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國慶三晉之旅-土林懸空寺

作者: 弋雲

導讀(續)在去懸空寺的路上,布太說帶我們去看一處自然形成的土林,離市區不遠,靠近杜莊。車停在一處高地上,下車,放眼望去,太棒了!眼前高低起伏地土林,很像電影中的大漠風光。 桑干河流經此處形成了一個湖泊,藍色的湖水清澈透明,在陽光的照射下泛著瑩光。河邊還生長著一叢叢的蘆葦,隨風起伏。 忽然布太叫了一聲,我回頭看她,她指著湖對岸說原來這裡立 ...

(續)在去懸空寺的路上,布太說帶我們去看一處自然形成的土林,離市區不遠,靠近杜莊。車停在一處高地上,下車,放眼望去,太棒了!眼前高低起伏地土林,很像電影中的大漠風光。

桑干河流經此處形成了一個湖泊,藍色的湖水清澈透明,在陽光的照射下泛著瑩光。河邊還生長著一叢叢的蘆葦,隨風起伏。

忽然布太叫了一聲,我回頭看她,她指著湖對岸說原來這裡立著一座土林,很像一座少女的雕像,是這裡的招牌,前兩個月她過來的時候還在的,這回卻不見了,看來是已經倒塌了。她連聲嘆息,不住地說怎麼才兩個月沒來,少女像就沒了呢。之後她又指著一處說,你們看,這個像不像聖誕老人的靴子。我們順著她手指的方向望過去,真的,太像了。我們連忙跑到跟前合影,誰知道多久之後,這只靴子又將消失無蹤了呢。這些土林都是沙土自然風化形成的,土質非常疏松,日曬雨淋之下,保不准哪天就倒塌了。

順著湖邊繞到土林的制高點處,爬上去,看著形態各異的土林,似海浪般起伏的蘆葦叢,碧波蕩漾的湖水,還有幾只野鴨子在游弋。

穿梭於幾近一人高的蘆葦叢中,聽著風卷沙土在耳旁呼嘯而過,湛藍的天,飄忽的雲,高低錯落的土林沙丘,恍惚間我仿佛穿越到了某個動蕩紛亂的年代,不知從哪裡就會冒出一隊馬幫流匪之輩,展開一場刀光劍影的廝殺。發一組在蘆葦叢中連續拍攝的照片吧。

放眼向更遠的地方望過去,遠處起伏的山脈,很像一座躺倒的佛像,不說不覺得,說了之後再看,就覺得尤其是佛頭部分,卷發、凹眼、高鼻,非常形似。

山西是個嚴重缺水的省份,像這裡能有條小河流經的村莊,相對來說還算是比較好的,至少人畜飲水和農田灌溉都可以解決,而更多的地方,就只能靠挖深井打水上來用了,相對的,這樣的地方也會貧窮許多。再向前開了一段後,布太指著公路下面的一個村子說那裡的人全年收入也不過千元,生活非常之貧苦。我們停車走近看,叫東圪坨鋪村。

布太又指著對面的山上說,那裡有個窯洞,裡面住著個大爺,孤身一人,沒有成過家,因為來這裡參觀的游客很多,如今也是網絡名人了。於是我們過了公路走上去,窯洞門前的土坡上栽了許多花,頂著烈日招搖地燦爛。老大爺很熱情,招呼我們隨便看隨便拍照。窯洞冬暖夏涼,外面艷陽高照,一進窯洞,就覺得一陣蔭涼,窯洞裡的布置非常簡陋,牆上貼著許多照片,是來這裡探訪的人和大爺的合影,其中不乏外國游客,還有一份英文報紙,上面登載著老人的事。大爺指著電視機說這個是愛心車隊的人送的,一共是18個人,很多東西都是別人送的。另一個窯洞裡一只小狗懶洋洋地趴在地上,大爺說它要下崽崽了。雖然生活很清貧,但大爺卻始終樂呵呵的,不停地說現在過得很好了,很多人關心他照顧他。我和大爺合影留念,又留下一個紅包,然後和大爺告別。

車子一路駛向懸空寺,就在我昏昏欲睡之際,目的地到了。

懸空寺位於恆山腳下,在渾源縣城南的金龍山峽谷的翠屏山崖壁上。該寺始建於北魏太和15年(公元491年),距今已有上千年的歷史,是國內現存唯一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寺廟。該寺建築十分奇特,在陡崖上鑿洞插懸梁為基,樓閣間上下騰挪全由騰空飛架的棧道懸梯相通,背倚陡峭的絕壁,下臨深谷。始建初期,最高處的三教殿離地面90米,因歷年河床淤積,現僅剩58米。全寺有殿堂樓閣40間,為木質框架式結構,高低錯落,轉折升降,曲折迷離,寺雖不大,但巧奪天工,頗為壯觀,遙望讓人拍手叫絕。明代王湛初賦詩“誰鑿高山石,凌虛構梵宮。蜃樓疑海上,鳥道沒雲中。”唐代詩仙李白醉書“壯觀”二字,刻與石上。

景區的停車場停滿了大小車輛,遠遠望去,便見到登寺的石階處排著長長的人龍。抬頭仰望,就見著凌空懸吊在千仞壁立的石崖之上的寺廟,參觀的人龍有次序地緩緩行進,望之已讓人心驚肉跳。為了確保安全,懸空寺大概控制著登寺的人數,必須等前面的人參觀完離開了,才放後面的一批人上去。寺廟原本沒有一顆釘子,後來進行過加固,但因為游客眾多,現在樓梯上的釘子都被磨得非常光亮。我們排隊等候了大約半個小時,便隨著隊伍攀登入寺。寺裡部分的樓梯出入口,只能容一人通過,所以行進的速度非常緩慢。看著那狹小的通道口,我不由地猜疑著是否曾發生過體胖的游客被卡在半中間的事情呢。一邊登寺,一邊觀景,感覺腳下是樓隨人搖,再探頭到扶欄外往下望,便是數十米的直立峭壁,心跳不免加速。一些膽小的游客根本不敢往下看,偏又有促狹的同伴在那裡怪聲叫著“我有恐高症啊”,聽者不由失笑。在幾個轉折攀登處都有管理人員不斷地提醒著人們留下腳下,也催促大家不要過長時間停留,以免影響後面的游客,所以整個參觀過程還是相當有序高效的。不到一個小時,我們便看完全寺,回到了地面,依舊不住地感慨著古代能工巧匠的高超技藝。

離開懸空寺,我們去往另一個建築古跡,應縣木塔。

應縣木塔始建於遼,是我國現存最古老最高大的木結構塔,風雨千載,歷經地震、雷、雨、兵、火而巍然屹立,

可以稱得上是我國乃至世界古建築中的一件珍品。木塔塔高63米,共9層,因有4層是暗層,所以從外面看來,塔只有5層高。登上塔頂,可以將整個縣城的景致盡收眼底。木塔除底部為石質外,全部用木頭建造,各層用內外兩圈木柱支撐梁架,而木柱之間以不同規格的手法相連,組成各式各樣的復梁式木架。據說這座塔的承重柱和地面並不是完全貼合的,曾有人拿線從柱子下的地面間橫穿過去,還說這幾根立柱是輪休的,並不是均勻乘重,而是一個月中有可能這邊的柱子紋絲不動,而另一邊的就能輕輕推動,說明不動的柱子在工作,而能動的柱子在休息;到了另一段時間就可能是另外兩根柱子不動了,很是神奇。但現在木塔已經開始有點向右傾斜,不知道還能再經受多少風吹雨打了。

我們來到木塔景區,可能是因為木塔已經開始傾斜,為了限制游人,所以只開放了下面兩層可以攀登,卻依然要收60元的門票,我在外面看了看,覺得有些不值,便只在外圍拍照留影,沒有進入木塔。應縣木塔周邊的縣城街道都建成仿古式的建築,店鋪相連,各種小吃店尤其多,游客和當地人摩肩接踵,煞是熱鬧。

離開應縣,我們向著今晚的住宿地,五台山趕去。汽車在山間公路上飛馳,看著窗外夕陽落山,還是很漂亮的,到達五台已是晚上7點了。五台山,著名的佛教聖地,文殊菩薩的道場,但口碑卻不是一般的差,看網上的評論,有很多關於被人忽悠入寺繼而被強迫高價進香的記述。也因此,一進五台地界我們便開始提高了警惕。景區的收費也是極之霸道,168的進山門票,還有50元的景區車票,即使是自駕車,也必須買這個車票,否則,你的車就不讓進。布師傅在景區門口等著我們,當然還有迎接他的太太。然後帶著我們去到預訂的新京倫彙賓樓,辦理入住手續。我們預訂的是東樓的房間,新裝修過的,很有點古色古香的味道。放下行李,布師傅說他帶上山的一對夫妻也說要請他吃飯,於是我提議干脆大家一起吧,能在五台相聚,也是一種緣份。

另一對夫妻來自杭州,都是80後的,說起來,還真是有緣。女孩的姓名正是我姓名的前兩個字,我們大家都不禁拍案叫絕,干杯為慶。當場交換了msn,約好日後聯系。

(詳細圖文版游記請至http://***/itravel2009)



(土林)



(聖誕老人的靴子)



(懸空寺)



(險峻)



(應縣木塔)


精選遊記: 大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