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蚤市場的歷史記憶(2009美加游記之五)

作者: 古漢

導讀第一次接觸跳蚤市場是在南非的約翰內斯堡,臨上飛機前去一個商業中心吃飯,看到當地居民利用周末在此地開跳蚤市場,甩賣家中的舊物。流連再三,竟然發現為數可觀的、可圈可點的心儀寶貝。這次到紐約,當然不會放過有名的切爾西古董和跳蚤市場。周六早起,頂著蒙蒙細雨,我們從25街的最東頭向西頭行走,一路打探,一直走過了麥迪遜廣場公園和高高扁扁的熨鬥大廈 ...

第一次接觸跳蚤市場是在南非的約翰內斯堡,臨上飛機前去一個商業中心吃飯,看到當地居民利用周末在此地開跳蚤市場,甩賣家中的舊物。流連再三,竟然發現為數可觀的、可圈可點的心儀寶貝。這次到紐約,當然不會放過有名的切爾西古董和跳蚤市場。周六早起,頂著蒙蒙細雨,我們從25街的最東頭向西頭行走,一路打探,一直走過了麥迪遜廣場公園和高高扁扁的熨鬥大廈,就看到街北邊一片空地上搭起的眾多的簡易貨攤,這只不過是跳蚤市場的一個小分支。真正的大本營,是駐扎在街南邊一個大地下停車場。走進去仔細觀察,才發現裡面人頭攢動,商品琳琅滿目。大到各式各樣明清時代的紅木家具、小到一戰前的紐約市民用過的明信片等應有盡有。可以粗略的分類為二手衣物、家具、藝術品、鐘表、小裝飾品、瓷器、玩具、紀念品等等。我信步漫游,見一個攤位密密麻麻擺滿了形態各異的非洲土著民族木雕,數量有幾百件,大的比真人還高。另一個攤位上,胖胖的俄國小伙子經營的簡直就是沙俄貴族的全套家當,從銀光閃閃的馬刀、老式手槍到青銅鑄就的古代騎士像、貴婦像,還有多種多樣的勛章、綬帶,金銀飾品、宗教用品,讓人眼界大開。簡單攀談幾句,他告訴我,“這些都是我爸爸的爸爸留下來的”,看來,人家有幸沒搞什麼“破四舊運動”,否則,我等就無緣領略這麼豐富直觀的沙俄貴族生活方式了。在跳蚤市場,你不經意間就和厚重的歷史積澱相逢。這裡,可以看到老紐約各個歷史階段的發展身影。一座大樓竣工的紀念章,一條鐵路通車的首日封,一次運動會的紀念磁盤,一個俱樂部的會員名冊,當年紅透半邊天的名瑗影星如麥當娜等的舊照片,肯尼迪、老布什、克林頓等政客競選時的舊海報,各式其式,這裡都有出售。甚至9。11事件發生後,美國全球通緝的恐怖分子的全部照片,也被堂而皇之的擺買。美國人也有一套紀念重要歷史事件的獨特方法。比如,第二次世界大戰以1939年9月1日,德國突然襲擊波蘭為開端。美國的集郵愛好者就選擇了1984年9月1日,在波蘭寄出一封首日封,上面畫有成群的德國斯圖卡式轟炸機撲向燃燒的波蘭城市的畫面。同理,類似的紀念日,如珍珠港事件,他們就會在12月7日在同一地點寄出,而這些首日封都在攤位上出售。經過再三斟酌,反復討價還價,我最後買下了一位狡詰的黑人大叔攤位上一個手工彩繪的藝術磁盤;一位白人老大媽攤位上幾張老紐約城的舊明信片,其中一張是50年前曼哈頓唐人街的場景。當然,也包括那張二戰首日的首日封。


(切爾西25街街頭景色)


精選遊記: 紐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