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南京

作者: 阿晶2009

導讀一、南京情結 1997年,我曾經到訪過南京。那時在南京當地人的陪同下,比較精密細致地賞玩了南京。在此之前我對南京頗不以為然,覺得它是一個過了氣的城市,在當代中國城市中占據不了很重要的位置。然而那次的南京之行改變了我對南京的看法。當我踏上秦淮河,看著那兩岸熙熙攘攘的人群,熱鬧而流動著鮮紅色彩的河流,對這條河幾乎一無所知的我竟突然被一種莫名 ...

一、南京情結

1997年,我曾經到訪過南京。那時在南京當地人的陪同下,比較精密細致地賞玩了南京。在此之前我對南京頗不以為然,覺得它是一個過了氣的城市,在當代中國城市中占據不了很重要的位置。然而那次的南京之行改變了我對南京的看法。當我踏上秦淮河,看著那兩岸熙熙攘攘的人群,熱鬧而流動著鮮紅色彩的河流,對這條河幾乎一無所知的我竟突然被一種莫名的憂傷攫住......

南京,用雄偉壯觀的中山陵的階梯,用流光溢彩的秦淮河,用七碟八碗口味細膩的秦淮小吃俘獲了我的心......

二、從上海到南京

十二年後重游南京。我選擇了從上海自駕車帶媽媽出行。主要因為前一段時間天氣不好,乘火車和公共交通游杭州帶給我不甚愉快的體驗。對比來對比去,發現從上海駕車前往南京,雖然距離遠了些(300多公裡,對於一上高速大腦就缺氧的我來說頗難克服),但總體舒適指數仍是高於乘坐公共交通:

1、可以免去趕火車對我們時間上的束縛——如果趕火車的話,我們要起的很早前往火車站,否則抵達南京的時間也不會太早。一想起上次在寒冷的早晨背包乘車前往火車站的情形我就不寒而栗。自駕車的話則可以睡足了再起來,准備好了再從容離開,最後門到門地開到預訂的賓館,基本感受不到寒冷的侵襲;

2、可以免去趕火車前後的奔波——從家前往火車站以及從火車站前往賓館都需要乘坐公共交通,打車也並不省多少錢,公交轉地鐵的費用不是很高,但很辛苦,還沒等開始游玩呢,體力就消耗了很多。如遇天氣不好,公共交通難以乘坐的話,滋味就更難受了。

3、費用不比乘動車貴多少——從上海到南京的動車一等座要117元一個人,二等座98元一個人,而我開車的費用後來計算了一下:花了大概350元汽油費(如果不是97號,就沒這麼多),(110+15)*2的過路費,合計約600元。後來上海高速因為堵車也沒收那出城的15元,實際開銷約585元。而二人動車費用如果按二等座計算:(98+5)*2*2=412,再加上前後趕火車的費用,大概要450元。直觀差別不是很大,但舒適度卻差異很大。

4、隨身攜帶的東西不再受背包的限制——這幾天天氣突然又轉暖,我怕剛剛置辦的適合最冷時穿著的衣服不合時宜,影響游玩的心情,想備些薄棉服什麼的以防萬一。如果是背包,怎麼裝得下很多也比較大的衣物呢?開車的話則可以把所有可能需要的物品都帶上。

5、勞累程度——連續駕車雖然會比較累,但其實是隨時可以在休息站休息的,而累的也基本是駕車人,乘車人則會比較舒適。媽媽年紀已經大了,我駕車她的舒適度會很高。

11月22日8:50出發,沒想到高速路上出城的車非常多(上海人看到天一好就出城?如果真是這樣,上海人好幸福,太讓我羨慕了),在收費口堵了很久。上海高速可能看到因為他們收費堵了這麼多車,竟然沒有收我們那15元錢。不過耽誤的時間也真夠多了,媽媽說至少要40分鐘,我從後來抵達的時間看,似乎堵了不只40分。原來預計3個多小時就能到,我卻走到下午14:30左右。五個多小時。我走的慢可能還因為站錯了隊伍,我這條道的車先是排了兩、三行,最後彙集成一行交費,因此似乎比別的車道格外的慢(這一點未經證實,因為我感覺別的車道也非常慢)。還有些自作聰明的車先從左邊空閑的車道擠到前邊去插隊。我平時經常會讓別人,可是今天我格外地心理不平衡,心想怎麼就你們那麼聰明,別人都排那麼久,你一下子就插進去了,太不公平了。因此有輛車做手勢想插隊,我說什麼也沒讓。太不像話了,呵呵。

三、南京水游城假日酒店

終於抵達了南京。這次我預訂了南京水游城假日酒店。入口要轉到水游城的後面,稍微找了一下。傳說中住店客人免費停車,原以為會被安排到地下停車場,結果看車人讓我把車直接停在了地面,多少讓我覺得不如地下安全。入住時前台一個板著臉一副公事公辦自以為是會講英文的男服務生頗讓我反感。除此之外似乎再沒有什麼不快的經歷。我去找禮賓台那邊的外國小伙子拿地圖,他笨手笨腳地打開地圖,結果把地圖撕裂了一個口子。原來他是想給我指出地圖上酒店的位置,而且似乎還想給我指一些主要的景點方位。他的笨手笨腳因為他的好心而讓我感到既好笑又感激。一個老外,還想給我一個中國人指點景點位置,真是讓我忍俊不禁。我對他說:“不用了,我知道。”不知道小伙子是哪國人。在異國他鄉工作也很辛苦吧。

假日酒店我還是頭一次入住,憑品牌判斷它應該是四星級,但這家假日實際的舒適度似乎不亞於五星。酒店第一年開業都不掛星,因此我在預訂時沒有獲得它的明確的關於星級的概念。高級間面積30平米,感覺是不大,但也夠用了。HOLIDAY INN的主色調似乎是嫩綠色,床上、枕頭上的裝飾條顏色都是嫩綠色,顯得比較清新。房間裡十分溫暖,空調也沒有什麼噪音,我特意去看了看空調的品牌,不是我以為的“大金”,而是我不知道的“VECTOR”。房間很新,很舒適,我所在的9層景觀不錯,也比較安靜,贊一個。下面是我在酒店大堂給媽媽拍的照片,大堂裡有很多美麗的角落。



四、夫子廟—秦淮風光帶

開了5個多小時的車,的確是很累了。洗了個熱水澡以後和媽媽睡了一覺。出門時已經五點鐘了。直接奔夫子廟—秦淮河風光帶。這是我這次重游南京的重點所在,當年秦淮河留給我太深的觸動,我沿著那條感情線在12年以後接著走下去。還有夫子廟,去過南京,卻始終不知道大名鼎鼎的夫子廟什麼樣,別人一說夫子廟我就不知所雲,這次要補上這一課。還有我到哪裡都不忘品嘗的當地特色美食。夫子廟小吃是中國四大小吃群之一——這個概念我竟然是頭一次知道,原來上海的城隍廟,長沙的火宮殿,蘇州的玄妙觀以及南京的夫子廟共稱為中國四大小吃群。

在胡同裡望見了蔣有記的招牌——那裡有秦淮八絕之一的牛肉鍋貼和牛肉湯(後來我們終於找到時間去品嘗這兩樣寶貝。剛走近將有記,就見一個大煎鍋上擺滿了黃澄澄新月形的鍋貼,看起來便與眾不同。真正品嘗下來,覺得牛肉湯選料精良,味道純正,本來只買了一大碗,後來媽媽要求再點一大碗,喝的我胃裡咣當咣當的。鍋貼的味道也挑不出什麼毛病,看著皮厚,吃起來卻不覺得)。還路過了蓮湖糕團店,糕團色彩喜人,但看起來都是粘的糯米做的,我們北方人恐怕吃不來啊(後來也品嘗了,的確是不太好消化,有兩樣彩色的味道還不錯)。後來我們到奇芳齋落座,點了80元一套的秦淮小吃,號稱有25道小吃。雖然服務員一再強調這是一人份,但因我記得當年同行的老外因為把成套的小吃都吃光了而感覺身體不適,躲在賓館裡沒能跟上接下的游程,因此我還是只點了一份。果然是一人份,小碟子裡兩片木耳也算一道熱菜。不過這一套還是把我和媽媽打發的差不多了。這一套裡的內容似乎不很新奇:鴨胗,麻油干絲,五香豆,木耳,烏雞湯,紅豆羹,五香茶葉蛋等等,但形式很有趣,讓人記憶深刻。沒有印像裡的好吃,也可能我沒找對地方。後來到樓下又品了奇芳齋的秦淮八絕之一:鴨油燒餅,先開始沒有什麼新奇,還是涼的,到最後反出我們吃烤鴨後喝的鴨架湯的味道,倒也算與眾不同了。

秦淮八絕

第一絕:永和園的黃橋燒餅和開洋干絲第二絕:蔣有記的牛肉湯和牛肉鍋貼

第三絕:六鳳居的豆腐腦和蔥油餅

第四絕:奇芳閣的鴨油酥燒餅和什錦菜包

第五絕:奇芳閣的麻油素干絲和雞絲澆面

第六絕:蓮湖糕團店的桂花夾心小元宵和五色小糕

第七絕:瞻園面館熏魚銀絲面和薄皮包餃

第八絕:魁光閣的五香豆和五香蛋

我們在夜幕降臨後的夫子廟—秦淮河風光帶轉了一陣,很多小街,賣很多流行的服飾,還有各種吃食。感覺這個風光帶蔓延到很大的區域,一時恐怕也走不過來,但臨河可靠近的地方並不多。大概知道了夫子廟的方位,准備第二天拿著賓館贈送的門票來參觀。把文德橋也視察了一番,據說文德橋在每年農歷11月15日把月亮一分為二,此奇觀可與西湖之“三潭印月”相媲美。似乎進到了江南貢院的勢力範圍,但卻只見明遠樓(據說是監視考生的所在)和一群舉子的雕像,對江南貢院的具體格局直到最後都一頭霧水。

碼頭附近河邊的小吃也都看了看,所謂的南京特產水晶糕看起來也是糯米做的,塊頭還不小,因此沒有引起品嘗的願望。喝了一杯姜棗茶,很暖和,甜度不是很高。最後看了看,似乎沒有太多東西可逛,就決定夜游秦淮河。

坐上畫舫,裡面有老外在彈吉它,感覺頗有韻味。不過船一開,解說的聲音一響,老外就不彈了。畫舫裡滿滿坐了24個人,每人收費80元。解說是事先錄好的,配樂散文朗誦,開船的人有時會根據實際情況調整它的節奏。這倒是值得推廣,能省不少人力,聽著也挺悅耳。

夜游秦淮河在我看來內涵是最為豐富的,它不像夜游蘇州護城河和揚州古運河那樣顯得蒼白,因為秦淮河當年就是以它的夜色聞名的。它的這種熱鬧是千百年來沿襲下來的,而不是造作出來的。你看夜色中的秦淮河雖然也用燈光勾勒出河道和各色建築的輪廓,但它似乎不讓人感到庸俗。它兩岸的雕梁畫棟是造作不出來的,那石橋下的浮雕是造作不出來的。我在別的地方沒見過這樣豐富的刻在橋墩上的浮雕,你只有船行橋下才看得見。“桃葉臨渡”的佳話就是在這樣的夜色中,在燈影中的橋下,透過牆上的浮雕了解到的。

桃葉渡位於秦淮河與古青溪河的合流處,為“十裡秦淮”的一個古渡口,曾是六朝時期金陵一處著名的送別點。相傳東晉書法家王獻之常在此迎送他的愛妾桃葉,古渡口由此而得名,“桃葉臨渡”也成了千古風流佳話。從六朝到明清,位於夫子廟東面的桃葉渡,均是一派繁華景像,河舫競立,燈船蕭鼓。在桃葉渡口附近的一條巷口,便是當年吳敬梓所居住的地方。吳敬梓出身於“一門三鼎甲,四代六尚書”的官宦之家,但他家道敗落、屢試不第,後舉家移居南京,將這桃葉古渡北側秦淮水亭作為長居之地,並在此著成了小說《儒林外史》和《文木山房集》詩詞十二卷。清順治初年,在此修建了利涉橋,桃葉古渡遂被廢止,停艇聽笛、秦淮水亭等舊景也漸漸湮沒。1984年秦淮河疏浚後,古渡北岸新添了六角連心亭,紀念王獻之與桃葉的這段佳話。1997年復建而成的吳敬梓故居,正與桃葉古渡相連,坐落於青溪和秦淮河交彙處。故居內,太湖石點綴著洗硯池,池後文木亭翼然而立;仿明清亭榭式的三層樓的“秦淮水亭”,就是當年吳敬梓靠典衣賣文或朋友接濟、清寒著書的居所。如今,桃葉渡遺址以西、秦淮河邊建成了長達三百米的石碑長廊,沿長廊可至桃葉渡文化廣場。一路行來,既可憑欄觀賞秦淮河中蕩漾的游船、畫舫,又可欣賞鐫刻在石壁上的鄭板橋、吳敬梓等名人題寫的贊美桃葉渡的詩詞,古意盎然、令人心曠神怡。桃葉渡,無疑是十裡秦淮風光帶上,盡展六朝文化的一個新景點。

東晉著名書法家王羲之、王獻之也住這一地區。夫子廟附近的桃葉渡,據說是王獻之迎接其妾桃葉的渡口。相傳王獻之的愛妾桃葉與其妹桃根乘舟來到這裡,王獻之來到渡口迎接,並作《桃葉歌》相贈:“桃葉復桃葉,渡江不用楫,但渡無所苦,我自迎接汝。”桃渡以王獻之的風流故事吸引著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墨客。又以其“桃葉映紅花,無風自婀娜”的優美景色使人陶醉。

夜游時間50分鐘,覺得船在河上並不是一路直行,而是經常性地七扭八拐,有些地方的橋不只一座。有一處開闊的水面據說是大型水上實景演出的場所。記得岸邊有李白的雕像,有秦淮八艷的假人,有白鷺洲公園,有李香君故居—媚香樓,很多有典故的點我一時也記不全,改日有時間一定要好好研究研究那些跟秦淮河有關的人和事,秦淮八艷,吳敬梓,顧愷之,王羲之王獻之父子,孔尚任,李白,......秦淮河讓我走近了這麼多歷史上的名人,它真是一條有太多歷史內涵的河。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杜牧(唐)

梨花似雪草如煙,春在秦淮兩岸邊,一帶妝樓臨水蓋,家家粉影照嬋娟。清代戲劇家孔尚任《桃花扇》

《槳聲燈影裡的秦淮河》朱自清、俞平伯

第二天,我們趁著上午的陽光與小巷裡的古代小姑娘和貨郎雕像照了相,又到文德橋上照了秦淮河風光。最後來到夫子廟。

夫子廟的面積並不大。前廟後學宮。這裡有全國最大的孔子青銅雕像和孔子畫像。院子裡還立著孔子一些著名的學生的雕像。南京夫子廟在國內孔廟的地位可與山東曲阜的孔廟相比,有“北有曲阜孔廟,南有南京夫子廟”之說。號稱“東南第一學”的最高學府學宮建在孔廟後身。在學宮的入口外我們還看到了秦檜在此讀書時發現的“玉兔泉”,“玉兔泉”後因秦檜而蒙羞,劉伯溫曾作詩為此鳴不平。夫子廟門票價格30元,含免費講解。我們因為拿著賓館贈送的“團隊票”進入,所以不能享受他們免費講解的待遇。不過我聽到工作人員頗為敷衍了事的講解,不享受也罷。

發現了夫子廟小吃的所在,那裡號稱特產的桂花鴨腿給我很深刻的印像,但我到底還是沒有品嘗。原因之一當然是早餐吃的很飽,其二是那一整條街似乎看起來衛生不是很過關,食品的質量也比較粗糙。在題著“槳聲燈影秦淮河”字樣的水邊給媽媽照了一張頗有紀念意義的照片。後來從莫愁湖和雨花台回來後,又來到這裡逛。發現了瞻園/天平天國紀念館的所在,但因為聯票的關系沒有進去參觀。後來我們看到李香君故居—媚香樓的所在,門票價格12元,看門的為了拉攏我們進去,決定不問媽媽的年齡就給她老年人的票價6元,於是我們進去參觀了一下。很喜歡媚香樓。去過了嚴肅的雨花台,游玩的心情幾乎消失殆盡,看到了媚香樓的溫柔角落,再次燃起了游玩的欲望。下面是給媽媽在李香君故居拍的照片。


李香君故居是個兩進的小院子。前院介紹李香君的生平事跡。她生在明末清初,16歲時與復社名士侯方域相戀。在成親之時因為不肯接受當權的追隨魏忠賢閹黨的阮大鋮的收買,退回了他贈送的妝奩,從而得罪了阮大鋮,侯方域避禍他鄉。阮大鋮又設計欲將李香君嫁與田仰做妾,香君不允,在迎親當日碰柱自戧,血濺折扇。她與侯方域的好友楊龍友得知後在扇子的血跡上畫桃花一幅。之後李香君出家為尼,當她聽說侯方域最終降清後撕毀了她堅毅愛情的像征桃花扇。27歲抑郁而終,現在南京棲霞山桃花澗還留有李香君的衣冠塚。之後孔尚任以李香君的事跡為藍本著“桃花扇”,使李香君留芳千古。

後院是個兩層的小樓。我們登上二樓,看到了當年李香君生活時的原貌。有書房,有臥室,有會客室,屋內頗為陰暗,然而就是在這裡李香君與侯方域曾度過琴瑟合鳴的幸福時光。下得樓來,後面臨水有茶社,給媽媽在水邊的美人靠上照了些照片。後來我們發現了通往水邊的水門,水門讓我們得以欣喜地親近秦淮河。

最後我們還發現了烏衣巷,王導、謝堂故居所在,不過沒有入內參觀。那條短短的小巷帶給我別樣的感受,下次去一定要在那條小巷裡多走一走。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劉禹錫(唐)

如果有朋友去南京,我一定會建議他買一張聯票,把夫子廟—秦淮河風光帶的所有景點都看一遍。我這次之所以沒有買,是因為剛開始分不清那些點都在哪裡。後來我一一辨明了它們的方位,然而已經分別購票看了其中的一些點。到底還是買聯票會省一些錢。另外還要買一張夜游秦淮河但包括大型水上實景演出的票,含演出120元,而不含演出也要80元,那為什麼不看一下演出呢?我到每地還是比較喜歡看這種具有當地風情的演出,能從中學習到很多當地的風土人情、歷史掌故。關於夫子廟—秦淮河風景帶,雖然花費了一點精力學習,但了解的仍然很膚淺。學海無涯啊。

六、莫愁湖

這一次,抽時間去看了一眼莫愁湖。一首歌唱響了莫愁湖,關於莫愁女的傳說卻是這次去南京才臨時抱佛腳了解的。據說莫愁女是河南洛陽人,賣身葬父,被金陵的盧員外買回家給兒子做媳婦。莫愁女心地善良,經常為鄉親們治病,鄉親們見到她就什麼憂愁都忘記了。後來她卻投湖自盡而死。自盡的原因有說是不堪公公的誣陷凌辱,有說是當時的皇帝見到莫愁女的美貌就設計害死了她的丈夫,剛烈忠貞的莫愁女得知真相後投湖自盡。真正的莫愁湖並不比其它的湖更美麗,但可以想見夏日荷花盛開的時候它一定是當地人消遣的好去處。它的標志性的景觀是那座遠看總讓我想起華清池楊貴妃雕像的漢白玉塑像。媽媽多年前來過莫愁湖,與莫愁女合影回家後卻發現膠卷丟失,這回她可彌補了多年前的遺憾,跟莫愁女前一張後一張左一張右一張地拍了個夠。希望我們跟莫愁合了影以後就真的沒有憂愁了。


七、雨花台

雨花台是個十分肅穆的地方,我這次來主要是了解一下它的全貌,這裡其實也是值得花至少一整天時間去了解的。整個雨花台風景區很大,靠步行是需要些體力的。坐電瓶車(10元,可隨時上下車)沿著山道呈圓弧形向上,樹蔭裡陰風習習,下面的廣場上卻是陽光明媚。坐著電瓶車,感覺這裡的參觀區域主要分為三大塊,一個是烈士就義群雕,是雨花台的標志性建築;第二塊因為我沒下車,也沒記住是什麼地方;第三塊是革命烈士紀念館,建在高高的台階上,中間凹陷處是一個廣場,對面的山崗上則是烈士紀念碑。南京的很多建築都占地甚廣,取威武莊嚴之意。其它都是些小景點了,譬如雨花石博物館,二忠祠,江南第二泉等,還有個可以看到孔雀的地方,沒記住叫什麼名字。

簡單參觀了一下革命烈士紀念館。在血雨腥風的年代,被國民黨反動派在雨花台殺害的共產黨人和革命志士數不勝數。雨花台共有三個殉難處:北、東、西,也就是國民黨行刑的地方。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那些在雨花台就義的戰士,他們是新中國的締造者,為了建立一個獨立富強民主的新中國,他們舍棄了自己的生命。現代的人們都深知戰爭帶給人類的苦難,因此都在極力避免戰爭,但當有些矛盾不可調和的時候,人們也許也只能選擇武力解決。

八、鵬欣水游城

與我們酒店同處一個建築聯合體的鵬欣水游城,是個綜合性的商業機構,裡面商店、餐飲、娛樂設施一應具全。之所以叫水游城,是因為它那“長280米深40釐米的人工支運河”,從地面向地下一層的天井看,可看到有水渠流淌,晚上則有噴泉表演。我們去的傍晚,正趕上了那裡的噴泉在隨著音樂勁舞,火樹銀花,還有為迎接聖誕節而特意設計的梅花鹿燈,吸引了很多大人孩子前來照相觀賞,帶給我們節日的快樂心情。頭頂的大屏幕正在放映張藝謀、小沈陽的新片“三槍拍案驚奇”的宣傳片,畫面和音響都頗為震撼。

九、南京,南京

這次駕車600多公裡,在南京住了兩晚。因為第二晚休息的很好,次日開車精神很好,大腦絲毫沒有缺氧。回到上海的心情非常舒暢。

南京,有機會我還要再來,而且要在你這裡居住一段時間。因為我還沒有來得及細看的地方太多太多.....



(水游城假日酒店大堂1)



(水游城假日酒店大堂2)



(李香君故居)



(李香君故居之水門)



(莫愁女前留個影)


精選遊記: 南京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