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春愁待酒澆,江上舟搖,岸上簾招。秋娘渡與泰娘橋。風又飄飄,雨又蕭蕭。 何日歸家洗客袍?銀字笙調,心字香燒。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
去年三月八日離開部隊回到深圳,一年過去了。一年時光在等待中幾乎虛度。多次萌生出遠門走一走的念頭,總被家事所纏;在又一個三八節過去之後,出門去飄蕩的事兒終於有了眉目。我的目標是黃山和江浙、江西一帶,計劃先赴江浙水鄉。
機會是送小孩回湖北老家得來的。孩子回到老家很開心,老爸老媽很高興,我也就無牽掛地出發了!
D1:3月14日 星期六 晴黃岡--嘉善市西塘--昆山市周莊--蘇州
3月13日傍晚坐上麻城至上海的列車,空空的臥鋪車廂只上了兩個人,一個是我,另外一個竟是我近二十年不見的一位老師!開始還沒認出來,互問了下才弄清楚。她是去上海看她姑娘和她剛出世的外孫的。唏嚅了很久很久,感嘆世事變遷,滄海桑田。跟她聊著知道了以前很多不知曉的情況,原來她以前也是位軍嫂呵呵,聽她講以前還是七十年代的時候怎麼帶著剛出生的孩子去遙遠的雲南部隊探親,怎麼樣幾天幾夜地一路不知勞苦,轉眼間,孩子也當了媽媽了......我的印像當中,老師她當年也是那麼漂亮那麼年輕,思路清晰,腳步輕盈,而這一相遇,感覺她衰老了、單薄了,思維也遲頓了。長江後浪推前浪,前浪推到沙灘上!韶華易逝。
14日早晨,辭別老師後在嘉善站下車。看到一大姐在站台對著一大堆行李發愁,就上前招呼著幫她拎上。出站,她的兒子來接了,很高興,打了個車叫我去他家吃飯,謝過後把我送到汽車站,三元錢坐到了西塘鎮。這幾天看中央一台電視劇<<我的青春誰做主>>,對裡邊西塘的場景包括路牌都感到比較親切呵呵。
西塘號稱是生活著的千年古鎮--春秋的水,唐宋的鎮,明清的建築,現代的人。據稱是世界歷史文化遺產預備名單,我國首批歷史文化名鎮,國家AAAA級旅游風景區,最具水鄉魅力影視基地。古鎮中臨河的街道都有廊棚,叫煙雨長廊,總長近千米,據說是與其它水鄉古鎮最大的不同。後來去看了周莊,好像是沒發現有這樣的長廊。西塘商鋪就在臨河而建的街道上做生意,游人很多,老外不少。整個小鎮的人家在水中,水上架小橋,橋上行人走,小船橋下過。三月正是楊柳吐綠,游人如織的季節,加之剛好邂逅了春光明媚,感覺這個水鄉小鎮還是很有情調。這裡的人們生活比較愜意,除了一幫做生意的人外,該曬太陽的就在巷子口上、小河邊上曬太陽,該洗衣服的就在小橋下、綠柳旁洗衣服,悠然自得。懷疑那幫做生意的可能大多是外地人!看了很多點,什麼石皮弄、種福堂、送子來鳳橋、煙雨長廊、古戲台、臥龍橋、東岳廟、墳浜弄、西園、西塘的雙橋,還有什麼天雨流芳、風雅頌、憶江南、錢塘人家、袁記客棧等等,都留在了記憶裡。憑感覺亂轉,基本上把鎮上都走到了,把足跡留下了,把影子和景致定格在相機裡邊了。
中午一點,從西塘車站坐車(兩塊錢)到陶莊,從陶莊打了個三輪摩托車(十五塊)到蘆墟,坐2路公交車(兩塊錢)到周莊。一路坐車一路看水鄉的最樸素的風景,真是水網縱橫,四通八達。開三輪摩托瘦瘦的大姐是重慶去那邊打工的,開口就說從陶莊到蘆墟要十五塊,我砍到十二塊,態度很堅決。後來她妥協了。一路走一路聊,說一般人不知道這個去周莊的線路,說家裡的雜事,說在外打工的艱辛,說油價的變化,說蘆墟是兩省交界的地方,摩托車還有被查扣的危險......感覺真是不易啊!家裡邊也是有孩子有老人。十來塊錢,把我送了好遠的路,還告訴我怎麼坐車。到了蘆墟我還是給了十五塊,嘿嘿,說剛才砍價是跟她開玩笑的。
在蘆墟我也轉了一下,好像它也是很有歷史的,屬於吳江市。這就讓我想到了蔣捷的那篇“一剪梅--舟過吳江”,感嘆古人的飄泊。蘆墟鎮上也是河道縱橫,古樹蔽日,有歷史的建築物不少,呵呵,正是我想看到的風土人情。
到周莊是下午兩點半了。迎面壓來的就是某某某題詞的“中國第一水鄉周莊”。周莊鎮為澤國,因河成街,呈現一派古樸、明潔的幽靜,是江南典型的“小橋、流水、人家”,主要景點有雙橋、怪樓、迷樓、葉楚傖故居、全福塔、古牌樓、照壁、沈廳、張廳、漁家生活館、澄虛道院、聚寶軒,還有各具特色、造型多樣的古橋,最具特點、觀賞性的要數雙橋,一橋橋洞為圓,另一為方,據說像一把鑰匙。感覺周莊的商業化味道要濃過西塘,不過也確實顯得整潔些,水很清很清,比西塘的好。古街的石板很平整,兩邊常見一些手工作坊,棉花鋪、鐵匠鋪、藥材鋪等等,河道裡邊小船穿梭,多如街上自行車一樣呵呵。藍藍的天,清清的水,古樸的鎮,中外的客,嘿嘿。據介紹古鎮區內河道呈井字型,民居依河築屋,依水成街,河道上橫跨14座建於元、明、清代的古橋梁,吳冠中撰文說“黃山集中國山川之美、周莊集中國水鄉之美”,我這回已把這兩地走到哈哈。
離開周莊已是下午五點了。從周莊汽車站一個小時多點(二十一塊錢)到蘇州。在姑蘇的古城頭,護城河之畔,恰恰看到了紅彤彤的落日,在潔淨的藍天映襯下、有著薄雲的天際顯得格外美,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