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路(七):貴德――塔爾寺――坎布拉――循化

作者: 尋找大樹的葉子

導讀DAY7:貴德――塔爾寺――坎布拉――循化 天氣就陰沉沉的,今天行程排的很緊,早餐後急急出發,趕往塔爾寺。天空飄起了雨點。雨點變成了雪花,到拉雞山頂時,周圍已經是茫茫白色,猛男很適時的讓我們下車拍照,我們遇到了人生最早的一次降雪。到塔爾寺雪停了,地上濕漉漉的,雖然很冷,但游客很多,早就聽說塔爾寺的人氣了。他是我國藏傳佛教格魯派(黃教)六 ...

DAY7:貴德――塔爾寺――坎布拉――循化

天氣就陰沉沉的,今天行程排的很緊,早餐後急急出發,趕往塔爾寺。天空飄起了雨點。雨點變成了雪花,到拉雞山頂時,周圍已經是茫茫白色,猛男很適時的讓我們下車拍照,我們遇到了人生最早的一次降雪。到塔爾寺雪停了,地上濕漉漉的,雖然很冷,但游客很多,早就聽說塔爾寺的人氣了。他是我國藏傳佛教格魯派(黃教)六大寺院之一,依山就勢,錯落而建。位於寺前廣場的八寶如意塔建於1776年,是為紀念佛祖釋迦摩尼一生之中八大功德,造型大同小異,塔身高6.4米,塔底周長9.4米,底座面積5.7米,塔身白灰抹面,底座青磚砌成,腰部裝飾有經文,每個塔身南面還有一個佛龕,裡面藏有梵文。這還是第一次走進藏式寺院。佛堂內相當的莊嚴,甚至是沉悶的,光線暗淡,燭光閃爍,濃重的香燭夾雜著酥油味彌漫著,感覺窒息與壓抑。佛堂內是禁止拍照的,在一處同樣禁止拍照的殿堂外違規拍照,被一喇嘛逮個正著,其嚴厲的眼神絲毫不亞於竊取了國家機密,趕緊的賠禮道歉,乖乖的刪除了不該拍的照片。差點害的猛男被沒收導游證,猛男開始就提醒我們了,這裡連用手指指點點都是不敬的行為,在這裡再一次的跟猛男致歉。佛堂外的回廊下很多虔誠的藏民在行長拜禮(不清楚正確的名稱,猛男介紹過,沒記住),只有電視上看到過,而且很多是年輕人,他們每個動作都一絲不苟,不會偷工減料,而且才知道這樣叩拜要行10萬個,多一個少一個都要重新開始,沒人監督,完全靠自覺。當然這10萬個不是一天做完,多長時間完全看個人體能情況了,在這階段裡吃住全在寺院裡,費用自理。也許是我們自己本沒什麼信仰,所以不能理解他們的信仰。什麼是信仰?信仰就是以實現自己的目標(理想)為責任,往往包含了奉獻、犧牲甚至崇拜去進行不懈的奮鬥。以前我會覺得這種信仰很可笑,但當站在這裡,真實的看到這些虔誠的人們,只會感覺到震撼,也許他們堅定的認為他們今生的痛苦是因為上輩子罪孽所至,為了要洗去罪孽,唯有今生去贖罪,來世才能獲得幸福。想想我們,無論是一心為了事業、還是為了家庭、金錢等,歸納起來也都是為了能過上幸福的生活,只是彼此用的方式不同罷了。一講到西藏,很多人都會報以蔑視的表情,其實藏域有著濃厚的文化底蘊:能與中醫藥媲美的藏醫學、悠久的戲劇文化、歷經百年不凋色的壁畫、精美的唐卡,她地處雪域高原,她們有她們的崇高信仰,她們充滿熱情,她們頑強的生存著。離開塔爾寺,趕往坎布拉。坎布拉在藏傳佛教中的地位極為重要。唐武宗會昌元年(公元841年),吐蕃王朝最後一代藏王贊普達磨滅佛,屠殺僧侶,焚燒經書寺廟。肴格迥、藏饒賽、馬爾釋迦牟尼三僧為避災難,攜帶經書逃亡至坎布拉,保存了藏傳佛教的火種,使之後世重新發揚光大,成為藏傳佛教後弘期的發祥地。坎布拉主要是游覽當地的丹霞地貌,可惜天公不作美,天氣陰沉,沒能看到霞光照耀下的地貌奇觀,只是在返回的時候在車上搶拍了一張。坎布拉游覽的順序有陸路進陸路出,和水路進水路出兩種,我們選擇的是陸路進陸路出,事實證明這樣走確實比較快,而且很幸運的基本沒碰到其他什麼游人,平時人多的時候,坐車坐船光排隊都要花去2.3小時。進入景區,先坐小巴到碼頭,換坐游船到李家峽水庫,還是因為天氣太陰沉,感覺水庫很一般,丹霞地貌也被雲霧籠,下船再轉小巴,然後再轉小巴,大概轉了三次了吧,穿行在山道上,山坳中的胡楊樹匆匆略過,樹葉全都呈現出了黃色,滿山的黃色,很美。雖然票價不盡人意,但還是很值得過來看看。在一停車拍照處,一群藏族小孩圍過來,“哥哥姐姐,給點錢買書包吧。。。”熱心扶貧教育的李向陽慷慨解囊了,我們大都避開了,但我總覺得心裡有一個結,說不清是什麼滋味,一路上看到過這樣的標語“不送小孩上學是錯誤的行為”不知道李向陽給的錢是否可以真的幫他們買書包。旅游業的發展帶動了西北這塊土地,西北的人民不再局限於耕種和畜牧,他們有了更多的渠道賺錢,甚至讓孩子充當工具,來利用人們的善良,而受傷害的還是孩子,特別是女孩子。帶著一絲無奈的心情離開了坎布拉,在黑夜中穿行於山間峽谷,來到惡劣最後一站循化。



(拉雞山頂)



(塔爾寺八塔)



(黃金頂)



(坎布拉胡楊)



(匆匆掠過的丹霞地貌)


精選遊記: 青海湖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