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福建游之一—廈門
今年年假一直沒休,正好十一月有些空閑時間,我和太太一起在廈門、泉州和福州悠閑地玩了幾天。
11月2日(星期一)
北京剛剛下了初雪,空氣潮濕、清涼。我和太太早晨不到六點就乘出租車到北京機場,搭乘7點40分起飛的海航班機飛廈門。正點到達廈門高橋機場,與預先約好的福建公司人見面,他給我開來一輛別克車讓我這幾天使用。接車後,按照他們指引的方向,我和太太開車沿著成功大道進城。廈門島不大,進城道路路牌也清晰,很順利的找到了我們提前預定的錦江之星廈門大學店。
在飯店的茶餐廳吃過午飯,下午3點左右,室外溫度也不那麼高了,我們沿著通向老城中心中山路的思明南路散步,看看廈門街景和普通市民的日常生活,也是我們喜愛的旅游內容。步行20多分鐘,就是中山路步行街,這裡是老廈門的中心地帶,路兩邊的商鋪多是4-5層的老式樓房,多數保持了當初的外觀和風格,有些店鋪建築上當年裝飾浮雕,清晰可見。這些沒有那麼豪華,更有味道,不少廈門的老字號仍然堅持在這裡開店。但從這裡的商號與客流看,中山路已經和北京的前門大街一樣,早已不是城市的消費中心,而僅僅是為旅游者尋覓舊夢的歷史遺跡保留地。我們在中山路及附近區域走了差不多兩個小時,就打車回飯店,晚上就在附近找了家餐廳吃飯。
3日(星期二)早上,我們去南普陀寺游覽。從賓館沿上山路步行十分鐘就是寺廟的山門,南普陀寺是閩南名剎,香火很旺。寺正門外有個放生池,池中木板上趴著大大小小許多烏龜,這些小生靈仰著細長的脖子往上探望的樣子煞是好玩。南普陀寺的建築和北方寺院不同,高聳的飛檐上裝著五彩的雕飾。殿中供奉的佛像雕塑水平,似乎也比北方更為細膩。這裡寺院的佛事活動很盛,大殿裡正在舉行法會,超度亡靈。從大殿後我們沿著散布在山坡上的巨石之間的小路上山散步,後山上大樹很多,環境清靜。我們坐在半山坡大樹下的石凳上,遠眺山下廈門島和遠處的大海,感覺很爽。在這裡還碰到兩位來自烏魯木齊的游客,聽他們談新疆當前形勢,令人扼腕嘆息。從山上下來我們穿過與南普陀寺一牆之隔的廈門佛學院,本想再去旁邊的廈大校園看看,但校園因預防甲流,拒絕游客進入,只好作罷。
這天下午,我們開車去廈門環島景觀大道呼吸新鮮空氣。出門不遠沿著廈大外道路,直接切入海濱大道,道路寬闊,林蔭遮陽,車流稀少,開車很爽。這裡也是廈門最美、最安靜的地區。海邊沙灘建設都經過很好的計劃,隔幾公裡就是一個濱海休閑公園,各有自己主題。其中有一個公園是一個書法主題公園,散布在海灘上的巨石上雕刻了歷代書法名家傳世之作。還有一個奧運主題公園,沿著海灘有一組表現長跑運動的群雕,幾十個跑步者銅雕在一公裡以上的沿海林蔭道之中,仿佛讓人感到馬拉松的力量。還有一處是以宣傳統一和一國兩制為主題的海灘,據說天氣晴好時,在那裡可以遙望對面的金門島。我們一直順環島路開到廈門會展中心調頭,到廈大附近再繼續北行經過熱鬧的市中心輪渡碼頭,然後去廈門新市政府附近轉轉,這裡靠近筼筜內湖,是一片建設的很現代化、很大氣的辦公區域。
11月4日(星期三)
今天早晨我們乘巴士去中山路輪渡碼頭,搭乘輪渡去鼓浪嶼。下船之後我們購買了兩張通票,然後沿著島上那些幽深的小巷邊散步,邊尋覓有關的旅游點。先到日光岩公園,我們對那香火彌漫的日光寺毫無興趣,趕緊順著廟後的石岩小道往上攀登,沿途有些與鄭成功有關的遺跡,如半山上有塊岩石平台,據稱是延平郡王當年的練兵場。還有一組銅雕表現的是鄭成功的士兵們“鬥餅”的場景,“鬥餅”是一種閩南地區中秋節的古老游戲,據說現在當地仍有此習俗。順路一直可以到達日光岩頂,從哪裡可以俯覽全島風景。從日光岩我們順道去了“菽莊花園”,花園式20世紀初台灣富商林爾嘉建,花園靠海而建,將大海、遠山和海邊岩石的自然地形與適當的人工建築巧妙結合,成為一組很有中國園林特色花園。園中兩座小樓現在是“古鋼琴陳列館”,我們不懂鋼琴,但從這些琴上的外文文字看,都是一些有百年歷史以上的精品了。
離開菽莊花園,我們在島上那些高低、曲折小巷之中漫步,這些街道承載了一百多年的歷史,但也反映出我們民族曲折的命運。我們曾經在歐洲生活過,對於真正的歐洲建築之美深有體會,所以也對鼓浪嶼這些殘破的別墅感到惋惜。如果沒有上世紀那些所謂天翻地覆的折騰,這些別墅建築仍然保持其高雅身份,一定不會像現在這樣,一座座建築就像落魄的、流浪在街頭的小姐。在鼓浪嶼的龍頭路,我們也品嘗了名聲在外的海蠣煎、魚丸湯之類的小吃,我感覺似乎並沒有傳說之中那麼好吃。離開鼓浪嶼已是下午,乘車去廈門新區的SM廣場。不過是現在所有大城市的購物中心的翻版而已,走馬觀花看一會,我們就興趣索然。乘車回到廈大附近,倒是這兒新形成的商街和食街引起我們的興趣,在這兒我們找到一家餐館解決了晚飯,說起來廈門吃飯真的不貴,人均30-50元消費就可以舒服的解決一頓飯了。
11月5日(星期四)
上午我們先去了賓館附近的華僑博物院參觀,華僑博物院是著名華僑領袖陳嘉庚先生於1956年倡辦,1959年落成開放。館舍是一座富有濃郁中國民族風格的重檐式宮殿建築,樓身花崗岩砌就,屋檐以翠綠琉璃瓦鋪飾,鬥拱玲瓏,飛檐凌空。目前可以餐館的內容一是《華僑華人》歷史展,這個展覽系統地回顧了華僑華人走出國門、走向世界的足跡;再現了他們在居住國的生存狀態和傑出表現;展示了華僑對祖國的拳拳赤子之心。還有一個展覽是館藏國外禮品展,主要是精美的日本陶瓷和歐洲瓷器制品,都是旅居海外的華僑捐贈。
隨後我們在旅館辦理退房手續,開車去集美。廈門主城區是廈門島,這裡包括思明區和湖裡區,廈門所屬主要地域,是在隔海的大陸上,集美區是廈門市城區之一,也是大學區。從我們下榻地區到集美很方便,只要穿過幾條隧道,再沿著成功大道北行就可以到集美大橋,集美城市構造更簡單,所以我們一下子就順利的找到了預定的錦江之星集美店。到這裡我們發現,賓館就在嘉庚公園附近。午休後,我們步行去嘉庚公園游覽,嘉庚公園其主要部分是“鰲園”,這裡實際上就是陳嘉庚先生的墓園。但由於陳先生的特殊歷史地位和對現代中國的傑出貢獻,使得這個私人墓園成為一個聖地,陵墓入口到主區域,有長長的甬道,主體是一座建在三層高台上的紀念碑,正面為毛澤東手書,背面是陳嘉庚撰寫的碑文。紀念碑前是嘉庚先生的陵墓。嘉庚先生生前就已開始的墓園建設,體現了這位老人希望自己的墓園也成為一個靈魂教化之所。在甬道和紀念碑的所有用石材建築的地方,都鑲嵌了大量的青石浮雕和圓雕,內容五花八門,既有中國傳統禮教、文學內容,也有三國、水滸、紅樓夢等文學作品場景,還有大量讓孩子們獲得知識和道德培養的啟蒙性內容。此外,由於陳嘉庚和中共的特殊關系,還有大量中國近代革命史的內容。
嘉庚公園的另一個看點是公園北部新建的“陳嘉庚紀念館”,紀念館建在三層石階上,是一座淺黃色牆體、紅色屋頂建築,高聳的飛檐有東南亞建築的風格,可能是因為陳嘉庚家族企業主要是在新馬地區的原因。建築前後和周圍有大面積的綠地,中間鋪著石甬道。嘉庚紀念館內,陳列反映先生一生事跡的各種文物圖片,讓我們全面的體會這位偉大的華僑的人格魅力。他一生創造積累大量財富,但卻多數捐獻教育文化事業,培養對社會有用之材,自己卻始終過著簡樸的生活。來鰲園的游客多數來去匆匆,無暇參觀嘉庚紀念館,紀念館及周圍地區非常安靜,我們在參觀後,還在周邊悠閑的散步,盡情享受秋日南國海濱的美景。

(南普陀放生池)

(普陀寺石獅子)

(書法公園海濱)

(鼓浪嶼的小可愛)

(嘉庚公園海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