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去杭州的教訓與收獲

作者: 阿晶2009

導讀11月14日,和媽媽背上行囊,踏上了去杭州的動車。這些天全國大降溫,特意穿上了夏天打折時買的新呢子大衣,然而沒想到就連這也沒擋住寒流的侵襲,讓我的杭州之行一路都冷兮兮的。因此杭州之行教訓之一:穿著不足夠保暖。我們下榻在了吳山腳下的酩樓大酒店。這個選擇總體說來還算可以: 1、位置絕佳:從房間的大落地窗望出去,就是青翠的吳山(南山在杭州市區的 ...

11月14日,和媽媽背上行囊,踏上了去杭州的動車。這些天全國大降溫,特意穿上了夏天打折時買的新呢子大衣,然而沒想到就連這也沒擋住寒流的侵襲,讓我的杭州之行一路都冷兮兮的。因此杭州之行教訓之一:穿著不足夠保暖。我們下榻在了吳山腳下的酩樓大酒店。這個選擇總體說來還算可以:

1、位置絕佳:從房間的大落地窗望出去,就是青翠的吳山(南山在杭州市區的余脈)和山頂古色古香的城隍閣,吳山腳下是熱鬧的吳山廣場。這就是新西湖十景之一:“吳山天風”。不遠的地方是仿古一條街河坊街以及美食一條街高銀巷。走不遠的路就可到西湖邊上的“柳浪聞鶯”。窗下是許多路公交車的起點站,對乘公交車旅行的人來說無疑是十分便利的。另外附近還有銀泰百貨西湖店,想逛街購物的人也很方便。所有這些地方都可以步行很方便到達。我以前去別的名湖都要選擇湖邊住宿,譬如無錫之太湖,嘉興之南湖,後來厭煩了這種坐擁湖景的浪漫,也覺得住在湖邊餐飲不是很方便,因此改變了原則。這次的吳山酩樓從這一點上完全符合我現在的要求。

2、服務十分貼心:不知道是不是因此淡季的原因,前台的應答輕柔有禮,反應也比較迅速。連給我們修空調的工人都十分“溫柔”,因為當時已經是就寢時間了,他們小心翼翼地征求我們的意見。這一切都讓人覺得這家酒店對員工的培訓還比較到位。

3、房間比較干淨寬敞。我們入住的標准間A面積很大,大落地窗外一層弧形的鐵藝裝飾,無論房間面積還是窗戶的尺寸對於我來說都有些奢侈。不過當時我想預訂的標B被訂光了,標C我沒看到,想像中面積可能會有點小,因此只好升級到標A。

說說它的不足之處:

1、隔音不太好:我們過來的周末,正趕上王老吉在吳山廣場上做宣傳,從高音喇叭裡傳出的聲音頗讓我感到困擾。

2、設施可能還是有點老化了:像我們的空調,下午還呼呼地吹出強勁的熱風,晚上就堵住了。

酩樓大酒店據說以餐飲為主,住宿為輔,房間數量只有51間。媽媽一個勁感嘆房間太漂亮了。我則基本滿意,但覺得它也有很大的需要提升的空間。好在除了白天受到一些隔音的困擾外,後來我們的休息並沒有受到影響,可能因為我們吃了感冒藥或者是過於勞累,每次我們都像被槍打了一樣睡死過去,根本就聽不到外面有什麼聲音了。傳說中的座位比較少的早餐廳就餐的地方在一個玻璃房子裡,很通透,好像是不大,但可能因為我們去的早,位子不緊張,食品也豐富,所以也感覺不到有什麼不便。

住是出行很重要的一個環節,我向來比較講究。但卻也沒到追求完美的程度。我不喜歡那些國際連鎖的五星級的奢華,覺得它們過於板人和壓抑人。喜歡清新自然與溫馨。不喜歡房間過於狹小和陰暗,不喜歡工作人員沒有服務意識,但也允許小的不足的存在。

關於酒店的話題就告一段落。下面說說這次的游玩內容。總體感覺是西湖邊上值得把玩的地方太多了,我的一晚兩天的行程根本玩不過來。因為我的第一個失誤:穿著不足夠保暖,導致我在剛抵達杭城時就有點感冒的跡像,因此到杭城游玩的第一站是個大藥房,哈哈。接著是百貨公司,想添置點衣物。藥成功地控制了感冒的蔓延,衣物卻未能成功添置,因為我們去的銀泰百貨西湖店裡的東西選擇又少又貴,跟上海比起來差遠了。所以只能無功而返。杭城游玩第一總結:杭州不是購物天堂。住在杭州的朋友印證了我這一判斷。要買東西還是在上海買吧。不過據說很多溫州的有錢人到杭州購物,把杭州的物價都炒起來了。溫州人哪,你們干嘛不到上海購物呢?我看大名鼎鼎的銀泰百貨裡貨品擺放標識不清,我在北京時買的還不錯的意大利品牌的一模一樣的衣服,被他們水水沓沓套在一個模特的身上,一點風采都沒有,也看不出是好的品牌,實在讓我太傷心了。但價格呢,卻高的驚人,隨便一件什麼不起眼的衣服就報個3000、6000的,值嗎?

杭州之行教訓之二:經攜程網友提醒,我們才意識到——杭州騙子騙術極為高明。第一天我們到杭州後,背個包在河坊街、高銀街、南宋御道上暴走,走到與解放路交叉的路口時,有一個中年婦女跟我們搭訕:你們在這些路上走來走去的有什麼好看的呢?我們杭州人都去九溪和楊梅嶺玩。接下來就詳細地向我們解釋行車路線。還非要熱情地帶我們去公交車站。不過那時我一門心思想去對面的“奎元館”吃午飯,謝絕了她的“好意”。現在想來應該是避過了一劫。第二天,當我們在西湖邊走的時候,又有一個年紀輕些的女人主動對我們說:你們就這麼在西湖邊上走有什麼意思呢?除了一汪水還是一汪水,我們杭州人都去九溪和楊梅嶺。竟然又是九溪和楊梅嶺!!看著這大嫂大姐都是純樸的杭州老百姓的模樣,我們臨時改變了路線:去九溪煙樹,走乾龍御道,楊梅嶺龍井二隊問茶,然後再回雷峰塔......(現在看起來,他們也可能不是一伙的,但采取的騙術卻都是一樣的。而且每次都是團伙作案。)

在當時,他們給我們指點的路線帶給我們愉悅的體驗,買的茶呢可能是上當了,但還好也沒什麼太大損失。我們從西湖邊坐了公交車直達九溪,然後再改乘下崗工人(那兩個女人說的)的車10塊錢到達景點。九溪的景色帶著山林的清新,臨近“九溪煙樹”(新西湖十景之一)景碑亭的水面色彩艷麗,據說是污染的結果。可正如一個小伙子所說的,污染要是能污染出這個結果那可真不錯啊。有我給媽媽拍的照片作證。

沿著乾龍御道一路平緩向上,路邊的小溪清澈見底,我突然發現我原來十分喜歡這種叢林小溪的感覺。這種感覺是湖水、江水、海水都不能給予你的。那是一種空山新雨後的清新。路邊的小院也帶給人一種世外桃源的隱居的誘惑。

走過令人心曠神怡的九溪,來到楊梅嶺。據那些女人說旅游團都被帶到有一口井的龍井一隊,有井那家的茶葉價格要高出別處一倍。剛進楊梅嶺,正在迷惑哪裡有農民家裡可以品茶。有路過的婦人“熱心地”為我們指路(現在看來她是接到我們前來的通知在後面尾隨)。後來我們就到她家去品茶了。因為事先有前兩個女人的介紹,我們知道最好的茶葉500多一斤(瞧,騙子們鋪墊的多好)。婦人看起來比較純樸,因此最後我們在她那裡花400元買了8兩號稱是現在最好的龍井茶,分成很多小盒包裝,准備送給北方的親戚朋友品嘗。北方人很多不善飲茶,平時也總有人送各種各樣包裝精美的茶葉給我們,但我的確是不知所以然的。這次在楊梅嶺直接從茶農手裡買茶葉的經歷讓我和媽媽感到很新奇。准備先用小包裝向親朋好友滲透一下,如果大家喜歡,那以後就可以直接從她這裡郵寄了。她看似常年給外地的客人郵寄茶葉的。如果她真的用“紹興茶”騙我們的話,那我可要拿她給的名片以及她的照片給她曝光了。買來的茶葉後來喝起來也挺好,根根似乎經過精挑細選,味道也很清香。不過我的確是不懂茶,我一定要找茶專家給品一品,這400塊錢的茶到底值多少錢,以便提醒別的網友不再上當受騙(現在想來,我們讓她提供了很多還挺精美的小茶盒包裝我們的茶葉,在她家又喝茶又上洗手間,還讓她帶我們上山、幫我們照相,他們一幫人掙三、四百塊錢也不容易,哈哈)。唉,作為新西湖十景之一的龍井問茶實在是給我們這些不了解情況的外地人以誤導啊。

在我心目中,一直很向往登上山崗,跟茶農一起采茶的日子。這次終於離茶場很近了,於是我們提出讓她帶我們去看看茶場。她欣然同意。不過後來當我們向上攀登時,她說她家的茶園很遠,要翻過一道山,體力不佳的我們就望而卻步了(現在看來,也可能她自己根本沒有茶園)。最後在不太高的地方照了些相留念。希望有機會在陽光燦爛的日子登上高高的山崗,與茶農們一起體會采茶的樂趣。

在九溪和楊梅嶺度過了愉快的時光(當時的心情真的是不錯,不過如果真的上當受騙了的話也同樣難忘),婦人幫我們叫了輛車(20塊錢)出村,現在想不起來具體的目的地了,但她提到他們自己買絲綢都去都錦生絲綢廠什麼的,我們自然就想去那個絲綢廠看看了(不過後來我們沒在這個廠買任何東西,而且那附近又是曲院風荷,又是岳廟,沿路的風景也不錯,因此也沒耽誤我們什麼事)。開車的小伙子自稱平時在城裡上班,據說給人開車一個月收入2500,還有休息日和醫療保險什麼的,所以他對經營自家的茶園不感興趣,因為茶園一年的收入也就2萬多。他家裡人也都是在城裡上班的,以前茶園並沒有人打理,都是到了采茶的季節找幾個人把茶葉采了就完事了。但現在爸爸退休有時間了,才雇了人打理。小伙子給我們印像很好,到絲綢廠附近(那個地方好像叫新西湖)他想把車給我們停到停車場,去絲綢廠要我們自己走過去,不過後來還是給我們停到了絲綢廠附近,之後就離開了。現在我已經很難分辨誰是騙子誰不是騙子了,杭州的騙子和杭州的景色一樣甲天下啊。

都錦生絲綢廠的門店看起來就像旅游團扎店的場所,進門處的女孩子手裡藏著的似乎是數游客人頭的紙片。裡面也有旅游團在購物。覺得自己像送上門的羔羊,因此趕緊叫上興致勃勃准備購買的媽媽離開了。

路上的景致仍是不同凡響。很多年前我就來過西湖,不過那次驚鴻一瞥,只留下西湖“天生麗質”和西湖醋魚淡薄無味的印像。這次並沒有再感慨西湖麗質天成,卻覺得西湖的美到底更勝一籌。隨便一處不知名的所在就有豐富的層次和縱深感。

話說曲院風荷,舊西湖十景之一,雖然我們去的季節荷塘已經開始凋黃了,但仍能讓人感到它的風采,值得你在此逗留至少半日。

因為中午時分下起了毛毛細雨,我們在曲院風荷的游走並沒能持續很長時間。在往出走的路上看到一處古時酒坊的遺址,在這裡小憩了一會。在陰雨的天氣中吃了那裡小攤上賣的熱氣騰騰的豆腐片、烤腸、藕粉,媽媽吃了一只煮玉米,增加了很多的暖意。眼前的景致可謂經典。右前方是曲院風荷內的一座橋,正前方則是蘇堤上的一座橋(名字我當時問過也記得,現在卻想不起來了),蘇堤在你的左前方綿延展開。襯托著已經開始凋黃的荷塘,別有一番初冬時節的美麗。

美啊,西湖。

離開曲院風荷,我們坐上了開往三潭印月的畫舫。這次雨中游這座小島,終於明白了三潭印月的由來。島邊的水面上有三座很小的塔,每個塔都有五個圓孔。據說在八月十五時人們用紙蒙住這五個圓孔,並在塔內點上燈燭。蠟燭的光從紙面透出來,圓圓的仿佛五個月亮。月亮映入水中,又有了五個倒影。三個塔的15個月亮,加上水面的15個倒影,再加上天上一輪圓月,水中一輪倒影,一共有32個月亮。

說實話,那三個小塔小的可憐,不了解這個典故還真很難想像它如何才能成為舊西湖十景之一呢。

在選擇碼頭返回時我臨時改變去雷峰塔的路線,選擇了去孤山的樓外樓吃午餐。這時已經臨近下午,本來是准備返程的,但臨走之前一定還要品一品樓外樓的杭州經典菜肴。

有幾個地方都掛著樓外樓的招牌,我們先走錯了,進了一個平房,正在舉辦喜宴,招待的小姐不很耐煩地告訴我們還要再往前走。沿途又看到水邊有個所在也掛著樓外樓的招牌。唉。也許是同屬樓外樓一家的,但這樣分開掛招牌實在給人以誤導,也讓人懷疑那兩處是不是掛羊頭賣狗肉。

終於進了正點的樓外樓。可能過了飯口,人不像我想像的那樣多。選了一處靠窗卻看不到什麼景色的座位坐下。像所有急於品嘗美食的外地人一樣,不顧自己的承受能力,點了很多樣名菜:西湖醋魚,干炸響鈴,東坡肉,宋嫂魚羹,片兒川......東坡肉和宋嫂魚羹是值得再品嘗的,西湖醋魚、干炸響鈴和片兒川就算了吧。正宗的西湖醋魚也很寡味,干炸響鈴雖然刷刷作響,但烹調方法不很健康,片兒川的量也太大了,基本都是面條和一些觀感不很好的厚肉片,傳說中的筍片倒的確比較脆,但趙麗蓉的“蘿蔔開會”還脆呢。

媽媽還是很滿意的,我對服務的小伙子也比較滿意。本來擔心老國營老字號的人服務沒什麼水平,但這個胖乎乎的戴眼鏡的小伙子細致周到和耐心地幫我們把剩下的菜打包,給我留下了良好印像。

打車離開孤山,在離開杭州前開始了我們的驚魂一幕:先是在火車站沒買到前往上海的動車票,這是我的教訓之三:沒及時買回程票。導致買不到動車的坐票,只好買了三個小時以後發車的特快,路上還要增加一個多小時,抵達上海的時間預計最早為晚上9:30。平時都是我叮囑別人下車就買回程票,這次自己走卻大意了。因為不願意在火車站干等三個小時,“強行”坐上一輛開往東線的出租車(因為司機看我們說不出去哪裡,就想讓我們下車),後來了解了情況的司機好心把我們送到了一個據說不是很遠的大超市——好又多超市,並一再叮囑我們早去火車站,因為下雨車不好打。在超市裡閑逛了一通,也沒發現什麼特殊的東西,最後只買了一袋產自福建的大青棗(對我們倒是新鮮玩意,從沒見過的)。此後的時間在旁邊的KFC打發,媽媽興致勃勃地點了兩袋垃圾薯條。還剩一個半小時的時間出門打車。結果絕望地發現車打不到,公共汽車也不來。後來問了車站等車的人,才知道拐到另一條路上去火車站的公共汽車很多。於是走!車倒不少,很快上了一輛車,但通往火車站的路卻“爆肚”。據說已經堵了一天了。好不容易蹭了三站地,看剩下的時間已經不多了,就去問司機還有多遠。最後司機提醒全車的趕火車的旅客,現在離火車站還有一站地,每個人自己把握時間,如果趕不上火車他可沒責任。於是只好跟媽媽下車一路疾行。好不容易找到了候車室,屁股還沒坐穩就被通知上車了。

終於上了散發著一股不很好聞氣味但還算溫暖的車廂,遠離了外面的凄風苦雨,對面的人不再有杭州騙子們熱情的笑容,每個人都很矜持,包括我自己。給朋友、老公打了幾個電話小聲調侃幾句,火車一路風雨奔向夜上海。

最後說說杭州的小吃:這次在高銀街買了現做的龍須糖,北方賣的龍須糖須子早就已經僵硬,這裡剛做出的龍須卻是又細又軟,裡面還裹著不少很香很甜的東東;鹽蘸牛肉也沒怎麼吃過,賣的是原味,切肉的小伙子根本不用秤給你秤肉,據說是切了好幾年了,手頭很准;還有新出爐的玉米酥,我和媽媽買了一盒,吃的很香,後來連牛肉一起送給了朋友的小孩,自己則又抽出時間去買了半斤牛肉和一盒玉米酥,一盒凍米酥。知味觀的小吃也品了品,貓耳朵賣相很可愛,但湯的味道不出彩兒;餛飩皮薄的透出裡面粉紅的肉色,味道也不錯;牛肉粉絲據媽媽說口味接近北方,但粉條不夠筋道。下次去杭州,還有很多美食等著我去品味。


(九溪煙樹之色彩艷麗的水面)



(九溪煙樹之清澈見底的小溪)



(九溪煙樹之隱居小院)



(曲院風荷之水平如鏡)



(與賣茶給我們的婦人合影)


精選遊記: 杭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