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深秋川西行游記--9成都市內今天是四川旅行的最後一天,早上睡了個懶覺,8點去吃免費早餐,8點半出來打車去了武侯祠,天還是霧騰騰的,武侯祠門票60元,刷熊貓卡進去。武侯祠內古柏蒼翠,紅牆環繞。主體建築坐北面南,擺在一條中軸線上,依次是大門、二門、劉備殿、過廳、諸葛亮殿五重,西側是劉備陵園及其建築。二門至劉備殿與東西廊,過廳至諸葛殿東西兩廂房,形成兩組四合建築結構。軸線建築兩側配有園林景點和附屬建築。唐朝大詩人杜甫曾有詩寫到它:“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一進大門,濃蔭叢中,矗立著六通石碑,其中最大的一通唐代“蜀漢丞相諸葛武侯祠堂碑”,被稱為“三絕碑”。碑文對諸葛亮短暫而悲壯的一生,作了重點褒評;竭力贊頌諸葛亮的高風亮節,文治武功,並以此激勵後代的執政者。 步入二門,一座氣勢雄偉、寬敞的劉備殿呈現眼前。正中有劉備貼金塑像,左側陪祀的是他的孫子劉諶。為什麼兒子劉禪在這裡沒有位置?據說,由於劉禪昏庸無能,不能守基業,他的像在宋、明兩代幾次被毀,後來就沒有再塑。兩側偏殿,東有關羽父子和周倉塑像,西有張飛祖孫三代塑像。東、西廊房分別塑有蜀漢文臣、武將坐像各十四尊。 出劉備殿,穿過掛有“武侯祠”匾額的過廳,便到了諸葛亮殿。殿內正中有諸葛亮頭戴綸巾、手執羽扇的貼金塑像,像前的三面銅鼓相傳是諸葛亮帶兵南征時制作,人稱“諸葛鼓”。 出諸葛亮殿往西可到劉備墓,史稱“惠陵”。往東走就是桃園和三義廟,歌頌劉關張結義的故事。

轉了一圈,從後門出去,又在錦裡轉了轉,白天的錦裡沒有晚上熱鬧,但別有一番風韻。沒買什麼東西,10點半出來乘公交回賓館,收拾東西11點半退房,然後乘公交到火車站,先去三招拿到所訂的回京火車票,存上包。在大娘餃子店吃餃子牛肉粉絲湯。

午飯後到公交總站乘27路公交到青羊宮換乘309路公交到草堂寺,杜甫草堂門票60元,刷熊貓卡進去。草堂比武侯祠好玩點,園林是非常獨特的“混合式”中國古典園林。草堂舊址內,照壁、正門、大廨、詩史堂、柴門、工部祠排列在一條中軸線上,兩旁配以對稱的回廊與其它附屬建築,其間有流水縈回,小橋勾連,竹樹掩映,顯得既莊嚴肅穆、古樸典雅而又幽深靜謐、秀麗清朗。工部祠東側是“少陵草堂”碑亭,這座草堂像征著杜甫的茅屋,令人遐想。為對應《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所建的茅屋故居位於碑亭北面,主體建築5開間,4座配房,竹條夾牆,裹以黃泥,屋頂系茅草遮苫,再輔以竹籬、菜園、藥圃,使整個建築古樸中透露出濃濃的文化色彩。漫步其中,既可發思古之幽情,又可享受悅目清心的樂趣。

4點鐘出來乘公交三站地到琴台路,先進百花潭公園看了看,不要門票,沒啥意思就出來了,琴台路全長900米,以漢唐仿古建築群為依托,以司馬相如和卓文君的愛情故事為主線,展示漢代禮儀、舞樂、宴飲等風土人情。

穿過琴台路一直走到寬窄巷子,寬巷子是成都遺留下來的較成規模的清朝古街道,是成都這個古老又年輕的城市往昔的縮影,一個記憶深處的符號。當走在黃昏中的巷子裡,一種久違的老城區市民化生活得場景一一浮現在眼前。

6點鐘打車去了火車站,在路邊買了紅心柚子和青棗,又到大娘水餃店吃了晚餐。8點鐘進站,到茶座等車,成都火車站的茶座不錯,還給一紙杯花茶。10點鐘乘1364次火車離開成都。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