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東、湘西七日游記(黔東篇)“十一”長假我們為自己設計了一條黔東、湘西七日驢行路線,既可登山,又可玩水,游了鎮遠、梵淨山、銅仁、古鎮鳳凰四處,沿途山青水秀,民風淳樸,花費不多,感覺不錯。
10月1日。早在武漢乘T61次,晚7:30到達懷化,出車站吃晚餐,然後乘9:12杭州至貴陽的1515次車,0:30抵鎮遠,宿鎮遠汽車站招待所。(T61次硬座116/人,1515車票14/人,住宿30/間)。
10月2日。早去著名的青龍洞(門票30/人),青龍洞被稱為貴州的古建築博物館,印度前總理尼赫魯少年時削發為僧,隨師傅住在青龍洞,當時這裡曾是南亞各國僧眾傳經拜佛之地。鎮遠在殷以前即已存在,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現是我國99座歷史文化名城之一。青龍洞在舞陽河畔,山青水綠,古建築貼崖而建,精致玲瓏,由中元洞、紫陽洞、萬壽宮、青龍洞、香爐岩、祝聖橋六部分組成,跨舞陽河的祝聖橋上有一座三層的亭子矗立正中,造型奇特,。鎮遠古城沿舞陽河而建,河北稱府城,天後宮、鎮遠博物館等保存下來的古建築寥寥無幾,火神廟幾近破敗,沿街建有一些仿古建築。城內街道清潔寧靜,我們看見執勤人員用火鉗夾掉在磚縫裡的垃圾。沿著清澈見底的舞陽河走走,嘗嘗當地的涼粉、麻辣燙,倒是十分舒適,只是河邊的水泥預制板建築取代了夕日的吊腳樓,缺少了古鎮韻味。河南為衛城,景點有和平村、南城桓,均為新建,還沒收門票。北門外河中有龍船訓練,木槳隨著鼓聲翻飛,倒是一景。鎮遠城內不大,街上跑著夏利出租,坐上車到城內任何地方只需2元。晌午時分,在招待所樓下乘到施秉的車去舞陽河景區。(汽車票4/人),風景區門樓是作家葉辛題的字,前不久景區被張家界的一個旅游公司承包,門票跟著漲價,門票加游船55/人。景區山青水綠,沿山腳小路走到碼頭,如同張家界的十裡畫廊。乘船游覽的只是相見河、下舞陽河中段及白水溪,孔雀開屏、大像吸水、金龜望月、三疊水、珍珠落玉盤等景色頗有特色。喬羽游此賦詩曰:“難言桂林甲天下,權將三峽作同儔。”確有桂林山水風範。鎮遠還有鐵溪,施秉還有上舞陽,杉木河,據說上、下舞陽游一處就夠了。當晚6:00乘火車前往玉屏,宿玉屏。(車票4.50)
10月3日。晨5時乘中巴由玉屏經銅仁、江口,於11:30抵印江,車費45元/人 。玉屏至銅仁為剛竣工的高速公路,路況極好,有一段開山劈嶺十分壯觀。江口至印江行駛在崇山峻嶺中,我們忽而在山腰忽而又在山腳,山澗伴流,滿目翠綠,沒想到偏僻的貴州竟有這般好的景致,這般好的公路。江口上來六、七個人,設賭騙錢,得手後匆匆下車,所幸未施搶劫,不上當者絲毫未損。在印江吃過午飯,乘中巴前往梵淨山。車費13元。這一段是沙石路,路況很差。車上擁擠不堪,行進到半路還被轉車。車上山民淳樸可愛,主動介紹上山路線、住宿情況。印江山水秀麗,種植貢米,但是貧窮。除見幾個石灰廠、水泥廠外,看不到別的工業,沒有污染。最好的建築是學校,有逸夫樓,希望小學。不少破舊的民居屋頂安裝衛星天線,手機信號非常好。印江縣擬10月16日辦梵淨山國際旅游節,蘇家坡至棉絮嶺新鋪水泥路尚未完工,因明日迎接中央某領導上山,昨日停工待水泥干後明日通車一天,據說車可直達棉絮嶺(印江至棉絮嶺中巴25/人)。我們到的那天中巴只能到蘇家坡,距護國寺尚有3—5公裡,我們冒雨乘摩托車(要價20/人,還到15元),在下午5時趕到護國寺,當晚宿護國寺旁的梵淨山賓館(25/人)。護國寺新建,尚未完工,據稱建成後是西南最大的寺廟,方丈系90余歲高僧,是遼寧鐵嶺人,中國佛協理事,游歷四方相中此處,海內外化緣300萬建廟。現廟內僅僧侶7人,均為此高僧徒弟,相伴佛像燭燈修行。寺內可住宿,10元/人,齋飯5元/人。
10月4日。昨天下了一夜雨,早上陰霧茫茫。7:50分離開護國寺,當地交警不許汽車摩托上山,只好徒步小路至棉絮嶺,9:25抵達。9:35沿西線山麓行進,攀登梵淨山新金頂。梵淨山是武陵山脈最高峰,據說是地球上同緯度自然生態環境保持最為完好的原始生態地帶,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還是我國6個加入聯合國“人與生物圈”世界性自然保護區成員之一。梵淨山的勝景為新金頂,海拔2493.4米,是游人必登之處,兩側分別是2494米的老金頂和2570.5米的鳳凰山。梵淨山門票原來僅15/人,兩月前翻了一倍,十一黃金周更漲至50/人 。
登梵淨山有兩條路,一條是從江口乘車至黑灣河(5/人),進景區大門後,再乘5公裡車程(10/人)到魚坳,開始攀登7980級的台階,到達金頂。大部分人走這條路,坡陡路窄,幾乎全部在原始森林中行走,江口海拔不到400米,馬不停蹄地登高2000米,艱難可想而知。另一條是從印江乘車至1000多米高的棉絮嶺登頂。這條路雖遠一些,但坡度平緩,不必上讓人望而生畏的7980級台階。出發前我們研究了這兩條路線,決定走西線從印江上山然後從南線下山至江口。
我們沿山脊行進,翻過兩個山頭後遠遠的可以看見新老金頂、鳳凰山了,用望遠鏡依稀可見新金頂的兩座古廟,金刀峽上的天仙橋凌空絕頂。向南遠眺山廓酷似一尊神態安詳的睡佛,走過的山民告訴我們那是睡美人。沿路的景色美不勝收, 山巒起伏滿目滴翠,雲海翻騰著波浪忽而湧向山腰忽而又瀉入山谷,我們像仙人一樣踩著雲朵游歷在山峰間。經剪刀峽(一巨石一劈兩半,高約10米,中間僅容一人通過)於中午1時到山頂的蘑菇石賓館,走走停停用了5個小時但並不覺得累。蘑菇石賓館是山頂最大的一幢兩層建築,建在距金頂還有500級台階的一小塊平地上,可以住宿(60/人)吃飯,早上可看日出。午餐後我們游萬卷書、蘑菇石,只見金頂如玉筍插天,氣勢卓然,蓋世稱奇。踏著石縫,攀著鐵索,終於登上了金頂奇觀。拜觀音、釋迦、彌勒諸佛,平步天仙橋,“金刀劈破佛分地,鐵索牽扶人上天”,這位清朝的印江詩人真寫絕了。天仙橋上,騰雲駕霧,真有得道成佛的意境。這時天氣變壞了,雲越來越厚,原來腳下千溝萬壑望一眼讓人膽寒,這時雲霧繚繞眼不見心不驚。山頂逗留近3小時,本欲山上住宿一夜 ,但天無放晴之意,看來我們沒有觀金頂日出紅雲勝景的福分,更無緣得窺佛光幻影,只得於3:50經鎮國寺下山,領略7980級台階的威嚴。天下起了毛毛細雨,上山的人仍絡繹不絕,個個氣喘噓噓,見此不覺竊喜,西線上山省力多了。不過兩條路上都有轎夫,滑竿抬著疲憊不堪的游客,上上下下,絡繹不絕,平時價錢是一斤一元,黃金周翻番。我們花了4小時跌跌撞撞的下了山,上了一輛到黑灣河的小巴。同行的還有一位轎夫,在我們的印像裡轎夫多是笨口拙舌目不識丁,但這位轎夫卻侃侃而談,用詞恰當斯文得體,介紹山上的稀有物種如數家珍,他告訴我們新老金頂的來歷,最美之處是鳳凰山頂,只是未曾開發,游人徒步無法抵達,只有那些偷獵的人才能登上此山。車廂裡未開燈,我看不清他的相貌,從言談中感覺到他雖為轎夫但不乏教養。車上的其他游客說黑灣河住宿又貴條件又差,我們商量後以23/人的價請司機將我們從黑灣河送至銅仁,當晚10時抵達,宿長途汽車站旁的糧食局賓館,40/標間。
總的來看,梵淨山山勢險峻,景觀奇特,說此山為“天下眾名岳之宗”,並不為過。而且滿山碧翠,充滿野趣,植被保持繁茂古老的原始狀態,未遭破壞,除了古人留下的幾間廟宇幾處碑石,幾乎沒有人造景觀,旅游開發還在初級階段,游人不太多,幾乎無污染,無論是對喜愛與自然溝通、追求刺激的年輕驢友,還是對身體健康、喜好懷古的老年朋友,當你戰勝艱險,登上梵淨山後,你會發現,這是一個給你意外驚喜又令人遐想的好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