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雲南回來有一個多星期了,一直沒有時間閑下來,好好地坐在電腦邊,回顧那些震撼的美麗風景,記錄那些讓我們感動的人和事。 此次出行,計劃很早就確定了的,雖然時間比較長(占滿了整個8天假期),但我們的目標其實只有一個,那就是雨崩。雨崩,是德欽縣雲嶺鄉所轄的一個小村莊,位於太子雪山(即大家現在所說的梅裡雪山)的三座雪峰:卡瓦格博、吉瓦仁安(五冠峰)和面茨姆(神女峰)的山坳裡。為了節省時間,我們和悠悠家一起,先飛抵香格裡拉,再包車一路玩到飛來寺,第二天再前往明永冰川後返回西當村住下,悠悠一家則在西當村和我們分手後直接去了香格裡拉大峽谷,他們准備在我們進出雨崩的那幾天把香格裡拉周邊的景點都玩遍了。
西當村是個不大的小村莊,我們抵達後看時間還早,就沿著村裡最大的一條大道從村頭走到了村尾,也順便去了多背一公斤上提到過的西當完小看了下。三座教學樓,一個籃球場,基本上就是這個小學的全部了。
西當村裡有幾家農家樂,但住在這裡的游人並不多,想來大多數游人都是選擇住在飛來寺的,或者再早一些過來,當天就能進到雨崩了。這裡就顯得很清靜,陽光暖暖地照在偶爾開過的汽車揚起的塵土上,沒有一絲風,炊煙裊裊,可能有的人家早早地開始做晚飯了吧,我們時不時地跨過一個小水溝,皮皮很開心地用她新買的防水的登山鞋踩著水走,這是一個慵懶的傍晚。路上遇到三個本村的小孩子在路邊看著我們笑,有時跟著我們,她們的媽媽背著背簍在叫著他們,說著什麼,我們都沒有聽懂。其中最小的那個孩子說他才3歲,看的出來他很喜歡皮皮,有時跑過來圍著皮皮轉著圈的看,還上前去拉皮皮的衣服,皮皮笑著躲開了。另外兩個就在不遠處推推搡搡地笑著,真是三個天真的孩子。
睡了個懶覺,第二天上午包了輛車把我們送到西當溫泉的馬場。西當溫泉,是汽車的終點,徒步的起點。雖然近幾年雨崩的旅游已經很熱了,但進出雨崩的方式仍然和10年前一樣:要麼步行,要麼騎騾。此時臨近中午,這裡已經是一番熱鬧的景像了,有些人在抽簽看自己可以乘哪家的騾子,有些人把背包往騾子背上放,有些人在路旁坐著等同伴,有些人已經手撐登山杖開始了行進。我們沒有過多地停留,沿著上山的馬道開始了今天的徒步。進雨崩當然是選擇徒步,等到後幾天累了的時候再選擇騎騾子。正好頭一天去明永看冰川時跟著騾子走也熱了熱身。
雨崩又分為兩個小村落,分別是雨崩仲堆(上村,或叫上雨崩)和雨崩仲面(下村,或叫下雨崩)。每個村落約十幾戶人家,一共有100多人。從雨崩村出發,一般有兩個景點可以去:神瀑和笑農大本營(冰湖)。所以,一般來說想稍微閑適一些的話,在雨崩游覽需要4天:一天進去,一天出來,一天去神瀑,一天去笑農大本營和冰湖。從溫泉進雨崩,地圖上看,具體的路線是這樣:西當溫泉(2650m)—12km上坡—埡口(3800m)—5km下坡-上雨崩村(3200m)。這一天的路程總共大約17km,先爬升1150米後下降600米。
進雨崩的馬道還不算很窄,一般至少能容兩匹馬錯開的。每匹騾子(這裡一般都是騾子,很少有馬的)脖子下系著木鈴,我們聽到木鈴聲臨近了就趕忙站到山體一側稍微開闊些的地方,讓騾子先過去,後來習慣了,也就和騾子一起往前走了。想當年茶馬古道上的木鈴聲應該是寂寞的吧,和現在熙熙攘攘的感覺完全不同。我們走的慢,總是不停地有一匹匹的騾子超過了我們,騎在騾子上的叔叔阿姨們紛紛驚嘆還有這麼小的小孩子也徒步上山啊,加油啊!一隊隊的徒步者也追了上來,說了兩句話,相互鼓勵下,又超了過去。
我們一路上遇到的像皮皮這麼大的孩子不多,作為游客來的只有兩個,一個7歲,一個8歲,另外還有2個藏族的小朋友,他們肯定是准備去轉神瀑的。天上的雲變幻著,飄來飄去的,背後遠處的青山漸漸地低過了我們腳下。皮皮走的要慢一些,所以我們都沒有感覺很累。從溫泉到埡口有三個歇腳處,或者叫茶館,有食物和飲料供應,還可以烤火。我們在第一個歇腳處吃了午飯。又在埡口處的茶館吃了一頓,這應該算下午茶了吧。這個埡口的名字叫那宗拉埡口,或者叫南宗埡口。埡口上掛滿了五色經幡(風馬旗),告訴了皮皮這五種顏色分別代表著藍天、白雲、火焰、綠水和黃土,經幡上寫著經文或咒語,隨風飄動就相當於念了一遍經。我們也和轉山的藏民一樣,在大樹旁經幡下找了一塊平整一些的草坪坐下休息。在埡口休息、盤桓了大約1個多小時後,我們才又重新整裝出發,很快,我們就要見到期待已久的壯麗景色了。
翻越埡口後,就是一路的下坡,走不多遠,不經意間的一仰頭,倏然見到巨大的雪山豎在眼前,仿佛再低著頭緊走幾步就能撞進它的懷裡。它是如此的高大,像一面通天的牆,好像這裡已經是世界的盡頭,它又是如此的壯麗,巍巍青山,尖上一抹白色的雪峰直插上天空,雲霧環繞著,遮擋著它的容顏。我們知道,這就是我們在飛來寺遠遠地看過的吉瓦仁安(五冠峰)和面茨姆(神女峰)了。尤其是神女峰,那修長的腰身依稀可見,但俊俏的面龐隱藏在了雲霧的薄紗後面,卻也更顯得妖嬈了。下山的路走起來輕松很多,再加上可以時不時地抬頭仰望橫亙在眼前的雪峰,也就不怎麼覺得累了。沒怎麼休息,尤其是皮皮,幾乎一路小跑著來到了雨崩村。
先到的是雨崩上村,村口第一家就是梅裡客棧。由於這裡管理的隨意性,我們提前半個多月預定的客棧都沒有留下房間。於是在抵達西當村後重新打電話預定。只有第一天在雨崩下村有一間雙人間,此後兩天的住宿只能到了再說了。因為上雨崩是前往大本營和回西當的必經之地,所以我們最早的計劃都是住在上雨崩的。現在第一天訂下了下雨崩,希望在第二天和第三天能夠在上雨崩找到住處。問了梅裡客棧的老板娘,他們家第二天和第三天都沒有地方了,只好出門,繼續往前走,去別家問問。剛走沒幾步,後面追過來一個小姑娘,她說帶我們去一家看看有沒有空的房間,那家的名字叫:朝聖卡瓦格博。她說她是個導游,本來計劃帶隊伍這兩天住在朝聖卡瓦格博的,但因為有些意外改變了行程,不能住在那裡了,所以她感覺很抱歉,希望能夠有機會再介紹客人過去。我知道正值十一黃金周的時候,雨崩村本來就是很難能找到住處的,那就跟著她一起去看看吧。小姑娘說她家是湘西的,出土匪的地方,我說湘西的鳳凰我開車去過,感覺很不錯。一路跟著她快步走到上雨崩村深處的朝聖卡瓦格博,她找到阿瑪希望能幫我找到一間住處,阿瑪說房間都住滿了,不過既然是她介紹來的,那就在堂屋裡擺兩張床讓我們住吧,我說沒問題,即使是通鋪我們也是可以接受的。在阿瑪的小本上登記好後我們就一起離開了,我和來自湘西的小姑娘互致感謝。其實,真正需要感謝的人應該是她。
沒想到找客棧的事情在湘西小姑娘的幫助下這麼順利地就完成了,不過此時已經7點一刻,眼看著天就要黑了下來,我們還要繼續往下走到河對面的雨崩下村去。出發,趁著暮色沿著山路下降到河邊,然後過河,爬上一小段就能抵達下雨崩村了。上雨崩和下雨崩之間有一條河,河的名字就叫雨崩河(雨崩隆曲)。下到快一半的時候,天就已經完全黑了,此時經過一座房子,房子跟前好像有很多人蹲在那裡,開會的樣子。我們過去問路,去下雨崩怎麼走,人群中有人問:你們去哪家客棧?我們說了客棧的名字,人群中走出來一個人說,我就是那家客棧的老板,然後告訴我們一條不容易走錯的路。因為天完全黑下來了,皮皮打著出發前剛買的巨亮的小手電,我們兩打開頭燈,順著路繼續走。走沒幾步,又遇上一個隊伍,是要去神瀑客棧的,6-7個人只有一把不太亮的小手電,因為山路上經常有流水,比較泥濘不太好走,正在躊躇呢。正好跟著我們一起走吧,我和皮皮打頭,皮媽收尾。我邊走邊報著路況,皮皮緊緊地跟著我,忠實地把我報的路況向後面的隊伍大聲地傳達著,一旦發現後面的人離得遠了一些,就讓我停下來等一等。就這樣下到河邊,過橋,沿山路再上山,遇到岔路口根據客棧老板的指點右轉繼續上山,來到了一個小房子前。房子旁邊過來一個人,說他是管理員,問清楚了我們要去哪家客棧,說順著這個籬笆牆走到路上右轉就到了,去神瀑客棧的話就繼續往前走。到這裡已經是平路了,很快地我們就到了今天要住的客棧,神瀑客棧也派人過來接他們了。皮皮和要繼續往前走的阿姨、姐姐們一一道別,她們每個人都留下了祝福的話給皮皮,相信今天的行程,皮皮心裡的祝福一定是裝得滿滿的。
第二天,又是睡了個懶覺,輕裝去神瀑,然後原路返回,背上包去上雨崩。走出村子,繞著村邊的白塔轉了幾圈,踏著草地上的小路向神瀑進發。看來昨天的雨崩村是滿員了,神瀑客棧的院子裡還扎滿了帳篷,白塔旁邊的草地上也扎了10多頂帳篷,我們經過時,他們似乎還沒起呢。
從雨崩去神瀑的路,是我們此行感覺最適合徒步的路。先是穿過一大片的草坪,走上古木蔥蘢的小路,腳下已經有了一些落葉,墊在軟軟的泥土上面,走起來很是舒服。濃蔭蔽日,蒼穹粗壯,看上去每一棵都很有年頭了,枝椏上掛滿了被稱為卡瓦格博的胡須的松蘿,完全是原始森林的感覺。潺潺的流水聲告訴我們一直是在沿著一條河前進。走不太遠,遇到一片稍微開闊地,可以走近河邊了。從路邊到河邊,擺滿了用石頭磊起來的瑪尼堆。因為河水是前方的神瀑淌下來的聖水形成的,所以有很多人把水中浸泡的石頭揀出來堆成瑪尼堆。皮皮和皮媽也一起堆了一個大肚子的瑪尼堆,很好看。再往裡走了一段,枝葉漸漸稀疏了一些,可以看到旁邊山腰上的五彩顏色了。現在已經中秋,青山也開始用彩色衣裳裝扮自己了,不過雪峰依然時隱時現的。就這樣邊走邊玩,時間也悄悄地流過去了。中午過後天上竟淅淅瀝瀝地下起了小雨來,而且越走雨勢好像越大,准備爬升時雨已經是嘩啦啦了。四周的山巒都被雲霧遮蓋著,我們只有低頭疾行。雖然身上穿著衝鋒衣,但在這方向不定的雨霧下,身上基本上都濕漉漉的了。
經過了最後一段的爬升,終於來到了神瀑跟前,只是可惜看不到雪峰頂了,只見一襲水柱筆直瀉下,擊打著地上的幾塊大石頭,形成了一個小小的水潭。皮媽和皮皮已經冷得不行,由我代替他們在神瀑下面跑著轉了三圈。這下褲子和鞋全部都濕透了,皮媽問我冷不冷,說來真奇怪,腳底下雖然是濕的,但感覺卻是暖暖的。畢竟這裡還是冷的,我們沒有停留,直接往山下走,到小賣部裡去烤火了。烤火真是很舒服,後來皮媽總結的此行最舒服的一件事情就是烤火,在神瀑烤火,在大本營烤火,在朝聖卡瓦格博客棧裡烤火。。。我們烤了很長的時間,基本上把鞋子、襪子、衣服都烤的差不多干了才出發,不覺天色已晚,看來又要走一段夜路了。
7點鐘回到下雨崩的客棧,取了背包,和客棧的房客們道別後過河爬山回上雨崩。下山和過河的路還比較好認,還能看到半腰上的徒步者之家客棧的燈光,但走著走著天完全黑了下來,加上樹葉遮擋,基本上遠處的路就望不到了,反正雨崩就這麼大點地方,只要往上走就對了,悶著頭用頭燈照著腳底下的路往上走,快8點時走到了一所房子跟前,這時也看到了徒步者之家在右手方向。找到人問了路才確定,這裡就是上雨崩村了,我們是走了一條超級近路,直接插了上來,再走幾十米就是朝聖卡瓦格博客棧了。
來到客棧,放下背包,點好了菜在餐廳等著。這裡已經圍坐滿了人,都是來自各地的旅游者,今天又是中秋節,對歌的聲音此起彼伏,煞是熱鬧。其中有一個可能是藏族的導游唱的歌真的是非常棒,在現場感覺很好聽。還有一些人看到皮皮跑過來跟她打招呼,有進來的路上遇到過的,有去神瀑的路上遇到過的。很抱歉我們都不太記得了,因為打過招呼的人太多了。不經意間,皮皮成了雨崩的名人。又有人過來要求和皮皮合影,也被皮皮干脆地拒絕了。不過,慢慢地和一些叔叔阿姨熟了,皮皮也就很有興致地和他們玩到了一起。要回去睡覺了,阿瑪跟我們說堂屋裡有煙,會嗆,睡在走廊裡我們又怕冷,最後在阿主的房間又搭了一張床,我們睡在了那裡,讓阿主睡在了擺在走廊的床上。這個房間不算客房,是他們自己住的,堆滿了雜物。晚上睡覺時仿佛聽見有床底下有動物的喘息聲,我說是隔壁的聲音吧,後來沒太在意就睡著了。
一早醒來,又聽見了這樣的喘息聲,然後是窸窸窣窣的聲音,應該是個什麼動物在袋子旁走過發出的聲音。過了一會兒,眼見一只小白狗從床底下鑽了出來,原來是它晚上和我們一起在這個房間裡共眠呢。我輕輕的開了門讓它出去了。睡不著了,起床,計劃今天要去笑農大本營和冰湖。怕皮皮走了兩天累了,我們准備騎騾子去大本營。小雨從昨天開始就沒怎麼停,到今天又更大了一些。有很多要出雨崩的人在排隊等著騾子,我們也不著急,在餐廳看了會兒窗外的雨,剩下的時間就是一邊在廚房烤火,一邊和只有2歲的可愛的小卓瑪一起玩了。小卓瑪應該是阿瑪的外孫女吧,有時候在地上玩汽車,有時候在賬本上胡亂地寫寫畫畫,非常可愛。
我們剛起床時看到山腳下的雲霧翻卷著朝我們席卷過來,很快就把整個雨崩村淹沒在其中,現在看這漫天的雨霧沒有一點要停的意思。聽說雨天去大本營和冰湖的路都不太好走,不過我們也只能冒雨前往了。大約11點多鐘,終於來了兩匹騾子,出發!騾子雖然走的不快,但它基本上不怎麼停下來休息,所以整體速度還是比我們自己走著快的。一開始也是較平的路,但很快就是上升的路了。看著腳下被騾子踩得大大小小的水坑,我們知道一會兒回程的路會異常艱難。騎騾子只能到半山腰,中間有一段比較陡峭的山路需要下來自己走。這段路不太長,不過我們想走近道,但選錯了方向走錯了路,反倒更耽誤了時間。盤旋著走到了山腰的一處小賣部,這好像是去大本營路上唯一的一處小賣部,這裡也是重新可以騎上騾子到埡口的休息站。讓人驚喜的是,這裡居然有炸油餅買,買了兩張,吃完,又買了兩張,真的很香很好吃。油餅就著酥油茶味道也不錯。回來的時候還想買了吃,可惜那時太晚,她家的面粉已經用完了。
重新上騾子騎到埡口,然後步行下山,過河,很快就到了當年攀登梅裡雪山的大本營。爬上小木屋,第一件事情就是脫衣服脫鞋烤火,旁邊的小木屋裡還有賣羊肉湯的,很鮮,喝到肚子裡暖暖的。這一路上因為陰雨,基本上看不到近在咫尺的雪山,如果是天氣好的時候,應該是很美的風景了。烤火,聊天,喝羊肉湯,我們在雪山腳下度過了這樣一個下午。如果不是天色將晚,我們真的不舍得離開暖烘烘的火堆。
離開火堆是痛苦的,在如此泥濘的山路上行走,更加的痛苦。每一步都有可能滑倒,我倆穿的是鏤空的運動鞋,還要小心著別一腳踩到水坑或者爛泥裡。陸陸續續的有人在往回走,本來我們不是最晚離開的,但走著走著我們好像變成了最後一撥了。怕天黑不安全,路上遇到一起走的幾個人就自然地結成了一隊,前後照應著。尤其是皮皮,被關照得最多,我一般都是讓皮皮自己走,雖然有的地方有些陡,她自己會小心處理的。有的叔叔可能覺得讓皮皮自己走還是有些危險,有些地方就直接把皮皮抱過去了。皮皮走的還是挺開心的,只是聽說這個地方可能有熊或野豬的時候,有些害怕。我跟她說,野豬是怕人的,尤其這個十一黃金周,每天都有很多人上上下下的,野豬肯定怕的不行,都不敢出來了。大本營到雨崩是12km的路程,走著走著,天不可阻擋地黑了下來。中午出門時忘了檢查,天黑了才發現最亮的皮皮的小手電忘帶了,只能靠一個頭燈微弱的光亮照著路。同行的一個朋友把他的頭燈借給了皮媽,皮媽不好意思離開太遠,也幫他照著點路。其實我們走的都不是路,大路(騾子走的路)太泥濘不好走,只能找相對平緩的地方直接下山。我們這個9人小分隊由一位走這段路上山的朋友帶領著,前呼後應相互提醒著一起下山,數不清楚有多少人滑倒或者險些滑倒了,皮皮管滑倒坐在地上叫坐沙發,也是呵,泥土軟軟的跟沙發似的,她每次都數著,說坐了幾個沙發了。皮媽倒是沒怎麼坐沙發,但坐了兩個砧板-雖然也是坐在泥地上,但坐的地方正好有一根立著的樹枝,扎得生疼,後來回到家裡看,青了好大一塊。
我們終於趕在天完全黑了之前走到了平路上。大家排著隊,一個腳印踩著一個腳印的往前走。這時又遇到了兩個從雨崩過來的人,他們說他們只是隨便走走,沒想到走了這麼遠,和我們一起往回走。我倒是覺得這可能是他們客氣,也許就是想順便接一接晚回的游人吧。遠遠地能看到雨崩村的燈光了,同行中有幾個人是住在下雨崩的,包括借給皮媽頭燈的朋友,皮媽要把頭燈還給他,讓他們趕緊先走不用等我們了,剩下的路應該沒太大問題。不過他們都不太放心皮皮,要求再一起走一段,即使後來把頭燈還給了他,他也一直在前面不太遠的地方走著,一直走到上雨崩的村裡。進村不久,前面走過來一個拿著強光手電的人,跟我們說他是管理員,看我們這麼晚還沒回來,阿瑪都等著急了,讓他過來接一下我們。說完抱起皮皮就往前跑,我們緊緊的跟了過去,拐了個彎到了朝聖卡瓦格博客棧門口,他才把皮皮放下來。阿瑪這時正在廚房等著呢,說一直擔心皮皮會不會出啥問題,看到我們回來就放心了。阿瑪真是一位善良的老大媽。
第四天,是走出雨崩的日子,天依然沒有放晴的意思,騾子好像更緊張了,我們也樂得在廚房烤火,逗小卓瑪玩,同時把要帶給雨崩小學的籃球和兩個皮皮送給小學生的小皮球托付給阿瑪,請她捎給阿茸老師,外面下著雨,我們就不過去了。阿瑪說阿茸是她的三哥,真的是很巧。大約12點半的時候,才有兩匹騾子可以給我們騎,我們准備騎到埡口。價格是村裡統一定好的,而且只有2匹騾子,也不用抽簽了。回去的路要先上山到埡口,下了幾天的雨,和來時的路完全不一樣了,到處都是泥濘一片,騾子走起來也比較困難,有時要休息一下。上到埡口,吃了方便面當作午飯,又烤了會兒火,就要離開雨崩了,雨也漸漸地住了。回頭再望一眼雲霧後面的雪山,再望一眼五彩經幡,踏上泥濘的馬道下山。相對而言,皮皮更喜歡走下山的路,畢竟輕松一些,而且她的登山鞋不需要像我們倆走起來那麼小心。心情好,皮皮的話就比較多,一路的說個不停,最後,還和皮媽一起每人一句的湊了一首小詩,為雨崩徒步做了一個完美的收尾。經過推敲,確定這首小詩的名字是《藍天下,雪山行》:
風吹落葉樹上滴,白雲飄得真美麗。
清風吹過空氣好,
神清氣爽身如燕。
甜甜竹子馬兒吃,
山間行走真快樂!

(神女峰)

(埡口上的經幡)

(遠眺雨崩村)

(河邊的瑪尼堆)

(仙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