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國慶三晉之旅-平遙古城(二)

作者: 弋雲

導讀2009-10-06 晴 因為想趁著早晨人不多的時候拍拍照片,所以今天比較早起床,7點鐘我們便出門了。大街上也有三三倆倆與我們同樣想法的游客,拿著相機走走拍拍。我們先去到縣衙門口,留了影,然後按照地圖指引逛其他幾條街道,順便看看幾個想去的景點位置。不時有電瓶車開過來問我們要不要坐車,我們一概搖頭拒絕,早餐空氣清新,散散步挺好。街上很多的建築都是多年 ...

2009-10-06 晴

因為想趁著早晨人不多的時候拍拍照片,所以今天比較早起床,7點鐘我們便出門了。大街上也有三三倆倆與我們同樣想法的游客,拿著相機走走拍拍。我們先去到縣衙門口,留了影,然後按照地圖指引逛其他幾條街道,順便看看幾個想去的景點位置。不時有電瓶車開過來問我們要不要坐車,我們一概搖頭拒絕,早餐空氣清新,散散步挺好。街上很多的建築都是多年的歷史,窗欞、門楣、大門都雕刻著精致的圖案花紋,一路經過日升昌、鏢局博物館等景點,我們看好地點,一會等開門了再回來參觀。繼續往前經過當地最高的建築物--市樓。玲瓏峻峭,富麗堂皇。登樓要收費5元,不包括在通票內,但這時時間尚早,還沒有開始賣票,我們也就在下面拍了拍照片而已。再走了一段,我們看到一家小店裡吃早餐的人很多,我們也進去,要了小包子和煎餃等,先填飽了肚子。山西的面食配上山西最出名的陳醋,味道還是相當不錯的。吃完後,看時間剛好8點了,於是我們便去到第一個景點日升昌票號參觀。

日升昌票號始創於清道光四年,由平遙西達蒲村李大全投資白銀30萬兩和細窯村掌櫃雷履泰共同創立。是我國第一家經營彙兌業務的票號,我國最早的銀行,從此結束了我國鏢局押送現銀的落後形式。

曾經流傳的一則日升昌童叟無欺的軼事:清末時期,平遙城內一位沿街討飯的寡婦老太太,有一天,持一張數額為12000兩的張家口分號彙票,到日升昌總號提取銀兩。經過營業員仔細核對,發現這張彙票簽發時間在同治七年,與取款時間相隔了30多年,趕緊跑到後廳詢問大掌櫃,兩人問清了彙票來歷,並認真查閱了數十年的帳簿,如數兌付了現銀。原來,老太太的丈夫早年到張家口經商做皮貨生意,同治七年收拾盈余,在日升昌分號彙款12000兩白銀,起程回籍,不料途中得病身亡。屍體運回家裡,妻子哭得死去活來。一個好端端的家庭開始敗落。妻子十幾年靠沿街乞討熬度日,一天,這位老婦拿起丈夫留下的唯一一件夾襖,偶然從衣角摸到一張日升昌彙票,抱著試試看的心理,她便到日升昌兌取了現銀。這件事之後,日升昌名聲大振,彙兌、存放款業務一天比一天紅火。經過發展,日升昌的黃金時期年彙兌金額高達3800萬兩白銀,當時可謂“日利千金”;其經營網點幾乎遍布整個中國。

更讓我們嘆服的是:票號產生的大環境,外患頻頻,內亂不斷,而日升昌彙通天下,聲名遠播,在風雨飄搖中縱橫一百年,創建了一整套往來賬戶彙兌結算及相當嚴格的保密程序和用人分配制度,並形成了一整套讓西方優秀管理學家嘆服的管理制度。今天在香港等地的銀行依然沿用著當年的很多稱呼如協理、襄理等。

如今的日升昌票號已改為中國票號博物館,共設有二十余個展廳,大體上分為史料展示和原貌展示兩部分,從中可以看出中國民族銀行業的發展軌跡。

這時旅行團也開始進入,我們便跟在一個旅行團之後,蹭導游聽講解。

在櫃房的牆上,我們看到了一個鏡框裝裱好的《防假密押》,上面的每個字,都代表了不同的含義:“謹防假票冒取,勿忘細視書章”,此12個字代表了12個月;“堪笑世情薄,天道最公平。昧心圖自利,陰謀害他人。善惡總有報,到頭必分明。”此30個字代表了初一到三十;“生客多察看,斟酌而後行。和氏連城璧,由來天下傳。”,此20個字,輪流代表了數字一到十;最後“國寶流通”4個字,代表了萬千百十。這就是日升昌所創建的非常嚴密的保密制度。

信房,是總號統轄分號業務往來,行市要情,發布指示,組織人事調配的重要內部機構。設文牘先生一名,需是科甲中舉之人,相當於現在的大學本科畢業。還有書寫員2-3名。信件郵件采用專人,所寫的信件也都是使用業內密語。如詢問最近行情如何,會問“最近天氣如何?”,回答“小雨”意思就是還可以,“傾盆大雨”就是行情非常好,如果回答“天氣晴朗”意思就是“行情不好”。因為當時人們都視水為財,所以暗語也以雨水多少來論。

帳房,總管全號帳目,負責銀錢出納的重要內部機構,設帳房先生一人,副帳一人,幫帳1-2人。平時核算各種帳目,年終負責彙總總分號業務,編織清單,經掌櫃審定,向股東作經營彙報,到大帳期,決算分紅。這可是我的老前輩呢。帳房裡還設有地下金庫。

客房是供號內外伙友和客人的臨時住宿,間或也有仕途官吏、文人墨客在此歇腳。室內陳設齊備,用料講究,紅木床鋪,黃花梨穿衣鏡,西湖龍井、景德鎮瓷器、骨牌麻將和經書史冊等。真是安樂舒適。

再後面是廚房,供號內伙友就餐的地方,室內設爐、灶具、鍋碗瓢盆壺是應有盡有。牆上掛著票號的伙食,可以說票號內的伙食非常好,葷素搭配,非常講究。喝的酒都是茅台、杜康、汾酒、五糧液、竹葉青、劍南春、狀元紅等一等一的名酒,茶則是龍井、鐵觀音、毛尖等上等的好茶,真是太會享受了。據導游介紹,在日升昌票號,一個小伙計一個月的收入為45兩銀子,相當於縣太爺一年的收入。工作3年休息半年,每4年分紅一次,也只是知道個大概數目,只有到最後退出票號的時候才能拿到錢。但票號每個月都會按時將生活費送到員工的家中。每年都有升工資,月薪漲到120兩後就不再加了,但之後可以入股,成為票號的小股東。所以當年能在日升昌任職是普通人夢寐以求的事情。

再到後廳,這裡展示了日升昌滄桑百年的經營歷程,還有中國的票號起源發展的歷史。在院子裡,我們還看到了票號掌櫃們外出談生意做業務的交通工具,一輛豪華氣派,做工精雕細刻,用料貴重考究的轎車,相當於今天的奔馳寶馬了。

從日升昌出來,心裡頗為感慨。日升昌之所以能發展壯大,與其誠信經營是分不開的。而誠信,又何嘗不是當今社會做人立業之根本呢!

下個目標是平遙縣衙,據說是保存最完整的古代衙門。衙門很大,人也很多,正好跟著又一個旅行團後邊蹭聽。最外邊的是看守所,裡面還有不同等級的房間,有標配(壁燈和床、炕等)和死囚房兩種。後者房間一片漆黑,只有牆上的鐐銬,但蹭聽後知道這間房間的牆壁是一般的三倍厚,且中空的,裡面是沙子,以防止囚犯破牆逃跑。穿過綠樹成蔭的庭院,接下來的展覽區,展示了古時所用的各種刑具,如游街示眾的刑車、腳鐐、手銬、火盆等等,其中還有部分是非常殘忍醜陋的刑具,如針對犯淫罪的婦人所用的木驢,驢背上數排鐵針,犯婦坐於其上,被折磨至死。還有鐵鞋、乳夾、釘床、老虎床等等。看著這些歷朝歷代嚴酷厲刑所用的刑具,實在讓人心生寒意。

這時,快到9點半了,前面的縣衙大堂有模擬古代升堂的表演,我們隨人流回到前面,我搶占了高台下的位置,視野非常之好。一個簡單的失竊事件,通過生動的表演,和現代的詼諧語言,表現出古代升堂的情形和小智慧,讓台下的看客不時發出陣陣笑聲與喝彩聲。看完表演,我們繼續參觀縣衙,才發現縣衙實在是非常大,居然還有一個平遙縣衙獨有的大仙樓,樓上供奉保護官印的狐仙,樓下則是廚房和餐廳。樓門處掛了一副對聯“柴米油鹽醬醋茶除卻神仙少不得,孝悌忠信禮義廉無有銅錢可做來”,寓意十分深刻。

再下來,我們參觀了中國鏢局博物館,在鏢局的練武場,我們輪番舉起了鐵錘、刀槍劍戟舞動起來,很有感覺。

因為午後要趕去雙林寺和王家大院,所以上午的時間還是很緊張的,我們出了鏢局,又匆匆趕往協同慶,也是中國錢莊博物館。

協同慶和日升昌其實都是票號錢莊,很多特點都相似,但也有獨特之處。進了第一道大門,面前擺著一個大水缸,既有聚財的意頭,又能起消防作用。進了第二道門,又是一口小水缸,叫“門海”,俗語有雲“門前擺大海,年年發大財”。地上的下水口做成外圓內方的銅錢樣式,取意流水不流財。館內還展示了當時用來秤銀子的小秤、原始牛角水印等古物,更有協同慶的鎮館之寶,乾隆九年制成的五層寶塔。相傳為八國聯軍入侵北京,慈禧太後逃難到此地,在協同慶停留後,賞賜給協同慶的。五層寶塔,既像征了福祿壽喜財五意,又代表了金木水火土五行。

之後,我們更是由狹窄樓道下到協同慶的地下金庫參觀。只見幾間庫房裡堆滿了金銀元寶和紙票,當然,應該都是模型。金庫院落鐵網架設與上層分設,固若金湯;隱蔽處暗道通上下前後往來,是明清商鋪中一大奇觀。頭頂的鐵網上綁著數個鈴鐺,如果有人想要侵入,鈴鐺就會響起來,這是防盜網的雛形,導游說這就是“110”的來歷了,有壞人來,就搖搖鈴。另外頭頂還有兩個木制的提籃狀物,據說以前要提取現金,就是由金庫保管員將現金放在這個木制提籃裡,再由上面的人從上方的開口處提出去,現在銀行提取現金的機器叫做“提款機”就是由此而得名。呵呵,也不知道這些關於110和提款機的由來,是真的呢還是導游杜撰出來的。在地下,還樹立了一根盤龍柱,相傳是明太祖朱元璋贈給軍師劉伯溫的珍品,以檀木雕刻的神龍寶柱。劉伯溫祖籍是平遙朱坑人,他將神龍寶柱運回祖籍,測得此地為平遙的心髒龍脈,便將神龍寶柱樹立於此。清鹹豐年間協同慶錢莊成立,財東和各掌櫃都對神龍寶柱珍愛有加,且繪彩上供,自此金庫銀錢總是滾滾而來,人稱乃神龍寶柱靈氣所致。

從協同慶出來,時間已近中午,我們沿大街返回,路上又買了些平遙的特產剪紙和皮剪影,之後我回客棧收拾行李,辦理退房手續,LG則去雷履泰故居晃了一圈。

(詳細圖文版游記請至http://***/itravel2009)



(清晨的平遙)



(市樓)



(日升昌)



(平遙縣衙)



(最早的提款機)


精選遊記: 平遙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