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巴基斯坦,作外國人無疑中國人的身份最高。無論是官員還是平民百姓,見了中國人都格外親熱,像見了鄰村來的表兄弟。記得在那個佛學院的遺址,我們要拍照,那位看院的老人就移走no photo的牌子,然後附在我的耳邊說,“別人不行,你們可以,因為你們是中國人”------至今言猶在耳。也許正是得益於這種信任,我們還見到了他們生活裡的另一面。
一、 誰愛的美最美?
余秋雨在他的“千年一嘆”裡有一篇文章,專門講巴基斯坦隨處可見的一種的貨車,被當地人改裝成一種高大的模樣,然後塗上花鳥圖案,花花綠綠的樣子。這種車被余先生譏為“花棺材”。
從那裡回來後再讀那篇文章,我的感覺是,余先生用那麼多篇幅來說明它們又醜陋又粗俗,實在是話太重了。
我們剛到達時看到這樣一些花花綠綠的龐然大物(一般是貨車和大客車),也很不習慣。那些圖案多麼俗不可耐啊。我們想,都是一些沒有文化的鄉民干的吧。
可是沒有幾天,發現大街上滿地都是,我們就習慣了。------像我們中國人蓋房要貼瓷磚在外面一樣,他們是在追求美呢。
我的朋友撒力得是在美國上的大學,西方那一套見得多了。和我們一起乘火車旅行時,我們和他談起了大花車,沒有想到他那麼肯定的說:
------這樣好看啊。
------當然有一些宗教的意味,都是一些吉祥的圖案嘛。
------(改成這樣)是要花不少錢的。
要是在中國,這樣做的人肯定是瘋了,可是花錢買8888之類號碼的人不也很多嗎?
撒力得看我們還沒有想通,就扯到了他的袍子上來。原來為了和我們一起旅行,他特地換上了當地人穿的白袍子。
“你們認為好看嗎?”他問。
我們笑而不答。
“這是我們認為最時髦最好看的服裝。今年流行的是長袍,要長過膝蓋。”他說。
原來還是很講究的。
“這樣的衣服穿到中國去一定很有趣。”我們不好掃他的興。
“我們有很多習慣不一樣。過一會兒還有更有趣的事呢,我們去吃手抓飯。”
-------他要比我們大方開明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