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離開顯通寺,我們也結束了此次在五台山的行程,與五台揮手告別了。藍天白雲、綠色山野,汽車在盤山公路上飛馳,不多會,我們便到了“雁門險路十八彎”。綿延起伏的高山,一個又一個的急彎,山勢不斷攀升,繼而又不斷盤旋而下,昔日抵御外虜侵犯的第一道要塞-雁門關出現在眼前。雁門關是內長城的要塞,傳說連大雁都難以飛越,到此必盤旋三圈方才南飛,故名雁門關。從售票處向景區裡走,要經過一座長安橋,講解員說原本是座古橋,抗戰時為了阻止日本鬼子的隊伍,將橋炸斷了。現在的橋是在當年的遺址上重新修建的。雁門關歷經多年的烽火戰亂、日曬雨淋、人為破壞,如今,只剩下極小部分的明城牆還保存著,在關口附近的農家,我們看到了很多城牆磚都成了農家的院牆。
中華第一關的城樓佇立在荒涼山野中,孤寂卻傲然。環望四周群山環繞,講解員給我們述說著曾經的古跡所在和兵力部署。目前雁門關正在進行修繕,到處堆滿了石料,還有數塊古時為紀念抗擊匈奴的大將軍李牧而立的石碑也放置在一邊。講解員指著其中一塊石碑上的小洞告訴我們,這些小洞都是當年跟日本鬼子打仗時留下的槍眼。
在景區的入口處掛著一幅雁門關6大軍防體系72處軍防設施復原示意圖,可以想見,要全部重修這些設施需要投入極大的資源成本,但是,我對這樣的新修古跡始終抱著懷疑的態度,即便是外貌修舊如舊,但內裡的深厚意蘊和歷史沉澱,卻是再也修不出來的。
離開雁門關,我們繼續上路,遠處的群山上,可以看見斷斷續續的古長城和烽火台,布師傅告訴我們,在廣武古城的城牆上看會更清晰。不多會,車子停在一處高高的城牆之下,看得出城牆已頗有些年代了。
廣武古城,是內長城重要軍事要塞。現存的古城為遼代築成明代包磚的城池,有東、南、西城門,城內基本保存原來格局。許是此前並未進行什麼保護,部分城牆磚已不見,露出裡面的夯土,站在城牆上往城裡看,入眼基本都是土砌的院子和房屋,十分破敗。轉向城外的遠山,山脊上是連綿起伏的古長城屹立千年不倒,見證著曾經的金戈鐵馬抵抗強虜的歷史。
離開廣武,我們向著今晚的住宿地寧武縣城駛去。太陽漸漸西斜,不時被雲層遮擋,從雲縫中灑下萬縷金光。雖說是省道,卻是年久失修,且經過各個大小村莊的時候,路上都有村民在曬收割下來的莊稼,秸稈鋪滿路面,那些村民便是見到車子駛來也是不躲不閃,似乎完全不知道危險。無奈我們的車只能在坑坑窪窪的道路上左閃右避,像表演飄移一般地顛簸前行,車子的底盤上掛滿了秸稈,排氣管也破裂了,我們就在一路顛簸中來到了寧武縣的東寨鎮。
今天是農歷八月十五,中國傳統的中秋節。一輪圓月掛在夜空中,這還是我們第一次在外面過中秋,不過也沒什麼特別感覺。找到旅館安排好住宿,便和布師傅一起,去到當地看上去算高檔的御花園大酒店用餐,飛機上的月餅剛好拿來應節了。山西是個面食大省,好在我本身就挺愛吃面食的,所以對各種各樣的面點總是興趣十足,看什麼都想試試,而山西的菜量也很實在,所以我們每次都點多,總是會剩下不少,唉,浪費罪過啊。
(詳細圖文版游記請至http://***/itravel2009)

(雁門關古城牆)

(天下第一關)

(廣武古城)

(夕陽下勞作的農民)

(夕陽下勞作的農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