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來到了向往以及的羅馬,郵輪的行程安排的不錯,在羅馬待2天,所以第一天我們選擇主要去城中國,也是最小的國家梵蒂岡。從碼頭到市區的火車下來後到梵蒂岡的指示很清楚。因為在網上說參觀梵蒂岡博物館排隊買票等候很嚴重,我們早早就在網上訂好了門票,但每張多4歐手續費。在走去博物館的路上看到排隊人群如長龍,拐了好幾個彎時,我們覺得這手續費花得真值。

(梵蒂岡博物館內被閹割的雕像、穹頂與繪畫)
丹布朗(Dan Brown)的《天使與魔鬼》(Angels & Demons)是一本很好的梵蒂岡和羅馬導游書,如果不是他提及梵蒂岡內被某任教皇下令閹割了很多雕像,我應該不會注意到這個細節。當然梵蒂岡博物館內更多的是歷代教皇收集的藝術精品,其中包括文藝復興三傑---達芬奇(Leonardo da Vinci, 1452 - 1519 )、米開朗琪羅(Michelangelo Bounaroti,1475 - 1564)和拉斐爾(Raphael Sanzio, 1483 - 1520)的傑作。可惜西斯廷小堂不讓拍照,還好先生給我買了梵蒂岡的書,才能讓我隨時可以看到我的偶像米開朗琪羅的巨作:創世紀和最後的審判。

(Rasheal名畫《雅典學府》和其中的文藝復興三傑)
拉斐爾最著名的壁畫之一是在梵蒂岡機要室內繪制的《雅典學府》。在雄偉莊麗的大廳裡,彙聚著人類智慧的明星,他們是不同時代、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學派的傑出學者、思想家,古今同堂,自由熱烈地進行學術討論,可謂洋溢著百家爭鳴的氣氛,凝聚著人類天才智慧的精華。畫面的中央,柏拉圖正和亞裡士多德討論著什麼,柏拉圖的右手食指指天,像征著思想的天堂是一切智慧的源泉,而亞裡士多德用右手指著地面,則表明了現實的具體性。圍繞這兩位大哲學家畫了 50多個學者名人,各具身份和個性特征。他們代表著古代文明中七種自由學術:即語法、修辭、邏輯、數學、幾何、音樂、天文等。有趣的是拉斐爾把達芬奇、米開朗琪羅和自己的容貌畫到了上面。你看,長著達芬奇面孔的柏拉圖;最近處的地板上,面貌酷似米開朗琪羅的赫拉克利特左胳膊支撐在一塊大理石上正在思考著什麼;手持地球儀的托勒密身邊頭戴小黑帽的年輕人的容貌則是拉斐爾本人了。

(聖彼得廣場和瑞士衛隊)
3個小時左右我們從博物館裡走出來,這只是對它匆匆的一瞥。再來到聖彼得廣場,太陽已經撥開雲霧鑽了出來,瑞士自衛隊的士兵依然筆挺的站立著。進聖彼得大教堂不需要買門票,但需要過安檢。

(聖彼得大教堂和其內部的雕像、華蓋)
進入大廳,不由得肅然起敬,在如此雄偉壯麗的曠世之作面前,還能有其它反應嗎?!各修會創始人的雕像栩栩如生,教宗墓碑莊嚴肅穆,特別是貝爾尼尼的傑作--在殉道紀念間上矗立的銅制華蓋以及想像力極其豐富氣勢磅礡的巴洛克式聖彼得寶座,令人嘆為觀止。

(米開朗琪羅的Pietà、穹頂以及穹頂遠眺風景)
剛進入大廳的右邊,是米開朗琪羅的《哀悼基督》(Pietà),雕像是大師只有21歲時完成的傑作。現在已隔上了玻璃,不讓人們觸摸了。這位大師多才多藝,不只是畫家、雕塑家,更是一位出色的建築家,羅馬的標志性建築—聖彼得大教堂高聳入雲的穹隆頂就是他的設計。
參觀完大廳,我們決定登上米氏穹隆俯視羅馬。因為想偷懶,所以選擇坐電梯(電梯7歐,樓梯5歐;電梯只能到200多步的位置,還剩下300要靠爬的。)。後來覺得很明智,因為後面300多步我已經爬得氣喘吁吁了;樓梯的樣式還很多,一會兒要斜著身子向上爬(穹隆是有弧度的),一會兒是旋轉樓梯拉著垂下的繩子盤旋上升,而且有些地方很窄,估計胖子還不一定過得去。不過上面的風光不錯,拍出來的感覺和明信片上的差不多。