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友告訴兔兔,很喜歡央視的一個關於青城山和都江堰的廣告語——“拜水都江堰,問道青城山。”而當我們前往新南門車站購買車票,想要去都江堰參觀那個著名而古老的水利工程時,我們的心,也懷著這樣簡單樸素的虔誠和崇敬之意。也許,冥冥之中,老天爺真的想要讓我們去青城山看一看吧,所以,那天,竟然不銷售直達都江堰的車票!我們,必須繞道青城山,然後再搭乘公交車前往都江堰。雖然,這樣的無奈要花費更多的時間精力,但我們,別無他法。
從成都前往青城山的班車一會兒在高速上行走,一會兒又穿行在國道中,終於在一個半小時候抵達了青城山,遠遠就看見一座壯觀的山門呈現在眼前,這,就是道教名山青城山的前山了。而山門後那座掩映在薄霧中,海拔並不很高的青翠山峰,就是青城山了。還來不及多看幾眼,或與雄偉的山門合照一張,就聽到司機大吼一聲,“前面的公交車就是去都江堰的……”,話音未落,下車的眾人紛紛飛奔到公交車上,等我們找到座位坐下,也終於安心了。回望漸漸遠去的青城山山門,我們知道,我們,還是就這樣與青城山擦肩而過了。
車子一路搖搖晃晃地走了半個多小時,漸漸上來很多都江堰人民,擠滿了整個車廂。而都江堰人民,實在是無比熱愛聊天啊,不一會,車廂裡嘈雜得就像是置身於菜市場一般了。在這樣喧鬧擁擠的環境中,車子經過都江堰市,終於在兔兔和小咪的耳朵和心理的承受能力都接近崩潰時,抵達了都江堰。
我們飛逃下公交車,感覺耳邊嗡嗡嗡地響個不停,我們的心,也幾近抓狂。但,當我們走到南橋邊,一眼就望見那奔騰的岷江水從南橋下洶湧咆哮而去,空氣中彌漫的是溫暖濕潤的感覺,我們的心,頓時就平靜下來了。兩側的堤岸邊,沿水而設的露天茶座和餐館,讓我們感覺,和著這樣的景致就餐或飲茶,聽著嘩嘩的流水聲,一定是都江堰最值得讓人向往的悠閑享受吧。於是,在岸邊第一家餐館點了回鍋肉、缽缽雞、泡椒田雞、野菜和雜菇湯作為我們的午餐,和著都江堰的微風、奔騰而過的流水,那頓午飯真的吃得很好,價格也還算公道,比一般景區動輒搶錢強多了。
午飯後,我們正式開始都江堰的游覽。從景區正門進去後,就看到一個小小的噴水池,中間是都江堰水利工程水底的滾柱、岩石,周圍環繞著籠石等固水設施,當年,聰明的李冰就是用這些作為都江堰水底的堅固工程,真是讓人驚嘆啊。噴水池後面的那條主干道一直延伸進景區,兩邊矗立著所有為都江堰水利工程作出過貢獻的古人們的塑像,兩側的溝渠邊,是一溜的龍嘴噴泉,往溝渠中源源不斷地吐著水。行走在這裡,讓我們忽然明白,為何,都江堰水利工程歷經了這麼多年的風風雨雨、洪峰地震的考驗,依然屹立不倒,這裡面,凝結著無數人的聰明智慧啊。
再往裡走,迎面遇見一座新建不久的吊索橋,雖然不如安瀾索橋長,但是游客走在上面依然感覺搖晃得很厲害。幸虧橋下只是灘塗,除了洪水季節外,其他時候都是旱地,所以遠不如跨水而建的安瀾索橋讓人驚恐。穿過索橋,就可以望見對面的離堆公園。離堆公園的山石土層,完全都是從都江堰水底挖掘出來的,所以被稱為“離堆”。自從離開都江堰水底後,就這麼遙遙地望著都江堰,自成公園,離別的感覺油然而生。
我們坐上電瓶車,前往都江堰最著名的魚嘴工程參觀。站在魚嘴的上方,可以很清晰地看見魚嘴因為汶川大地震而受損震裂的幾條大裂縫,很難想像,地震對於都江堰市區的損毀那麼巨大,但是這個水利工程,除了山上的二王廟和秦堰樓被震毀外,其余的,幾乎沒有什麼損失。更加不敢想像的是,如果在那場大地震中,都江堰水利工程被震壞了,那麼,將對成都平原,對周邊的居民,造成怎樣可怕的影響和傷害。不由得感慨,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真的讓我們無法不心生敬畏之情啊。
站在魚嘴上方,聽導游講解,整整十分鐘啊,關於什麼“二八分洪,三七排沙”,當初都江堰的設計者李冰是如何利用魚嘴將水流分成內江和外江,又是如何利用魚嘴進行排沙處理……說實話,整整十分鐘啊,兔兔自認也絕對不是個笨孩子,可惜啊可惜,兔兔愣是,沒聽懂!看著小咪那直勾勾的眼神,連相機在欄杆上被磨損了都毫無知覺的狀態,估計小咪也應該沒聽明白吧。於是心底,真是一股崇敬仰慕之情頓生啊……那令人尊敬的李冰父子,不僅給成都給四川留下了這麼一個偉大的水利工程,而且他們在水利方面的專業知識、他們的聰明智慧,實在是值得我們永遠敬仰的啊!
長長的安瀾索橋橫跨過魚嘴的上方,橋下就是咆哮的江水奔流不息,搖搖晃晃的索橋似乎隨風擺動,實在讓人心生恐懼,尤其是像兔兔這樣有略微恐高症的人,實在不敢從橋上走過,只能遠遠望上幾眼,說點感慨之詞,然後就坐電瓶車回到另一重要工程寶瓶口和飛沙堰附近了。
寶瓶口和飛沙堰位於內江,飛沙堰起到了瀉洪、排沙和調節水量的作用。而寶瓶口的主要作用是控制進水流量,因口的形狀如瓶頸,故稱“寶瓶口”,內江水就是經過寶瓶口流入川西平原灌溉農田。正是通過魚嘴、寶瓶口和飛沙堰的重要作用,都江堰水利工程真正實現了消除水患,使川西平原成為了“天府之國”。站在這裡,聽著導游的講解,除了感慨,還是感慨,這樣的都江堰,這樣精巧而偉大的設計,這樣古老又常新的水利工程,真的讓人驚嘆不已啊,而最最幸運的是,在汶川大地震中,這樣完美的傑作沒有被損壞,至今依然發揮著防洪灌溉的重要作用,從兩千年前開始,並將一直延續下去。
沿原路走出都江堰,看見有成群的錦鯉在江邊嬉戲,肥碩而悠閑自在地爭搶食物,都江堰裡的生活,一定都是如此完美而愜意的。南橋橫跨內江,橋下奔騰的江水翻卷著咆哮而去,撞擊著橋墩發出了轟鳴聲。這座南橋,也是重新修建的。走進南橋,雕梁畫棟的南橋裡掛著宮燈,拱形的橋頂、橫梁上也是畫滿了色彩鮮艷的圖案和花紋。憑欄遠眺,只看見江水奔騰跳躍著向下游傾瀉而去,發出拍擊岸邊石堤的聲音,就這樣日夜不息,分秒不停。
穿過南橋,在都江堰岸邊找了一個露天茶座坐下飲茶。依舊是點了青翠的綠茶,與“羅曼谷”中的感覺卻完全不同,少了小資的情調,但卻,多了山清水秀的美好動人,多了“逝者如斯”的感慨。望著那滔滔不絕的江水,時間也就這麼順水而去。我們,只是靜靜坐著,品一杯香茗,望著江水,放空自己,已然發現,時間,也這麼靜止住。除了那匆匆的流水,我們,握住的是,歲月靜好,花開不敗的小幸福。

(南橋下奔騰的岷江)

(都江堰的午餐)

(寶瓶口)

(魚嘴)

(安瀾索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