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份一個人的內蒙驢行已經過去很久了,始終沒寫下來什麼,起因還是我在發第一篇日志的時候被QQ說有敏感詞彙...時隔4個月,今天我又把驢行日記本翻了出來,挑出一些最精彩的片段來紀念一下這段記憶中最美麗的風景。
正文開始。
(一)
鄭州和呼市的天氣狀況都不太穩定,飛行途中時常顛簸,旁邊坐的老奶奶一直合十念著阿彌陀佛,我笑著安慰她兩句,正端起杯子時飛機猛地一晃,咖啡差點就灑在我的衝鋒衣上,真不給面子......看向窗外時想起來喵少爺曾經說起的那次包頭墜機事件,揚揚眉毛,這次要真是出事了,倒可惜了艙內我一萬多的嶄新徒步裝備。
不過一個小時以後還是順利地降落在白塔機場。好不容易整裝完成OSPREY小鷹背包的裝備擺放工作,手中晃著登山杖,迎著眾人的注目禮悠然自得地走出機場,車道上的清靜讓我一愣,找旁邊人一問,白塔機場的大巴,原來一班飛機只有一輛,開走了,就要等下一班飛機到達了,@#%&*.......
今天轉完呼市還要趕往赤峰啊,無奈的我只好咬咬牙踏上一輛出租車。
司機石大哥真是個好人,沿途給我講解呼市的新貌,講這附近比較好的賓館,旅行路線等等,最後怕我找不到車找不到賓館被騙,專門把電話給我,有事的話隨時找他,其實走下來這全程之後我真的覺得,內蒙的人民,大多數是淳樸而友善的。異鄉的溫暖,總令人感動。
在火車站寄存了OSPREY,乘車去大召,我RP還不錯,又遇到一個熱情的司機,一路上講蒙元文化,大召和席力圖召的關系和區別,還有吃手把肉之類特色的地方,包括之後我贊不絕口的麥香村老店也是他推薦的。咳,雖然作為孛爾只斤氏後裔的我,對蒙族的這些文化都知道的不能再清楚了,但聽他講來,還是別有一番感覺。真好。
大召無量寺恢弘的氣勢還是很震撼的,作為清朝的皇家廟宇,鎮寺之佛寶相莊嚴,九龍櫃和盤龍柱威嚴而立,抬頭仰望,敬意油然而生。
佛前掛著宮燈,三四百年的時間了,它們一直在那裡與佛祖相伴,淡看人間風華。盡管康熙大帝將自己與其阿瑪額娘的排位供奉於此且將寺頂之瓦全部改換帝王黃色,讓這古剎沾染了些許世俗,但無論如何,萬佛的梵音輕靈,依然輕輕地敲在我的心上。
剛想走出大殿之時看到一個僧人在行禮跪拜,藏傳佛教講究全身伏地之禮,他虔誠的神情和動作,讓我停住腳步,默默站在原地,不敢踏出殿門一步。回首再看過去未來和現在三佛,遙遙憶起少林和師父,就那樣伴著晚課的誦經聲與佛祖互相凝視,忘卻一切。
游人無意間的碰撞才讓我從空靈中如夢初醒,晚上還要趕車,我最後看了一眼不許拍照的無量寺,將它牢牢記在心裡。
說句煞風景的話,麥香村的燒麥,也稱稍美,真是人間美味,絕頂小吃啊~~!!!
踏上最後證明我坐錯了的火車,結束呼市的旅程。
(二)
這一夜睡的很不安穩,幾乎每個小時都醒過來。晚上九點多天才黑,早上不知幾時又亮了,我六點多迷迷糊糊望向窗外,已是陽光明媚。
七點多徹底清醒了,移動的窗外,一望無際的草原或是連綿起伏的山脈,都讓我有種就此歸隱的衝動。
列車繼續行駛,我無意間抬頭,忽然發現山峰上蜿蜒的雄偉長城,一座座烽火台佇立於群山之上,伴隨著我的旅程綿延向遠方。繞過一座山,眼前忽然出現一座大氣磅礡的城門建築,感嘆於這荒山野嶺還有人類鬼斧神工的文明之時,幾個大字映入眼簾:天下第一關,長城居庸關。
瞬間愣了一下。從沒從這個角度看過居庸關,在如此荒野中巍然屹立的天下第一關在此刻是那樣令人敬畏。我忽然之間有些熱血沸騰,歷史的感覺不期而至,在千年的場景變幻中,我仿佛觸摸到泱泱中華古老的魂靈。
呼嘯而過的列車很快將居庸關拋在身後,前方出現一個個被群山環抱的小山坳,零星的幾戶人家,低矮的磚房,房前農田阡陌縱橫,有農人在勞作。艱苦而平靜的生活,在這群山與草原之中,遠離人世喧囂,這也許,亦理解為世外桃源吧。
風景太美,目不暇接。普通的數碼相機隔著車窗更是無法記錄那令人屏息的景色。雖說坐錯了車,讓我多用了30多個小時才到達赤峰而且始終蜷在硬座上最終搞得全身像散架一般,有這番風景作為補償,真是一種意外的驚喜。
到達赤峰,將背包放在旅館,去市中心惟一一個戶外店買穩定性很強的扁型丁烷混合氣罐。明天將迎來第一晚的宿營,由於火車和飛機都不許攜帶這種易燃氣體,我只好在這裡現買,當然價格又高出不少...買完罐子繞去了長青公園,建的不錯,很有特色,小型游樂場娛樂健身設施一應俱全,裡面還有“動物館”,但當我走進去,看到籠中飼養的禿鷹、野狼等本是凶猛的野生動物時,還是忍不住握緊了拳頭。
你們,本該翱翔在藍天之上,奔馳在草原之間!你們,本該擁有矯健的雙翅和凶狠的眼神!可為何,一個系著腳鏈埋頭大睡,一個帶著脖圈搖尾乞憐!我草原兒女的像征,長生天的雄鷹與昆侖山的蒼狼,竟淪落於此受眾人參觀嗤笑嗎!
人類為了自己的私欲,讓自然犧牲的太多了。
轉腳背離,我已經沒有心情,再與這些想方設法要捉弄它們的游人相處。
回到旅館調整心情,就算氣悶也不能影響到明天的體力精力,在旅館老板的建議下趕到了夜晚沸騰的小吃一條街,烤羊和烤魚都非常美味,肉嫩而鮮,烤的恰到好處,老板也很熱情。總算讓我慢慢笑出來。
好好睡一覺,明日,真寂之寺與召廟山。
(三)
今天終於迎來了第一個戶外點,不過從賓館趕往汽車站的一路上非常不幸,先是將始祖鳥的速干衝鋒鳥帽忘在了賓館自助餐廳,後來又將LEKI的碳素登山杖丟在了車上...不過還好是找回來了這兩個價值不菲又用途廣泛的裝備,在發車的最後一分鐘險險衝了上去...真積累RP...
不過之後的一切,很快將這種郁悶衝散。從赤峰到林東,選的路比較偏僻,路況很惡劣,顛簸的我幾乎要一個頭兩個大...但照例的一路風景如畫,令人陶醉,這條人跡罕至的穿越草原的道路,更是將草原的韻味展現出來,白色的羊群悠閑自在,白色的雲朵靈動輕快。我忽然憶起小時候巴特爾曾經對哥和我說,台吉,格日勒,成吉思汗的子孫,都要像雄鷹一樣飛翔於九天,像蒼狼一樣睥睨於草原!
過去了這麼久,物是人非,可我依然記得聽到這句話時澎湃的激情,縱馬奔馳在蒼茫遼闊的大草原,那種感覺是難以言喻的。咳,emo了...
從赤峰到達林東之後,聯系到一輛三輪機動車,談好時間和價格,就此出發前往召廟山。略顯破舊的車子走得非常慢,不過林東這個小鎮本就很不發達,也沒什麼好抱怨的。
一路上與司機師傅攀談才得知,他經常往返於真正的牧區和城鎮之間,對蒙族有著很深的了解,興高采烈的談起生活、祭祀、雪災、婚嫁和禮節,我又了解到了許多最近的發展和變化,過了好半天他才反應過來問我怎麼知道的這麼多,我微微一笑,真話不能說,想了想回答,父親告訴過我,而且我也來過。
不過說實在的蒙族的文化的確古老而神秘,保留著諸多傳統的習俗,最重要的莫過於敬老尊老。家中的老人無論年齡多大,就算行將就木,所有的事情也都必須讓老人來裁決,其他人說了不算。還有就是熱情,只要相遇就算是陌生人也要很親熱的問好,接著要問全家好,草場好,牲畜好之類的,而且過蒙古包而不入,見聚餐而不參加,都是非常不禮貌的行為。【畫外音:某熊看到這兒又要竊喜了,估計正在摩拳擦掌,准備天天去吃蒙族大餐...】
車前進的極慢,約莫一個多小時才到達目的地,接近召廟的時候群山連綿,草場星羅棋布,一派絕美風光。我發現前方挖了一個巨大的坑,疑惑的詢問司機師傅,他說這裡被南方某地的大老板花重金買了下來,預備在兩三年之內建成內蒙的著名旅游景點。
好家伙,現在這附近還都非常冷清,很多自然的東西保留的完整而令人感動,若是這所謂的著名景點建成,真寂之寺可就再也不能真寂了。唉,趁著他還沒建成,我明年再來一趟吧!
召廟是對附近建築的統稱,包括遼代的石窟,清代的廟宇,和近代的一些露天大佛。不過在我看來,盡管近代工業技術發展很快,但其建築和雕刻繪畫的功力以及細致程度,卻遠遠比不上千百年前的古老石雕,莊重,古樸,於時間的長河中俯看芸芸眾生。歷經歲月的洗濯依然不動如山。
司機師傅非常好心的給我當起了免費導游,售票處的一位大嬸很奇怪地問他你怎麼當起導游了,他憨厚地笑笑。我這才知道他一般是不來的,只是覺得與我投緣,而且對我十七歲的年齡很驚詫也很好奇,所以願意來為我帶路講解。作為本地人肯定了解得多,我真是好運。
其實真寂之寺不大,很多山洞和石雕早已經消逝在歷史的長河中。因為這附近的岩石構造很奇特,風化的特別迅速,我輕輕敲了敲一塊看起來堅硬的山石,結果它就簌簌的掉下來一大堆碎石,我目瞪口呆的看著它很快減少了一半還多...司機師傅在一旁解釋道,這種山石經過雨水和狂風,只要一碰就會碎,這裡恰好又是風口,所以很多山洞石雕都沒有了。現在只有這座山還留著一個真寂之寺,遼代的時候這附近幾十座山全都是佛像石雕群。
我聽後一片惋惜,遙想遼代之時,這該是多麼壯觀啊!
山洞內真是涼爽,我按照蒙族的禮節拜過之後,靜靜的坐在台階上,四周一片黑暗,抬手就可碰到低矮的微微潮濕的岩石,感覺很像少林後山我以前深惡痛絕的地方,可此時我卻絲毫不感到恐懼,佛祖在此,魅魑魍魎安敢作怪?
從真寂寺出來開始爬山,首先是又險又窄的“閻王道”,艱難地爬上去,無論是身為老驢的我還是身為本地人整天走山路的司機師傅都累得氣喘吁吁說不上話。但無限風光在險峰,閻王道上面是著名的“桃石”,這是冰川時代帶來的巨石,長得像桃子而得名,周圍還形成了好多小小的石臼,桃石僅以三點支撐地面,在高而陡峭的山峰上突兀的站立著,頗有搖搖欲墜之感,雖然知道這家伙還是很牢固的,可是我真不敢動它一下...
繞過桃石下山,一看我就傻了,這要比上山更困難!完全是石頭的山體,一點兒草啊樹啊都沒有,接近60的傾斜角度,沒有任何阻攔,走錯一步不堪設想。我一點一點的挪過去,很少站起來,真的是“爬”下去的...看前面走的隨意的司機師傅,再看看自己腳下專業的徒步鞋,崩潰中...
總算安全下了這個峰,途中有一個“再生洞”,傳說能過了再生洞的人都會覺得如同重生,由此可以想像那是多麼艱難。我背著這麼大的包,想過再生洞門兒都沒有..誰有興趣刻意去試試看,不過175以上的男生免談,洞沒那麼大。
看看時間已經是下午兩點了,我要在六點七點之間登上一座名為聖水的山,因為這附近只有聖水山上可以扎營。也是極為陡峭的路,不過叢生的低矮植物多少給了我一些安慰,山上涼風習習,周圍幽靜美妙,山腳梵音空靈,我站在山腰的小亭中,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平靜。真想環抱這個地方,再不入那紛擾的紅塵俗世。
實在是,太美了!
接下來的一半路程苦不堪言,不僅要強行攀登(這裡沒路,都是自己開辟),而且要在司機師傅離開之前(他跟我到三分之二的地方,余下的太難了,爬上去今天就下不來,他還要回去,明天再來接我)不斷跟他學習辨認可以吃的植物和草藥,以及各種有用的東西,因為在這荒山野嶺,若是發生任何意外,首先要保證可以最大限度的自救。
【畫外音:從山腰到山頂這一段沒有記錄,因為當時很累,在帳篷裡寫完大概就睡著了。】到達預定地點,我直接躺地上了,不過很開心。這個地方真的有淨化心靈的作用,令我深深陶醉其中不可自拔,真想永遠不離開。
為DISCOVER的頭燈裝好電池,套在鳥帽上,一邊欣賞美景一邊鋪開地布,打開冷山2AIR的帳篷扎營,真麻煩,兩個人很快就能完成的事情,一個人要用兩倍的時間還不止。好不容易撐起內帳,天已經開始暗了,急忙將外帳搭上去撐起來,拉防風繩打地釘,呼,完成了營地就好很多了,防潮墊和睡袋一並拿出來,我在睡袋上舒服的打滾...
哈哈!打開頭燈,拿出火楓的移動廚房開始做飯啦~試了試氣罐,還不錯,擋風板撐起來之後火苗非常穩定,燒開水化開半個湯包,把蘑菇、青菜和面條依次扔進去,很快就成了,再把炒鍋支上,把青椒丁和雞蛋放進去炒~全部完工之後,打開營地燈,把外帳掀開固定住,享受著盛夏的涼風,遙望遠處的草原群山,聽著山腳下的晚課誦經聲,開飯!
太幸福了...雖然很想身邊能有人,哪怕一個人也好,可以手舞足蹈地和他/她講述我看到想到的一切,可以和他/她一起在這只應天上有的風景中體會生命,可以興高采烈地分享快樂和辛苦,感受別樣的生活。不過,這裡只有我自己。
這樣一種淡淡的輕輕的惆悵,在一天的旅程之後悄悄湧上心房。
四周出奇的靜謐。
想起前輩的一句話:人生如此有限,又為種種窘迫所困,短暫的超越成為必然,否則便被平庸無奇的日子消耗殆盡,而行遍天下,正是為了一點一滴地尋找這瞬間化境。
睡了。
(四)
清晨是被激烈拍打著帳篷的風聲驚醒的,急忙整裝出去查看四周防風繩和地釘,還好,四處都非常牢固。我看看表,快五點。
我在山巔站了一會兒,雖然寒風獵獵吹得臉頰生疼,可眼前的一切早已讓我忘懷所有。
我的語言太過蒼白無力,無法記述這令人驚嘆的景像。四周連亙環繞的群山簇擁著召廟和聖水山,有些淡淡的薄霧籠罩在每一個山頭,山腰之間碧綠的草場有羊群在慢慢移動,越過群山極目遠眺,是望不到邊的遼闊草原,帶上戶外望遠鏡也只能看到零星散落的蒙古包和幾匹奔馳的駿馬。天藍的純淨,雲白的無瑕,陽光透過雲層一縷一縷的灑在清晨的真寂之寺,灑在石刻的佛祖身上,籠上一層金色的光芒。四周非常靜謐,沒有世俗的喧囂,甚至沒有蟲鳥的鳴叫,只有呼嘯而過的山風陪伴我感受這如同身在天堂的時刻。
我慢慢張開雙臂去擁抱這來自然的饋贈,無法言說的感動。
洗漱,吃飯,收拾裝備,下山。下山時候選的另外一條路,比較好走,八點左右便到達了我之前注意到的草場。看到牧羊犬虎視眈眈的樣子,我笑笑站在遠處向牧人揮手,他騎馬趕來喝住獒犬,與我互相致禮後邀請我和他全家一起吃點東西。如果在城市裡這肯定是客氣話,致謝便可,但這是在蒙古,這是我蒙族兒女,邀請便是真心實意,你不來,他是要生氣的。出門在外的他們其實也沒帶什麼,我們隨意的席地而坐,吃著他家自制的風干牛羊肉,喝著馬奶酒,談起最近的變化和羊群,馬群。
和司機師傅約定的時間很快就到了,我告別這段小小的邂逅,繼續踏上旅程。
到達真寂之寺,司機師傅已經等候在那裡,我們一起走出山的時候他說,這裡的喇嘛已經八十多歲了,當年文革,一切都被損毀的時候他毅然決然的留在這裡,所有的僧人都逃跑了,只有他用自己的身軀擋住轟隆而來的推土車,不許那些瘋狂的人們靠近真寂之寺一步。正是因為他拼死的守護,今日的我們才能看到這久遠的歷史。我停下腳步,凝望著真寂之寺下那位喇嘛居住的小窯洞,一時間感慨萬千。
機動車嘟嘟嘟的聲音響起,我最後回頭看了一眼這令我深深留戀的召廟,衷心的希望,希望這裡被開發之後,游人們不會將這天賜之地,這用生命換來的古跡破壞殆盡。畢竟這山石構造獨特,也許再過一些年,所有的雕像石窟都會隨著那湮滅的古朝,全部遺留在時間的長河中,只留下傳說。
回到林東鎮上,我們去當地最好的一家蒙餐館吃飯,血腸和手把肉都很棒!比起中原不知道要好多少倍...不過還不是我記憶中的味道,再過幾天到達錫林郭勒的草原深處,那就有的享受了!
下午坐車去林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