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這個城市,對於我有著非比尋常的特殊意義,早在1931年,外公帶著新婚的外婆,和一本厚厚的英文詞典,遠赴哈爾濱郵局上任,一直到日本人占領東北,外公才被派回了上海的四川路郵電總局。孩提時一味迷醉在外婆的敘述中,那些白雪公主住的尖頂房子和胖得要命的蘇聯老太太,還有那個軟的令外婆一直睡不著覺的席夢思,那個城市有著怎樣的魅力,令外婆這麼一個從未出過門的千金小姐,可以跟隨外公去到千裡之外,同樣的魅力也深深吸引著我們,所以無論別人游記怎樣以為哈爾濱之行一天已足矣,我們還是在那裡逗留了整整四天,足跡遍布那些耳熟能詳的景點和街道,我們迷戀著這個城市的各個角落,在每一個晨鐘暮鼓裡,盡情感受著來自這個北國城市的無限風光。
從牡丹江到哈爾濱大概4個小時,雙層的火車車廂寬敞,聽著車廂裡的東北人聊天說笑,逗得身邊的一幫女同事,各個露出崇拜的目光,老公講東北人都是趙本山,時間在他們旁若無人的說笑中過得飛快。哈爾濱的住宿定在靠近火車站的7天連鎖賓館,雖然房間小小,但是出人意料的令人滿意,酒店不忘在醒目處放著防毒面具,更把所有設施的使用說明一一詳細羅列,老公說這樣的管理方式的確具備了大公司的管理理念。

拿著地圖我們喜歡在這個城市裡按照自己的方式游走,初來乍到的我們對於這個繁華都市充滿了好奇,道路兩邊的廣告牌子林林總總、鋪天蓋地,可怕的是那些公共交通,廣告充塞了所有可以利用的空間,上天入地地安置在各個角度,韓式包皮手術和女子不孕不育,是所有公交車絕無遺漏的,感覺全城的男女不分年齡地都在為這兩個問題苦苦煩惱,一路的廣播激情高昂地承諾如何有效快速,我們不禁啞然失笑,曾幾何時包皮技術都已經細分到如此講究的地步,看來國產化在任何領域都不被大眾看好,這幾年國家經濟的快速發展,也令唯利是圖的商人,將原本含蓄的東方人的非常私密的話題,卻公然上升到在公共場所津津樂道,實在令人感到啼笑皆非又無限尷尬。著名的中央大街和街上著名的建築,那些褐色的銅牌記載著這個建築的年代、風格、用途,歲月和時代的烙印,已深深鐫刻在這些滄桑的建築上,凝視著這些建築,猶如回放了一部稍縱即逝的興衰史,無論這些建築曾經有著怎樣的顯赫身世,現如今卻總是淪陷為那些商業叫賣的場所,無比精致的門廊卻可悲地掛著各種宣傳廣告,顯得多麼的委屈和不倫不類。

中央大街每個路口,總會非常人性化地安排一些休息的椅子,兩邊的一些居民院雖然外表工程做得不錯,過道的牆上是政府的一貫虛偽高亢的口號語,裡面的房屋卻是搖搖欲墜,院子裡面堆滿了木頭,一些老人依然駐守在這裡,木頭是他們今年冬天取暖用的,這裡的景像與中央大街所刻意營造的那種富麗堂皇的風格實在無法一致,很難令人在一轉身的霎那接受這樣的天壤之別。
哈爾濱這個城市,是如此得與眾不同,那些浸潤了濃濃的異國風格的建築遍布在這個城市的各個角落,於是在城市中隨意游走,變成了一道有趣的發現之旅,各個時期的建築風格、各個國家的建築物,甚至在一條小小的街道上,摩肩接踵地被安排在一起。教堂總是一個城市最為閃亮的地方,我們參觀了蘇菲亞大教堂,當然也只是教堂的底層大廳開放,環顧四周,那些屬於教堂最為輝煌的壁畫現在已經完全模糊不清了,倒是大廳裡面的對於哈爾濱這個城市的近代史,通過真實照片的介紹,非常地吸引人,正如介紹所說,照片是真實還原歷史最好的見證,令人感到異常心痛的是,那個曾經瘋狂的年代一度大肆破壞,當初癲瘋行為的直接後果導致了不可挽回的損失,現如今那些得以幸存下來的歷史建築,卻是這個城市最為值得炫耀的。
和別的城市一樣,因為居住人的身份,街道因此也被自然劃分了高低貴賤,我們在一個清晨時分,去到了被稱為下裡巴人的道外街,那些早已年久失修的建築在淡淡的晨霧籠罩下,竟然滿含悲涼之感,沿著每一條街細細領略,當初繁華喧鬧的生活場景依然可以窺見,只是現在在這裡居住的大多是一些外來打工者和收入微薄的老年人,我們走進一個住著不下三四十家的院子,露天的天井堆滿各種雜物,地上坑窪不平、污水橫流、臭氣熏天,一個因為沒有錢買房子而依然駐守的住戶告訴我們,這裡沒有下水、沒有電視信號,宛如一個被社會拋棄的外星站,唯一的希望就是等待政府的拆遷。我們也看到那些經過改造以後的房子,已經變得全如克隆一般的沒有兩樣,整條街外形結構完全一致的成排的建築,卻在原本令人充滿希望的縷縷陽光下,呈現出說不出的呆板之勢和木訥氣質,令人不禁扼腕嘆息。

大街上的徜徉給我們留下了嚴重的後遺症,我們經常會被困住在十字街頭,舉步維艱、進退兩難,好多交通異常繁忙的街頭,卻是偏偏缺失了紅綠燈,於是變成了我們和司機相互玩起了心理戰,可能是南北差異,初來乍到的我們總不能揣摸出對方准確意圖,於是常常在馬路上驚慌失措,有時幾乎接近勝利卻還是被逼退回到起點,心中實在不惑,難道政府的預算就差這點信號燈,又何必如此考驗大眾原本就不勇敢的膽識。
房地產作為全國經濟唯一領先的行業,在哈爾濱也是得到了空前的發展,我們每天總要經過一個高聳入雲的小區,房屋的俄式尖頂更是金光閃閃令人炫目,不過城市的貧富差別卻總是這麼厲害,當我們晚上去一個朋友的朋友家裡取火車票,那是在市中心南崗區西大直路那裡,街面的六層老公房的頂樓,當我們找到門牌號,在漆黑一片的樓道裡打開手電的一霎那,無法想像樓道裡的小廣告整整貼滿了任何一個縫隙,牆壁上、扶手上、樓梯台階上、天花板上,無處不在的白色黑字的小廣告向你推薦各種服務,而且一路緊隨一直到達頂樓,這個房子的內部完全有白色黑字的小廣告如牆紙一般重新裝潢了一次,無法想像這樣的房子還有什麼安全感可言,感覺那些小廣告隨時會進入你的客廳和臥室。
路過中央大街的十字路口,總有深墨綠的典型的俄羅斯的塔廊,靜靜映照在落日余輝下,一路向前,就是巍峨雄偉的抗洪紀念塔和漂亮的松花江,正值黃昏最美時刻,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整個松花江美得令人窒息,好多的當地人也喜歡在這裡散步,當地喜歡養狗的人非常多,經常可以看到隨意撒歡的小狗,只是留意到沒有一個人將狗狗的排泄物收拾掉,江邊微風習習,綠樹成蔭、聳立江中的各式碼頭呈現出各國的建築風格,整個環境非常優美,但是耳邊卻是不斷絕的吐痰的咳嗽聲,地上也是到處痰跡斑斑,如此美景搭配如此的聲像效果,令人不禁興趣索然。

凌駕於松花江上的鐵路大橋,相比現代橋梁追求的那種簡潔的流線感,它卻更多體現了工業時代的粗狂的風格,火車在橋中間帶著巨大的轟鳴聲從身邊呼嘯而過,橋身隨之劇烈震動帶來的那種刺激感,令好多游人穿行在橋上體驗了一把驚險,不過在橋上穿行,帶來更多的卻是樂趣,黑色的鋼鐵橋身上,寫滿了各種甜言蜜語、山盟海誓,那些成堆的承諾和表白,令原本鋼鐵般堅強的橋梁也不禁變得柔情了許多。
橋的另一頭就是著名的太陽島,不過我們是第二天擺渡過去的,車費2元,因為並不是節假日,太陽島上非常安靜,少有游客,我們並沒有租借自行車,只是慢慢步行在各個院中,累了只管找個樹蔭倒下休息,透過密密枝頭的碧藍晴空和隨心舞動的白雲,老公說只為這樣的藍天白雲都值得在此逗留,不遠處的小松鼠並不懼怕我們,手腳並用地細細享用那棵小小的果實,互不干擾的大自然恬靜閑適,只願此刻的這份美好常駐與此。
日本風情園沒有任何游客,一棟小小的日式建築在庭院中靜靜綻放,我們坐在院中吃著冷飲,日本建築的那份古樸和毫無奢華的舒適感,令人不經悠然自得。不過俄羅斯風情園卻完全是另外一種風格,這裡曾經是俄羅斯僑民居住地,建築甚至保留了當初居住時的用品和生活習慣,巨大的俄羅斯大媽的塑像也雕刻得非常可愛,只是和那些進行表演的俄羅斯小姐的身材不可同日而語,很難想像這些面容身材姣好的女郎若干年後也將變成這樣的大媽。
東北三省一直被稱為物產豐富,這次也讓我們真正信服,我們興致勃勃地流連在街頭的水果攤位,光是葡萄的品種就不下五六種,還有各式如西莓、黃水蜜等,不僅口味濃郁而且價格較之上海實在便宜,我們樂得把這些水果當水解渴,農貿市場的蔬菜種類也是異常豐富,各種面食更是品種繁多,老公幾乎貪心地都想納入口中,只可惜胃口有限,所以只能恨恨地說,到東北才知道自己的胃口不行。

走過地道,那些上了年紀的老太太配合著二人轉的音樂,如痴如醉地盡情扭動著舞步,作為觀眾的我們也不禁為這樣的熱情所感染,不過以後幾天,我們常常會在城市的廣場中心,看到眾人按照自己擅長的舞步,跟隨著廣場的不同角落播放的圓舞曲、搖滾樂、民族音樂,各種年齡層次的人翩翩起舞,卻又互不干擾,也有人不停穿梭各個隊伍,整個廣場擁擠不堪,高潮迭起,很少在別的城市有著這樣的景像,看著人們整齊地隨著迪斯科的音樂跳著集體舞,夜空下的哈爾濱確實充滿無限的快樂和勃勃生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