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桂林之行自助攻略(徒步漓江—漫步陽朔—遇龍河漂流—龍脊梯田—翻越貓兒山—閑逛桂林)

作者: dmkx01

導讀山水桂林乘著國慶六十周年的長假,大桂林之行就從這裡開始。十月的天空總是怡人,大地充滿著成熟。計劃的行程就要成為現實,它們是:徒步漓江—漫步陽朔—遇龍河漂流—龍脊梯田—翻越貓兒山—閑逛桂林。 徙步漓江(9.26)坐了一夜火車,早上7點到了桂林,在火車站附近隨便找了個巷子吃點早餐,運氣不好吃到了世界上最難吃的包子。出火車站向右沿路步行幾分鐘就 ...

山水桂林乘著國慶六十周年的長假,大桂林之行就從這裡開始。十月的天空總是怡人,大地充滿著成熟。計劃的行程就要成為現實,它們是:徒步漓江—漫步陽朔—遇龍河漂流—龍脊梯田—翻越貓兒山—閑逛桂林。 徙步漓江(9.26)坐了一夜火車,早上7點到了桂林,在火車站附近隨便找了個巷子吃點早餐,運氣不好吃到了世界上最難吃的包子。出火車站向右沿路步行幾分鐘就到桂林汽車總站。花八塊錢坐上到冠岩的車。十點到冠岩,擺渡過河去西岸,竟然問我要十塊,過個河都這麼貴無語了。上岸後一路走在田間小徑上,走了大約一個小時硬是沒遇到個人。走著走著就來到一個除了漓江水就是絕壁的地方,突然發現沒路了,恰好一只船開過,一陣猛揮手才得知這是半過渡。擺渡上岸後,發現兩個小女孩也下了船,她們去楊堤上學正好和我同路。一打聽他們從冠岩到半邊渡這麼遠只要一塊五,當時我就倒。和她們聊天發現這裡對游客一般比較狠,要價翻幾倍是常事。十二點一刻我們到了楊堤,這裡開始要收徒步門票費十六塊七,而且必須擺渡到東岸才能走。找了個筏工師傅,三十塊錢過兩個灘頭線過門票直接拉到浪石前面的上龍吃飯。吃飯時碰到兩個漂亮的法國女孩,閑聊一陣幫她們點了幾個菜,她們要在中國旅游很久,桂林之後會去昆明。漢語不會說幾個,卻會說"親親我"。吃完飯下午兩點,她們繼續乘竹筏,而我keep walking.下午四點,到了九馬畫山。在一位老趙師傅的指點下看出了幾匹馬,可怎麼也數不夠九匹,看來周總理還是比我們厲害。這裡有個冷水渡口,要擺到東岸才能走,過去後甩開步子走了一個小時,五點鐘來到二十塊錢人民幣處,半個小時到朝板山。此時夕陽西下,風景奇美無比,落日的余暉映紅了江面,遠處的山色在夕陽的映襯下更顯得妖嬈。靜靜的江水完全倒映出山的輪廓和火紅的落日,一葉小舟蕩開江水,漓江落日凌亂開來。 六點鐘在興坪鎮的古戲台旁邊找了個家庭旅館,標間六十。老板很熱情邀請我一起吃晚飯被我婉拒了,還是想出去吃點小吃。七點鐘正洗衣服突然一片天黑,幾百年難遇的停電被我趕上了,整個鎮子不見一絲燈光,那個叫郁悶啊。老板倒挺好,立刻送上來手電筒和蠟燭,還給了一個桶,要我上房頂去洗,這下爽歪歪。拿著手電跑出去找吃的,意外發現燭光下的興坪原來挺溫馨,漆黑的大街,兩旁燭光點點在風中搖曳。去夜市要了個炒粉五塊錢,味道還不錯,老板說你前面這座叫老寨山沒有門票,明早上去能俯看整個興坪和遠眺漓江的晨景,很迷人。抬頭一看烏漆麻黑還陡得不行,明早試試能不能早起看日出。本來計劃兩日的路程,一不小心一天就走完了。八十裡路不長不短,可是負載上一個二十斤的背包就不那麼容易了,雙腿陣陣酸麻,雙肩動動都很疼,得睡了。 興坪古鎮(9.27)早上差不多七點四十才爬起來,日出是沒得看了,吃了點早飯便向老寨山走去。上山的路上沒有一個人,路標指示很有創意。後面山路很陡要手腳並用,半個小時爬到頂端的友好亭。今天能見度不太好,拍了幾張全景圖效果不理想,下山的半路上碰到房東,他說隨便走走不上去。太陽比較大衣服幾乎全濕了,回去衝個涼出來繼續逛。興坪鎮太小了,轉了個大圈不知不覺又回到了住的地方,搞得碗破半天都沒反應過來。這邊的民居風格像極了四川,走在老街上就像在鄉下的鎮子上一樣,木板拼起來的門面,斜斜的土坯牆,屋頂青瓦時不時長上一兩棵草。 我住的斜對面有一家音樂咖啡餐吧——老街79號,正對著老戲台。裝飾很古樸,甚至可以用破舊來形容,興坪不能跟陽朔比,人很少,圖的也就是這份清靜。要了個興坪炒飯和涼拌酸甜黃瓜,味道都不錯,尤其是酸甜黃瓜,酸裡帶著絲絲甜還有一些辣,菜式精致,強烈推薦。這家店老板供職陽朔一家酒吧,這裡是自已開的。總體來說如果喜歡長時間清靜,又不想花太多錢,而且很隨變,那就去老街79號吧,明顯的標致是牆上有兩個大京劇臉譜。 午飯後告別老街79號,乘車去陽朔。 銀子岩.陽朔西街(9.27)到陽朔直奔預定的幸福園賓館,在一條巷子的盡頭終於找到了幸福園,條件還可以就是遠了點。覃老板見我來了說你打個電話我去接你呀。休息片刻,就去了銀子岩,門票加來回車費六十塊,倒也劃得來。號稱國家4A景區,天然溶洞奇觀,洞內的彩色燈光配得很絢爛,看起來很美,美得有些不真實。回來一直在想,這些漂亮神奇的鐘乳石真實的顏色是什麼。回到陽朔快六點時間尚早,准備去西街夜景。 陽朔西街是一個值得去的地方,可以和麗江古城的酒吧一條街相比。但卻是兩種不同的風格,西街融和了古城的所有街景,它沒有麗江酒吧一條街的喧嘩熱鬧,也沒有四方街的開闊與通達。它是精致與悠緩的,石板路也要比麗江要寬闊得多,酒吧、咖啡屋就散落在各種商鋪之間。網友們提到的名字陸續出現在眼前,沒有飯店、男孩女孩、西街往事……走到江邊,能聽到嘩嘩的水聲,遠處有幾座漁火,找了個路口又折回去,在較近的可可酒吧坐了一會兒,一杯咖啡就是一個多小時,一群老外很喜歡這裡演奏的薩克斯,臨走還拉著老板的手說“I’ll come again next year”。 月亮高高地掛在夜空中,五彩般闌的霓虹燈讓西街成了不眠之夜。我把它倆拍在了同一幅畫裡,這是一首沒有語言的詩,不同的人會看到不同的意境,你看到什麼了? 遇龍河漂流(9.28)七點半起床,在附近吃了點早餐,就坐上了去金龍橋的班車,一下車就聽見有人喊哪位馮先生。一看是個三十多歲黝黑的漢子,他說他的兩個弟弟今天陪我們全程漂流。從金龍橋逆漂大約半個小時就可以到富裡橋,有一段水很淺人要下來,筏工師傅要把船推過去。在富裡橋停船靠岸上橋觀景,清澈的河水微微閃著光。河兩岸不時有翠竹矮樹,江面倒映出遠方巒巒的山石,靜謐與恬淡自然天成。忙碌的心,漸漸安靜下來,橋下兩只小帆相依而行,像一對戀人攜手遠去。 遇龍河的名氣小於漓江,正因如此它的原生容貌得以完整保留。由於有堤壩機動竹筏不會出現在這裡,大型游輪更下不了水,所以漂流全程都是手撐竹篙,隨時可以讓筏工師傅停下來慢慢欣賞山水美景。竹筏在河面上漂行,蕩出斜斜的水紋,與青青水草相互交融。水草十分茂盛似乎是它們托住了船兒,這船不是在水上行,而是在草上。沿途遇到好幾對新人在岸邊的草地裡拍婚紗照,更增添了遇龍河的秀美。中途在舊縣靠岸吃飯,要了個碑酒魚,用啤酒作配料加西紅柿和青椒,魚嫩湯鮮味美,是一道不可多得的特色好菜。在陽朔不一定非得要去西街有名的啤酒魚店,價格自然是成倍的翻。舊縣如此簡陋的環境,味道絲毫不打折扣。下午四點半到了工農橋,長達八小裡的遇龍河漂流就算結束了。 給驢友一點建議,若有時間漂流全程,風景美不勝收絕對值得。行程緊的話,可以選擇漂上半程,即從金龍橋至舊縣或朝陽碼頭。實際上,我們僅用了兩小時就過完了下半程,因為下半程水流比較急,風景又稍遜,時間當然短。印像·劉三姐(9.28)漂流回來也不想吃飯,便等到七點去看《印像·劉三姐》。這是一個以漓江山水為背景的大型實景演出,張藝謀、王朝歌和樊躍執導。主打燈光效果,所以只在晚上演出。在燈光和江水的折射下,場面很絢很空靈,給人以夢幻之感,同時展現了一些壯族瑤族等當地人民的生活場境。看完後總感覺少些什麼,想一想發現缺乏深度,表現手法的大量運用,並掩飾不了思想的匱乏。和後期策劃的《印像·麗江》相比,略顯青澀,不成熟。不管怎樣,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唯美畫面所帶來的感觀享受是不容置疑的。尤其是月中嫦娥一段,一彎明月浮於江面,月中仙子在月牙上翩翩起舞,江水映射出粼粼月色,幾只竹筏幾盞漁燈,這樣的畫面誰見了都會被深深吸引。說得簡單一點,看《劉三姐》就是看一場大型的水上燈會。 第二天睡了個懶覺,在陽朔閑逛了一個上午。碰到科普宣傳日,陽朔公園上節目,請了不少文公團和藝術團的人,熱鬧看了一陣子又去了西街,白天的西街比夜晚果然冷清很多。陽朔太小,一個上午不到,就走了個遍。下午去桂林,再轉車到龍勝再轉大寨看梯田嘍!龍脊梯田(9.30)由於轉車頻繁,到大寨停車場已經晚上七點半了,而我訂的全景樓又在景區的最高處,匆匆吃完飯開始上山。恰好有一隊從丹麥過來的老外也要上山,一路上便跟著他們也不用怕走錯路。有一個老外很胖實在爬不動,坐了一個四人抬的滑杆,要了二百塊剛開始覺得好貴,可到後來發現路這麼遠還這麼難走,也就理解他們了。他們的終點是田頭寨,而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從田頭寨到全景樓一路漆黑,還好准備了手電。路上沒有一個人,想問路都不行,不知什麼時候前面跑出來一只小狗,我走慢了它還會在路邊歇著等我。把心一橫,反正黑摸摸的,也搞不清走哪,跟著小狗混總會帶到有人家的地方去,幾個叉路口我都選擇了走小狗的方向。爬上長長的一段石梯又拐了幾個彎,小狗鑽進一家樓閣不出來了,我急著喊“快出來帶路啊”,猛然手電一掃,“全景樓”三字豁然醒目。一陣驚喜,終於到了,忽然間對這條狗不可思議起來,真是神奇。看看時間九點,我花了一個半小時上到這山頂。景區裡的樓閣旅舍全是木質結構,全景樓也不例外。隔音效果那是相當的差,走起路來整個樓板都在咯吱咯吱的叫,隔壁手機的震動竟能穿越三個房間到我的房間還清晰入耳。兩張大床照樣睡一個扔一個,一頭倒下去,舒服得呼呼大睡。景觀房面東,開窗就能看日出,可憐我不顧勞累六點起來,誰知天公不作美,日出沒有看到。吃早餐時看到了在遇龍河漂流認識的三口之家,男主人很熱情非得請我吃早餐。本計劃徒步到平安梯田,可是竟把路走錯了,翻了個山頭,穿過不知名的幾個山寨,又回到了來時的公路上。一陣狂暈,只好沿公路走回大寨停車場。看過七星伴月和千層天梯,或許能見度的原因,並沒有覺得梯田有多壯觀,比起宣傳圖片差遠了。梯田大多沒有水,看不到層層如鏡的效果,稻谷確實奉上級命令沒有收割,金燦燦沉甸甸漫山遍野都在展示豐收的好年景。想想在四川,這稻谷怎樣都不會種到山上去,沒水源條件。龍勝縣是個寶地,水源很好,在田間采風亂鑽野山地,隨時能見到山泉水,嘩嘩的流著清又亮。 選了一條去金佛頂的路,途經大毛界,這個寨子明顯很冷清,少有人從這裡走。在這裡吃了頓飯,下午一點左右到金佛頂。在這裡終於看有水的梯田,有了水,風景就明亮了許多。從金佛頂到1號西山韶樂比較遠,需走泥巴路,還有幾個岔路口,但並不迷惑人,憑感覺沿大路一般不會錯。這一段路並沒有傳說的那樣難走,途中有一大片竹林和一段幽靜的山路,看遍了大開大合的梯田,突然見到這裡小家碧玉的景致,耳目為之一新。行走在山路上輕風拂面、翠竹搖曳,蝴蝶在身旁上下翻飛,於是開懷放歌。走過這段山路便豁然開朗,梯田風光再次出現。大約一個多小時就到了1號景點,十米之遙便是全景樓。恰好在全景樓碰到同事,外加一個剛結識一個小伙子,商量後,決定讓我帶路從全景樓再去金佛頂。幸虧體力不錯,幾個來回依然精神十足。我們不走尋常路,專挑小道岔口,雖然搞得渾身是泥、狼狽不堪,倒也樂得自在。到了金佛頂天色已經不早,於是決定橫穿大毛界直到田頭寨。有兩老外在這裡迷路了,一打聽和們住在同一個旅館,於是同行。好在備有地圖,基本上沒有走錯路,到田頭寨時,天已經黑。連著兩天摸黑走這條路,也算是緣分啊,匆匆趕路到全景樓已是晚八點。吃飯休息,明兒得坐一天車去貓兒山呢。 早上下山,只用了四十分鐘便從全景樓走到了大寨停車場,坐上最早一班十點半發往桂林的車,到桂林已經下午1點了。 高寨把酒農家(10.1)從桂林本來有直達貓兒山的車,車子在群眾路附近發車而非汽車總站,可是預先並不知道。結果坐了去興安的直達,中途在白竹鋪也不停,到了興安又轉車去華江鄉,在華江趕上了桂林直達貓兒山的班車,真是叫我哭笑不得。下午六點多到了高寨,這一天時間幾乎全用來坐車了。其實從地圖上來看,龍勝縣離貓兒山直線距離並不遠,問了下當地人,以前有人從龍脊梯田直接走去貓兒山的,行程也就兩天,只是現在很少有人走,年輕一代根本不識路。我倒是挺想試試的,可惜沒准備。毛主席說不打無准備的仗,於是老老實實倒了一天的車。 高寨住的地方很多,賓館旅館一大堆,我都不喜歡。於是尋了戶做小本生意的農家,條件極其簡陋,只有一間客房還被一對中年夫婦住下了。老板姓楊,是個黝黑憨厚的莊稼漢,他說還有一個房是他兒子住的,兒子在桂林開車幾天不回來,如果不嫌破可以住這裡。一看果然很破,管他呢,一個人能睡就行。 到了晚上,楊大叔給我們弄了幾個菜,在中年夫婦的盛邀下,楊大叔一家子和我們坐在了起。中年夫婦均是桂林本地人,男的姓孫,女的姓蒙,國慶放假出來轉轉貓兒山。孫大叔特愛喝酒,早就把從小賣部買來的三花酒給我們都倒上了。酒的度數很高,一口下去嗆的眼淚直流,對於大叔來說卻如喝白水。菜是真正的農家菜,比較粗糙但很香,這個煙薰豬頭肉,薰的就十分徹底幾乎全黑了,很脆,拌上青椒,超爽口的下酒菜。 他們聊天用桂林話,勉強能聽懂一些,蒙阿姨是一個中學老師,不時的用普通話翻譯。我們互不相識卻因機緣坐在一起,喝灑暢談。還有兩天就是中秋,天上月亮已經很圓,在陌生的地方,遠離家鄉與工作的城市,大山腳下我們突然成了莫逆之交,將進酒杯莫停。我喜歡這樣的感覺,無拘無束。一瓶三花酒很快見底,楊大叔拿出自家泡制的藥酒,來!我們繼續喝。 坐在門檻上,夜色中高寨一片寧靜,點點燈光伴隨著孩子們的歡笑。這是一個溫馨、安祥的村莊。曾經的四川老家也是這翻景像,看著眼前孩子們的游戲,我微微含笑。夜已深,中年夫婦在聽說我要走小路上山時,竟要跟著我一起走,四十歲還有如此激情讓我很驚訝,也好,三個人可以相互照應,早些睡下,明天得打一場硬仗。 翻越貓兒山(10.2)早上起來,發現楊大叔已經做好早飯和為我們中午准備的酸豆角拌糯米飯團。飯團背在背上沉甸甸的,一天的食物不用愁了,七點半從山門外左邊的碎石路開始,我們一行便踏上了翻越貓兒山的漫漫征途。 貓兒山是五嶺之一越城嶺的主峰,華南第一高峰,海拔2142米,是紅軍長途中翻越的第一座大山。其主要山脈老山界海拔1860米,山勢巍峨道路崎嶇,一九三四年十二月工農紅軍北上抗日,連夜分三路翻越老山界,沿途備嘗艱辛。陸定一筆下的《老山界》入選中學課文,講述的就是這一段故事,集泰山之雄,華山之險,廬山之幽,峨眉山之秀,就是這樣一座集萬千寵愛於一身,卻名不見經傳的山脈,成就了夢幻漓江以及資江和尋江,三江源頭直指貓兒山。 沿碎石路一路向前,幾乎沒有岔路,和我們始終相隨的是烏龜江——漓江的母親河。路過一個小電站,再走約十分鐘便可見到一座橋,橋對面有一個亭子,這也是路上唯一的一座橋。過橋便開始真正的上山小路,當地人稱這條路為梯子嶺。 梯子嶺是非開發景區,道路難走,岔路不少且無水源補給。不過只要保證三岔口走中間、雙岔口走右邊,且為上行路就不會錯。半小時後會路過一片竹林,再十分鐘可見到一塊有紅色的“老山界”三字的石頭。這裡可以算作三分之一的路程,之後的路比較陡,孫大叔開玩笑說咱們的海拔三步上升一米。一路上左邊遠處的貓兒山主峰就是我們的參考。起步時仰視要掉帽子,走著變成抬頭,後來就成平視。十點四十左右終於走完梯子嶺,順利到達盤山公路。 從梯子嶺出口到紅軍亭約半小時,當看到公路旁有一塊石頭上面寫著紅軍亭時,莫要猶豫請走小路。不但能省一點路程,更重要的是紅軍亭是第一個能真正停下來歇歇腳的地兒。在這裡能看到陸定一的四句話被刻在石碑上“泰山之雄……”,稍作休息繼續出發。 下午兩點半,我們來到貓兒山迎客松,迎客松前面是三江源和原始森林入口。原始森林及三江源應是貓兒山的精華,是最值得觀賞和探訪的原始聖地。 一走進這片森林,氣溫驟然下降,空氣中夾著陣陣滲人的寒意,不由得打了個冷顫。陽光婆娑地從古樹枝杆間撒下來,照在長滿青苔的石板和厚厚的落葉上。小路兩旁是沼澤,有些可以看到盈盈的水,有的則被落葉完全覆蓋。不要輕易去踩踏,真陷下去可就麻煩了。沼澤的儲水量相當豐富,這也是能成為漓江與尋江源的一個重要原因。 越往裡走越加寒冷,越能看到十分珍稀古老的樹木。南方鐵杉是一種裸子植物,它與銀杏銀杉一樣被稱之為活化石。這裡的古杉盤根錯節,樹表因長年的潤濕和陰冷氣候布滿了青苔。青苔腐爛了樹皮,脫落後露出樹表來,整個兒看上去像一塊潮濕的古老岩石。最多的是山桂花,姿形很奇特:或如濟公醉臥,橫於沼澤跨於路間;或如靈蛇盤枝,曲於草叢張乎天際。穿行不久便看到潯江與漓江的石碑,兩江源頭間隔僅三十米,也算是罕見。 資江源不在原始森林裡,而在紅軍亭那一片,具體位置不得而知。再往前約半個多小時,可以看到野人湖,很小一潭水,長年不流動,水質變化得有些發黑。野人湖前行一百米就是仙愁崖,十分陡峭,絕壁斷崖,往下是萬丈深谷,如果有膽量順著欄杆可以往下走一點。在這裡還真能找到“華山之險”的感覺,仙愁崖是單行路,去了要原路回來。下午四點半,我們三個肚子餓得一陣咕咕叫,拿出醇香的糯米飯團,整個林子只有吃飯的聲音,那個安靜啊,都有點可怕,吃完趕緊閃,萬一熊來了怎麼辦。 在出口欣賞完層次鮮明的鐵杉薈萃,繼續前行,五點五十到貓兒山賓館。看看天色好像還能看見日落,繞過賓館一陣狂奔。落日之景已然呈現,看來是沒時間上到華南之巔了,只好在一處視野十分開闊的地方停下來,這裡立了一塊石頭上書“神仙處”。還沒喘過氣,太陽已經變得柔和起來,把天空映得一片昏黃。天氣很晴朗,沒有雲,看不到彩霞滿天,卻可以看最真實的日落。背附行囊,凝望西方,山風不斷吹起頭發,太陽越發溫柔,臨走之際終於不用強烈的照射掩蓋自已的模樣。它在下沉,一條邊已經墜入雲層,慢慢地融入海底。 當太陽完全消失在落日余暉中的時候,轉過身一抬頭月亮已高掛空中。隨手一張,蒼山枯藤老樹明月就定格下來。日月同升,可書生意氣,可把酒當歌,可萬裡獨行笑傲人生。 貓兒山賓館在國慶期間十分貴,學生床位一百塊一個人,標間就貴得更離譜。可以租他們的帳蓬五十塊一頂,十塊一床被子,五塊一個枕頭。用了九個半小時走上來,邊走邊玩所以不快,但是比較累。住了個學生床,公用洗澡間的水很冷,洗了三分鐘就被凍得抗不住出來了,一百塊錢如此待遇,不得不令人心寒。晚上上廁所看到一大片的房間空著,而我的房間也只有我一個人住。對於貓兒山賓館這種寧願讓那麼多人住帳蓬也不降低一點價讓他們住房間做法很不滿,趁國慶哄抬物價極其可恥。湊合睡吧,起碼比睡帳蓬暖和一些吧。 貓兒山日出(10.3)早上一覺醒來,時間五點半,胡亂洗了把臉就向華南之巔爬去。天還很黑,打開手電走了一條小道二十多分鐘就到山頂。這裡是貓兒山的最高峰,視野開闊,山風強勁,下意識拉緊衣服鏈。有個人居然裹著被子坐在那裡等日出,精神可嘉。此刻東方一片漆黑,月亮和星星還掛在天上。一不留神打了個盹,睜開眼睛天空就亮了一些,迷霧中的山脈層巒疊嶂,在淡淡的霞彩映襯下透著幾神秘。 天空在變亮,時間在流逝,太陽依然躲在雲層後面不肯露面。我們都在擔心還能不能一睹這高山日出,有人已經開始下山離去。這時一群年輕的學生,用他們朝氣蓬勃的聲音齊聲向東方呼喊“太陽出來吧——”。這聲音回蕩在山間,穿過峰巒,或許真的心誠則靈金石為開,或許太陽真的聽到了心底的渴望,它突然探出一只眼睛調皮地向我們眨了眨。人群頓時歡呼雀躍起來,為這遲來的光芒。太陽緩緩升起,那由白到暗紅的漸變色分外妖嬈。它終於破繭而出,光芒四射,整個大地沐浴在清新的晨光中。 觀完日出,准備下山。孫大叔與蒙姨坐車沿盤山路下,而我決定徒步六十裡下山去。下午三點半在經歷長達六個半小的急行後,順利到達山腳。當晚是八月十五,繼續住在楊大叔家。今天晚上來了很多客人,楊大叔邀請我與他們一同吃團圓飯過中秋,搞得我還有些不好意思。他們都很質樸,沒了拘束感便開懷暢飲。深夜酒醒,拉了小櫈子坐在外面,月色分外明亮,中秋本是家人團圓的日子,可我卻思念不起誰來,很享受獨來獨往的生活,沒有羈絆,沒有歸屬。溫暖的家可遇不可求,學學老子,隨遇而安! 閑逛桂林(10.4)清晨辭別楊大叔,坐上高寨到桂林的直達班車,晃悠兩個半小時到了桂林的芳華路。下車坐公交,看哪兒舒服哪兒下,就到十字廣場下吧。沿解放東路來到桂林最繁華的正陽步行街,穿過中心廣場就到杉湖。杉湖的日月雙塔在白天沒有燈光,看不出金色與銀色的交相輝映。過陽橋即到榕湖,看了看枝繁葉茂的大榕樹和古南門,旁邊一座古榕雙橋,曲線流暢造型還錯。在中山路還沒怎麼走,就到了汽車總站,不由得感嘆小家碧玉型的桂林。 貓兒山同行的孫大叔和蒙阿姨今天從靈川回來,給我打電話盛邀去他們家做客,晚上帶我去看兩江四湖的夜景。他們是普通的桂林市民,萍水相逢卻如此熱情,讓我很是感動。晚上,坐在孫叔的摩托車後面,蒙姨單騎一輛在前引路,兩江四湖的夜景就慢慢呈現在眼前了。 桂林的環城水系含杉湖、榕樹、桂湖和木龍湖以及漓江和桃花江,本是相互獨立的,市政府投資十多億清污築橋,形成了現在的連通水系——兩江四湖。市區的夜景四處閃爍著霓虹燈,湖水倒映下顯得斑讕多彩。晚上十點過我們已經繞桂林走完一圈,回到孫叔家很困很累,倒頭便睡。第二天到附近的屏風批發市場買了點桂圓和板粟,坐上下午的火車打道回府! 後記一個人的世界有許多自由,徒步漓江、漂流遇龍河、登龍脊梯田、翻越貓兒山,在辛苦中體驗生活,在散漫裡尋找風景。壯麗河山打開寬廣的胸襟,大千世界賦予深邃的雙眸。行萬裡路,讀萬卷書,交天下友,快意人生應當如此。祝願旅途中結識的朋友一路走好,你們的真誠、善良和熱情給世界帶來溫暖,使生活更加美妙。願天下熱愛生活的人,健康幸福! 時值祖國六十華誕,以此長文為念。大業尚未完成,同志仍需努力。

行程列表請參考:http://www.yododo.com/ask/01239F6964E56095FF808081239B5DDF

(徒步漓江)



(徒步漓江)



(老街79號)



(銀子岩)



(遇龍河)



(印像劉三姐)


精選遊記: 桂林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