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5:2009.7.31祁連山——張掖(甘肅),游馬蹄寺,大佛寺
告別青海前往甘肅。雖然青海和甘肅只有一山之隔(祁連山),但氣候和地貌都有很大不同。今天午飯前的主要任務就是翻越祁連山脈。梁師傅說,當你發現山不再那麼綠了,那就說明到了甘肅了。甘肅氣候干燥,山上的植被不如青海的茂盛,有些地方甚至寸草不生,所以我們今天將要去的張掖市就有“甘州”之稱。翠翠聽了忙從包裡掏出補水噴霧噴個不停。
經歷了4天的長途顛簸,在碎石子和土路的雙重考驗下,我們車的輪胎終於不堪重負,被扎破了一個。好在師傅技術到家,換胎十幾分鐘搞定,繼續上路。如果在這種鳥不拉屎的地方,車壞了怎麼辦?師傅說:“自己沒有辦法解決,只有等車路過了,有時要等上一天,甚至還要在車上過夜。讓過路的車把自己帶到修車鋪,聯系修車。如果碰到運氣不好沒有配件的話,還需聯系廠家,這樣折騰下來可能要耗上十幾天的時間。”昏過去,上帝保佑我們不要遇到這種情況吧!於是到了甘肅某個小縣城,師傅連中飯都沒顧得上吃就找修車鋪補胎去了,一個備胎還是要保證的。
到了甘肅,第一件事就是找家店吃拉面。這裡的拉面果然很好吃,不如上海吃到的拉面那麼爛,很有嚼勁。牛肉也好吃,量又大。菜單上價格十幾元的牛肉,都是滿滿一大盆的。
下午去了馬蹄寺和大佛寺。民間傳說:天馬下凡時在這裡的一塊岩石上留下了一個蹄印,寺院由此而得名。去馬蹄寺主要看石窟,很好奇這裡的石窟與後天將要去的莫高窟有什麼區別。印像最深的還是“三十三天石窟”,石窟中有很多佛像。曾聽說登上三十三天,等於達到了解脫的境地。我沒能堅持上到最高層,看來我還是要在凡間繼續痛苦掙扎著生活下去啊。
大佛寺,顧名思義,以擁有全國最大的室內臥佛而出名,大佛殿內有身長約三十五米的釋迦牟尼涅槃像。寺院古樸秀麗,很有江南園林的風格。從大佛殿出來右轉,在牆角處發現了萬字符卐,這不是德國希特勒納粹黨的標志嗎?回來查資料才發現:原來卐是佛教中的吉祥符號,有一切成就、吉祥如意的像征,與納粹黨毫無關系。而兩個標志初看相似,但在細節上有很大的不同。今天又長知識了。
晚上住在張掖市區的張掖賓館。張掖的街道古色古香。古典造型的路燈和柳樹相得益彰。吃完晚飯,和朋友在路上閑逛。遠處廣場傳來音樂聲,循聲而去,原來是當地市民聚集在一起跳健身操。他們排成整齊的方陣,足有上百人,有三四人在最前頭領操。我們饒有興趣地在一邊看,更有朋友加入其中。繞廣場一圈,充分感受到了這裡人生活的舒適安逸和豐富多彩:晚飯後出來跳操的,散步的,打籃球的,健身器材上健身的,各有各的方式,但都很健康。最終結論:張掖是個好地方。
Day 6:2009.8.1張掖——嘉峪關,游七彩丹霞,懸壁長城,嘉峪關
終於體會到了甘肅省是狹長型的,在地圖上看似不遠的兩個地方,車程動不動就是兩三個小時。沿途景色與青海大有不同。甘肅最大的特點就是:熱、干。開車兩個多小時,四周都是茫茫戈壁灘,少有人煙。一路上我們連連感嘆:“蒼茫啊,蒼茫~~”心中油然升起了對玄奘的無比崇敬。想想這個西行印度求法的大唐僧人途經此地,是需要何等的毅力才能穿過這些茫茫戈壁和沙漠。
在趕往嘉峪關市的途中,順路去看了張掖臨澤附近的丹霞地貌。師傅說,你們一定要去看看,這裡的地貌和坎布拉的又有不同,色彩豐富。“七彩丹霞”果然名不虛傳,聽說曾被《中國國家地理》雜志評為中國最美的七大丹霞地貌之一。地貌顏色不很鮮艷,但線條分明,仿佛彩帶飛揚。紅、黃、藍、白、黑、橙、青應該由不同的礦石成分組成。我們能分辨出的,紅色的是鐵礦,黑色的是錳礦,其他的就不得而知了。
下午爬懸壁長城和登嘉峪關城樓把我們累得半死。因為嘉峪關地處祁連山腳下,戈壁灘上,氣候干燥,我們每個人幾乎都是背著兩瓶水往上爬的。熱、干、曬,體力消耗很大。我們本來都披著長袖外套,為了防曬。後來實在忍受不了,全把外套脫了短袖上陣。黑就黑吧,黑了才能證明我們來過了。
懸壁長城雖氣勢上不如北京八達嶺長城,但陡峭直長,垂若懸臂。拾級而上,時而平坦,時而陡險。今天恰好是八一建軍節,在長城上巧遇某空軍部隊的戰士。他們來此訓練,今天特批放假一天,結伴游長城。當我們氣喘吁吁,艱難地往上爬時,他們卻是輕松得健步如飛。同伴說了一句:“看看人家當兵的,只有這種素質才能保衛我們的國家嘛。”嘉峪關是明代萬裡長城的西端起點,有“天下第一雄關”之美譽,是古代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所以現在當我看著拍回的照片,聽著喜多郎的“絲綢之路”時,別有一番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