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首爾的15天,我一直對所接觸過的韓國人的表現比較欣賞。公司裡的同事無論是工作上還是生活上,還有公司外的陌生人,大都是友善、樂於助人、講禮貌的。

(首爾傳統屋村北村)
像HY,周六回來辦公室只是為了復習,結果被那個印度人見到因此被抓住索取報告。雖然她覺得這個印度人的做法很不恰當,但最終還是禮貌地幫了他的忙。
像SM,我們原本打算第二個周末去釜山、慶州,後來因為酒店爆滿訂不到房而放棄,但SM還提出來說我們可以住她在釜山的家。我們已經打擾了她上一個周日,實在不能再去釜山打擾她媽和哥哥一家了,於是謝絕。
像MJP,當她知道SW可能要晚上去加山數碼園區地鐵站(GANSAN DIGITAL COMPLEX,#746)附近的MARIO OUTLET買服裝時,說如果時間太緊張,可以在她家留宿,因為她家離那兒很近。
像在辦公室裡走動,如果碰到其他部門的陌生同事,他們見到我們也會點頭哈小腰說“안녕하세요?”,哪怕不認識我們。在路上如果遇到開車的人讓路或路人讓路給車主,雙方也會對視著點頭哈小腰,對互相禮讓表示感謝。
像第一天我坐出租車去公司,司機不會說英語也會盡他的能力把我拉到目的地,而且和眉善目的,還教我韓語。
像在OLIVE&YOUNG裡買東西,結帳完我學韓國人對伙計哈了個30度的腰,他便面帶笑容地回敬了一個90度的鞠躬。像我在咖啡店買Gosiball明明是我說錯了韓語導致誤會,店主還連連跟我道歉(見韓國印像十六)。
像在北村拍照時我們遇到一電視台也在同一地點攝影,他們不僅讓我們先拍,一女工作人員還主動告訴我們地上有個金屬方塊標志,提示游客哪裡是最佳攝影點。

(首爾傳統屋村北村)
像在明洞餃子,鄰座的男子聽我和同伴用中文交流知道我們是外國人,之後看到我們呆呆坐在那裡等面來而桌上什麼也沒有的時候,主動用手勢示意我筷子和勺子就放在桌板下的抽屜裡,教我們筷子可以自取的。等鄰座的男子吃完離開,換了一年輕女子坐下,她也聽到我們兩個用中文交流知道俺們是中國人。當她拉開抽屜拿筷子,抽屜角不小心碰到我左手胳膊肘時,她馬上驚恐地同時用韓語和中文說對不起,雖然中文的聲調不太准。於是我也連忙跟她說“괜찮 아요。”她小驚了一下下,難道是驚訝於我的韓語發音很標准?
總之,韓國是一個講究禮節的國家。至今他們仍保留了晚輩出遠門回來要給長輩行磕頭大禮的習俗。而在公司裡,哪怕是一間美國公司,哪怕是周末在一塊玩,同事之間依然用姓+職位+님的方法來稱呼,進階為科長、室長、部長、理事、社長、會長。

(首爾三清洞)
在這十五天裡,如果說有什麼給我不好印像的韓國人,那只有兩個。一個是貞洞劇場裡的售票小姐,她不僅沒讓我們訂成票,而且我們去前台兌換票的時候她臉色也不好看(見韓國印像十一、韓國印像十二)。不過我能理解她對中國人的態度,因為貞洞劇場經常有中國的旅行團光顧,而我那晚所看到的旅行團裡的人的素質確實令人發指,連一個自助游的香港女人都看不過眼,以致用不准的普通話投訴兩聲。我想這售票小姐看得太多,已經對中國人也失去了應有的服務的耐性。
另一個是在回國的飛機上,跟我隔著一個座位坐的韓國男子。他一上飛機找到位置坐下,腳就開始上下顛抖,抖得我眼都暈。在公眾場合抖腳,是缺乏教養的表現,所以我對他期待也不高。不過中醫理論講,喜歡抖腳的人是腎虛,於是我只能對他表示同情。然而讓我小吃一驚的是,臨下飛機的時候,他將自己的提包從行李架上取下後,把我們之間空位上未開封的韓亞航空毯子以極快的速度塞進了他的包裡,然後若無其事地走了。我摸摸那薄毯子的質量,比較的粗糙,也不是什麼高級的羊毛毯,能值什麼錢?我猜他肯定不是初犯,但是就那麼缺毯子嗎?還是在中國混不開?還是想著來到中國領土了就不用受禮教的拘束了?希望只是個人行為。
你們看到的韓國人是什麼樣的,一塊交流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