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壽鄉巴馬(一)

作者: 金雞游天下

導讀早就聽說廣西巴馬是個長壽鄉,到這裡看看是我的心願。今年是我們北大同學畢業40周年,在南寧的同學“老熊”熱情地邀請大家到南寧舉行同學聚會;大家一呼百應,年過六旬的同學們來了20幾個。聚會之後,我和老伴與同學“湯司令、李將軍”(綽號)及其夫人共5人一起去了巴馬――這個聞名世界的長壽之鄉。10月28日我們在南寧北大客運中心乘12:40的豪華客車前往巴馬,� ...

早就聽說廣西巴馬是個長壽鄉,到這裡看看是我的心願。今年是我們北大同學畢業40周年,在南寧的同學“老熊”熱情地邀請大家到南寧舉行同學聚會;大家一呼百應,年過六旬的同學們來了20幾個。聚會之後,我和老伴與同學“湯司令、李將軍”(綽號)及其夫人共5人一起去了巴馬――這個聞名世界的長壽之鄉。10月28日我們在南寧北大客運中心乘12:40的豪華客車前往巴馬,在候車室候車的時候,一位約30多歲的河南女子聽說我們去巴馬,就和我們攀談起來。她這是第二次去巴馬了,據她說巴馬的坡月(離百魔洞1.5公裡)居住著很多外地來療養的病人,有心髒病、糖尿病、白血病、癌症等等,還有一些尋求長壽的老人,一住就是幾個月。她曾在那裡住過,兩個人合租一間房,自己做飯,很省錢。我想問她養什麼病,她含糊其詞說一身都是病,我也不好深問。但巴馬是養病的好地方,已經不言而喻。我同學“老熊”的愛人告訴我們一個真實的故事:她們學校(廣西大學)一個同事得了白血病,經過多家醫院檢查都確診為4級(最嚴重是5級),無望的他來到巴馬療養,除了按時回南寧輸血,其它時間都在巴馬住著。幾個月過去,奇跡出現了,經過醫院檢查,各項指標竟然全部合格――白血病好了。“老熊”的愛人曾經親自去訪問過這個病人。巴馬真是一個神秘的好地方,我期待著趕快走近她。汽車運行了4個小時,在田陽下高速後轉上國道,一路上車窗外面的美景不斷,巴馬的母親河-盤陽河延綿不斷地伴著我們,清清的河水歡快的唱著、跳著。山腳下的梯田裡種著玉米、甘蔗,芭蕉林裡一串串芭蕉碩果累累。遠處的青山,近處的綠水,田裡的莊稼形成了天然的農家田園風光,靜靜的,沒有城裡那種嘈雜和喧囂。



(巴馬的青山綠水)



(巴馬的母親河-盤陽河)

近5點時到了巴馬縣城。本來想跟著那個河南女直接到坡月,但是已經沒有公交車了,只好在縣城找個賓館住下。縣城的賓館大大小小多的數不清。價格十分便宜,標間30到100元都有。我們住的每間60元,還可以免費打長途。

吃了晚飯,我們到汽車站看看如何安排明天的行程。因為“李將軍”他們已經提前買好了30號從南寧返程的機票,我們只有一天半游玩的時間。在汽車站外面和一個面的司機說好明天拉我們5人到水晶宮、百鳥岩、長壽村、百魔洞,共340元車費(李將軍自願把車費攬下了)。晚上又有一對兒哈爾濱來巴馬旅游的夫妻,要求和我們同行,面的正好能坐7個人,大家何樂不為。29日一早,我們吃完早飯並帶上午飯,就出發了。先到汽車站對面一個旅行社去買景點門票。原價180(水晶宮)+40(百鳥岩),我們有兩個人買半票(軍人和70歲以上老人半價),其余5個人不能買團體票,(要7個人以上),每人158+35元。巴馬是一個瑤族自治縣。和路邊賣小吃的女子聊後得知,這裡的瑤族村民大多住在半山,一個村就七、八戶、十來戶。由於山上梯田缺水,不能種水稻,只能種一些五谷雜糧,再加上交通閉塞,經濟落後,以前村民的生活還是很苦的。近幾年搞旅游開發,修了公路,來的人多了,生活才漸漸好起來。我們先游水晶宮。水晶宮位於巴馬縣那社鄉大洛村牛洞屯的後半山坡,距巴馬縣城42公裡,該洞於2004年被當地的一位村民發現,洞內為廊道狀的中型洞穴,路面平坦,總長度600余米,寬8-40米,高10-35米,洞內全程鋪設防滑地墊,洞頂低的地方還建立了透明隧道,既可保護游客不被碰頭,又能保護那些漂亮的鐘乳石,洞中燈光采用了冷光源,白光居多,強調其鐘乳石的潔白潤澤。洞內空氣負氧離子含量高達36000-39000個/立方釐米。據說巴馬的溶洞都有高含量的負氧離子。

水晶宮內洞穴景觀資源獨特。我以前也看過不少溶洞,但和此水晶宮卻完全不同。這裡小小的入洞口,細細的廊道,保證洞內最少受到外界空氣的氧化,使水晶宮保持洞內潔白純質。石毛發,卷曲石,石花等分布密集,如刻、像雕、似磨,無不體現出水晶宮殿般的夢幻色彩和詩意,真是國內一流罕見的珍稀溶洞。洞底局部有礫卵石和細砂沉積物,局部還有流石下沉的裂縫和崩塌墜落的岩塊和鐘乳石,水晶宮內的鐘乳石類有重力水沉積類的鵝管鐘乳石、石筍、石柱、石帶、石旗和各類石幔、石瀑布、石盾等;還有非重力水沉積類的石毛發、卷曲石、石花等數十種。琳琅滿目,多彩多姿,玲瓏剔透。我們在洞裡可以親眼看到那些大自然的奇觀是如何一步一步逐漸形成的,而且還在生長之中。


(看像不像石幔(左)和擎天石柱)



(像古城堡一樣的水晶宮殿有夢幻般的色彩)



(岩石上開滿了“石花”)


精選遊記: 河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