裡處,距蘇州城也只有18公裡,古鎮外四面環水,建築依水而立。中午12點,我們坐上事先聯系好的包車,從上海火車站附近的酒店出發。不過2個小時,便到了古鎮。還在車上,已經感覺到這裡的天氣比上海透著涼爽,盡管已是午後2點,卻並不覺得很熱。此前根據網上的評價,預訂了呂家客棧,給老板電話,老板騎著電單車出來接我們,帶我們的車開到了入口,我們下車,與司機約好明天接我們的時間,便拖著行李跟隨客棧老板進入小鎮。
穿過一條沿河的小路就到了呂家客棧,客棧的位置絕佳,正對著古鎮的一大景點“三橋”。取了鑰匙走進房間,一張奢侈的描金雕花羅漢床,淺藍色的輕紗羅帳,床對面是一張貴妃椅,中間擱張小木台,兩邊放著軟軟的抱枕,兩個人相對而坐,品茶閑聊,煞是愜意。天花上掛著宮燈,貴妃椅旁是一盞仿羊皮的落地燈,梳妝台也是有年代的古物,整個房間布置的極具古典江南韻味。
放下行李,我們決定先填飽自己的肚子。老板把河邊最好位置的一桌留給我們,正對著三橋,小橋流水人家的風韻一覽無遺。河中的小船上,停著許多魚鷹,與它們合影是要付錢的。這些魚鷹對游人早就見怪不怪了,有些還張開翅膀,全身站直,歡迎游人拍照。這裡最出名的太湖三白是一定要試試的,銀魚炒蛋、太湖白蝦、清蒸白魚,還有呂家的招牌狀元蹄、土雞湯、清炒雞毛菜等等,魚蝦味道清淡鮮甜,豬蹄爛而不膩,雞湯香氣濃郁,一頓飯,讓我們吃的贊不絕口。邊看景,邊吃喝,眾人一致誇贊我的決策正確,正所謂“偷得浮生半日閑”,遠離都市的喧囂,在這樣一個古樸又平靜的小鎮上過上一日,讓心沉靜下來不再浮躁,實在是難得的美事。
酒足飯飽之後,我們開始了古鎮裡的游覽。首當其衝的,自然就是眼前的三橋了。
同裡古橋多達四十多座,鐫刻在石板上的橋名碑銘無一不述說著它們的滄桑與凝重。這其中又以“三橋”最為著名,三橋指的是太平橋、吉利橋和長慶橋。三橋是同裡橋中之寶,小巧玲瓏又古樸典雅,分別建於明、清兩代,呈“品”字型,跨於三河交彙處,自然形成環行河道。沿河青石駁岸,岸邊和歡、女貞臨波倒映,兩岸築有花石欄。河中船來船去、橋上人來人往,是同裡古鎮一道獨特的風景。
同裡人喜歡“走三橋”。每逢婚嫁喜慶,在歡快的鼓樂鞭炮聲中,要喜氣洋洋繞行三橋,口中會長長念一聲“太平吉利長慶”!凡逢老人六十六歲生日,午餐後必定也去“走三橋”,以圖吉利。三橋是消災避難、吉祥幸福的像征,我們也就隨著走上一遭了。
走過三橋,呂家客棧的旁邊,是一座很有特色的江南婚慶民俗館,裡面陳列的是古時候從說媒、訂婚、結婚一系列儀式的實物和說明,柱子上掛著一幅對聯:“千裡姻緣一夕會,半生結縭百年親”。看著陳設的舊時旗袍裙掛、繡鞋首飾,十分之精美。出了婚俗館,我們按著路標的指示,先去往珍珠塔。此時已是下午3點多了,小巷裡除了三三兩兩的游人外,本地人大都在家歇息,綠樹掩映下的古鎮小巷,寧靜而悠閑。在珍珠塔景區外面,有幾個老人坐在那裡剝蓮子,看著新鮮的蓮蓬,我們一人買了一個,邊行邊吃,清香甘甜,入口留芳。
進入珍珠塔景區大門,我們幾個便被旁邊一家照相館門外展示的古裝漢服所吸引,粉色的裙裾飛揚,藍色的闊袖招展,別有一番風味,於是我們幾個顧不上參觀什麼珍珠塔了,不停地換上相中的漢服,裝扮成古代佳麗,在院子裡擺著各種造型,找找江南的大家閨秀、小家碧玉之感覺了,而過往的游人也頻頻對我們注目。時間飛逝而過,我們幾個拍的不亦樂乎,老板娘也是笑得合不攏嘴。轉眼間已是5點了,連忙問退思園何時關門,老板娘說5點半關門,然後主動請纓,帶我們快步衝向退思園。終於在5點15分趕到,門口的工作人員已經很不耐煩,連聲催促說快點看啊,馬上就要清園了。
退思園,建於清朝光緒年間,園名取《左傳》“進思盡忠,退思補過”之意。退思園占地雖不是很大,但庭院延續了蘇州園林的風格,集清代園林之長,小巧精致,清淡雅宜,亭台掩映,趣味橫生,堪稱江南古典園林的經典之作。礙於時間所限,我們只能是走馬觀花,匆匆走過一遍。
出園已近七點,園外便是鎮上比較繁華的明清街,同行的幾人分別去到幾個店鋪裡去購物,我則是坐在園外的長椅上整理照片,等他們大包小包的出來,一起往回走。
經過一個廣場時,見到一個須發皆白的老人,穿著一身古裝,坐在路邊拉著二胡,身邊還放著個大紅葫蘆,很有點仙風道骨之感。於是舉起相機留下此景。
廣場上還佇立著一個石雕,上書中國同裡影視攝制基地,而地面的石板上則刻著在此地拍攝的影視劇的名稱和年代,我最近正在看的《李衛當官》原來也曾在此取景。
因為午飯吃得較晚,此時大家都還不覺得餓,於是決定先取了照片,回客棧小歇片刻,待天黑亮燈後,再出來,坐船逛逛水鄉的夜景,之後才用晚餐。
入夜,橋上有了燈光,四周的大紅燈籠也漸漸亮起,各色燈光映在水波裡,美極了。一艘船原定坐6人,但我們剛好7個人,就跟船老大說70元包條船,大嬸也同意了。坐上船,順河而行,穿過一個又一個的橋洞,輕風拂面,楊柳搖曳,岸邊的店家都亮著大紅的燈籠,人們坐在河邊欣賞著璀璨的夜景,或用餐或喝茶。同裡的夜晚,相比起同以小橋流水人家聞名的西塘,少了幾分商業性的喧鬧,多了幾分安詳與寧靜。
我們問搖船的大嬸,除了呂家,還有哪個飯店比較好吃,她推薦我們去了一家,據說是當地人也在那裡用餐的。於是我們的晚餐就在那裡解決。但是感覺比呂家卻是差了不少,魚蒸的太久,菜品的味道也過鹹。可能當地人的口味偏重,我們這些南方人不是太習慣吧。不過我們也不是太在意,總是旅途中的經歷,有了對比才讓我們更回味中午那餐的鮮美。
用完晚餐,我們沿著河岸,不時的駐足,饒有興致地拍照。絢爛多彩的燈火,將夜色中的同裡,裝點地艷麗多姿,粼粼波光掩映下,如一婉約的江南佳麗在翩翩起舞。
期間有兩個攝影發燒友,扛著長槍短炮經過,看到我們為了拍攝夜景照片,保持30秒不動,連呼佩服佩服。我們笑著告訴他們,當初在西塘的時候,還試過保持2分鐘不動的記錄呢。
拍完夜景,我們再次經過三橋,回到客棧,洗漱休息。夜裡的古鎮,出奇的安靜,沉沉入夢。
清晨起床,在門外的吊椅上搖了一會,呼吸著清新的空氣。待全部人收拾好,便出門了。清晨的古鎮,人越發的少,太陽已經出來,日出是拍不了了。已經有三三兩兩的人在准備早餐,裊裊炊煙升起,幾聲鳥啼輕唱。我們找到了聞名的穿心弄。它是一條只容得下一人通過的窄窄小巷,迤邐幽深。我們依靠著那斑駁的牆面,留下幅幅倩影。從穿心弄掉頭,往明清街方向走,我們找了一家看上去干淨寬敞的飯店,在裡面用了早餐,然後閑庭散步似的回去客棧。
與司機約定的時間將至,我們依依告別了同裡。同裡的半日一夜,純樸的人、美麗的景、靜靜的流水、古樸的石橋和青石板路、蒼翠的綠樹、蜿蜒的窄巷,都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記憶,還有那不知道走了多少遍的三橋。。。。。。
詳細圖文版游記請至http://***/itravel2009

(呂家門前看三橋)

(退思園)

(璀璨同裡夜)

(穿心弄)

(水鄉清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