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奔平遙
年輕的時候曾發過宏願,三十歲以前走遍中國除港澳台的所有省市,結果現在快奔四了,離走遍還有很大的差距,也再沒有刻意去追求這個目標的達成,也就更不知道這個宏願到底什麼時候能真正實現。而山西在這個目標清單中從來都不靠前,本來以為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去到,沒想到今年卻有機會去到,雖然時間不長,卻足夠給我一些管中窺豹的印像。
有句話叫:“中國歷史,百年看上海,千年看北京,兩千年看陝西,五千年看山西。”說的就是山西的歷史悠長,在中國的歷史中占有獨特地位,據說堯舜禹都曾定都於此。
而對於無知的我來講,山西是課本書上的晉祠,是五台山,是在三個雞蛋(蔣委員長,共產黨,日本人)上跳舞的閻錫山,是喬家大院,是煤炭,隔三岔五出現在頭條的礦難及引咎辭職的地方官和越野車拉著現金去買房的煤老板……
因此在經過了近六個小時的飛行(東航的麥道飛機途中出現機械故障,迫降合肥,然後換了另一架麥道重新起飛)於夜晚八點到達太原的時候,我並未深感疲憊,因為好奇心激起了我的無窮精力。太原機場外的出租車等候處出乎意料地有人在維持秩序。在他的幫助下和一個司機談好了包車去平遙的價格,於是開始了夜奔平遙之行。
十年前我對平遙一無所知,後來陸續有旅友在網絡上提到這個地名,但是我依然不知道那兒有什麼吸引人的地方,直到《喬家大院》這樣的晉商故事開始大流行。噢,原來平遙那一帶是晉商的發源地,清鹹豐年間,山西是公認的富省,晉中更被譽為山西最富,而平遙,介休,太谷(孔祥熙老家),祁縣(喬家大院所在地),榆次則是最富中的最富。夜色中的高速公路上車不多,其中以貨車為主。盡管天黑,依然覺得空氣中的粉塵很重(不知道是不是心理因素)。現如今,提到山西,第一個想到的是煤炭,第二個應該是礦難,第三個應該是煤老板,前三名應該是沒有晉商,盡管喬家大院流行,盡管學界在討論票號。桑塔納在高速上狂奔了一小時二十分鐘,到達了平遙。司機將我拉到一處城門口,告訴我前面便是古城,機動車不讓進入。於是下車,雖然飢腸轆轆,卻依然興致盎然,盡管是在夜色中,卻仍可看見一塊石碑,上面有江澤民的題字“平遙古城”,後來知道這裡是平遙古城的北門。有電動車上來拉生意,謝絕之後,自己便進了城門,順著昏暗狹窄的街道前行。來之前其實未做充足准備,連住的地方都沒選定,只想走走看看,到時候再說。昏暗的街道旁有很多看起來古色古香的小店還在營業,後來知道,這條街道是平遙古城的北大街。走到北大街和西大街的交會處,燈光突然亮堂了起來,街邊的很多店堂都有很絢麗的燈光點綴。看起來確實和以前去到過的城鎮有截然不同的風味。街面上除了我這個典型的游人之外,有很多手持數碼相機外帶三腳架看起來很專業的攝影人士。慢慢地前行,發現街邊的牆壁上貼有很多有關攝影的海拔,要麼是攝影比賽,要麼是攝影展。這些攝影人士都很專注,而街邊的客棧,餐飲店生意似乎卻並不好。九月的下旬,難道不是旅游的旺季麼?走到南大街的一個牌樓前,有一女子作模特狀,身前圍了一圈所謂專業人士在作攝影狀,把路堵得死死的,沒人在意有一個路人要過去。賣糕的,難道平遙只是專業攝影人士的一個大玩具?晃到南大街的天元奎客棧,想起網上似乎有人評價不錯,於是入住。客棧的內部布置很是由古味,木桌木凳,燈籠,剪紙等等,叫人想起電影《大紅燈籠高高掛》(它也是在喬家大院拍的)。有外籍的老夫婦在喝茶或是咖啡,再想起客棧外的英文廣告“Hotel & Restaurant”“Coffee & Tea”,總覺得此地似曾相識。哦,國外的青年旅館的味道。天元奎客棧的房間不大,也刻意裝潢成古味,只是這古味有些怪怪的。將行李放下,便又出門了,因為在平遙的時間有限,每一分鐘都得珍惜。在門口的餐飲店裡吃了一碗面(菜單上都是面或者面食的“親戚”),和老板嘮嗑,問他是不是通宵店(彼時已經夜裡十點多),老板說不是,只開到十一點,問他其它還開的店的關門時間呢,他說也是十一點,或者看老板心情。於是接著在街上閑逛,看夜晚的平遙古城,不是看建築,而是看那些幾乎像是行為藝術的店招牌,比如“賣火柴的小女孩,賣男孩的小火柴”等等。本地人幾乎都聚集在店門口或者小攤前聊天,而只有幾個像我一樣的游客還像幽靈一樣在半明半暗的街道上游蕩,偶然也有個作專業攝影師狀的人拿著個相機對著黑幽幽的店堂裡不知道拍個什麼勁兒。這就是平遙?我不知道自己來這裡尋求什麼。這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文化遺產給我熟悉又陌生的感覺。也許此行太倉促了,什麼相關的書都沒讀過(甚至與日升昌和雷履泰我都是回來以後才開始知道相關背景的,才知道日升昌票號是中國第一家經營異地彙兌的票號,由雷履泰創辦於1823年),跑來到底看什麼呢? 第二天天微亮之後,又開始在晨曦中的平遙古城中像一匹獨狼一樣穿行。平遙古城的古城牆還基本完好,總長大概十公裡,一個健康的中年男性平緩地步行繞一個圈應該毫無問題。只是這樣的繞圈並不見得有甚趣味,因為上城牆繞圈,你需要購買一張平遙古城的通票(包含古城牆,日升昌票號,其它都是你作為普通游客根本沒興趣看的東西),價格是130元,或者你只有像我一樣在城牆根下行走。再逛了大半圈後,我突然對平遙失去了興趣,想去旁邊的縣看看大院。平遙周圍的其它縣市有好幾個大院,最出名當屬“喬家大院”,因為同名電視劇熱播,想不出名都不行,還有占地面積最大的“常家莊園”等等。我選擇了名氣小些,但是據說更有特色的“王家大院”,它在平遙旁邊的靈石縣的靜升鎮,號稱是“民間的故宮”。其實所謂“民間的故宮”還是有點言過其實,畢竟“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皇帝是只有一個,說是富可敵國,可真要和皇帝比富,那下場肯定好不了。不過,這個王家大院確實規模宏大,可謂震撼,當的上它的另一稱謂“華夏民居第一宅”。和它相比,江南的那些巨賈的宅第秀美則秀美,但氣勢遠遜。要知道,今天普通游客看到的“王家大院”還只是原面積的五分之一。這王家大院和江南園林宅第的最大區別在我看來是此大院是家族群居,而江南園林似乎都只是一個小家的住所。而王家大院和喬家大院的區別則是,前者說是民居,其實都是官宦之家居住於此,而喬家大院則是商賈之家,因此從細節處,可以看到前者的很多裝飾都是與“出將入相封侯”這些概念聯系到一起的。只是這樣的細節,如果沒有導游的解說,普通游客是很難看懂的。正因如此,王家大院的80元門票之外,還有50元的導游解說票可選。在我看來,這兩張票都絕對值回票價。今天普通游客看到的王家大院分為兩部分,一個叫高家崖,一個叫紅門堡。從購票處的側門進去先看到的是高家崖,主要是王家族中為官的兩兄弟(弟弟四品,哥哥五品)的家宅,名叫高家崖是因為是從高姓人家買來的土地。兩家的布置基本曾平行狀,由於都是官宦之家,很多細節很是類似,而四品官的弟弟雖然官階高於哥哥,卻由於家族的輩分低於哥哥,因此屋檐也要矮於哥哥的屋檐。像這樣的細節如果沒有導游,普通游客走馬觀花根本不可能注意到。紅門堡和高家崖之間由一座橋連接,橋下面是山谷,據說是為了排水方便,因為整個王家大院是依山而建,氣勢之大讓人不得不懷疑當時應該是請過風水先生來看過風水。紅門堡裡住的就遠遠不止兩家了。紅門堡的布置為一根中軸線,兩邊各分布著三橫,如果從空中或者高處看下去,確實呈現為一個“王”字形。紅門堡之大確實不是幾個小時能細細看過來的。於是,很多院落並未對普通游客開放,也許是因為布置都是山西四合院式的布置,差別只在細節處。而且看過了高家崖,你就會覺得很多細節上,紅門堡是無法和前者相比,畢竟,高家崖裡是四五品的官,而紅門堡裡幾乎都是六品以下,有些也許還沒有官職。由於時間倉促,只在王家大院走馬觀花了三個多小時,更沒有機會去到喬家大院,常家莊園,或者三多堂。據說晉中各地類似於此的大院多如牛毛,區別只在於大小和名氣而已。相比之下,平遙古縣城倒顯得並不是那麼值得細細品嘗。這也許是我的偏見,畢竟,像這樣的人文景致,不是靠眼去看,而是靠心去體會的。也許下一次再來平遙或者晉中(如果有的話),最好的做法是多讀幾本書,然後多住兩天,畢竟,古物是需要用心把玩的。

(行為藝術)

(平遙南門)

(天元奎客棧)

(王家大院)

(王家大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